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2651600000010

第10章 冷静型性格

冷静型性格的人,通常显得比较老成持重,办事略显迟缓,但他们是能够顽强、坚定地创造生活的人。这样的人容易克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他们往往能够很好地完成要求,能够不紧不慢、长时间地消耗精力,能够踏实、细心而耐心地工作。但冷静型性格的人有时欠灵活,有惰性,迟缓,做事喜欢墨守成规。

性格特征

冷静是一种修炼,是一种能力。中国古时就有"冷静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的至理名言。《菜根谭》也有这样一句话:欲闹中取静,须先从中立个主宰。意思就是要想在喧嚣中保持冷静头脑,就必须在心静时先有主张,不然一旦遇到紧急复杂情况,就会手忙脚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紧急情况下,容易产生急躁心理,急躁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认知范围会缩小,智力活动会受阻,自我控制能力会减弱,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因此,遇事善于冷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典型人物

我国历史上的谢安就是一个性格冷静的人。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字安石。他们家族是北方世家大族。在他四十岁以前,朝廷多次邀他做官,都被婉拒。到了四十多岁时,他才开始走上仕途之路。那时的中国文人们崇尚大自然,喜欢雅致的生活,以吟诗作赋听琴绘画为生。谢安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代名士,但他入仕以后,出入虎狼之地而不惧,面临大敌而不慌,运筹帷幄,以少胜多,其谋略、城府、才华,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名士与名相。"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说的是东晋和前秦之间的淝水之战。在这次战斗中,东晋与前秦力量悬殊,东晋根本不是前秦的对手,然而战斗结束时却是东晋获胜,而东晋指挥这次战役的主帅就是谢安。

谢安年轻时,是一个勤勉自励,思想深沉而敏锐,遇事沉着而冷静的人。被当时朝廷重臣王导看重,朝廷也曾多次召他做官,但由于他对仕途不感兴趣,都予以婉辞了。那时的谢安经常赋诗撰文,相约好友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的瑰丽风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这样的生活铸就了他遇事冷静沉稳、豁达洒脱的性格。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谢安处事冷静的性格。一次谢安同好友孙绰到海上去欣赏风景,船到深水处时,突然风浪大起,他们所乘小船颠簸得十分厉害。同船人都面带惧色、惊恐不安,唯独谢安恬然自得地坐在船上,还能做诗来抒发此时的感受。由于他富有才气、喜好结交,当时的士人都喜欢和他在一起共话诗赋。晋穆帝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会,谢安是参加此集会的名士之一。这使他的名声格外响亮。谢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他的个性特点,为以后在仕途上大有作为奠定了基础。

后来,由于朝廷多次下召要他做官,而且地方官员也极力恳请他步入仕途。于是,年愈40的谢安离开了东山,做了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他跟随桓温走南闯北,为朝廷效力,逐渐成为朝廷重臣。后简文帝司马显死去,桓温凭借自己是大司马,掌握全国兵权,欲取代晋之皇位,自立为帝。他为了除去忠心辅佐东晋朝廷的谢安和王坦之,遂以祭奠简文帝为由,预先在幕后设下伏兵,陈重兵于建康城外的新亭,企图杀死谢安和王坦之两位大臣,趁机夺取帝位。后谢、王二人一同来祭奠简文帝。只见祭奠场地戒备森严、杀气腾腾,王坦之看祭奠场地的如此气氛,立即吓出一身冷汗,竟湿透衣衫,更为可笑的是王坦之竟把记事用的手版都拿倒了。然而,与王坦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谢安仍神色平静,同往常一样,先同桓温寒暄几句,然后就坦然落座。只见谢安呷了几口茶,然后慢条斯理地开口道:"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你何必要在幕后埋伏士兵呢?"桓温见他的锦囊妙计被谢安识破,尴尬地掩饰说:"为了自卫,我不得不这样啊!"最终。桓温还是未敢对谢安和王坦之下手。

不久之后,东晋新立的皇帝孝武帝司马曜认为谢安既有才气又对皇帝忠贞,所以极为重用谢安。逐步被皇帝提拔升迁,官职也越做越大。

性格与命运

面对危难之事,性格狂躁的人必然会走向失败;而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理智地应对危局,才有可能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一般地情况来说,大部分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一旦事态紧急,他们就自乱阵脚,而无法把持自己。生活让人们明白,遇事冷静才能使自己的能力正常发挥,急躁的性格常能使人毁于一旦。

任何时候都应该记住,让自己最冷静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最好。潜能是一座无穷的宝库。平时,我们发挥的能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不要先乱了自己的阵脚,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但需要注意的是:遇事冷静与优柔寡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法。处事冷静可以为事情寻找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并得到最佳的处理结果;优柔寡断只会贻误事情的合适处理时机而导致不良后果。

冷静型性格的人,能够做到遇事不慌乱,保持冷静头脑,是做领导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