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经商的奥秘
2649900000029

第29章 十位巨子,把握时机(6)

索罗斯作为世界上的头号投资家是当之无愧的。从他进入国际金融领域至今,他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几乎无人与之能比。也许有的投资者也会有一两年取得惊人业绩,但像索罗斯那样几十年一贯表现出色,却非常难得。他虽然也曾经历过痛苦的失败,但他总能跨越失败,从跌倒的地方再站起来,而且会变得更加强大。他就像金融市场上的“常青树”,吸引着众多的渴望成功的淘金者。

也有人将索罗斯称为“金融杀手”、“魔鬼”。他所率领的投机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许多国家的财富,掏空了成千上万人的腰包,使他们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故而他又成为众矢之的。他曾为自己辩解说,他投机货币只是为赚钱。在交易中,有些人获利,有些人损失,这是非常正常的事,他并不是损害谁。他对在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任何人都不存在负罪感,因为他也可能遭受损失,这或许再明白不过地表明了他的犹太血统。

不管世人如何评说,索罗斯的金融才能是公认的,他的资产至少要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要高,富可敌42国,这是对他金融才能的充分肯定。

把运气变成机会

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在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并有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半个屏幕。启事发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捡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啊!于是富翁把酬金改为2万元。

原来,一位乞丐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捡到了那只狗。乞丐没有及时地看到第一则启事,当他知道送回这只小狗可以拿到2万元时,真是兴奋极了,他这辈子也没交过这种好运。

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准备去领那2万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公司的墙体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了3万元。乞丐驻足想:这赏金增长的速度倒挺快,这狗到底能值多少钱呢?他改变了主意,又折回他的破窑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没有离开过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他的窑洞。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这位乞丐从垃圾简里捡来的食物根本受不了。

乞丐不渴望财富吗?当然是渴望,但是他没有抓住得到财富的机遇,所以只有看着它溜走了。

我们可以发现,辛勤者中间有着贫富之分,而在成功的辛勤者中间,成就亦有高低之别,但有一些表面上并不辛勤的人,却能成功致富。正是这些差异的出现,社会面貌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变化,而促成社会面貌变化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机会。因此,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机会是上帝的别名。”在特定的时间里,各方面因素配合恰当,就会产生有利的条件,谁最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这些有利条件便是机会,一个高财商的人懂得掌握这些得到财富的机会。

要拿到红利,必须先拿钱投资。同样,想获得机会,则必须先有所牺牲——牺牲自己的时间、收入、安全生活和享受等等,随时全神贯注地做好准备,一有机会出现,便跳起来将它抓住。但是有的人创业致富常常是靠一运气。而运气不是机会,不要把两者混淆,否则就会作出错误判断,招致损失。

运气带有偶然、意外的性质。有个人去买彩票,结果中了1万美金,这是运气。提炼青霉素的弗莱明原意是要培养葡萄球菌,霉菌的出现出乎他意料之外。对他来说,霉菌是个不速之客:中彩与发现青霉素有显著的区别,中彩纯属意外,那是运气,没有夹杂机会在里面;而发现青霉素的事,则在运气之外蕴藏着机会。

弗莱明发现霉菌之后,他可能有两个反应:一是觉得霉菌的出现阻挠了他对葡萄球菌的研究,把它当作麻烦事,不予重视;二是觉得好奇,进行研究。如果弗莱明采取前一种态度,发明青霉素的就不会是他,而是别人了。弗莱明能够及时掌握机会,结果获得了成就。

在致富的过程中,也要分清机会和运气,我们不排除运气,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用自己的财商,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机会,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财富。抓住机会,敢想敢做

犹太拉比告诫人们:“抓住好东西,无论它多么微不足道;伸手把它抓住,不要让它溜掉。”

伯纳德·巴鲁克是著名的美国犹太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岁就已经成为尽人皆知的百万富翁。同时,在政坛上也鹏程万里,呼风唤雨,从而赢得事业、权力的双丰收。

1916年,他被总统威尔逊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和“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事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为“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1946年,巴鲁克的政绩又跃上一个新台阶,他有幸成为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在70多岁的高龄时雄风不减。当年,他曾提出过建立一个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原子能设施的国际权威的著名计划——“巴鲁克计划”。

和别的犹太商人一样,巴鲁克在创业伊始时也历尽千辛万苦,正是因为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眼睛,在常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鲁克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意机会,并一夜暴富。

1899年,即巴鲁克28岁那年的7月3日晚上;巴鲁克在家里忽然昕到广播里传来消息说,联邦政府的海军在圣地亚哥将西班牙舰队消灭。这意味着很久以前爆发的美西战争即将告一段落。

7月3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而言,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营业,但私人的交易所则依旧工作。巴鲁克马上意识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大把吃进股票,那么就能大赚一笔大财。

在19世纪末惟一能跑长途的只有火车,但火车晚上不运行。在这种让人干着急的情况之下,巴鲁克在火车站个人承包了一列专车,火速赶到自己的办公室,做了几笔让人羡慕的生意。

犹太商人善于抓住机会,并且敢想敢做,这一点直接关系到生意的成败。

犹太商人的精明家喻户晓,他们善于从长远考虑买卖问题,盯住时机,大胆出手,因此成就了一大批犹太商人。命运就在一念间

麦当劳的创始人是雷·克洛克,50岁还是失业大军中一员,无奈之下,他半夜乘游览车偷偷地离开故乡伊利诺,去加州找工作。他先找到了直销搅拌器的工作,于是就四处推销,卖呀卖呀,卖到麦当劳兄弟的快餐店里去了。

别人看到麦当劳就是麦当劳,可是雷·克洛克的眼光厉害,他看到好多人在这么小小的店里排队买汉堡,他也挤了过去,不是去买一个尝尝,而是想弄清楚这个汉堡跟别家的汉堡有什么不同。

产生了疑心就去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美国传统的汉堡是冷的、硬硬的,而麦当劳兄弟的汉堡是热的、软软的、香香的,而且清洁卫生。

洛克想,犹太人做生意有两个诀窍,一个是“嘴巴”,一个是“女人”。麦当劳兄弟的汉堡不就是关于“嘴巴”的吗?办一个这样的汉堡企业一定会成功,一定很有吸引力。雷·克洛克就想办法和麦当劳兄弟做朋友。

成了朋友之后,克洛克和麦当劳经常在一起交谈。

一天,克洛克对麦当劳兄弟说:“你们两兄弟怎么不把麦当劳的生意做到其他地方去呢?你们看,在加州干了这么多年,才开十多家分店。这个生意可以推广到全世界啊!”

麦当劳兄弟说:“你是我们的朋友,就告诉你吧。我们的目标不是卖汉堡!我们之所以做汉堡是纪念我们母亲当年做的汉堡这么好吃,我们现在只不过是把母亲做的汉堡做出来跟别人分享而已。”

当克洛克知道两兄弟志不在此,心里高兴极了,但是他很平静地说:“既然这样,是不是可以让我用你们的名字,用你们这个店的名字,到我的故乡伊利诺开始经营麦当劳的事业?”

麦当劳兄弟想都没想一下就说:“可以啊!欢迎,这有什么不好呢?”

克洛克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经营麦当劳的权利。

克洛克回到故乡,经过了5年时间,就在伊利诺成立了100多家麦当劳连锁店。说干就干,他干脆又花了一笔钱,把麦当劳兄弟所有的10多家店通通收购了,最终成为麦当劳的老板。

雷·克洛克经常告诉他的员工:“能力一般也可以成就大事,而很多才华出众的人却一生困顿失败,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就是‘只有积极的心态才是创造人生的至宝’。”最伟大的投资人、股神——巴菲特

1942年8月30月,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个叫做沃伦·巴菲特的小男孩儿迎来了他的12岁生日。那天,他收到一封猫头鹰带来的邀请信:一所名为霍格伍茨的魔法学校认为他具备修习魔法的能力,因而欢迎他去那里学习。于是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魔法师)把他送回全家人的故乡,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从那里,巴菲特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的确,当他18岁从霍格伍茨毕业,又在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纽约等地游历归来,25岁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拥有魔法石的伟大魔法师……

虽然自从2000年网络大潮退去之时起,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从最低价每股40800美元上涨到70000美元的价位之上,但2001财年该公司实现收入负增长,这还是巴菲特接手以来的头一次。应该注意到,73岁的他也正在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投资策略调整——这实在值得关注。

在广泛的推崇背后,是更多的人对于这位智者的陌生:你知道他的投资组合吗?你了解他的投资方法吗?你清楚他的投资原则的理论基础吗?甚至,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主营业务吗?

事实上,被称为“奥马哈的圣者”的巴菲特在投资方面的成就无疑相当于一位点石成金的白袍大法师——自从1942年11岁的巴菲特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他以惊人的速度积累了财富:13岁时巴菲特靠送报赚取了自己的头一个1000美元;22岁大学毕业时靠投资获得个人第一个一万美元;25岁他在自家卧室成立合伙企业时,个人资产已超过10万美元;1961年巴菲特31岁时,他的身家超过百万;4年后1965年巴菲特通过合伙企业取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权时,他也正式成为千万富翁;1981年他进入了亿万富翁俱乐部;1988年则突破10亿资产;到了1997年,他则为自己的身价添上了第10个“0”,这年他67岁。据预计,到2009年,巴菲特80岁的时候将可能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千亿富翁之一,如果他能让旗下公司保持其历史平均的22%的年收入增长速度。

虽然其财产膨胀速度不及微软的比尔·盖茨(BillGates)、沃尔玛的山姆·沃顿等少数超级实业家,但他却是所有明星投资人中积累财富最多、最快也是最稳健的,作为唯一能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进入前十位的明星投资人,他显然打败了乔治·索罗斯、彼特·林奇等同样富有盛名的同行。

他的法力源于何处?一块由本杰明·格雷厄姆于上世纪中期创立的名为“价值投资理论”的魔法石——魔法石,通常被称为“贤者之石”,在近代炼金术中是炼金术士们追求的宝物,象征着知识的人格化、从无知愚昧(贱金属)到睿智理性(贵金属)的上升、通过神秘的转化而走向纯洁的人。

主流投资界的异端

所有的金融从业者的工作目标只有一个:战胜指数。无论自身所操盘的基金所得几何,甚至亏损,但只要能够战胜当年股市指数,则该人士就是成功的。

自从1965年由巴菲特控股以来,除了几个个别年份,如网络股最为风光但巴菲特对之熟视无睹的199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一直远远超越了S&P500的成绩:这36年S&PS00的平均年收入增长为11.0%,而伯克希尔·哈撤韦的同比数据为22.6%,即便是去年出现6.2%的负增长,仍比S&PS00的11.9%的成绩要好一如果在1965年投入一万美元于该公司,至2001财年结束你能收获5100万,但如果投在S&P500上,只能回报47万元。

但巴菲特是华尔街的一个异端:这不仅因为他不像其他金融大鳄一样每日忙碌于华尔街(他至今仍居住在奥马哈),更因为他所采用的投资策略及原则与传统或者说主流投资界大相径庭。这两点导致后人在记录巴菲特的工作方式时,永远不会选择电影《华尔街》里的场景:慌乱的人们左手拿着一只电话,右肩和脸颊夹住另一只电话,右手则用铅笔在白纸上写写划划,眼前的彭博机闪烁着绿色荧光,旁边不断传来“做多”、“做空”和证券代码以及骂人的声音……

通常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理论,是从1929年美国股灾导致的全国性大萧条时开始的,大量沮丧的失业经纪人不知所措,又长期找不到工作,这让他们有了足够的空闲得以退回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理论思索。

1952年,哈利·马可维茨发表了一篇“开创了现代金融”的论文:《证券选择》。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风险与回报的不可分性,即没有一个投资者能够在承担低于平均程度的风险的同时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但他认为如果买一些具备不同风险趋向的股票,则能将风险降低。而且,协同变化性越小的投资组合,其回报与风险的比值越大。

10年之后,比尔·夏普对马可维茨的工作进行了改进,提出应更多关注个股股价的波动性:波动性越大,则风险越大。个股的风险是一种无法通过多元化投资化解的风险,但正如马可维茨所指出的,存在一些风险是能够被多元化投资化解的,这就被称为“非相关性风险”。1964年夏普又提出了固定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以此来更为简便地计算非相关性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

与马可维茨和夏普的理论共同作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基础的,还有尤金尼·法码的有效市场理论。他认为股市的参与者是绝对理性的,他们能够对每个新信息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判断,并由此改变股价的变化,这样一个充分有效的市场上,未来的股价是不可能预测的,所以除了运气因素,没有人能够击败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