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的智慧
2650600000029

第29章 说服他人的学问(3)

周末,何莉又一次亲自下厨。林来了,何莉热情地进行了款待。临走时,何莉特地让丈夫看孩子,自己独自一人把小林送下楼,拉着她的手说:“怪我自己太工作狂了,对周(何莉的丈夫)缺乏照顾,谢谢你常来带我们宝宝玩,也帮着照顾小周。看你这样温柔可爱,不知道哪个小伙会有福气娶到你。好了,不远送你啦,有空欢迎常来玩。”一席话让林又是感激又是惭愧。

后来,林找了个帅气的男友,他们与何莉夫妇都成了好朋友。

两个有情人经过热恋组成了家庭,标志两人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但这并非意味着两个人的爱情进入了保险箱,爱情之花仍然需要精心照顾。

现在,异性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婚外恋作为一个问题提到了夫妇双方的面前。这里讲一下作为一位妻子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呢?

首先,要信任丈夫,这也是对自已有信心的表现,夫妻之间相互信任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美德,同时也是维持双方良好情感的前提条件之一。相反地,猜疑只会增加彼此的隔阂。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妻子一味地猜疑、指责丈夫,反而容易把丈夫推向别人的怀抱。

但是,也不能过于对丈夫和异性的交往粗心大意,要学会帮助丈夫把握好交往的尺度。有时夫妻两地分居或经常分离也容易给人以可乘之机。

何莉面对丈夫和小林的暧昧关系,没有失去理智,大吵大闹,“家丑外扬”,而是给双方都留下了面子。

面对丈夫,何莉以情动人,首先向丈夫道歉:自己工作太忙,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同时也表白:自己出差在外也很辛苦、寂寞,很思念家。

面对小林的一番话,则是绵里藏针,既热情有礼貌,同时也暗示对方小周是有妇之人,让对方把握好交往的尺度。

要懂得“营造”机会

经常听到一些人埋怨机会不等,命运不公,总觉得自己碰不到机会。每每看到别人的成功,总是归结为“运气好”,实际上,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善于“钻”的人更容易把握住它们而已。

一般说来,凡是成大功、立大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幸运之神的宠儿,反而是那些“没有机会”的苦命孩子。

例如只用一个划水轮,就发明蒸汽船的富尔敦;只有陈旧的药水瓶与锡锅子就发现“法拉第定律”的法拉第;还有那使用最简陋的仪器来从事实验的贝尔,不也是发明了电话吗?

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件事比人们从困苦中成就功名的故事更为吸引人了——人们怎样从黑暗的夜晚达到光明?怎样脱离于痛苦、贫困之中?他们虽只有中等之资,但由于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而终于达到目地。

“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遁词,不信随便问一个失败者,他们大多数的人会告诉你,“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得不到像别人那样好的机会——因为没有人帮助他们,没有人提拔他们。”他们也会对你说,“好的地位已经额满了,高等的职位已被霸占了,所有的好机会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所以他们是毫无机会了。”

“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这和“有孔没孔都要钻”的思想是一致的。

等待机会从天而降,如果成为一种习惯的话,将是一件危险的事。工作的热忱与精力,就会在这种等待中消磨殆尽。对于那些不肯工作而只会等待机会的人,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那些勤奋工作的人,不肯轻易放过机会的人,才能看得见机会,也才能抓得住机会。

你或许会认为,机会的“来头”一定是非同小可的,但实际上,机会往往就在你的日常行事之间。

我们坏就坏在对于机会一事眼界太高,欲望太大。我们往往一心要摘取远处的玫瑰,反而将近在脚下的菊花踏坏了。我们忘却了,大事业要从小处着手。

有许多人已经获得了很好很大的机会,但他们却还在梦想着发财的、高升的、更大更好却又渺茫不可及的机会。当前的机会他们不认识,因为他们心目中的想法另有所属。

假使让这些怨天尤人的人,与那箪食瓢饮的林肯换个地位,那他们对于所谓“机会”,究竟将作何感想?假使他们住在旷野中,一处简陋的木造房子,无窗无门,远离学校、教堂、铁路,没有报纸、书籍、金钱,没有寻常生活的享受,甚至没有日常生活上的必需品。他们会作何感想?假使他们必须在荒野中跋涉五十里,才能借到几本书籍,然后在白天辛勤工作后,到了晚上,还要借着木柴的火焰来阅读,他们会作何感想?然而在这种冷酷无情的环境下,却造就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在这种处处不顺遂的环境中,磨练成了世界上空前伟大的人格。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例如找工作时一直碰壁、或与人相处不洽。总之,使人遭受挫折的因素很多。

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从挫折中挣脱出来?下次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比别人早些到达目标?

只是坐在椅子上一味烦恼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做,才能使自己“明天会更好”?

在太阳之下的每个人,只要有抓得住当前机会的毅力,与能为目标而斗的精神;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但你该牢记,你的出路就在你自己身上。若以为出路是在别处或在别人身上时,那你是注定要失败的。

没有机会!一个在木造屋子与草舍茅庐中长大的孩子,日后可以住进白宫里,这话能成立吗?

在一个陋巷中出身的孩子,可以成为立法者,最贫苦的孩子,可以变成商界巨子、甚至变成大银行大财政家,这话成立吗?

你还要再说没机会吗?历史不是已经千万遍证明给我们看过,过多的机会反而是一种害处吗?

亚历山大在攻克了敌人的一座城市之后,有人问他:“假使有机会,你想不想把第二个城市攻占了?”

“什么?”他怒吼出来,“我不需要机会!我可以制造机会!”

当然,机遇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从天而降,机遇也不可能像路标一样,就在前面静静地等着你。机遇具有隐蔽性,它是隐藏着的;机遇具有潜在性,它等待着开发;机遇具有选择性,它只垂青那些在追求中、在动态中、在捕捉中的人。

这里有一点十分关键。你是被动地等待、消极地等待机遇,还是主动地去追求?等待机遇不像是等班车,到点儿车就来,机遇要看你的等待状况如何。是不是碰上了机遇,是不是捉住了机遇,是不是失落了机遇,是不是再也没有机遇,这些都是一种现象。而实质问题在于你是否在认真地准备着、在刻意地追求着。

要有钉子的精神

按李宗吾先生所说,这“钻进钻出”实属不易,掌握此术,一要脑袋尖,眼光利,脑袋尖可以钻孔,眼光利可以找孔;二要胆子大,不怕吃苦。有些时候碰到硬东西,不易钻进去,死命往里钻,不免吃苦。纵然是这样,也不可轻易放弃。

明朝太监焦芳,为了求官,苦读诗文,终于在大顺八年中了进士,进了翰林院。当时翰林院都是饱学之士,只有焦芳不学无术,从未赋一诗缀一文,并且凶狠无赖。他是怎样入翰林院的呢?原来他有个同乡李贤是大学士,焦芳与李贤攀同乡关系,靠李的引见,而进入翰林院。

这就是见孔就钻。

焦芳此人,遵循的信条就是:“有奶便是娘”,在翰林院期间,时时窥视,寻找钻营机会,一有于己有利的机会,便立即改换门庭,他看到吏部尚书尹吴权势日盛,焦芳立即投附于尹吴门下,为其效犬马之劳,但好景不长,尹吴因儿子利用父权为非作歹,大肆受贿而被罢职,焦芳因与尹吴关系密切,也被赶出了翰林院。降为桂阳州同知。

这是焦芳在投机钻营中第一次摔跟斗。好比钻营不当,卡住了脖子。

焦芳被贬,日夜梦想东山再起,靠着钻营手法,他又找到了机会,弘治八年,曾出翰林院的李杰又入翰林院,焦芳得知,从南京日夜赶赴北京,援引李杰之例,又进了翰林院。

焦芳进了翰林院,脑袋削得尖尖的,硬是又钻出一个孔来。明孝宗死后,武宗即位。武宗是明代最昏庸腐败的皇帝之一,他整天沉溺声色犬马之中,宠信阉臣,挥霍无度。弄得国家入不敷出,财政告急,大臣们劝皇上节俭,焦芳得知这一消息,认为是向武宗献媚表忠,立功晋升的良机,故意慷慨激昂地陈说:“庶民尚须用度,况县官那!谚云:‘无钱捡故纸’。今天下逋租匿税何限,不是检索,而但云损上何也?”说得武宗正中下怀,非常高兴,说:“焦芳可大用也。”正德元年四月,吏部尚书马文升高位,焦芳当上了吏部尚书。

武宗年轻贪玩,太监刘褒执掌朝政,权力很大,焦芳积极投靠刘瑾,充当走卒。正德元年十月朝中大臣弹劾刘莲,武宗决定处置刘瑾,焦芳以为立功的机会到了,立即向刘瑾告密,刘谨夜见武宗,痛哭流涕,致使武宗改变主意,第二天早朝,忠臣有的被罢官削职,有的被逮捕,刘瑾被任命“人掌司礼监,兼提督团营。”自此以后,刘瑾与焦芳相互勾结,排斥异己,荼毒缙绅,干劲十足尽坏事。

求官之路千万条,走通与否全靠钻劲,钻得巧,钻得妙就能显赫一时,位居人臣。

明朝太监魏忠贤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奸臣,但他出身贫寒,本人又好逸恶劳,酗酒、聚赌,无所不好,是一个市井无赖,由此看来实是求官无“孔”,但魏忠贤为了日后富贵,就自己阉了自己,入宫当了太监,这就是无孔硬钻出一孔。

他们这种卑劣行径我们可以不齿,但是他们这种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遭遇拒绝需多方努力

“有孔者扩而大之;无孔者,取出钻子,新开一孔。”这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有一位23岁的年轻人自从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所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他四处碰壁。为了求职,他从英国本土的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最后他走进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的编辑部。他十分恭敬地问:“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他又问:“那需要记者吗?”对方回答说:“也不要。”他毫不气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呢?”对方已经不耐烦了,说:“都不要!”这个年轻人却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美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对方一看,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额满,暂不雇用。”他的举动让报社的人忍俊不禁。一位主管在一旁很认真地观察他,发现他并不是在调侃报社,而是一脸真诚。主管被他认真而聪慧的行为打动了,结果他被录用了,安排到对外宣传部门工作。二十年后,他在这家英国著名大报的职位是:总编。他就是生蒙,一位资深却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新闻工作者。生蒙的求职成功,在于他精通“有孔必钻,无孔也要入”的技巧。

机遇的大门不是随便敞开的,面对拒绝要多动脑筋。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女孩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她说自己没工作过,惟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他们不愿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人事经理只好敷衍道:“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人事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美元双手递给人事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人事经理从未见过这种情况,竟一下子呆住了。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

“您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

人事经理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如果你没被录用,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

“那一美元……”

没等人事经理说完,女孩微笑着解释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

人事经理马上微笑着说:“请你把一美元收回。我不会打电话了,我现在就正式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就这样,女孩用一美元“钻”开了机遇大门。

细想起来,其实道理很清楚:一开始便被拒绝,女孩仍要求参加笔试,说明她有坚毅的品格,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她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显示了一种诚信,这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即使不被录取,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评价,说明她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上进心。员工不可能把每项工作都做得十分完美,我们可以接受失误,却不能接受员工自满不前。

女孩自掏电话费,嘴里说着是“付电话费”,希望对方通知她;其实是希望对方能够录用她,这昭示了她“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人品”,正是这种策略,引起了招聘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