书城励志《赢在中国》给创业者的100个忠告
2672400000002

第2章 征途,在路上——创业是什么(1)

创业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要孤立地看企业生存,生意与生活不要分得太开。

——《赢在中国》第二季冠军得主李书文

创业是确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合。令人欣赏的创业者,其体内似乎有着某些特殊的基因——创造的欲望、不灭的激情、勇于面对风险。为了满足对梦想的追求、对自我证明的渴望……他们选择了创业。对于他们,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在某种意义上,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改变着创业者的思路和方向。

“不要孤立地看企业生存,生意与生活不要分得太开。”《赢在中国》第二季冠军得主李书文认为,老是强调生意的创业者肯定不会活得太快乐。

李书文的人生经历极为丰富:当过3年公务员,4年老师,7年职业经理人,并于2004年创办四川中润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到2006年该公司仅办公家具一项就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面对复杂的职业经历,李书文说:“当政府公务员可以让你看到中国基层政府的决策行为方式;当老师可以获得良好的逻辑及表达能力,并对知识做系统梳理;只有当过职业经理人,在自己为人主后,才能知道下面的人在想什么。当所有角色都体验过时,你才能知道你应该给你的追随者什么以及他们需要什么。我的口头禅是,‘要知道兄弟们哪里在流血哪里在流汗,我们用什么来获得安慰和平衡!’这么多角色的转换为我以后成为有作为的大企业家作了储备。”

事实上,李书文在华润集团做职业经理人时活得非常潇洒和舒服,他的年薪足以不用他出来创业就能获得很好的生活,获得他人尊重、社会地位以及实现自我价值也都没有问题。可当有一天他发现创业比当职业经理人更好时,他就不愿再过这种生活,“我觉得再这样安逸下去,和我的理想抱负有脱节,我的理想就是完成更大使命。我们本身已度过温饱阶段,对个人来说已没问题,但对一批有共同梦想的人来说,一起创业做一件大事业岂不是更好!”

谈到自己的理想抱负,李书文说,“我生在非常穷的农村,但人穷志不穷,从小就想着做番大事业,现在说起来可能会觉得有点幼稚。但对一个真正的男人而言一定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大人生,如果目标和理想很具体就显得小家子气。其实具体目标很容易实现,当有饭吃、有奔驰宝马别墅后你会觉得这些都不重要,这只是形式,只有统率千军万马在商业王国里带兵打仗才具更大价值。中国日益强大,我每次出国时都非常自豪,所以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投入其中。”

“别人创业是事先想好做什么、怎么做之后才下海的。而我不是,我事前什么都没有想,扑通一声,先跳下海再说!”讲这番话的时候,李书文的脸上略显得意。

2004年的一天,他和另外6个朋友,拉着几箱白酒上了青城山,他们决定“干一番大事”。此前,李书文辞了华润集团西南地区执行董事一职,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生涯。

7个男人,像歃血为盟的古代壮士一样,在山上对饮了三天三夜之后,全体股东及所有参会人员只讨论一个议题———为什么要创办中润以及中润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经过三天的激烈争吵,甚至是拳脚交加,最后才定下“诚信做人、激情做事、共创价值、共享生活”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只有价值观相同的人或公司才能合作长久,才能有共同的创业激情。”这是李文书的看法。

俗话说“一人成虎,三人成虫”,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创业,想法各不相同,怎么凝聚大家的力量?怎么把7个人的主意变成一个团队的进攻力?李书文认为,拥有一个核心团队,正是保证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因为核心团队的成员之间互相认可,抱有相同的创业目标和价值观,并甘愿为之奋斗。人心齐,泰山移,有了这个核心团队,“就是开火锅馆,也是全成都最大的”。

此后,这7个人按照出资比例,共同发起成立了中润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由于李书文的个人经历最为丰富,而且在这7个人中威信最高,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团队中的领军人物。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李书文的第一桶金来得也很有传奇性。他的第一桶金来自红塔集团办公楼改造,这至今仍是他最引以为豪的成就。

当时,红塔集团在全球公开招标办公家具,来自中国甚至全球相当有实力的17家家具企业参与竞标。红塔集团给每个公司30分钟的时间来讲解竞标书。当其他公司几乎把所有时间花在讲解自己的产品质量有多好、价格有多便宜时,李书文却花了20分钟来阐述他对红塔集团企业文化“山高人为峰”的理解,最后以最高价中标。“也许是我们对红塔集团的企业理念理解得到位吧。”说到此,李书文仍露出一脸得意的笑容。

正是这些类似红塔集团的大客户让李书文“很快完成了创业初期的过渡”,步入“超常规”发展。创业第二年,仅办公家具一项,中润公司进账几千万元。接下来,李书文带着其团队把公司打造成西南地区办公家具老大,并在云南花巨额投资普洱茶和基建等多个项目。

单个项目的成功不是李书文心目中真正的成功。2007年,“始终对农民都怀有一种悲悯情怀”的李书文进入了普洱茶产业。用李书文的话说,由于以前家庭“成分”不好,家里经常被人“欺负”,农村生活的经历让他“与农民的事联系在一起才能唤起持久的激情”。

盛世普洱乱世酒。李书文说,“我亲眼见到普洱茶怎样从山上的一片小叶子成为比黄金还贵的商品,但茶农不但没有赚到钱,甚至还喝不起茶。”李书文果断地在云南腾冲建立了10万亩茶叶基地,生产、加工普洱茶。

“其实,普洱茶与我骨子里的气质是一致的。”在李书文眼里,只有经过千百道工序,才能欣赏到普洱茶醉人的琥珀色茶汤,品尝到它醇香的余味,而一个创业者也只有经过苦难和失败,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李书文说他会逐渐削弱其他产业,向普洱茶产业过渡,“只有专业才能深入”。

李书文在公司旁边开了个“茶馆”———投资600万元、占地1600平方米的泊尚文化商务空间。开张当天,北大EMBA成都校友及各路友人300多人都前来“扎起”,看电影、亲手制作普洱茶……“我的目标消费群体是‘疯狂的少数’。”

“改变世界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寻找梦想中的乐园,当找不到它时,他们亲手创造了它。”李书文个人网站首页上的话正是李书文对生活境界的一种表白。“不要孤立地看企业生存,生意与生活不要分得太开。”李书文认为,老是强调赚钱的创业者反而活得不怎么好,“出发得太早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也许正是记得来时的路,李书文用“真男人”来勾勒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李书文爱好广泛,高尔夫“打得不错”、乒乓球“号称高手”、打篮球“是队长”,下棋、书法两大嗜好,“听交响乐也能听得热泪盈眶”。李书文说,“真男人要敢爱敢恨、敢于承诺也敢于兑现、敢于承认失败更要敢于承担责任。我经常和朋友讲,‘要想有威信,就要抢着埋单’。”

作为《赢在中国》的冠军得主,李书文的经历和忠告值得创业者思考。作为创业者,不要仅仅把创业当作一种事业,更应该将其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人为地刻意地将生活和生意完全分开,不妨把创业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享受其中的过程,给自己这一生更多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许这样做,你的创业就更容易成功。

创业就是凭自己的力量去做成功一件事

不要同时做两个不同的事情,哪一个都做不好。

——《赢在中国》评委熊晓鸽

创业者,尤其是年轻的创业者往往或多或少有浮躁的毛病。一个项目做了没多久,觉得赚不了钱,就想另找方向,甚至放弃创业。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事实上,在选择创业后,只要你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做成功一件事,你就绝对不是失败者。

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一份替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年轻,他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做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地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科学家设计出来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学界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广阔的前景。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与此类似的例子:

明万历年间,山海关因年久失修,“天下第一关”题字中的一字脱落。皇帝召集全国书法名家,要将一字恢复。然而书法家们都失败了,最后入选的竟是山海关客栈的店小二:小二不用狼毫毛笔,而是用一块抹布沾墨,在纸上一挥一擦。问及成功秘诀,他说:“我在这里当了二十多年的店小二,每当我擦桌子时,就望着牌楼上的‘一’字,一挥一擦而已。”

用三十年做一件事,不成功都难。

事实上,创业成功者和失败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做事的数量。

创业成功者只做一件事:做深做透做专,做细致做完全做彻底,做到尽善尽美,做成绝技,做成专家。而失败者做了许多事,猴子掰玉米,做一件丢一件,没有一件弄懂、弄通、弄明白。结果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结果是说什么都天花乱坠,干什么都一塌糊涂,结果是几十年一事无成,老之将至还在寻找赚钱项目。

创业好比登山,成功者认定了最高峰就要努力攀登,不管风雪雨雾,不管洪水泥流,拼尽全力直到峰顶;创业亦如打井,选中一个点,就要不分昼夜地挖下去,直到出水;创业又像钻木取火,找到合适的木、合适的钻,不间断、不位移、不偏向、不停顿地钻动。积累的能量才能让木发热、冒烟直到燃烧。

当然,创业并不是只能做一件事,而是将一件事做成功,再接着去做另一件事情。成功地解决一个问题,就有可能成功地解决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有可能永远地丧失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业者应该明白专注的道理,做生意的关键在于精而不在于杂,卖“水”可以产生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卖快餐可以产生肯德基和麦当劳……

再看看现在的知名企业家,或许他们也涉足了别的领域,但无疑都是有一个核心业务或者是在一个领域已经取得成功的,马云做电子商务,黄光裕做家电连锁,李彦宏做搜索引擎,史玉柱保健品做成功了才选择做游戏……华人首富李嘉诚倒是涉足了很多行业,但就像他所说的,永远保证有一个赚钱的项目。

所以,对创业者来说,不管做什么或者在什么领域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凭自己的力量去做成功一件事。

创业就是一种责任

创业是一种责任,一种昂奋、激昂的状态。

——《赢在中国》第一季冠军得主宋文明

创业是一种责任。创业更多的意味着你要付出自己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和对家庭的责任。

宋文明,安徽人,《赢在中国》第一季冠军。在他看来,创业是一种责任,一个人成功了、赚钱了,并不算什么,创业最关键之处在于能否将自己身边的人带向成功。在比赛中,大赛评委、UT斯达康中国区CEO吴鹰曾经这样问宋文明,如果你成功了,你的乡亲们来找你,说村里挺困难的,需要你说明。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给他们20万块钱,一个是教给他们一样手艺,大概只需要你花一万块钱,你选哪个?

宋文明毫不犹豫地说:“我会花一万块钱教他们一样手艺。我们村庄出了一个大人物,他说再穷也要读书,扶人比扶贫更重要。”

宋文明参加比赛的项目是“普工培训”,就是将安徽很多的劳动力经过一定的培训,安排到江浙地区更适合的位置,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比赛中,“赢在中国”的制片人兼主持人王利芬曾经问他:“作为36强中唯一的安徽选手,既然徽商在全国非常有名,请给大家说一下徽商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宋文明回答说:“实际我来参赛时,就把徽商这个字眼掩饰过去,因为现在都WTO了,再提徽商、提晋商是比较狭隘的事情。我这次来比赛,是带着徽商的本分,是我们血液当中的东西,把我们的长处展现出来。在徽商的骨子里,有一些重要的特点:第一,非常坚韧。第二,徽商对于知识和学术的追求往往是比较好的。当然,徽商也有很多缺点。”

“在这一点上,无论徽商也好,浙商也好,晋商也好,我觉得都需要吸收其他商人的优点,这个世界合作起来,才会发展起来。”

“创业是一种责任,一种亢奋、激昂的状态。”这是宋文明的座右铭,在他眼中,《赢在中国》这个节目,就是要改变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激发中国人的创业热情。

1995年,宋文明从江苏的一所大学毕业,偶然在学校听到一个人的演讲,就义无反顾和这个人回到安徽创业。

这个做演讲的人叫魏超,当时他还名不见经传。1995年,他们创办了“合肥市长江批发市场”。到了今天,发轫于“合肥市长江批发市场”的新长江投资集团早已成为安徽民营企业的翘楚,魏超更是成为胡润百富榜中的“安徽首富”。

宋文明非常敬佩魏超,他说,魏超根本不在乎什么首富。他是一位很儒雅的人,在同行的口碑非常好,他的言传身教对自己的影响也非常大。“我记得有一次我和老板去印度尼西亚,行程相当紧张。我当时觉得行程是可以轻松一些的,就去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呢?’当时他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自己要用鞭子赶着自己走。’他还常对我们说,做事情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要把事业做长久。”

“当他知道我来参加《赢在中国》的比赛时,一直支持我鼓励我,甚至还给我提了很多建议,‘放开些去比赛,不要太担心结果。参与进去,那就够了’。”

之所以将创业当成一种责任,还与宋文明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情有关。

宋文明曾经远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去学习。当时,一位对中国非常有研究的老师认为,创新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工业革命以后,中国的文化相对封闭,在当前讲究创新的形势当中,中国落后了。这位老师的话让让宋文明深受刺激。其间,还有一件很受刺激的事情,一个外国同学对他说,你们中国的文化不适合于创新,好比“赢”字,就是“亡、口、月、贝、凡”,意思是少说话,每个月拿点钱过平凡的生活,中国人认为这样的情形就是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