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祝英台这个人物的感觉也有变化。小时候我第一次了解梁山伯祝英台后,我觉得梁山伯是一个傻瓜,祝英台是一个女英雄。梁山伯不但笨而且有点傻,邻居吴奶奶说他是一个“书读头”,我不知道意思问大人才知道这是说他是一个书呆子。不是一个书呆子,不可能就连同居三年的祝英台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祝英台不但大胆而且勇敢,对于年幼的我就是一个大英雄。
看了电影版越剧《梁祝》后,我已经开始崇拜祝英台,我甚至于羡慕祝英台的大胆和福气好。她敢于在当时女孩子都不能上学的时代女扮男装去上学,她敢于自己寻找真爱拒绝包办婚姻。当时我年纪虽然小,但是当时宣传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我也知道反对包办婚姻是英雄。倒是邻居吴奶奶的话让我有点纳闷,吴奶奶既喜欢《梁祝》,但是又觉得祝英台不好,当时的我很茫然。吴奶奶说祝英台这么做主要的原因是性子太野,第二是因为她父母没有管教好她。吴奶奶说在过去男女相配不但需要父母做主,而且讲究门当户对。穷苦人家的女儿嫁进大户会被夫家看不起,富贵人家的小姐也不可能挨得了苦,所以有句老话叫“木门配木门,朱门对朱门。”“乞丐配讨饭婆,千金小姐许状元郎。”不然就是在一起也会不幸福的。祝英台这种性格的女孩子就算真的和梁山伯在一起了,就算坚持下来了祝英台也会不幸福的。时代、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等等的不相等,都会造成未来的不幸福。祝英台的父母把女儿及时召回后许配给马家公子,看上去是棒打鸳鸯,其实是在挽救女儿祝英台的命运。只可惜祝英台的脾气太硬,她和爱郎的感情有太深了,才没有挽回结局。这也从侧面真实了祝英台去读书是一个错误,只要祝英台不去读书性子不会这么野,就不会做出这么激烈的事情。在她们这些老人家看来,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是发生在她们身上的话她们也会极力阻止的。同情不代表赞成,喜欢不代表允许,可以用来思考或者说笑,但是绝对不能亲身经历。
自我渐渐长大,明白古代人的生活后,我深深同情和惋惜祝英台。祝英台表面上是在争取自己的自由和婚姻,其实是在挣扎,抗拒已经设置好的未来。她不甘心自己的一生这样被人设定了,更加不愿意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她出生于大户,是父母心疼的小女儿,但是她并不开心。小时候不能离开家,进出都有一大群丫鬟家丁跟着。长大后就要接受家族长辈的安排,相亲找到一个不知道脾气秉性的丈夫。然后她要像所有的女人一样,进入夫家相夫教子,看着丈夫娶进一个又一个小妾,然后看着儿女们长大自己老去。她不甘心,她不愿意,她想反抗这一切。作为疼爱她的父母,为了让女儿开心,决定大胆一回,默许祝英台女扮男装去上学。为的就是让祝英台多读点书,懂得一些道理和知识,却不知道这样做其实害了祝英台。祝英台来到学校后,不但认识了善良正直的梁山伯,而且让祝英台大开眼界。胆子、学识、气度、能力大大增强的祝英台,更加不愿意盲婚哑嫁了。她不但选择了自己的喜欢的男友,而且鼓动梁山伯尽快去祝英台家里提亲。祝英台小看了自己的家的实力,也错误地估算了梁山伯的经济状况。就算她的梁哥哥去了,当时马家公子没有提亲成功,祝英台的父母也不会答应这门婚事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注定是不同阶层的人,不可能在一起,祝英台的父母也不会答应让他们在一起的。梁山伯去找祝英台,当时祝英台已经被父母许给了马家公子。为了双方家族的名誉,为了不影响梁山伯的前途,祝英台只好听从父母的安排违心地和梁山伯分手。祝英台没想到这种打击对于梁山伯来说是致命的,不久之后他就一病不起死了。祝英台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后悔不已,最后决定在出嫁的路上拜祭梁山伯,祝英台跳入梁山伯的坟墓里面。祝英台最终和心爱的梁山伯一起成为了一对永不分离的蝴蝶。
祝英台的结局看似大圆满,其实是一种特别残酷的结局。这个结局是被美化了,而且做过了一定的文章的。梁山伯来提亲后,他们的事情一定成为了大家议论的话题,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的问题也被大家知道。梁家的人痛恨祝英台不遵守约定,害得他们家本来有前途的梁山伯年纪轻轻就死了,梁家失去了希望。祝英台的家人也觉得祝英台太放肆,让他们家族的名誉受损,马家更是觉得这个媳妇大逆不道让他们家族丢脸。所以祝英台进不了梁家的门,成不了梁山伯的妻子。祝英台家族也不愿意留下祝英台,想把祝英台当做货物一样丢出自己家。马家更加不愿意让这个不洁的媳妇进门,所以祝英台也知道不会有未来了。就在这个时候祝英台后悔了,后悔当初相信父母拒绝了梁山伯。祝英台想去拜祭一下这个对自己太好的同学兼大哥,向他诉苦同时希望得到他的原谅。没想到她的行为让娘家和夫家都觉得丢脸,祝英台回家回不去,夫家又不愿意她进门,祝英台只好撞死在梁山伯坟墓边上。祝英台一死解决了双方两家人的面子的问题,为了给予祝英台一定的名誉补偿,这才有了祝英台寻死,梁山伯祝英台双双化蝶的结局。其实我看来,这个祝英台的结局又是一个封建礼教和社会逼死人的惨剧。
祝英台有胆子女扮男装去上学,有胆子为了真爱自己给自己做媒,为什么没有胆子和梁山伯说出真相?为什么没有胆子和心爱的人私奔呢?看来祝英台虽然胆子够大,但是依然缺少了一些勇气和胆量。在当时学院的院长夫人已经知道了一些真相,而且鼓励祝英台这么做下去。要是祝英台胆子再大一点点,要是祝英台当面说出自己的身份的话,我相信在院长夫人的支持下,梁山伯祝英台应该可以在一起。只要有了院长夫人这个长辈在场支持,他们就不算是无媒苟合,只要木已成舟了,一切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祝英台的父母会为了名誉,答应女儿的婚事,两个心爱的人就可以在一起了。祝英台为什么不走这么一步呢?是她不敢做,还是因为她有所顾忌?梁山伯的家境祝英台已经知道了,不会因为这个不愿意嫁给对方的。唯一的解释就是祝英台当时并不知道梁山伯对自己的感情有没有,所以祝英台不敢轻易告诉对方真相。她担心说出口之后,对方没有这个意思,自己不但尴尬而且没有后路。其实梁山伯对祝英台已经有感情了,只不过是他以为祝英台是男的,所以想办法不发展下去而已。就在《十八里相送》中,祝英台谎称家中有一个小九妹,是他的孪生妹妹,他愿意给他做媒。梁山伯上马问祝英台,这个小九妹长得和祝英台像不像那样。其实梁山伯早就心里有祝英台了,祝英台要是早一步说出真相的话,梁山伯祝英台或许早已经在一起了。胆怯、怀疑、猜忌,再加上不了解和礼教的束缚,这才导致这个美丽的误会发展成为一个凄惨的结局。要是祝英台当初知道后果的话,说不定祝英台真的会大胆一回,就不会有这么一个结局了。
《梁祝》之所以这么被大家喜欢,第一是因为人物单一条理清楚,第二就是因为这是禁忌之爱。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和祝英台的行为是所有士大夫不允许的,是大户人家不准的。越是这样老百姓越觉得这种感情是美好的,所以在乡间广泛流传和散播。大家都不敢做的事情,这才是大家最愿意想象和打听的,觉得这种感情才是最神奇的。几乎所有的戏文都是分文武场的,文戏讲的就是各种爱情故事,特别是带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武戏讲的就是王侯将相的故事,英雄永远是主题。南方戏不管是越剧还是黄梅戏,讲述的爱情都是都是凄美的,几乎都是禁忌之爱,都是礼法不允许的爱。《红楼梦》、《梁祝》、《女驸马》、《再生缘》也就是《孟丽君》、《牛郎织女》、《七仙女》等等,其实都是讲述着一个个封建礼法束缚下的挣扎。
情女祝英台不愧是情女,她特别体现出一个“情”字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女人而言,结婚生子是必然,但是没有感情的婚姻就是一个坟墓。她选择为情而死,她选择活出自我,就是一个真性情的女人。在她看来“情”比生命重要,这一点是她的个人理解,但是也是一种事实。对于一个有文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我精神世界的女人来说,感情真的很重要。不光祝英台一个女人,其实很多的女人都一样,只不过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就是这么一个人,离开了****就等于失去了的生命,当爱郎贾宝玉和其他人结婚时,本来就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放弃了自己。《水浒传》里面的潘金莲大家都说是一个坏女人,其实她追求自己的****并没有错,只不过是所托非人,手段过分激烈了而已。当这些女人为了寻找真爱做出各种事情的时候,大家一致觉得她们不是一个好女人,却有意无意地在躲避一个显示的问题,这些女人找爱错了吗?祝英台没有和爱郎私奔,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所以她才可以被流传下来。这种精神上的爱情最折磨人,也最让人怀念。祝英台作为一个寻找真爱,和爱郎精神上相爱的女人,符合了绝大多数人的承受界限。不然祝英台不再是情女,而是一个不知道羞耻的坏女人了。可是就算祝英台真的做了什么,难道祝英台真的错了吗?祝英台为了真爱做了什么,真的让忍受不了了吗?在我看来祝英台是一个可怜的女人,一个不敢走出最后一步的女人,我只能同情和可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