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2岁前,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2671900000010

第10章 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打造健康的体魄(1)

1让孩子从小动起来

事件

小强是一个男孩,相对于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他极其不爱运动,甚至不爱出门。每次妈妈建议他出门玩时,他总是赖在妈妈身上。以至于每当妈妈看到别的孩子在公园、幼儿园兴高采烈地玩耍时,就很羡慕。妈妈鼓励小强也去时,他转一圈就回来了,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似的。

就因为小强不爱运动,所以体质比较差,三天两头生病。妈妈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专家如是说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现在在户外跳皮筋、踢毽子的孩子越来越少了。人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面对电视、计算机、漫画书的诱惑,孩子们却运动得越来越少了。有的孩子上学后出现学习障碍,有的则检测出患有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原因就是早期童年生活缺乏足够的运动和锻炼导致的。可以说,运动锻炼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价值是其他任何方面的教育都不可代替的。

妈妈要从孩童特有的心理出发,增添运动本身的趣味性和新异性,同时“引诱”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运动,让孩子在运动中真正享受到快乐,从而自觉自愿地快乐地运动起来。

下面向妈妈推荐两个游戏。

(1)“学做快乐的小动物”

低幼的宝宝体能及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可以让他模仿鸭子走、兔子跳、鸟儿飞、猴子爬等各种动物的活动,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模仿起来兴趣很高,既锻炼了四肢的协调、灵敏及柔韧性,又增加了运动量。

(2)“踩石头过河”

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河”,再画一些圆圈当“石头”,妈妈和宝宝一前一后踩着“石头”过河,谁掉进“河”里谁就输了。当孩子玩得已经很熟练后,可去掉一些“石头”增加距离。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身体的平衡性能力,增强跨步的肌力。

给妈妈的建议

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以下为妈妈们介绍几种常见的,你可以实际应用于生活当中的方法:

方法一:合理安排运动量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现状,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如果运动量太小,身体锻炼的效果不大;而运动量过大,则身体健康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开始运动的时候,可以运动量小一些,慢慢把握孩子的体能特点,日后逐渐延增加运动量。

方法二:巧妙增加活动量

对于某些功课太紧或性格过于文静内向的孩子,妈妈可以通过改变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巧妙地影响和引导孩子。比如让孩子步行或骑车上学;周末带领全家出去登山,去公园踏青;孩子们晚上做功课时,适当“中途休息”,带孩子到楼下散散步,这样不仅起到了运动的目的,还可以换换脑子,提高学习效率;在孩子们看世界杯或其他体育比赛时,鼓励他们到操场上去亲自尝试一下。一旦孩子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益处,就自然会养成运动的习惯。

方法三:依孩子体能发展的规律安排运动

妈妈应多抽出些时间,每天和孩子一起到户外做各种运动,双休日带孩子上公园或郊游、爬山,进行耐力和有氧锻炼,是再容易不过的乐事了。妈妈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何种锻炼活动都要遵守幼儿体能发展的顺序。一般来说,儿童动作功能发展的顺序分为:姿势摆位(主要发展时期0~2岁)、粗大动作(主要发展时期2~4岁)、精细动作(主要发展时期4~8岁)、技巧技能(主要发展时期5岁以后)。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在为下一阶段打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身体素质才能循序渐进得到提高。所以,妈妈对幼儿体能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姿势和粗动作的发展上,注重量而不要追求质,即保证运动的时间和适当的强度,不必要求多高的技能和技巧,达到提高体能及整体的身体素质就行了。

方法四:运动锻炼游戏化

不要把运动锻炼当成单调的技能训练,像运动员那样枯燥、严肃,这样根本调动不了孩子的积极性。运动锻炼游戏化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他才会跟妈妈积极配合,这一点对幼儿很重要。为此,妈妈要常常编造一些情境和故事,孩子才能放松地在游戏中得到锻炼。例如跑步,事先在路对面放点玩具,然后妈妈可以编故事:“你愿意当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吗?在路的那头有好多大萝卜,咱们一起比赛摘萝卜,看谁先摘到大萝卜。跑喽……”边说“小白兔”、“大萝卜”边跟孩子一起跑,跑到对面再转回来,孩子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再玩其他运动游戏。

方法五:借助玩具器械运动

借助玩具器械运动的种类很繁多,比如小皮球、小足球、跳绳、皮筋、哑铃、呼啦圈、小三轮车等。这些可锻炼孩子身体四肢的大肌肉动作,在进行走、跑、跳、踢、蹬、投、抛、拍击、推拉、爬行等各种运动中发展体能及动作的协调性。另外,手摇铃、积木、动物玩具、木偶玩具、珠类玩具、画笔等,可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动作能力,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和大脑的智力。

方法六:多做户外运动

当孩子五六岁时,妈妈可带他们到公园或运动场去荡秋千、划船溜冰、游泳。通过这些相对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锻炼全身机能,使肌肉系统紧张度增加,肌纤维增粗,耐力和活动力增强;让呼吸加快加深,增加肺活量,促进呼吸肌发达;使血液循环加速,心脏收缩力加强,改善心血管功能;也让神经系统反应灵活、迅速并且使身体新陈代谢活跃,改善消化功能。孩子的任何身体活动都是肌肉在神经系统指导下运动,从而牵动骨骼实现的。因此,多做户外运动可以使幼儿身体各个部分得到锻炼,提高全身机能的整体素质。

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事,妈妈带孩子进行体能活动时,必须注意安全第一。孩子对于自我肢体的认识尚未成熟,运动起来不知深浅,容易出意外。妈妈进行每项活动时,一定要认真设计正确姿势及方法,保证动作的安全性,避免错误的运动方式误伤了肢体。比如,活动的场地是否安全,活动用具(球、跳绳等)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运动器械是否适合幼儿使用(健康路径及儿童游乐场内的器械),还有妈妈应在一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等等,都在应该重点关注之列。

2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

事件

贝贝因为早产,先天体质比较弱,因而老是小毛病不断,常常三天两头感冒发烧,上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就被迫辍学,回家由妈妈照看。在身体状况有所好转的时候,妈妈开始让他坚持参加游泳训练,由专业游泳教练辅导,每周两至三次,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很快锻炼有了效果,贝贝的体质得到了改善,于是再次返回幼儿园。但是,从此游泳训练就没有停止过。后来在小学阶段,多次获得校运会田径比赛冠军,初一时即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水平。

专家如是说

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坚韧刚毅的意志、勇敢果断的性格等心理质量作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下面是专家针对现实中妈妈遭遇的问题给出的合理建议,希望对妈妈们有所帮助。

给妈妈的建议

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要根据孩子的特性来安排,不能盲目效仿。

孩子不合群,妈妈怎么办?

假如你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那你的孩子就应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会帮助你的孩子慢慢地改变孤僻的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并热爱集体。

孩子胆小,妈妈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感到自己胆子小,做事怕风险,容易脸红,怕难为情,那应多参加游泳、溜冰、拳击、摔跤、滑雪等项目的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人们不断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你孩子的胆子自然会大,处事也会越显老练。滑雪不但需要技巧,更需要胆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种游戏对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训练,但在中国,妈妈却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很容易摔断四肢,冒这种危险让孩子去获取胆量不值得,保险系数低,因而不鼓励孩子玩,使本来就有的对这种运动的畏缩情绪更受到抑制,因而有理由后退。这种对身体的过度保护而带来的性格上的胆怯,其实比一些不严重的外伤更具有损伤性。外伤会痊愈,性格软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甚至会影响其终生。

我们不希望孩子随意冒险,但鼓励孩子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与别人一比高低的信心,却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体育运动都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的特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事实上孩子在体育项目或其他体力游戏上所锻炼出来的勇气、自信及胆大心细的作风,不只在体育上有所表现,也影响到他们事业中的所作所为。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中最好的经纪人往往是运动员出身,这不单是他们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强壮的体魄,得以应付高强度的精神紧张,而且在心理素质上反应迅敏,敢于决断,有魄力,理所当然地满足了这项工作的职业要求。

孩子做事常常犹豫不决,妈妈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觉得自己处理事情常常犹豫不决、不够果断,那就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跨栏、跳高、跳远等体育活动。在这些项目面前,任何犹豫、徘徊都将延误良机,遭到失败,久练能帮助你的孩子增强果断的个性特征。

孩子性情急躁,妈妈怎么办?

倘若你的孩子发现自己遇事易急躁,感情易冲动,那就应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长距离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缓慢而持久的项目。这一类体育活动能帮助你的孩子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以改善。

孩子缺乏自信,妈妈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感到自己做事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那就得事先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活动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体育项目。坚持锻炼一段时期,信心自然能逐步得到增强。

孩子遇事感到紧张,妈妈怎么办?

假如你的孩子感到自己遇到重要的事情时容易过度紧张,就应让他多参加公开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因为赛场形式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对付,才能取得优势。若能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惶失措,从而给学习、工作带来益处。

需要补充的是,体育锻炼作为改善性格的一种尝试,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质量和时间的要求。每次锻炼应在30分钟左右,运动量也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一般以三个月为一周期,至少需进行两个周期的锻炼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别让肥胖赶走健康

事件

广东省某小学的慧慧,身高1.38米,体重却达114公斤。据其妈妈介绍,慧慧出生时并不胖,体重7.6斤,从2岁开始食欲明显增大,一个生日蛋糕一个人就全部吃完。长大后食欲更是惊人,一餐可供五六个人饱餐一顿的菜,她一个人就可全部吃完,而且总感到没吃饱,刚吃完饭,不到一个小时又觉饿。她说她长这么大还没吃饱过。过于肥胖给慧慧带来了很多麻烦,如心跳过快,睡觉不能平卧,行走困难等,最让她难堪的是常遭同学嘲笑,这对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女孩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2000年11月27日,妈妈将她送到暨南大学华侨医院求诊,经检查被诊断为“单纯性肥胖”,换句话说,她的胖纯粹是吃出来的。

专家如是说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分别为2亿和6000万人。中国儿童肥胖率高达8.1%,城市中小学生的超重率达到20%,“小胖墩儿”满街都是。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这种担忧主要来自肥胖给儿童身心带来的“损伤”:心血管负担过重,还有行动不如别的孩子灵活等,极易造成心理上的自卑感和寂寞感。这样的孩子将来成人后,也易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导致儿童肥胖的第一个因素——营养过剩

婴幼儿生长发育极快,对各种营养的吸收和需要,根据科学测算,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如蛋白质及热量的需要约为成人的3倍。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是构成生命的最重要原料之一。但是蛋白质过剩易在体内形成酸性物质(脂肪、糖类过量食用也如此)。人体血液本应保持弱碱性,酸性体质的人常出现一系列渐进性病症:莫名其妙地精神萎靡,头昏、头痛等,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分解物较多,其中氨、酮酸、铵盐、尿素等在一定条件下可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尤其是儿童,如过量食用高蛋白食物,不仅会增加肝脏负担,而且易引起肠胃消化吸收不良,长期下去,会使儿童肝、肾功能下降造成形体消瘦和免疫力下降。

导致儿童肥胖的第二个因素——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所谓“微量营养素”,是指那些在人体内含量虽然不多,其生理生化作用却很重要的营养素,如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科学证实,人体在能量代谢和脂肪转化为能量释放消耗的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素的参与才能完成,如B族维生素、尼克酸、铁、钙、锌等。如果这类营养素摄取不足,就会因营养缺乏而影响能量的代谢和脂肪的转化,导致机体能量过剩,脂肪贮存过多,消耗过少,从而引起发胖。

导致儿童肥胖的第三个因素——过多地摄入了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

汉堡包、炸薯条、炸鸡腿等并不是不能让孩子吃,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也需要热量和脂肪,但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不能亏了孩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现在孩子们爱吃的膨化食品,属碳水化合物,从营养角度上讲是“伪劣”食品,也是催肥食品。如此不均衡的营养会害了孩子。

导致儿童肥胖的第四个因素——缺乏运动

有的妈妈对散步、长跑、游泳等运动向来不感兴趣,而孩子也往往受到影响,不太爱运动。孩子爱不爱运动是从小锻炼出来的。有的孩子是由于身体原因,而有的孩子是受环境(家庭、伙伴、学校等)影响。有些孩子不自信,感到自己无法从事某一项运动。比如他觉得自己跑不动,或跳不高。一旦发胖,他们就更不愿意运动了。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娇,妈妈又施行过分保护措施,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也不让做,活动量小;再有就是我们一些妈妈的错误的想法:“孩子胖就是营养好”,其实孩子肥胖已不仅仅是营养好,而是营养已经过剩了,尤其是对小孩,营养过剩害处更大。

因此,妈妈们,警惕儿童肥胖问题,千万别忽视了孩子的健康。

给妈妈的建议

作为妈妈,如果你的孩子过度肥胖,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减肥呢?

首先要从饮食上给予合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