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经(全集)
2650400000040

第40章 创业篇(3)

如果你想在人生舞台上扮演成功者的角色,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同时要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心态趋向,拥有认为这些事物都属于自己的确实信心。

一旦成功意识在心中萌芽,你的眼前就能浮现追求的目标,同时发现实践理想的方法。这与是否受过正规教育无关,只与人生态度有关。你也会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为了达到成功而缩小失败意念的态度,然后把目标牢固地从一个人心中扩展到他人内心,并且善于吸收自己认为要引进的具有建设性的良好意念。不仅如此,树立目标也能对消极、负面的干扰进行强有力的抵制。

具体的实施要求是:

(1)写下你的目标。当你在书写时,你的思维活动会自然地使目标在你的记忆中产生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象。

(2)给自己确定时限,安排达到目标的时间表。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激励你不断地向目标迈进。

(3)把你的目标订得高一些。达到目标的难易程度与你付出的努力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你把你的主要目标订得越高,你也就会越努力。

(4)胸怀大志。树立人生更高的目标,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更高的目标将激励人更努力奋斗。

第四种力量:立即行动

张朝阳认为,对于每一个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要想做点事情出来,一定得先去做,这也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所领悟到的务实精神的精髓:DOITYOURSELF,想好就做,边做边想,做了再想。“事情不去做,连它难在哪里都不知道,也就一辈子在那里畏难,结果一事无成”,他告诫后来的创业者,一定“要加大单位时间事情发生的频率,这样才有更多的机会出现”。

张朝阳说:“在做的时候同时想。只有在做的时候,你的潜意识才会最大限度地来吸收你做时的感悟,这也是麻省理工的一个重要思想,一种务实传统。在麻省理工做实验,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个想法先在图纸上画一画,到机器里去测一测,拿激光打上再看一看,只有做了,你才有想法。”

目标确立之后,重要的事就是采取行动。你必须迈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否则,不论你花多少时间去思考和学习,都是不会有收获的。

许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小的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最要命的是可能会失去改变自己一生的良机。世间上的道理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没有成套的既定的说法。也许某种既定的说法是对的,但未必适合你,重要的是去做,只有做才能带来某种真实,如果只是在思想里打转,你就永远跳不出自己潜意识的圈子。让事情发生,让单位时间里事情的发生频率加大,这样,机会就会加大。在这里,做是最重要的,然后从做的里面领悟该领悟的道理来。

“立即行动!”是自我激励,记住了这句话就是向前走了重要一步。它可以影响你的各方面的生活,能帮助你去做你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同时也能帮助你去做那些你想做的事。它能帮助你抓住宝贵的时机——这些时机一旦失去,就决不会再回来。

与任何人的交往都是你成长的部分,你要加大你每天事情发生的频率。必须牢记,重要的是去做:

(1)制订下一周集中精力要实践的一个想法或一种原则;每当一个机会来临时,就用适当的行动作出反应。

(2)在接下来的第二周集中精力对付第二个想法或第二种原则,并且以第一周的实践为基础。每周集中力量于一个方面,而留下其他方面由习惯来执行,这种习惯是当机会来临时,在你的下意识中形成的。

(3)当你已经获得一种令人满意的结果或原则时,就用新的东西去替代原有的东西,不断加大行动的频率,结果会更令人满意。

第五种力量:正视失败

张朝阳有这种体会:社会总是把一大堆优秀的年轻人放在一起,24小时里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怀着同样偏激的思想,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这种无谓的竞争耗费了人的许多精力,由此造成的心理压力更大。

从1977年到1981年,报纸上的英雄人物都是自学成才,整个社会都有一种很偏激的观念——念书是唯一重要的事情,造成了一种风气:念书最好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才可以去拿诺贝尔奖,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1981年张朝阳考上了清华,清华的5年是非常艰苦的5年,是张朝阳心理成长比较艰难的一段时间。当时应试教育给张朝阳的压力特别大。那时他疯狂地想证明自己,拼命地学习,成绩是班级的前三名。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张朝阳每天绕着圆明园跑上五六公里,还练习冬泳。这样做与其说是想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还不如说是自虐,因为在这种竞争中,每个人都会产生自我怀疑,直至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清华的5年也使张朝阳学会了在极端压力下如何去生存。这段经历也是对他后来能在竞争中保持战斗热情的一种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

逆境涵含着顺境,失败孕育着成功。一个人要保持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还应该不停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才能够从灰烬中站起来,反败为胜。

失败是来自于对自己失败的执著,就像囚犯拖着脚镣一样,终生纠缠着一个人,以致于与失败形影不离,很多人就是在种种压力下未能坚持下来,变得平庸了。一个人上中学时,他的才学和未来看起来不错,但后来在一系列变故之后,对生活满腔火焰般的热情就熄灭了,人就是这样未老而先衰了。更要命的是,他们对失败的经历始终念念不忘,生活在这种“过去式”中。反过来,成功者关注的是未来,失败只能成为经验而不能成为成功的绊脚石,如果你能坚持到最后,在失败中存活下来,你的心理承受力就炼出来了。

因此,要使你个人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你务必要把通往过去的那扇门关闭,把悲伤和愁闷扔在一边,只需用快乐的、对自己有益的情绪面对未来,把未来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纵然错失了一次很大的机会,甚至于遭遇其他不幸事件,也无需认为自己永远不再有赢的机会;再走下去,新的机会又会在你的眼前出现。世界上许多成功人士在迈向最后成功的过程中,也是累积了无数次失败才达到最终目标的。即使遭遇到不利条件,只要下定决心,那么,不利条件也会变得有利于你自己。

失败是宝贵的财富,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了另一扇门。只谈失败只会遭致失败,谈论成功才会获得成功。成功者不是一味敌视别人、或不肯努力上进的人,而是无论任何行动或思考,都能够将理想定得更高,以奠定良好基础的人;都是能够正视失败,把失败转化为前进动力的人。

第六种力量:努力多做一点

张朝阳在美国融资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他的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是特别的真诚,先得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这样哪怕是一件特别难做的事情,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诚意:可能真是这么回事,对他来说可能真是一个赚钱的机会。

关于IT成功学的秘诀,张朝阳传授给他的清华师弟们的是五个字:IT无定法。对于IT的淘金者来说,IT就是冒险家的乐园、造梦者的天堂,也是期待信息“牛仔”们去征服的西部大沙漠。那里没有法则,仅有的法则也是IT的创业者自己制定的,并且每时每刻都在被刷新。因此,除了努力多做一点外,别无他法。

要比别人取得更大更快的成功,要把消极的情绪留在过去,有什么好方法?尤其是事业与职业和工作有关时,该怎么处理?最好的方式是:努力多做一点。

所谓努力多做一点,也就是将自己转化为强者,主动地在自己本身该做的事情之外再多做一些事的积极态度,每一天都要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说,要做比如今所赚取的工资或报酬更多的服务。也就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外还需加上某些非自己所要负担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个上班族,那就必须多从事公司对你要求的工作。

杨致远从白手起家到坐拥9.05亿美元资产,只用了3年多时间,戴尔销售个人电脑年收入上百万美元时还只是个大二的学生;张朝阳至今没有自己的车,但在网站营运普遍不景气的2001年,搜狐第3季度营运收入为360万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22%。这就是比别人努力多做一点的结果。

每一天比别人多做一点,日积月累,等于延长了有限的生命,比别人多上了几级台阶,比别人多积累了经验,也就比别人多增加了成功的机会。这不是苛求自己,而是成功者的人生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你每一天都能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比尔·盖茨的“闭关”之术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微软公司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为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了无数杰出的软件产品。2005财政年度,微软公司创造了165亿美元利润,在派发330亿美元的股息后,仍然拥有35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微软不断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专注的技术、领导艺术、人才管理和公司文化,在这几个决定微软公司成长命运的竞争力之中,处处体现和渗透着创始人比尔·盖茨的领导艺术。

作为首席架构师,比尔·盖茨的工作是制定公司的长期技术路线图,并确认公司每一个行政部门的科研计划是互补而不是重叠的。因此,他要求公司的每一个产品和技术部门都向他做技术汇报,这些汇报大多是“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会议。做这样的汇报,除了可以得到比尔·盖茨的回馈之外,每个项目团队还可以在准备过程中受益匪浅。因为,项目团队为了准备回答比尔可能问到的各种问题,必须在报告前彻底调研市场、技术、竞争对手等信息,也因此避免了闭门造车的风险。

比尔·盖茨每年都会抽两段时间,用“闭关”的方式独自思考问题,这被称为比尔·盖茨的“思考周”。微软TabletPC、种种更安全的软件、开创网络游戏业务等等构想都是在盖茨“闭关”这一周勾勒成形的。

在“思考周”之前,盖茨会要求各部门精英在他们个人的专长领域给他提供大量阅读材料和技术建议。盖茨的技术助理也会从微软各处收集报告,从中遴选出他认为值得一看的报告供盖茨审阅。微软内部各个部门任何级别的员工都可以提交报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盖茨。在“思考周”里,盖茨通常的工作方式是埋头阅读经过筛选的材料和技木建议,记下自己的想法,静静思考,最终作出一些对公司技术战略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决定。

在闭关的前一天,盖茨乘坐一架直升机或者水上飞机抵达闭关的地方——一座临水而建的看似普通的两层结构的小木屋。四周宁静优雅,室内井然有序,一间不大的卧室供盖茨起居之用。

在这栋隔绝的别墅的7天里,盖茨到底干了些什么?过去这可是微软公司的绝密档案。无人能知。2005年,在开始“闭关”数年后,盖茨终于同意在隐居之地破天荒地接待了一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

通过受邀记者的观察,我们窥视到了盖茨在2005年春天里的这7天闭关周里的部分行踪。

第一天

早上醒来后,盖茨并不下床,而是待在床上浏览微软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和产品经理们的各色报告,在报告封面上草草写些摘要。他常常不吃早餐,穿上袜子就急匆匆上楼继续审阅报告。只有午餐和晚餐的时候他才下楼,在餐桌旁一边看报纸一边吃饭。这天,他似乎工作了24小时,看了几十份报告,其中有一份题为《Xenon之书》,详细讨论了微软下一代游戏机Xenon的开发计划,以及微软未来20年游戏机业务的发展战略,整整120页厚。

第二天

晚上,盖茨一直工作到午夜,觉得头昏脑胀。当他正在看一份题为《演讲合成》的报告,就开始声情并茂地大声读出报告中的词汇,比如“愤怒”、“无聊”、“有趣”等。“那已经是凌晨两点了,我开始有点犯傻了。”盖茨说。作为休息,盖茨会玩上5分钟每日网络桥牌游戏。

第三天

这天,盖茨从抵达后第一次穿上鞋,走出小屋,到湖边散步了半小时。尽管如此,他脑子里实际上还在思考技术问题。

第四天

闭关一周中的阅读和思考会让盖茨发出难以计数的电子邮件和评语。看完一份报告引发的思考可能会通过一封电子邮件传达给微软全球各地的数十名微软员工。直到凌晨,盖茨还在工作。阅读一份题为《我们能否扫除互联网蠕虫?》的报告后,他把对这份蠕虫报告的想法传遍了微软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员工。一大早,盖茨就收到了远在英格兰剑桥的互联网蠕虫研究团队发回的邮件。

到第四天,盖茨已经读了56份报告,有几天曾连续工作18个小时。他的最高纪录是一周阅读了112份报告。傍晚,太阳渐渐落到湖的那一边,盖茨下决心睡前再看24份报告。“我睡得不错,所以今晚能工作到半夜两三点。”他说。这样,到周末他就能看完100份报告,给上百人发了电子邮件,写完了闭关周报告后,就交给高级管理层研读。

第八日之后

结束闭关,盖茨重返日常工作的轨道,紧接其后的几周他召开了一连串的会议,把他在闭关期间的种种想法传播到微软各处。

不要关注盖茨是怎样闭关的,而要理解比尔为什么要“闭关”。微软亚洲研究院发言人说道:“选择一种怎样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你要理解一种行为的实质意义,这也许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地方。”“闭关周”没有那么神奇,不应该割裂、放大的去看待,它只不过是微软整体组织构架功能的一个表现,运行机制中的一个环节。事实上,“闭关周”的精神内涵是微软的企业文化驱动的,实质上是鼓励和激发微软员工作调查研究。而比尔在“闭关”期间能够更全面地集思广益。“闭关周”和比尔之前对组织的搭建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微软的每个员工,都特别地期待“闭关周”,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写的报告就有可能传到比尔手中,并被仔细阅读,“闭关周”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可能影响微软未来的那个人,也让他们更有微软主人翁的意识。

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盖茨通常的工作方式是埋头阅读经过筛选的材料和技术建议,记下自己的想法,静静思考,最终作出一些对公司技术战略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决定。”

有人评价道,盖茨每年两次的“闭关”意义非凡,不仅会对微软的发展前景指明方向,也能勾画整个科技业的未来。为期一周的潜心修炼能为科技行业找出几个新领域,也能为微软开拓几个上百万人的新市场点亮一盏明灯。

燃烧无止境

激情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拥有的重要个性。没有什么能比充满激情的生命更接近充满希望的生活了,充满激情的生命能够让你获得最好的东西。

“激情燃烧”——唐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