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经故事1
2645000000024

第24章 重返家园(2)

旧巴比伦帝国的各族臣民都立即获准返回家园。然而,居鲁士比这走得更远。

他对于其他人的个人意见有着罗马人似的漠不关心的风格。

如果犹太人或腓尼基人或西西里人,较之波斯人的神更喜欢自己的神,那就由他们去吧。

他们可以按自己的心愿建筑神庙。

他们可以凭想像装饰神庙或让它空着,随他们怎样。

只要他们保证交纳赋税,服从国王派出的督军或省长,他们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安排政治和宗教生活,国王将保证没人敢去干涉。

让犹太流亡者全都回到迦南地区的主意,迎合了这位精明的统治者一个十分实际的考虑,那就是他希望使波斯成为一个海运国家。

腓尼基的城市已经遵从了他的意志。

但是在腓尼基和巴比伦之间还有巴勒斯坦的废墟。

有必要让这一片沙漠重现生机。

巴比伦人以前这样试过,他们送移民去原来的以色列王国。这些移民和残留在当地的半饥饿人口混居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种族,叫做撒玛利坦人。今天在巴勒斯坦北方的乡村仍可找到撒玛利坦人的后裔。

他们从未兴旺过。他们是由希伯来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人和腓尼基人组成的一个奇怪的混合体,深为原犹太王国的纯正犹太人所蔑视。在居鲁士开始在巴勒斯坦恢复秩序时,他首先要找出那些从以色列掳走的俘虏的后裔,可是在这些流亡者和他们的孩子中一个也没找到。他们已完全被其巴比伦的邻居融合了,他们的命运在今天看来和公元前五百三十八年一样,仍是一个谜。

另一方面,和犹太人打交道就容易了。他们仍保持着种族的完整性。

公元前五百三十七年的一纸圣旨,要求他们立即返回耶路撒冷。同时,允许他们重建圣庙。还把约四十年前尼布甲尼撒拿到巴比伦去的金银器皿都还给他们,鼓励他们把耶路撒冷建成一个新首都,使虽已消失但未忘却的所罗门时代的光彩重现。

经过半个世纪的祈祷,先知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耶和华的儿女们的流亡生活结束了。

犹太人可以自由地离开牢笼了。

可是看啊!门敞开了,但是极少的被俘者愿意利用这个机会回家。

大多数人静静地留在巴比伦,或迁往亚马他、尼浦尔、书珊或新波斯帝国另外的大聚居中心中的一个。很少的人走上穿越沙漠的漫长而又艰险的路程。他们是一些虔诚的人,十分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宗教责任。

现在他们在耶路撒冷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新国家,消灭一切外国影响,一心一意崇奉耶和华。

如果但以理领导这些返回巴勒斯坦的人,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但是但以理太老了,不堪长途跋涉了。波斯人待他很好,留他继续供职。过了不久,他被怀疑不忠,因为国王曾下令在一个月内不准向神或人祈求什么,可是但以理却依然向耶和华祈祷。由于他违反了命令,他被判死刑,被投在狮面前。

可是这些猛兽不肯吞噬这样神圣的先知。早上,但以理不损毫发地走出狮笼。此后,他平静地生活着。

但以理肯定不能长途跋涉了,波斯人便设法寻找另一个人来担任新建的犹太省省长。

他们选中了一个名叫所罗巴伯的人,他是原犹太国王的远亲。所罗巴伯到达耶路撒冷,和大祭司约舒亚一起着手重建工作。

这不是个容易的职责。整个城市都得重建。四周的领土大都被撒玛利坦人强占并开辟成农场和牧场了。他们当然不愿意放弃所占的地方,于是千方百计使新来的人过得不安逸和困难。

他们希望在修建圣殿时挣点辛苦钱,得到的回答却是圣殿工程不雇用异教徒。

为了报复,他们匿名上书居鲁士,说有人阴谋叛乱,一旦圣殿落成,就使犹太成为独立王国。

居鲁士是个忙人。他没时间过问犹太人造反这样的小事,但作为预防措施,他下令在调查清楚之前先暂停建筑圣殿的工程。

不久,居鲁士逝世,这事被忘掉了。几年过去了,工程过半的圣殿的墙上开始长出杂草。然后先知哈该出面了。他谴责所罗巴伯懦弱无能,叫他继续开工,不管国王是否批准。

所罗巴伯正需要有人支持他,便满口答应。他告诉工人们回来干活。

但是这时他与撒玛利亚的总督达乃闹起矛盾,达乃问他凭什么权利建造起这座越来越像正规堡垒的圣殿。所罗巴伯回答说,若干年前他已得到居鲁士的批准。达乃把这个答复上报总部。与此同时,居鲁士的继任者已死,由大流士继任。大流士下令查阅旧档案。事情变得很复杂。幸而原先的谕旨找到了,上面有居鲁士的签字。

达乃不再反对,过了四年圣殿落成。

慢慢地,有一些流亡者返回故国。但是,大多数犹太人继续住在埃及、巴比伦和波斯的商业中心。只要环境许可,他们就要在圣城内庆祝伟大的宗教节日。他们承认并尊敬这座旧城为精神上的家。但是这座地处内陆的小城,街道又窄又脏,工厂简陋,没有足够的机会取得世俗的成功。

一旦上完了最后一道祭品,唱完最后一首赞美诗,远方来客便急急忙忙地赶回书珊或达府纳的商业区。他们以自己是犹太人而自豪,他们热爱耶路撒冷,如果他们不必整年住在这里的话。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奇怪的双重忠诚,在以后的四个世纪中造成了很多麻烦和痛苦。因为犹太人虽然分散落户在波斯人、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当中,他们从不顺应当地的风俗习惯。

他们在任何地方都形成国中之国。

他们住在自己的聚居区。

他们去自己的神庙。

他们禁止自己的孩子同异教孩子一起玩。他们宁愿杀掉自己的女儿,也不愿其嫁与异教丈夫。

他们吃不同的食物,烹调方法也不同。

他们小心地遵守当地的法律,此外也遵奉自己某些很严格、很复杂的戒律。

他们出于爱好,穿的衣服也和别人不一样。

他们刻板地欢度某些节日,别人完全不能理解。

人们总是对自己那些难以理解的邻居有所怀疑。这些犹太人聚居区与众不同,所有的犹太人都公开看不起异教的神,还有犹太人只愿与自己人一起干活,这都使他们在邻居中不受欢迎,常常引起激烈的纠纷。

早在基督诞生前五个世纪时,波斯的犹太人倒霉了,一度有全部被消灭的危险。

这一突发事件的内在原因,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在《以斯帖记》中发现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以斯帖记》是《旧约》的史书中最后一卷,跟《但以理书》一样,是在薛西死后好几百年写的,此事件在波斯史书中不见记载。关于薛西王,史料甚多,他几乎毁灭了欧洲大陆的新的文明。他很软弱,也没什么价值,他对待妻子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他的性格。

薛西,犹太人称他为亚哈随鲁,在一场不光彩的争吵之后和妻子离了婚。这位国王喝多了,王后也喝多了。两人都说了过头的话,结果妻子瓦实提被迫离开王宫。

薛西立即在全国寻找一位新王后,他选中了年轻的犹太姑娘以斯帖。以斯帖是个孤儿,由表亲末底改收养。末底改在社会上颇有地位,在宫廷中极有名声。

以斯帖进宫之后,末底改常去看她。

有一天,末底改在前厅无意中听到两个人在密议刺杀国王。末底改向以斯帖报警,以斯帖报告了国王。那两个人被捕处死。但末底改被遗忘了,他救了国王一命,却没得到奖赏。

他并不在乎。他的日子很好过,并不缺钱。而且因为他是王后以前的保护人,他得到了很多荣誉,他很知足。但是,他的地位忽然提高,名气不小,也招来很多仇人。

有一位名叫哈曼的阿拉伯人是薛西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哈曼(属于亚玛力部落,是犹太人部落的世仇)看不起末底改,而末底改也不卑不亢地照样回敬。

哈曼坚持两人相遇的时候,末底改应先向他鞠躬。末底改拒绝了。事情闹到国王那里。国王说懒得管。从此,两人的仇恨从此愈演愈烈。这看来是个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小事,但是三千年前的人却并不懂得。

哈曼是个危险的敌人。他向薛西屡进谗言,让薛西对犹太人大起疑心。他指着犹太人的豪华住宅,说他们明显发了财。国王从未看到过他的大部分犹太臣民居住的贫民窟,他相信哈曼所说的一切。最后,没费什么事,哈曼就让他的专制君主心甘情愿地签发了一道敕令,把全国的犹太人一律处死。

哈曼受命执行这道可怕的敕令。和所有的卑鄙小人一样,他慢慢地、周密地布置,因为他要充分享受这一复仇的乐趣。他抽签决定哪月最适合对耶和华的追随者执行大屠杀。结果选定了二月。这让哈曼有足够的时间在一座高山之巅竖立起一座绞架,把他的仇人末底改“吊得比任何人都高”。

这个阴谋很复杂,不可能长时间保密。应末底改的紧急请求,以斯帖不经宣召就去见国王,要求赦免她的族人。

起初薛西很生气,但他想起来末底改如何一度救过他的命,他把所有证据都摆在面前,开始明白哈曼如何为报私仇而欺骗了他。他派遣信使骑马奔向全国各地,警告犹太人应付哈曼的屠杀计划。于是哈曼就被吊死在他原先打算吊死他仇敌的高山顶上。

哈曼阴谋的细节被揭露后,犹太人开始明白自己得以逃脱的那场危险。他们决定永远记住这一重要事件。

此后,每年亚达月(巴比伦历法的一个月,相当于我们的二月和三月一部分)的十三至十五日,举行普珥节的庆典。

到此节日,每个犹太人聚居区都要高声朗读《以斯帖记》,公开咒骂哈曼。富人须慷慨地周济穷人,以纪念贤惠的王后拯救她本族人民免遭消灭。

已经返回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不喜欢这个节日,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反对每年庆祝普珥节,这个节似乎有点“洋味”。但是这个节日(它可能源出亚述或巴比伦,为时悠久)以其新的形式迅速获得公认,一直传到现在。

以斯帖的故事,清楚地表明在波斯诸王统治时期,外国移民如何重要。

他们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帮国,一切文字记载都说明耶路撒冷一片萧条。

圣殿终于照原样建成了,可是城墙仍然一片瓦砾,商业和贸易恢复得很慢。所罗巴伯已经逝世,接替他的人一个个都因缺人少钱而难有作为。

最后国外的犹太人决定要为祖国作出贡献。他们给一个名叫以斯拉的祭司一些钱,叫他去犹太了解那里的情况。他招集一些志愿者陪他一起去。人们热情不高。经过多次辩论,以斯拉动员了大约五百人跟他一起回去。

经过四个月的旅程,这群朝圣者才看到了圣殿。

以斯拉发现耶路撒冷情况很糟。移民回来的人(那里没有别的人)已从邻村娶妻。

他们对自己的宗教职责漠不关心。

犹太快要变成另一个撒玛利亚了。

以斯拉在尼希米(曾当过波斯王亚达薛西的侍从)的帮助下,着手重建摇摇欲坠的国家。城墙终于修好了,街道上的垃圾也清除掉了。娶来的外国女子也被送回到娘家。在圣殿大门外建了一座木制讲坛,以斯拉定期登坛宣读和讲解神圣约法,使人们牢记自己的责任。

即使在这时候,旧城的大部分还是空无一人。

这就意味着总有危险(没有足够的男人来保卫在人丁兴旺的所罗门时代设计的城墙体系),于是采取了断然措施来增加必需的居民。

经过抽签,附近农村的犹太人有十分之一被通知必须迁入耶路撒冷。少数人自愿地来了,被给予巨大荣誉,当做无私的爱国者。其他人则是以武力押解进来。

即使在那时候,耶路撒冷仍然只是略现旧貌。过去那种政治和商业重镇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以西结的梦想永远也实现不了。

但是,这座城市就要成为一位伟大先知的家。《以赛亚书》的无名作者,在他的同代流亡者依恋于往昔光荣历史的时候,就敢于以其有胆识的目光展望未来,预言一位伟大先知必将最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