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演讲好口才
2650100000029

第29章 打动人心的社交口才(2)

(6)随便的态度——给人马马虎虎、消极的感觉,反应过激,语气浮夸粗俗,满口俚语粗话。

以上所举的态度,应该随时注意,应避免这些不良态度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

就动作而言,应注意的姿势或动作,主要有:

坐要有坐相,不要随便左右晃动,如果是女士的话两腿要并拢;站立时膝盖要伸直,腰板要直,不要抖腿,不要撅臀部;不要抓头搔耳,两手应自然垂放在两侧,或是轻放在前面;不要玩弄或吮吸手指,尽量不要跷脚;表情温和,有亲切的眼神和饱满的精神。

有的人说话时喜欢将手插在口袋里,有时还坐在桌子上,这不是好的习惯,这是一种过于散漫、过于随便的讲话方式。在交谈时,将手插在口袋里,不仅很难令对方接受,而且容易让人产生不良的印象,尤其是在多数听众面前,这种姿态会使周围的人觉得这位发言者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而将他人看做较自己低下,且表现欲望非常强,使人感觉到别人不可超越他。不管你有没有这种傲慢的想法,但这种姿势,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你就是这样一种人。

上面说到的,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小节,但我们并不是提倡处处都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婆婆妈妈。如果有人要钻牛角尖、要钻死胡同,对付这种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保持沉默了。

称赞与感谢要适度

称赞与感谢的度一定要把握好,好的称赞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不好的称赞让人感到芒刺在背,浑身不舒服。

称赞不要让人误会为挖苦,感谢不要让人感到空洞,这是最重要的。

1.称赞要准确

赞美用语表达要准确,不能偏离事实,更不能无中生有,否则将弄巧成拙,招致误解。

赞美要因人而异,说出对方最愿听到的赞美。

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很有风度;女士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年轻、漂亮;老年人乐于别人欣赏自己知识丰富,身体保养得好;孩子们爱听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懂事。能够适当道出他人内心之中渴望获得的赞赏的人最受欢迎。

说赞美的话语时,常常需要想像力和热忱,不可虚假,最美好的言辞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2.感谢要真诚

感谢是对别人所“付出”的最直接的肯定,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心实意的感谢,至少应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大方,面含微笑。

感谢通常应加上被感谢者的称呼,若是还加上致谢的理由,这样更显得认真、庄重和真挚。

表示感谢时,所谢的若是一个人,自然不宜不予突出。所谢的若是多人,可统而言之“谢谢大家”,也可一一具体到个人,逐个言谢。

3.感谢要及时

尽管许多人帮助他人并不指望着得到回报,但对于受帮助的人来说,一定要及时而主动地表示真诚的感谢。及时,是从时间上说的,待被帮助的事情有了结局后,要马上表示感谢,不能慢吞吞地一拖再拖;主动,是从态度上说的,要找上门去,到对方单位或家里去,不要在对方上你家或在路上偶然遇见时,才忽然想起要感谢一下,才临时抱佛脚地准备。及时主动,说明你对他人的帮助是非常重视的,说明你十分尊重他人的帮助,也说明你是一个性格爽直、懂得人情的人,这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感情。

4.许诺要诚

有时,为了能尽快解除自己的麻烦或困难,有些人通过新闻媒介或其他形式公开寻求帮助,并许下诺言,一旦帮助成功,给予一定数量的酬谢。这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恪守诺言,决不能说话不算数。不管对方付出的劳动如何,不管对方是出于何种动机,只要确实给你提供了帮助,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兑现。有些人见对方品格高尚,决意不要酬谢,就暗自高兴,把原先许下的诺言心安理得地咽下了;有些人见对方完全是冲着酬谢来的,不但不给自己答应过的酬谢,反而指责其动机不纯,没有乐于助人的品德。这两者都是错误的。对品德高尚的帮助者,即使他坚决不要,也可以改变方式,通过其他途径表示感谢;对完全是为酬谢而来的帮助者,其动机固然难说可贵,但如果被帮助者因此而违诺,不肯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更应该受到严厉的指责。

5.方法要恰当

感谢他人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物质上的表示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要根据帮助者的身份、职业、性格、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不要以为送值钱的东西就是真诚的感谢。也不要以为无限的夸奖就是感谢。有些人,你送他一笔钱表示感谢,说不定他会很不高兴,甚至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对有些人,表示感谢的方式也许是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对有些人的感谢,最好的方式也许是广为宣传。因此,感谢别人,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

6.分量要恰当

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感谢别人也要掌握分寸,力求适度,过分和不足都有所不妥。过分,或许会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怀疑;不足,又会让人觉得你不尊重对方的劳动。合理适度,可根据这两方面来决定:一是对方付出劳动的多少,二是对方的帮助给自己带来的益处(经济的、情感的、名誉的、身体的等等),要综合这两个方面,再决定感谢的分量。光从别人付出的劳动或光从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单方面来决定都可能导致失度。因为这两者之间往往不相协调,有的帮助者付出的劳动很小而给被帮助者带来的益处很大,有的也许正相反。

7.感情要持久

帮助与感谢是一种感情的交流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货款交易。感情是一种值得反复品味的耐久的特殊事物,不能用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那种纯商业手段处理。对方帮助你,这本身就是一种情的表现,对情的回报,除了物质上的必要馈赠之外,最好还应该用同样的情来报答。这样,才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才能建立更加密切的人际关系。不要以为他帮助了我,我已经酬谢过他了,从此咱们就两清了,毫不相干了。假如这样,未免太缺少人情味了。因此,对有些人的帮助,如有必要和可能,可保持长久的联系,让人情之桥永远畅通。

完美道谢

在社会交往中,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麻烦和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得到帮忙和受人益处之后向对方表示感谢,既流露了自己接受对方给予努力帮助的不安,也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一种心理安慰和补偿,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化发展。一声真诚的“谢谢”虽仅有两个字,却体现了人际之间的融洽与默契,显示出长篇大论也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这个词不仅是礼貌用语,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若运用恰当,其作用将不可估量。

但是,尽管只有两个字,“谢谢”的表达却有许多讲究。要正确、恰当地道出“谢谢”,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为别人帮忙、办事,多少总要耗费一些额外的精力,有时,还不得不辗转求人托情,欠下一笔“人情债”。因此在道谢时,一般要用含有歉意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不安之心,如“真对不起”、“实在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等等。

感谢的话要首先说出来。当接受朋友恩惠或帮忙时,千万不要存有“感激之言留着以后再说”的心理,惟有懂得适时表达感谢之意的人,才能于所到之处皆受人喜爱,受人欢迎。

“你送我的那条领带,先是爱人看到,赞不绝口,到了办公室之后,连总经理都跑来看呢!”“真谢谢你送的礼物,既实用又美观。”“上次你帮我设计的广告,大受好评呢!还是你有办法。”无论是以口头还是书信的方式表示,或是接受礼物或受到恩惠时,立刻打电话致谢,,其间流露的真切和热情都会令对方欣慰和喜悦。

道谢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如果施惠者反而因此觉得窘迫,就违背了本意。因此,道谢要考虑时间、地点和对方的特点。比如,被谢者不希望局外人知道自己帮了你,你就应尊重对方的意愿。如果恰巧在大庭广众的场合遇见对方,就应含蓄致谢,或者小声耳语,或者借握手之机,用热情的力度加上含笑的眼神来表示,或者借说有点小事想同他单独谈谈,借此离开人群,找个合适的地方再坦诚相谢。

有时,道谢者口头表示谢意的同时,往往还要附赠礼物。这时,你可以随口说一句:“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或者说:“随便买了点小东西,不知道您喜欢不喜欢。”许多人习惯在告辞时这么说,目的在于避免宣扬,也便于对方接受。这么做,可以避免物品冲淡了人情。否则,有意张扬,反复提及,就有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降为金钱关系之嫌了。

对道谢者来说,有机会时,需要在行动上回报对方。因此有必要适当表露这种心愿。你可以说:“今后,能给我一个回报的机会吗?”“我很想投桃报李,需要时尽管说一声。”“希望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为您出点力,也表示我一份小小的心意。”“不能赏个脸吗?让我为您做点什么,以免心中不安。”等等。

温暖人心的安慰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不幸的事,人人难免。身处逆境,面对不幸,不仅当事者本人需要坚强,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安慰。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至亲好友遭到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当朋友遇到不幸,有些人往往不能作出恰当得体的反应。我们常常说些朋友根本不想听的话,或者朋友需要时我们却避而远之;或者虽然前去看望却总是避开敏感话题。那么,当朋友身遭不幸时,怎样才能使言词恰当得体呢?

1.真心诚意

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一名护理师特里·弗林·马赫尼,曾护理过数百名艾滋病患者。她说,对那些后期绝症患者,好多人找不出恰当的话加以安慰。他们只是说:“别担心——你会好起来的。”即使这不符合实际,并且病人也知道这一点,他们依然照说不误。

“去医院看望病人时,要尽量实际一点,也尽可能积极一点。”弗林·马赫尼说。“你感觉好些了吗?”以及“要我做点什么呢?”通常是比较合适的问话。对方会明白你在关心他,你随时准备帮助他。

2.避谈自己

当你看望身遭不幸的朋友时,请牢牢记住,你是去提供帮助表示关心的,因此要多多注意别人的感情,而不要以自己为中心,不要借朋友的不幸,引述你自己的类似经历。你可以说:“我也碰到过这种事。”或者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你不应该说:“我母亲去世时,我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吃饭。”对待磨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因此,不要把你自己的处事态度强加给感情并非与你一样外露的朋友。

3.忌表怜悯

安慰他人时应该语气低沉但又不乏力量;尽量不当面说“可怜”、“造孽”等词语。怜悯的话语,只会令人更加悲伤,而且把“可怜”、“造孽”等词挂在嘴边,仿佛在欣赏和咀嚼对方的痛苦。

对于有强烈事业心和自尊心的人,无论是真正的男子汉还是女强人乃至有志气的少年,不管其处境多么不幸,怜悯都是一种变相的侮辱,只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激起他们的反感。对于老幼病残者,单纯的怜悯也只能促使他们沉溺于悲痛和绝望的深渊而无法自拔,更谈不上振作精神,坚强起来,向不合理、不公平的待遇和不幸的命运抗争。

具体地说,针对不同对象的安慰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身患重病者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有交代和说明,毋需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频频提及,势必会加重对方的精神压力。你应该多谈谈病人关心和感兴趣的事,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

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心宽体胖,更有利于早日康复。医生送去治疗身体的良药,亲友送去温暖人心的情感,都是治疗重病必不可少的良药。

2.受人歧视者

对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门第受人歧视的不幸者,劝慰时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模范事迹,鼓励他不向命运屈服,抵制宿命论的思想影响,使他坚信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能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

3.事业受挫者

对于胸怀奇志而又在事业上屡遭挫折和失败的不幸者,最需要的是对其强烈事业心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对于他们,理解应多于抚慰,鼓励应多于同情,怜悯是变相的侮辱,敬慕才是志同道合。不必劝慰对方忘掉忧愁、痛苦,更休想说服对方随波逐流,放弃他的理想、追求。最好的安慰就是帮助对方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诸多利弊,克服灰心丧气的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念,共同探讨到达事业顶峰的光明之路。

4.失去亲友者

当人们失去亲人时,心情悲痛,最需要别人的抚慰。安慰丧亲的不幸者,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发泄、释放出来,反而如释重负,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的状态。

吊丧时可适当提些问题,引出死者家属的话头,让他们倾诉。那么如何问呢?

问问死者临终时的情况,有无遗言;问问死者生前治疗的情况;假如是交通事故、工伤等意外死亡,则可问问事故的详情;问问家庭经济有无困难;问问死者后事的安排,等等。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进行回顾性交谈,即和死者家属一起回顾死者生前的好品行。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和贡献,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说说他生前热爱事业、忠于祖国的好品格;说说他踏实工作、任劳任怨的好态度;说说他乐于助人、厚道朴实的好作风;说说他勤俭持家、关心子女的好品德,等等。

勿闯社交谈话的“地雷阵”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富于变化,也越来越忙碌,人们交往的范围扩大了,频率加快了,而交谈也在人们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谈话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人愉快的,另一种则是让人生厌的。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受人欢迎的谈话者,能轻松地进行愉快而成功的交谈。

正如谈话有技巧一样,谈话也是有禁忌的。我们不能满足于我们知道或掌握了多少技巧,同时我们还要谨慎地注意谈话的禁忌,力避误闯“雷区”。

1.忌喋喋不休

爱喋喋不休地抱怨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像沿街乞讨的乞丐。他们与人见面,张口就说“我的命运太差”,闭口就说“我的工作让我很烦”,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无数小事与无尽烦恼向别人倾诉,哀叹不已。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烦恼,而别人有什么义务浪费时间听你那些容易破坏心情的过分唠叨与抱怨呢?所以喋喋不休的抱怨只能引起别人的厌烦,而不是同情。

2.忌枯燥无味

有一类人说话别人不爱听,并不是因为说话太多,喋喋不休,而是因为说的话太枯燥乏味,没有一点儿波澜和惊奇。他们常常是夫子自道,观念单调,言语乏味。这类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使人感到厌倦。

这些没有重点、没有观点、平淡无奇、像白开水似的话,很快就会让聆听者失去耐心。

3.忌插嘴插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