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中册)
2632800000023

第23章 钢琴诗人肖邦

19世纪伟大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一生对钢琴情有独钟,他创作的乐曲大多是钢琴曲。素有“钢琴诗人”的美誉。

1810年2月4日傍晚,肖邦诞生在波兰的热拉佐瓦沃拉。肖邦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音乐天赋。由于他是家中的独生子,因此父母对他格外关爱,从儿时起就开始对他进行音乐教育。7岁时他出版了《波兰舞曲》;8岁首次登台演奏,便使观众大为惊讶。然而真正无愧于这位音乐天才身份的第一号作品,是他在1825年出版的《C小调回旋曲》。当时肖邦只有15岁。

肖邦在华沙国家剧院举行第一场钢琴音乐会时,听众们反响极其热烈。人们称赞他的音乐充满了表现力,像是动人的歌声,把人带到一种奇妙无比、销魂荡魄的境地,也使人回忆起一生中最幸福而美好的时刻。5天后,应观众的强烈要求,肖邦又举行了第二场音乐会。这次他借来了只有盛大节日时才使用的高质量维也纳钢琴,演出的效果也更加激动人心,以至于当时的评论家们居然下了这样的论断:“命运女神把莫扎特赐予奥地利人,而把肖邦赐予了波兰人。”

肖邦的初恋情人,是华沙音乐学院的学生慷丝丹彩。在一次观赏歌剧时,肖邦认识了这位少女,并且一见钟情。但羞怯的肖邦却一直不敢向她吐露爱意。这期间肖邦一边想着她,一边创作了世人熟悉的《F小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后来,肖邦又遇见了玛丽亚·沃金斯基。两人在卡尔斯巴特度过了一个甜蜜的暑假。在即将分手时,肖邦为玛丽亚即兴弹奏了一首圆舞曲,这就是《降A大调圆舞曲》,又名《告别圆舞曲》。

肖邦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女人是着名作家乔治桑。性格开朗的乔治桑,与忧郁、羞怯的肖邦形成鲜明对比。肖邦与她同居了9年,这段时间可以称得上是肖邦创作的黄金季节。肖邦因她而写出许多名曲,像《降B小调第二号奏鸣曲》、《B小调第三号奏鸣曲》等全是在乔治桑诺昂乡间别墅的生活反映。

走进肖邦的音乐世界,我们可以发现钢琴是最适合于表达肖邦灵魂的乐器。他一生所作的乐曲,包括25首前奏曲、27首练习曲、21首夜曲、70多首舞曲等几乎全部都是钢琴曲。这在音乐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敏感而细腻的天性使他得以在钢琴的艺术天地里自由地驰骋,钢琴的键盘在他手里也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他的作品包含着清新的诗意,在流畅、精致、纤美上无人能够企及。因此,他无愧于“钢琴诗人”的美誉。他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完全革新了钢琴音乐。那娓娓动听、细腻人微的韵律,使所有的键盘作曲家都拜倒在他的脚下。

着名音乐家舒曼曾写过评论,要大家向肖邦的天才脱帽致敬。德国大诗人海涅也称赞说:“肖邦坐在钢琴前即兴弹奏时,所给予我们的享乐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比拟的。”

在肖邦的后半生,他的祖国波兰遭受了沙俄帝国的奴役和欺凌。1837年,他严辞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职位,并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表达一个赤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钢琴就是他的战斗武器。他的《降B小调奏鸣曲》哀恸了祖国悲剧性的命运,倾述人民的战斗激情;而《C小调练习曲》又名《革命练习曲》,则充满了刚毅、坚强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

在离开祖国前往巴黎时,朋友们曾送给肖邦一盒家乡的泥土。肖邦终生都将它放在身旁。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病在巴黎去世,年仅39岁。

法国政府和人民为他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葬礼。朋友们将祖国的泥土撤在他的墓中。因此,他的墓虽在巴黎,但遗骨却长眠于祖国的故土之中。按照他的遗嘱,朋友们在他的葬礼上咏唱了莫扎特的《安魂曲》,并将他的心脏取出来装在一个匣子里运回祖国,存放在华沙的教堂里。人们相信,肖邦的心脏将永远在他祖国母亲的胸中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