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演讲好口才
2650100000017

第17章 当出色的演说家(2)

选择话题还必须考虑听众的兴趣。在演讲前,应了解自己的听众,掌握他们的思想水平、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抓住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农民朋友谈减轻农民负担,对机关干部论国内外时事政治,对大学生介绍就业形势,就有可能切合他们的口味。如果对中老年人谈追星族,对工人讲解科学种田,谈得再好恐怕也不受欢迎。

立意是指确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演讲应秉持鲜明的立场,阐述明确的观点,其立场、观点必须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历史进步的方向。盘庚演说,力劝迁都,使衰败的国势一度中兴;李大钊高声欢呼“庶民的胜利”,点亮了茫茫黑夜中的共产主义之灯;亨利“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鼓舞着广大民众投入争取自由与解放的斗争。这些演讲的成功,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其符合社会规律,追求客观真理。相反,“雄辩”有如希特勒者,即便能够得逞一时,也终将为历史所唾弃。

选题立意后,演讲者应给演讲稿定一个恰当的题目。无论是文艺性的题目(如《扬起理想的风帆》、《和平鸽在蓝天飞翔》),还是政论性的题目(如《扫荡阿Q主义》、《抓住机遇,提高素质》),或是科学性的题目(如《一点与八亿》),都必须文字简洁、观点明确,切忌冗长拖沓、含混不清,或苍白无力、毫无新颖别致可言。

2.谋篇布局

演讲稿属于论说文范畴。根据演讲稿的内容设计要求,演讲应该将重心放在开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1)开场白要引人人胜。

开场白指的是演讲开头所说的话。英国有句谚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场成功,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为全篇演讲定下基调。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开场白。

①直入式开场白。它开门见山,直接从演讲的题目谈起,引出演讲的中心论题。例如,郭沫若的演讲《科学的春天》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同志们!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名言式开场白。名言、警句、诗歌、谚语等具有内涵丰富、节奏明快的特点,把它们作为演讲的开头。富有力量。引人深思。例如《团结就是力量》的开场白:“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团结就是力量》。”

③事例式开场白。以身旁真实的事例作为演讲的开场白,亲切可信,说服力强,易被听众接受。例如王惠平的演讲词《走自己的路》是这样开头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唉声叹气:‘唉,现在是说话难,办事难,做人更难!’难吗?就现实生活来讲,确实有些难。”这样的开头不仅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更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④原因式开场白。三言两语介绍演讲的缘由,然后顺水推舟引出正文。这种开头目的明确。使听众对演讲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德西雷·约瑟夫·梅西埃加冕日的布道词就用这种开头:“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早就该在这里集合,庆祝我国独立86周年了。”由此展开,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投入抗德斗争。

⑤抒情式开场白。这种开头能营造一个情感氛围,使听众迅速受到感染,被演讲的内容所吸引。如湖北冬花的《走进历史这条古巷》,其开头极具抒情意味:“同学们:走进历史系,你就走进了博大与恢宏,也走进了沉重与孤独。你定是拥着浪漫的梦幻踏着青春的舞步而来的,而千万年的风霜烟尘,千万里的沧海桑田。都积淀在你年轻的肩头。”

⑥设问式开场白。设问式开头可以制造悬念,促使听众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如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一开始就提出几个问题:“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此外还有故事式、说理式、赞美式、新闻式、道具式等多种开场自。不管哪种开场白,都必须能够吸引听众,引出正文,切忌平淡乏味,废话连篇。

(2)正文要跌宕起伏。

演讲的正文部分,必须要有明确的中心,并使整个演讲围绕它合乎逻辑地展开。为此,一方面,正文部分要主次分明,层次井然,逻辑性强;另一方面,又要围绕重点,设法形成一或几个高潮,造成一种波澜起伏的气势。这样既能使听众得到愉悦或享受,又能抓住听众的注意,使他们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良好的听知状态,从而让演讲顺利地进行。

演讲的正文,要做到条理清楚、波澜起伏,关键是要安排好正文的结构。常见的正文结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并列式。即把所要演讲的几个主要问题排列起来,一个一个地阐述。可以以时间为序,也可以以空间为序,还可以以问题的逻辑结构顺序为序。这种方式眉目清楚、形式整齐,便于听众理解与记忆。

②总分式。即先总的提出观点或主张,然后分别加以阐述。或者反过来,先分别阐述问题,然后再归纳小结。在总分式结构中,分的部分,往往就是一个并列式结构。这种方式,在集中论述一个问题时,往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③递进式。即一层深入一层地阐明问题,逐步把道理讲清楚。它可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也可以由小及大、由少及多,要求既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又符合听众的认识规律。这种方式,往往思维严谨、结构缜密,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

④对比式。即运用比较法阐明问题。它可以是正反对比或新旧对比,也可以是时间对比或空间对比,还可以是问题的性质与类型对比等等。这一方式便于突出正面观点或主要问题。

以上方式,最好是综合使用,或以一种方式为主、其他为辅,或总体上使用某一种、局部使用另外几种。

正文的构成,最忌讳平铺直叙。其内容构成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总的原则是,要疏密有致、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3)结尾要余音绕梁。

明代学者谢榛认为:“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结尾能重新掀起演讲的高潮,极大地鼓舞听众,激起听众行动的愿望,使听众与演讲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演讲的最终目的。常见的结尾方式有:

①呼吁式结尾。如古希腊德摩西尼的《斥腓力演说》是这样结尾的:“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也要为自己而战斗。辞令的灵魂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这种结尾有利于号召听众奋然而起,具有强烈的鼓动色彩。

②名言式结尾。如蒋昌健《性本善》的辩论总结陈词中这样结尾:“谈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100多年前生活在柯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以名言警句作为演讲的结尾,内涵丰富,发人深思。

③总结式结尾。如邓小平在《军队要整顿》的讲话中是这样结尾的:“希望我们总参谋部所有的干部,本着这样的精神团结起来,把工作做好。”这种结尾犹如画龙点睛,易于突出中心。

④展望式结尾。如韩健在的《在失败面前挺起胸膛》演讲结尾为:“我深知,我将来可能败得更惨,但我不怕,因为怕失败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以展望未来结束演讲,使人憧憬,余韵深长。

结尾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演讲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但无论何种方式,结尾切忌拖泥带水、言不由衷、敷衍了事。

有人说,讲究演讲的开头、正文和结尾,就是给“甜头”。演讲家说,你应该这样安排你的“甜头”,即“好的在前,更好的其次,最好的放在最后”。

3.遣词炼句

演讲的语言具有艺术性,决定了演讲必须讲究遣词炼句。

演讲语言与日常口语不同,它更加精炼、优美、生动、规范。演讲语言与书面语也不同,它更注重“讲”,因而朴素、明快、简洁。书面语当中的破折号、冒号,在口语中常变为判断词“是”、“就是”。与书面语相比较,演讲语言的语气词较多,显得亲切自然,具有鼓动性。被誉为英语演讲最高典范的林肯葛底斯堡演说,整篇只有10个句子,演讲时间不到3分钟,通过遣词炼句,其语言达到了完美无疵的境界。林肯是这样演讲的:“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都永远不会忘记。”这篇演讲词的语言朴实优美、情理交融、要言不烦,具有演讲口语的鲜明特征。

要使演讲语言富有文采,必须讲究修辞。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是美化语言的重要途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功能、提高语言的审美价值,达到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的境界。如张勤在《我从玫瑰色的梦境中醒悟》的演讲,中,以一连串的反问开头:“朋友,你听到过激越深沉的苗鼓吗?你听到过悠扬悦耳的木叶吗?你听到过土家人欢乐的‘咚咚喹’吗?你听到过浩浩莽莽的松涛和丁丁冬冬的山泉吗?那是一曲曲多么美妙的乐章!”连续的发问,吸引着听众陷入沉思,加强了情感交融。如果改为“生活中到处是美妙的乐章”,虽有同样的意思,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此外,在词语、句子、句群、段落之间也要注意思维与情感的逻辑性,避免颠三倒四、冗长拖沓。

4.默记诵读

默记是使演讲内容烂熟于心的关键环节。演讲前要理清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内容重点,提纲擎领,选择记忆。

诵读是在对演讲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推敲句子的语调、节奏、重音、停顿,使演讲最能体现演讲者的意图,达到抑扬顿挫、掷地有声的效果。

默记诵读时还必须做好演讲的精神准备,充满信心,迎接挑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演讲前如何分析观众

一般来讲,不管你所面对的观众是谁,在你开口之前,他们都会对你做出及时的评判。他们会观看、倾听,然后做出分析。他们看到你的过程中,前十五秒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任何一种公共演说,应该像演员对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它是一种公共表演行为,具有一种内在表演因素。不管你是在作一次短时的讲话,还是在宴后的一种重要演说,事实的确如此。当你演说的时候,你置身于一种被人评判的角度,你受到的赞许和批评与你所演说的内容一样多。因此,当你在场外的时候。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你需要确切地了解你所面对的观众。他们是高度的同一,还是由形形色色的人员所组成?他们是否对你态度不一、精神不一、期望不一?他们是否对你有所了解?他们期望什么?他们为什么坐着听你讲话?一个令你最高兴的好消息是,绝大多数听众是宽厚仁慈的。

大多数听众至少在演讲开始时表现得友好而仁慈。但如果你表现不当,甚至对他们缺乏尊重,他们可不会轻易对你表现得那么客气。下面五点是你面对观众的基本规则:

(1)如果你无法应付,不要试图尝试。

(2)沉着冷静,决不能大发脾气。

(3)尽力获得大多数听众站在你的一边。

(4)不要让演讲变成一种骂人的比赛。

(5)过后主动与诘难者交谈。

当你分清了自己所要面对的观众时,下一步就是要熟悉自己所表演的角色。由于一些实际的原因,你可能不会时时做到这一点,在演讲之前,你对自己将要面临的环境和条件越熟悉越好。你可以试试音响设备、麦克风,以保证讲话中不会出现某些音响方面的故障,影响你的整个讲话效果。你的声音也应该与所配备的音响协调一致。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演讲者也要进行这种检查。

还有一些演讲者由于事先缺乏准备而外表不当,这种情况如果面对的是一般同事,问题还不大,但当你处在一个生疏的环境,面对一些不大愿意忍受的听众时,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

下面是你开口演说之前应当考虑的一些事情:

(1)演讲所处的空间有多大?这一点与你和观众的亲密关系、你传递信息的速度、容量等有关。空间越大,你说话的速度就越慢。

(2)听众离你多远?前排是否空着,还是有人紧坐在你的眼下?

(3)讲话的麦克风怎么样?是否需要调试?是否会在你讲话时嗡嗡作响?

(4)是否要有一个讲台?讲台的高度如何?你是否会躲在讲台之后?

(5)是否有人倒水?如果没有,自己可以准备一点,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演说者也会感到中途口渴。

(6)听众的情况如何?他们是否生动活泼,还是正经严肃?他们是否会获取你的信息?是否会被你说服?是否会被你逗乐?他们的年龄和性别如何?

(7)如果是在晚上,灯光条件如何?你是否需要看书面讲稿?

(8)如果你在演讲中必须使用显示屏、幻灯等工具,应该事先试一下其使用情况。

(9)另外的演说者是谁?他是否会与所讲的相互冲突?

(10)你期望最后获得怎样的最佳效果?如果你毫不清楚,那你最好不要走上讲台。

让演讲通俗易懂

弹琴看听众,说话看对象。演讲时心中要有听众,意识到自己是讲给他们听的。如果他们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市民,就必须使用浅显、平易、朴实的语言,尽量少用专业术语,更不可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则别人不易接受。如果听众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语言就可文雅些,让自己的谈吐适应他们的水平。

当然,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是最理想的,那将使你拥有更多的听众。但无论如何,为了接近群众、和群众交流,并受其欢迎,演讲语言首要的还是通俗易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汲取口语

口语的特点是:多用简清明快的短句,少用冗繁复杂的长句和欧化的倒装句;多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词,少用某些特殊专业或范畴专用的非常用词;多用音节清晰、语调铿锵、易于听懂的词;适当运用一些社会流行的富有生气和活力的新词语。

当然,演讲运用的口语主要是指那些多数人能听懂的口语,而不是那些多数人听不懂的方言土语。

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这就并非“信口开河”能办得到的,而需要付出心血,经过认真学习和实践锤炼,方能“易处见工”。

2.运用熟语

口语因为在人们口头长期流传,渐渐固定下来,就成了熟语。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练的形式,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等。它们虽然字数少,但寓意深厚、言简意赅,若运用得当,可使言语简洁,增强说话效果。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具有稳定的结构和整体性的意义。它是经过千锤百炼而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如果我们在演讲中能恰当准确地运用成语,会大大提高语言的精练程度。

例如,要表达“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的意思时,可以说“功成不居”;要表达“巴结或投靠权势者从而猎取个人名利”的意思时,可以说“攀龙附凤”。

惯用语是口语中定型的习惯用语,它简明生动、含义单纯、通俗有趣。如要表达为某人或某事“提供方便”的意思,可以说“开绿灯”;如要表达空许诺言的意思,可以说“放空炮”。恰当地引用惯用语,可以增强演讲和谈话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