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2岁前,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2671900000019

第19章 给孩子最好的呵护——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1)

1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事件

磊磊11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他性格倔强,歪点子多,多次违反校纪校规。学习态度极差,经常不做作业。每当养父和生母为他而吵架时,他就采取躲避方式离开家庭。幼稚的人生观和孤独自卑的心理使他在闲荡中走向了游戏室,结识了几个游手好闲的社会不良青年,开始了抽烟、喝酒和赌博。

专家如是说

孩子健康成长是妈妈最大的心愿。但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真正的健康是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虽不同于知识教育那样可以立竿见影,但它对成就一个孩子的未来、塑造一个健康的生命,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关系重大,儿童心理不健康,未来就有可能会产生人格缺陷和行为障碍。

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主动、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反之,便谓之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行为问题。这里包括着形成、维持和保护、促进及提高心理健康状态等含义。无论何种说法,一定要避免对心理健康的绝对化、片面性理解,认为有一点缺陷和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而乱扣“帽子”。或者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没有烦恼、没有不良情绪和消极行为。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相对的。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与子女互相尊重,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养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

如果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生命,那么,人生最大的收获是心理健康!一个个性乐观、心理健康和对生活充满感恩的人,患病的概率比一般人要小得多。心理卫生贯穿人的一生。特别对青少年,更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以便形成健全的人格。

给妈妈的建议

那么,妈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呢?

一、要建立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

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助于培养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家庭关系不融洽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内心世界等各方面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

二、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灵变化

在孩子满不在乎的言行中,往往潜伏着能反应孩子心灵变化的重要信息。如果妈妈没有注意或即使注意到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那么会使孩子朝着不合理的方向发展;或由于过度干涉孩子的世界,也会扭曲孩子的心灵。妈妈应该经常充满理性和爱意与孩子接触,留意孩子的表情、孩子的眼睛,观察孩子四肢的动作,体察孩子有没有流露于外表的心灵动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应该随时注意到孩子心灵扭曲的兆头,或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闪光点。这样就能及时纠正将要扭曲的兆头,发扬那些闪光点。

三、给孩子一个健全自信的人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时期:2岁阶段、5岁阶段等,都有各自的特点需求。2岁阶段是自我意识的形成的关键期,当孩子经过自我探索和“反抗”后,形成自我表现意识,家长可以在孩子3岁以后送幼儿园同别的小朋友交往,并和他们共同成长。当进入5岁阶段时,孩子们曾遍存在“恋父”、“恋母”情节,和父母中与自己异性的一方关系特别好,甚至排斥与自己同性的一方。此时,父母应该逐渐拉开与异性子女间的距离,让他们有属自己的空间,这样一来将有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注意对孩子意志质量的培养

人在现实生活中,总免不了遭受失败和挫折,只有具备良好的意志质量才能从容应对。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苦,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让孩子去面对艰难的生活,使真爱变成了“溺爱”。这样一来,不但使孩子诸多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和发挥,而且还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任性、自私,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坚强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五、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青少年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面对失败和打击时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孩子除了在学校存在巨大压力以外,还与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有关。许多家长因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非常在乎孩子的成绩,甚至孩子一门课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全盘否定。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逐渐失去自信,最后破罐子破摔。

因此,家长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鼓励要多于责备,奖励好的行为,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

六、增进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最令人欣赏的教育是培养孩子善于进行感情交流。孩子的怨气常含而不露,因为害怕父母察觉后会不喜欢他们。要通过交流让孩子知道这种情感是正常的,要帮助孩子倾吐出他们的心声,只要这种愿望与己与人无害,就设法满足他们。孩子需要父母重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并能认真地对待。如果孩子因为兴趣或情绪影响了学习,最好可以心平气和地帮他分析利弊,正确引导,从而纠正错误;而不要发现问题就加以斥责,这样反而不利于改正错误,反而会增加他的反叛心理,这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在遇到问题时你能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他就会敞开心扉与你交流,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当孩子有逆反心理时怎么办

事件

彤彤自幼聪明伶俐,妈妈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为了让孩子智力尽早得到开发,妈妈让他学画,又学钢琴,成天把孩子关在家中,埋头苦画、苦练。而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对此感到枯燥乏味。但妈妈硬要他学画、练琴,时间一长,彤彤便出现逆反心理。要他画画,他就是不画,要他弹琴也不肯。钢琴买来没几个月,就被搁在一旁。妈妈生气打他时,他竟将琴谱撕得粉碎向妈妈身上扔去,以示反抗。

专家如是说

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会慢慢出现一些抵触情绪,如对妈妈的语言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对乃至反抗等。这种情绪任其发展就会养成习惯,形成逆反心理,制约孩子的人格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反抗是孩子精神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作为妈妈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否则结果只可能像文中开头事件中母子的关系那样。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别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从根本上讲,孩子自立、有主见就意味着要脱离妈妈并且开始具有与妈妈相异的想法。当然,其中有些想法可能会与妈妈近似。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也不会囫囵吞枣地听信妈妈,而是将其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中进行选择,接受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部分。

孩子进入反抗期以后,动不动就会顶撞妈妈,以至于有些妈妈感到纳闷:“为什么事事都要对着干呢?”当妈妈提醒他时,他反而振振有辞:“妈妈您不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吗?为什么只说我?”反倒指责起自己的妈妈来了。即使再有耐心的妈妈,听到这些话,也会勃然大怒。

在妈妈看来,一直对自己言听计从、老老实实的孩子,忽然间变得判若两人,事事都要与自己对着干,有时不免就会大动肝火。以前只要批评几句,孩子就会默默接受。可现在就不同了,你越是极力想控制他,他越是反抗。但是,永远只能按妈妈指令行事的孩子,同样也会令人担忧。如果一直不想让孩子独立,那么最终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不服从妈妈、甚至与妈妈发生争执顶撞,都是伴随着孩子的独立性增强而自然发生的现象。

一般说来,正常儿童中有60—80%的孩子不能按妈妈的要求去行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孩子总是歪着头与妈妈对立,这说明孩子的行为发生了问题,再不加紧矫正,会埋下严重的隐患。

孩子在家里出现逆反心理,常常是因为妈妈的教育方法不适当造成的。心理学家认为:只要妈妈指导得法,孩子的反抗情绪就会逐渐减弱或消失。

给妈妈的建议

下面是专家们的一些有益的建议,妈妈们不妨试试。

一、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

当父母让孩子发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

(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把话讲完,避免随意的指责引起双方的不快。

(3)作出积极反应。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再改一点就更完善。”家长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

批评孩子切莫伤害自尊心。明智的家长应懂得如何熟练地运用批评艺术:

(1)分清场合和措辞。当着亲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评孩子,孩子会感到难堪和不满,也听不进家长的批评。

(2)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真笨”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3)对事不对人。真正懂得批评的家长,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孩子改正缺点上,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即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4)适当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冲动的时候,家长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

二、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

家长过问、干涉孩子的行动,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比如,处理孩子放学晚归这种事情,有的家长是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小题大做,管得太宽。而有的家长则会尽量压住怒气,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并说明因为不知道你为什么晚归,心里很着急、很担心、希望你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体会家长的爱心和不易,以后早点回来。相信懂事的孩子听了这一番话后,会为自己的晚归给家长带来不安而感到内疚自责,对家长的干涉行为也不会产生反感与抵触。

三、采用实践体验法

用实践体验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命令和口头说教有效得多。一位妈妈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傍晚,妈妈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西瓜摊卖西瓜就非要买。妈妈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人,不买。”儿子不高兴了:“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习。”妈妈略一思量,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儿子抱着买的西瓜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几次才把西瓜抱回家。这一体验让孩子感触颇深:“吃个西瓜也真不容易啊!”由此体会到妈妈的苦心。

3告别自卑,让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事件

小雪胆怯而害羞,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不敢与人交往。细心的老师发现小雪特别喜欢小动物且想象力丰富,还知道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在班级的一次故事会上,老师就安排小雪给同学们讲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全班的同学都听得入了神,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的同学喊着:“小雪,太棒了!”小雪高兴地笑了。从此,她也不再只是角落里的小雪了,她变得喜欢交往,喜欢回答问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专家如是说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存在着自卑心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都很低,有的孩子甚至在妈妈面前也会感到自卑。这种自卑性格会给孩子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试想,一个瞧不起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获得成功呢?因此,妈妈们就应该想办法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就像事件中细心的老师一样,找到机会,建立起小雪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