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美女祭
26353000000006

第6章 曹娥 二

根据这些文字记载,我做了简单的分析和处理。得到了结论有这么几点,供大家品味和琢磨。

第一,曹娥家的家境其实并不好。不然不会每天靠捕鱼为生。捕鱼是一种既有风险又有危险的工作,一般的人都把它当做一种副业来做。曹娥的父亲竟然把这种事业当做自己的正业来做,可见他是一个没有土地的人。在古代手工业和工业不发达的年代,老百姓主要的谋生手段就是种地。自己有地的种自己家的地,自己没有土地的耕种地主家的地,成为地主家的租户,实在不行的直接成为地主家的雇农为地主家种地。江浙一带属于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土地肥沃。这里不缺水不缺肥料,种出来的粮食不但好而且产量不错。曹娥家以捕鱼为业,可见他们父女没有自己的土地,又没有卖身给地主家当雇农。这才只好干起这种既不旱涝保收又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就凭曹娥父亲这种做法,小子就要浮一大白,有骨气宁可饿着死也不愿意给地主家当奴才。

第二,曹娥的母亲早死,家里只有曹娥和父亲相依为命。古代的妇女因为种种原因寿命都不长,但是曹娥的母亲死的也太早了。曹娥是他们夫妻唯一的孩子,也就是说曹娥的母亲年纪不大,不过二十上下最多不过二十五岁就死了。这种年纪的妇女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病,不是难产而死就是得了什么疾病。可是曹娥说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可见她母亲不是难产而死。在当时没有闹瘟疫这种大规模疾病的话,一般不会让年轻妇女过世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得罪了权贵,曹娥的母亲是被逼死的。这也可以侧面揭示曹娥的父亲不愿意投靠权贵,不愿意给富贵人家当奴才的原因。

第三,曹娥从小懂事,知书达理。一般的人家温饱都成问题,更加谈不上给孩子读书认字了。曹娥不但是一个女孩子,而且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怎么可能有钱去读书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她的父亲或者母亲是读书人,他们教曹娥读书认字的。这么说来他们家不是一般人,更加不是什么一般的老百姓。可以不可以这么分析,曹娥的父亲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庶子,因为这样他才不可以明媒正娶同样是大户人家小姐出身的曹娥母亲。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相恋后,决定抛开一切过上崭新的生活。没想到好景不长,当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曹娥后,曹娥的母亲因为美貌被当地的权贵看中。为了躲避这些人的纠缠,曹娥父母再一次仓促转移。在路上曹娥的母亲遇上意外死了,曹娥的父亲索性彻底成为了一个老百姓,不去租地主家的地,靠着自己的双手打渔为生。看来曹娥的一家人受了不少委屈,能够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

第四,在古代十四五岁的女孩子不算是小孩子了。到了应该找婆家的时候了。曹娥不但知书达理而且十分美丽,是不是已经被某个公子看上了?为此曹娥的父亲才不得不冒着风险抓紧时间赚钱,目的就是尽快存够钱离开这里。没想到赚钱机会没有了,连自己的性命也搭了进去,真是祸不单行啊。幼年失母,童年寂寞,家境不好,现在又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曹娥的命真的不是很好。

第五,一个生活在水边的女孩子竟然不会水性。看来曹娥的父亲不但不舍得女儿下水,而且有严厉的家教。一般来说鱼户家的孩子应该都会水性,就算以后不继承父辈的事业,也一定会从小在水边嬉戏长大。曹娥不会水性不是一个谎话,可见曹娥的父亲严格遵守女子不得抛头露面,就连小时候的曹娥也不准下水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水,这才导致曹娥身为捕鱼的后代却不会水性。这也侧面证实了曹娥父母不是本地人,是后来曹娥长大后才搬到这里居住的事实。

第六,一个连水边都不让去的渔家女,曹娥当然不可能去集市卖鱼。曹娥的父亲第一是舍不得女儿抛头露面,第二是不允许女儿去卖鱼,这是严格的封建礼教的结果。一般的女孩子不会有这么多的约束,渔家女也绝对不会这样的,可见曹娥的父亲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女儿当渔家女过。

第七,曹娥的父亲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所以一直以来身兼母职,他既是曹娥的父亲,又是曹娥的母亲。可能再加重一点家务活也不让女儿干,捕鱼卖鱼更是曹娥父亲一个人的事情。再加上曹娥家没有种地的土地,这么说曹娥几乎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了。这也侧面证实了曹娥是一个宠着养打得女孩子,怪不得会比其他的伙伴们好看美丽了。一个不干家务活,整天在家发呆的女孩子,当然要比整天劳碌日晒雨淋的人皮肤好打扮漂亮了。如果曹娥真的被人逼婚的话,其实这是曹娥父亲太宠爱曹娥的结果。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人家,养着这么一个女儿其实是一个大麻烦,一定会给自己家带来无穷的灾祸的。

第八,曹娥的父亲出事的那一天,曹娥曾经劝说过父亲不要出去,可是出于某种原因父亲还是去了。就这样一去永远就不能活着回来了。出事后曹娥沿着河流往下游找过又往上游找过,不但没有发现父亲的尸体,就连其他东西也没有。这种打击对于一个依靠父亲长大的女孩子来说,一定是巨大而又沉重的。对于她来说父亲不但是她的唯一亲人,更是她的生活依靠,失去了父亲等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换做其他人或许可以生活下去,但是曹娥却是不可以。所以曹娥投江寻父既是一种孝道,更是一种无奈之举,其实曹娥很可悲。试想一下当一个失去生活下去的希望的时候,当一个失去至亲的时候,真的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曹娥一边要试着接受父亲永远不可能回来的事实,一边还要为自己的生活担心。情绪激动之下曹娥决定投江寻父,其实是带着一种悲哀情绪自尽的。

第九,不管传说是真是假,这个结果不但励志而且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大结局。有人说曹娥投江寻父的时间地点都不对,不可能找到父亲的尸体,并把父亲的尸体连同自己驮回岸边。这种结果不真实而且不科学,所以不可以相信。但是我倒是觉得这个结果可以有,这代表着广大群众对于曹娥的期盼。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有同情心,都会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个美丽善良又有孝心的女孩子投江寻父,要是没有一个好结果的话,不就让大家失望了吗?大家都期盼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都希望曹娥父母有好结果。可是说父亲活着回来发现女儿死了的话,父亲会痛不欲生;要是曹娥找不到父亲的尸体,活着回来的话结局也不好;要是说他们父女都一起活着回来的话,更加离奇不容易相信了,所以只好有这么一个既壮观又完美的结局。曹娥驮着父亲的尸体回到了岸边,大家连忙出来帮忙,这才发现曹娥也已经死了,是曹娥的尸体驮着父亲的尸体回来了。大家都说是曹娥的孝道感动了上天,天神帮助曹娥找到了父亲的尸体,但是此时的曹娥也已经断气,天神施展法力送曹娥父女尸体回家。这个结局虽然悲惨,但是更加体现了曹娥对父亲的孝顺和坚持。

第十,这个故事确实存在,但是结局是不是真的就不可而知了。不过这个故事在当地当时十分流行,有许多的人前去曹娥回来的岸边游玩观瞻。但是当时的朝廷并没有太注意,也没有做出任何的解释或者宣传。直到元嘉元年县长度尚知道这件事情后,才决定向朝廷汇报这件事情,同时请求朝廷好好宣传这件事情。他的弟子刚好才这里,所以度尚请弟子把故事整理出来,通过文人书信来往的方式在读书人之间宣扬出去。后来这件事情被大文豪蔡邕知道了,这才正式树碑立传为大家所知道。曹娥的孝道成为了读书人炫耀自己文学的工具,也成为了历代帝王的宣传工具,却渐渐掩盖了真正的情感和深远的意义。

依我个人愚见,曹娥的故事体现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意义。第一,当时社会的残酷和无情。要是曹娥的父母都健在的话,他们的生活不会这么艰苦,曹娥的父亲更加不会明知有危险还是在这个时候出去捕鱼。是社会逼得曹娥一家人家不像家,最后逼死了曹娥的父亲,也把曹娥逼上了这条路。第二,我不得不为曹娥惋惜,为曹娥的父亲惋惜。曹娥的父亲有本事有能力,为什么要躲避呢?史书上说曹娥的父亲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可见他也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且是一个有声望有号召力的人。这样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不可能没有活路,不用一直以捕鱼为生。不能因为个人受到了某些不公平的待遇,就从此怨恨有钱人,不愿意和有钱人打交道。不管是出于读书人的傲气,还是仇富心态,都是要不得的。懂文化就可以结交上层人士,会巫术就可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样一个人有情调有本事有才华的人,最后混到妻子死了,女儿需要他捕鱼养活的地步,真的太窝囊了。要是他可能面对事实,就算不回去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也可以在新的地方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他不但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节奏,而且也没有教导好自己的女儿。他过分宠爱自己的女儿,其实也等于害了女儿。曹娥不但聪明懂事而且美丽,要是悉心教导的话,绝对会是一个好孩子,将来会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可是他却教导出一个不会做家务,生活在水边不会水性,不会干农活的女儿。他可曾想过,他一旦老了干不动了,这个女儿怎么办?要是他出事了,这个女儿靠什么生活?将来的日子怎么过?第三,就是关于独立的问题。几乎每一个父母都有一种矛盾的心态,在女儿小的时候都希望女儿依赖自己,一辈子依靠自己。可是当女儿长大了,当女儿应该出嫁的时候,却希望女儿变得懂事坚强可以独立担当。这就造成了历来最为严重的婆媳关系的恶化。新娘子总觉得婆婆对自己要求太高,回想起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宽容,就开始有了抵触情绪。婆婆也觉得是亲家母没有教导好孩子,这才导致这个媳妇什么都不会做,这种媳妇必须抓紧时间训练才可以。每一个母亲都觉得自己的女儿是最好的,媳妇就是最差劲的,这种心态存在下去婆媳关系怎么会好?曹娥太依赖父亲了,所以在失去父亲之后几乎不知所措。其实就算曹娥最后不投江,就算曹娥找到了夫家,曹娥将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一个失去娘家的支持和依靠,一个不会干家务活的女孩子,到了夫家一定会被婆婆看不起甚至于教训的。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女性要学会自立和独立,只有自己有生存下去的本事,才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对父母的孝顺,对亲人的依赖是可以有的,有时候在父母面前撒撒娇也是一种孝顺,但是绝对不可以过分依赖父母。曹娥的孝道是一种美德,但是也是一种警告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