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世黎明
26588600000235

第235章 京城风云 七

“卫公您请!”罗鹰客气道。

王承恩看到只有罗鹰一个人进来,只是眼里精光闪过,但并没有说什么。

“那洒家就打扰了!”王承恩笑着道。

“来!卫公!这可是罗某从万隆商行买的上等龙井!来尝尝!”说着罗鹰亲自给王承恩沏茶。

“唔!”王承恩陶醉的闻了闻道:“明前茶!好!好!谢侯爷了!”

“卫公说的哪里的话!既然卫公喜欢一会就带些回去!”罗鹰笑着道。

王承恩听完,笑着摆了摆手,之后便细细地品尝了起来,而罗鹰看着王承恩在品茶也没打扰,安静地坐在一边,书房里的宁静和书房外的喧嚣简直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倒是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在同一个地方。

“卫公!已找到了证物!”外面有手下报告道。

“看来这也喝的差不多了!多谢侯爷款待!”王承恩笑着道。

“卫公!这茶也喝了,罗某也如此的配合卫公,卫公是否可以给罗某指一条明路?”罗鹰诚恳道。

“哦?此话怎讲?”王承恩笑着道。

“卫公!此次案件的来龙去脉想来卫公比罗某还要清楚,这最后到底是谁获利卫公也明白,罗某也明白罗某做的那些卫公也知道,但是罗某现在只是希望卫公给罗某指一条生路,只要卫公答应,罗某怎么做都行!”罗鹰诚恳道。

“哦!”王承恩一愣,随后道:“不愧是罗侯爷!”

“如果罗某估摸的不错的话,卫公的手下找到的无非就是之前那两位公子口中说的被我们抢走的宝物以及那名女子,当然也可能还有那鬼蛟的人,罗某说的可对?”罗鹰笑着道。

王承恩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罗鹰看着王承恩的神色便明白自己应该是猜对了,随后道:“虽然这些东西我侯府肯定是没有的,但是以卫公的能力也是办得到的,罗某也认,只恳求卫公救罗某一命,大恩大德,罗某永世不忘!”

王承恩看了看罗鹰,随后道:“侯爷真的是厉害!也好!救你一命不敢说,但是只要你能配合,兴许还能救你的家人一命,毕竟你这侯府上上下下也好几百口,还有你那年幼的孩子!”

罗鹰听完一愣,随即颓废地坐到了椅子上,看着他的样子,王承恩笑着道:“侯爷考虑考虑!洒家的时间可不多。”

很快,罗鹰的严重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道:“你要我怎么做?或者说陛下想让罗某怎么做?”

“哈哈!爽快!”王承恩笑着点点头道:“目前来看,暂时还没有你特别你需要做的,你只需要配合我们中兴卫承认这些都是你做的就成,对了还有五城兵马司其他四位指挥都参与了其中即可!”

“什么?其他四位?!”罗鹰愣了愣,看来这是要把我们五城兵马司一网打尽啊,罗鹰心里苦涩地道。

“怎么?侯爷有什么为难的吗?”王承恩笑着道。

“就算我不指认他们相信中兴卫也是有办法的,罗某可以配合,但是能否留他们一命?”罗鹰苦涩道,一起共事了这么多年,虽然勾心斗角,但他们总是抱成团的,感情还是有的。

“应该可以!至于该怎么做就要看你们的诚意了!”王承恩嘴角一弯,虽然中兴卫的能力是可以办到,只是有他们的配合做起来当然就更方便省事了。

罗鹰听完苦涩的一笑道:“罗某明白了!”

“既然话都说到这了,洒家这也提前给你打声招呼!”王承恩笑着道。

“谢卫公!有什么卫公还请吩咐!”罗鹰诚恳道。

“根据我们的情报,楚王会让朝廷的御史检举你们几个!至于怎么反击就要看你的了!”王承恩笑着道。

“什么?可是楚王府的人不是我们杀的!”罗鹰愣了愣,随后又道:“我明白了!”

“确定明白了?”王承恩笑着道。

“罗某知道该怎么做了!卫公放心,就当我们做臣下的最后一次为陛下尽忠!”罗鹰苦涩道。

“好!既然如此这份案卷你们到时候几个签好字就送到中兴卫吧!至于其他的我们到时候自然会给你们传达!”王承恩笑着道。

“对了!卫公,还不知我们退下后是什么人接任我们?我们也好有所表示!”罗鹰笑着道。

“哦!你还有这份心意!也好!附耳过来!”王承恩笑着道。

罗鹰好奇的附过耳朵,很快,当天听完王承恩口中的人选后不由地一惊,随后笑着道:“罗某明白了!”

“明白就好!那就这样吧!洒家走了!告辞!后会有期,罗侯爷!”说完王承恩便潇洒地出门去了,看着王晨恩渐渐离去的背影以及跟在王承恩身后的一个倩影和一个雄壮的身影,罗鹰便明白自己所有的猜测都是对的,不由地瘫坐在椅子,闭上眼睛,双手轻柔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随后他喊了声:“来人!”

“侯爷!有何吩咐?”管家匆匆而来。

“你附耳过来!”罗鹰皱眉道。

随后管家听完便瞪大的眼睛道:“侯爷!这。。。。。。”

“让你去做就去做!”罗鹰冷冷道。

“是!侯爷!”管家领命而去。

待管家离开之后,罗鹰就像被抽干了全身力气一样,倚靠在椅子上,喃喃道:“陛下!微臣为了您要把这命搭上了!您可得善待微臣啊!列祖列宗保佑,希望这么做我们家还能保存下来吧!”

就在罗鹰颓废的时候,此时他口中的陛下正和他的内阁以及户部尚书在商谈着。。。。。。

“诸位爱卿!今日召你们来呢主要还是朕从这顺天府凶杀案里想到了一件事!”崇祯道。

听崇祯皇帝这么说,内阁的几个人都一脸懵逼的看向崇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倒是毕自严想了想像是知道了什么一样,有些期待的看着崇祯皇帝,他掌管户部,跟崇祯一样,只要是有关于银子的方便他都特别的敏感,随后果不其然,崇祯的口中蹦出四个大字:“江淮盐政!”

几个人听完顿时露出惊讶的神色,崇祯直接看向毕自严道:“毕爱卿,如今这盐税每年上交国库的情况如何?”

毕自严看到皇帝陛下点名自己了,赶忙道:“启禀陛下,逐年在减少!”

崇祯点点道:“如今我这大明财政就靠这些税收,不说盐税吧,其他都在减少,而如今我大明又是多事之秋,虽然如今暂时看似太平,然则却是有很多不安的因素,像这辽东的鞑子,还有各地的灾情等等等,朝廷的收入如今也就勉勉强强应付,再来个什么灾害或者鞑子又开始闹腾那么朝廷的开支又要吃紧了!那时各位准备怎么办?再加饷吗?往哪里加?百姓吗?如今的百姓到底过的怎么样朕要比诸位爱卿清楚,其他的朕也不想多说,对于这盐政的改革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都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