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美术史
2671200000013

第13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5)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erer,1471—1528)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不仅是油画家还是铜版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在建筑与绘画理论方面也都有著作出版。他出身于一个金饰工匠家庭,早年从父习艺,后到米夏埃尔·沃尔格穆特(MichaelWolgCrout,1434—1519)的绘画作坊中学习。学成之后曾到德国各地游学,并曾两次访问意大利,此外,还于1520年去过尼德兰。他继承了德国民族美术的传统,又广泛接触过南、北欧的进步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即使在宗教画中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塑造了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丢勒的故乡纽伦堡是当时德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有比较活跃与自由的空气。自1509年起丢勒成为该市大市政会委员,并与德国著名人文主义学者交往,他崇敬马丁·路德,也同情宗教改革运动。他曾精心创作了数幅自画像及德国当代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画刻画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物,他们意志坚强,充满自信,同时具有日耳曼人严峻、刚毅的性格特征。大拉文斯堡商业协会纽伦堡代表奥斯瓦尔德·克雷尔的肖像就是其肖像画的代表作之一。

丢勒还用版画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欧洲,他是最早表现农民和下层人民生活的画家之一,其铜版画《农民和他的妻子》、《三个农民在谈话》、《农民舞蹈》等,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劳动人民。丢勒的版画不但数量多,技艺完美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哲理。1513至1514年间,他创作的3幅铜版画《骑士、死神和魔鬼》、《书斋中的圣哲罗姆》和《忧郁皆为寓意十分深刻的作品。

在那个时代,除丢勒而外,还有伟大的画家格吕内瓦尔德(Grunewald,约1475—1528),但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却极不完整。他曾经服务于美因茨大主教,后来到哈勒任艺术与建筑顾问。宗教改革的进步思潮对他产生过深刻影响,他甚至曾卷入1525年的农民战争。画家的大部分作品都已失散,《伊森海姆祭坛画》成为他最重要的传世代表作,也是16世纪德国艺术的瑰宝之一。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Iueas Crranach d.A,1472—1553)青年时代曾到维也纳,画过多幅充满浪漫情调的风景画,为多瑙河画派开拓了道路。自1505年直至逝世,一直是维膝贝格的宫廷画家,并主持一个很大的绘画作坊,善于描绘宗教与神话题材,又是著名的肖像和风景画家,创作题材很广泛。自1519年起,多次被选为维滕贝格市政会委员,后来还不止一次担任过维膝贝格的市长。他与马丁·路德的友谊至深,支持宗教改革运动,与同时代的人文主义学者交往密切,为德国宗教改革家画过不少肖像画。

16世纪,德国风景画形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多瑙河画派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个画派并不是学院意义上的画派,确切地应称之为“多瑙”风格,标志着风景画的一种风格。丢勒在第一次意大利旅行期间画过大量水彩风景;老克拉纳赫在维也纳时代,也曾以抒情情调描绘过风景,他们都为多瑙河画派的形成进行过实践与准备。多瑙河画派的代表画家是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尔(Albrecht Altdorfer,约1480—1538)和沃尔夫·胡贝尔(WolfHuber,约1480—1553)。

阿尔特多费尔诞生于安贝格,1505年取得雷根斯堡市的市民权,1519年当选该市大市政会委员,1526年又成为小市政会委员和该市的建筑师。早年曾去奥地利旅行,老克拉纳赫的维也纳时代的作品曾给他以影响,阿尔特多费尔还认真学习过丢勒的版画。水彩画与油画,他自己也十分喜爱版画创作,作过许多木刻与铜版风景画。1510年作油画《阔叶树林中的圣乔治》,将故事中的人物与龙安排在画面下部靠近边缘的位置,处于陪衬地位,以主要画面歌颂德国原始森林的葱郁壮美。1520至1525年间,画家创作了油画《多瑙河风景》描绘雷根斯堡附近美丽真实的景色,它是德国绘画中第一幅没有人物的纯粹风景画。1529年完成的《亚历山大在伊苏斯之战》表现了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大败波斯王大流士的战役,画中以其雄浑博大的气势颂赞了宇宙本身的无限伟大,无限壮阔,在德国绘画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沃尔夫·胡贝尔出身于画家家庭,幼年即学习绘画,1505年开始游学,1510年定居于帕绍,后担任主教的建筑师,1540年被任命为主教的宫廷画家。他的作品很多,有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是多璃河画派重要代表画家。

小汉斯·霍尔拜因(Harts Holbeim d.J,约1497—1543)的父亲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因为父子名字相同,因此便以小汉斯·霍尔拜因称呼儿子。小汉斯早年随父学画,后来前往巴塞尔,1519年加入该地画家公会,他创作了大量壁画、肖像画、祭坛画与书籍插图。在瑞士时与一些人文主义学者过从甚密,为他们绘制了肖像画。1526年认识了英王亨利八世的首相托马斯。摩尔,后去伦敦,成为英国国王的宫廷画家。他是那个时代北欧最伟大的肖像画家,其作品表现了描绘对象的高贵、静穆与专注。

在这个时期,德国的雕刻也由晚期哥特式发展到文艺复兴的风格,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雕刻家。

蒂尔曼·里门施奈德(Tilman Riemenschneider,约1455—1531)是晚期哥特式的主要代表,但在宗教题材雕刻中表现了较多的世俗因素。经过他多年的艺术实践,使德国雕刻艺术逐渐体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宏伟纪念碑风格,为德国艺术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从1483年直至逝世他都在维尔茨堡工作,1520年至1521年间还担任过该市市长。1525年,德国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里门施奈德由于同情农民革命也参加了伟大的农民战争,失败之后受到迫害,数年后病故。他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所留下的重要作品都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精品。代表作有维尔茨堡马利亚教堂的《亚当与夏娃》、《海因里希二世皇帝与皇后墓棺像》、《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等。《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是浮雕,背景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前景中圣母玛利亚悲痛地跪在基督尸体的旁边,约翰用手轻抚着她的左肩,与圣母一起分担这巨大的苦难。尼哥底姆手捧油膏罐,立于十字架下,周围还有哀悼的人物群像,布局简明宏伟,气氛庄严肃穆,具有纪念碑雕刻的气势。这一杰作本身也可被视为里门施奈德创作生涯的永恒纪念碑。

维特·施托斯(VeitStoS,约1447—1533)生于纽伦堡,自1477年至1496年长期在克拉考工作,对东欧的雕刻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15世纪末,他回到了故乡纽伦堡,创作了高浮雕《最后晚餐》、《基督被捕》等,约1517年创作了木雕《天使报喜》,这些珍贵遗作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纽伦堡的教堂内。《天使报喜》是一件彩绘木雕,造型十分新颖,圣母与天使的并排立像被一个美丽的花环所围绕,这一巨大的花环高悬于教堂大厅之中,为严肃的宗教仪式增加了活跃的气氛。

同时期,活跃在纽伦堡的著名雕刻家还有亚当·克拉夫特(Adam Krafft,约1460—1508)。他的作品高浮雕《哀悼基督》是一个大型浮雕,占据了3个墙面,充满凝重的悲悼气氛。而浮雕《掌秤师傅》则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当时德国商业与文化中心纽伦堡蓬勃的市井生活,流露出亲切的生活气息。

汉斯·维膝(Ham Witten,约1485—?)是萨克森与下萨克森地区的知名雕刻家,主要在克姆尼茨、安纳贝格、弗赖贝格等地从事创作。《郁金香布道坛》是他的杰出代表作,突破了传统布道坛的造型模式,将幻想与现实、美丽的装饰与生动的人物完美地统一为一体,构成独特造型。此外,老彼得·菲舍尔(Peter Viseherd.J.约1460—1529)与小彼得·菲舍尔(Peter Vischerd.J,1487—1528)父子也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皆出身于纽伦堡一个铸造世家,继承与领导的铸铜作坊是当时德国最闻名的一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第四节)西班牙文艺复兴期美术

一、14~15世纪的西班牙美术

在15世纪,文艺复兴之风也吹到了地处欧洲西南的西班牙。西班牙的文艺复兴从13世纪后半期就显露端倪了,现在在美国收藏的一件木雕《悲哀的圣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件作品很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痛苦的感情,透露着一种世俗的精神。

14到15世纪是西班牙文艺复兴的早期。早期文艺复兴美术主要产生于沿地中海的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当时最主要的两个画派是加泰罗尼亚画派和瓦伦西亚画派。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的产生,有两个主要条件,一个是国内的条件,这就是长达数百年的反抗阿拉伯人的斗争逐渐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为西班牙的文艺复兴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另一个是国外的条件,意大利和尼德兰的文艺复兴艺术对西班牙产生的影响。大约在14世纪就有意大利的画家来西班牙访问,进入15世纪后,尼德兰的著名画家扬·凡·埃克在西班牙曾受到加泰罗尼亚国王的热情招待。

14世纪加泰罗尼亚画派最有名的画家费尔列尔·巴索(F.Bas,1290—1348)被叫作“西班牙的乔托”,他和意大利的乔托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和乔托一样努力把宗教题材的绘画引向世俗化,使作品具有生活的气息。他创作的湿壁画《崇拜圣母》、《牧人来拜》、《基督复活前的女圣徒》等都是这样的作品,极富有人情味。

进入15世纪,西班牙绘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绘画的影响。哈依姆·费雷尔(J.Ferrer,生卒年代不详)是15世纪瓦伦西亚画派的一位画家。在他创作的一幅画《最后的晚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用世俗的眼光来描绘这顿晚餐的,在画面上不厌其烦地描绘着人物的衣服、装饰品以及生活用具,在餐桌下还画了狗与猪,这种对生活详细的观察,颇似尼德兰的画家。加泰罗尼亚15世最有名的画家是哈·乌格特(J·Hugwet,约1414—1492)。他从1448年定居于巴塞罗那后,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的祭坛画。他的三联画《圣乔治》特别出色,中央一幅是《圣乔治与公主》,人物很生动活泼,背景有一个开着的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建筑物。这幅画画风细腻,色调鲜亮明快,显然是受到了尼德兰画派的影响。他的代表作还有《圣阿布东纳和圣赛涅》、《萨尔里的圣维采达》(1450年之后)、《博士来拜》(1463)等。在15世纪也有不少人向意大利学习,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是波·贝鲁盖特(P.Beruguete,约1450—1504)。他早年在意大利学习,1475—1482年间成为乌尔宾纳大公的宫廷画家,1483年回西班牙。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圣多明我正在焚烧异教的书籍》(约1500),在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很注重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和对环境、器物真实而生动的描绘。

二、16世纪的西班牙美术

16世纪上半期,在查理五世执政期间,有不少西班牙画家赴意大利学习,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想从而也大大地冲击了这个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16世纪上半期塞维利亚画派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画派,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有阿·费尔南德斯和巴尔加斯等人。阿·费尔南德斯(A·Fernandez,约1470—1543)的作品很富有生活和时代的色彩,他的《航海者圣母》(约1531)就是这样的作品。这幅画的画面中心是圣母,圣母周围有许多航海家和商人,前景是大海,海上有远航的船只,这好像在表明西班牙繁荣的海上贸易受到了圣母的保佑。在这个时期也有许多达·芬奇的追随者,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是瓦伦西亚画派的胡·德·华内斯(Jde Juanez,约1523—1579)。华内斯的《最后的晚餐》和达·芬奇的同名作品十分相似,不过,他在人物的心理刻画上远不如达·芬奇,显然他比较重视外在情节上的描绘。另外一个瓦伦西亚画派的画家伊·亚内斯·德·阿尔梅吉纳(E.Y.de Almedina,约1480—1537)也是达·芬奇艺术的仰慕者。据说他曾作过达·芬奇的助手,他的艺术技巧很娴熟,水平不低,代表作有修竭圣庙》、《圣卡特林娜》(约1520)等。

16世纪下半期,是腓力二世当政时期,他和他的父亲不一样,不大喜欢人文主义的思想和艺术,他一心想借助艺术来维护西班牙帝国的权威,他的艺术趣味比较保守,一心提倡严肃的宫廷艺术,于是在西班牙宫廷里流行起罗马主义艺术。当时在马德里宫廷里活动的画家,主要是阿·桑切斯·科埃里奥和巴道哈·德·拉·克鲁斯等人。阿·桑切斯·科埃里奥(A.Sanchazcoello,约1531—1588)是一位典型的宫廷肖像画家,他的作品虽然庄严肃穆,但还是比较重视人物的个性刻画,所以并不觉得呆板。他画的《唐·卡洛斯王子像》(1557)是一件很不错的作品,画面上的王子表现出一种郁郁寡欢的样子,这个王子后来被其父亲所杀害。桑切斯·科埃里奥的学生巴道哈·德·拉·克鲁斯(Pantoja de la Cruz,1551—1608)也是一位比较出色的宫廷画家,擅作肖像画,代表作有《骑士唐·吉也哥·德·维里马约尔像》、《腓力二世像》(1598)等。

16世纪下半期,除宫廷的罗马主义艺术外,在地方上也出现了样式主义的艺术。虽然西班牙的样式主义艺术受意大利的影响,但是也有区别,西班牙的样式主义艺术更多地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路易斯·莫拉列斯(L.Morales,约1510—1586)是西班牙最典型的样式主义画家。由于他的作品有神秘特色,所以有人把他叫作“神人”。从他所创作的一系列《圣母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人物的比例有点拉长,常常在圣母或圣婴的脸上表现出一种禁欲主义的表情。

三、艺术奇才埃尔·格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