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2631000000023

第23章 现代名茶(2)

青顶茶精细的采制工艺:青顶茶的采摘时间较晚。按采摘时间、标准和焙制方法不同,茶色按质分为顶谷、雨前、梅尖、梅白、小春五个品级。顶谷、雨前属春茶,称“青顶”,茶芽最幼嫩纤细,色绿味美。梅尖、梅白称“毛峰”;小春则属高级绿茶。鲜叶采摘要求:选晴天叶面露水干后开采。用手指合力提采,不能用指甲掐,不能带鱼叶;鲜叶标准为:一叶包一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采下的鲜叶薄摊在洁净的竹匾上,置阴凉处5~6小时,使鲜叶的内含物质发生缓慢的变化,以利于色、香、味、形品质的提高。在平锅或电锅内以高温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每锅250克,用双手或右手在锅内抖杀,排除部分热水汽;再以右手抓叶在手,以四指翻动杀青叶;要使叶温迅速升至70°~80℃,以达到破坏酶的活性和避免产生红茎红叶;待达到叶质柔软、叶色青绿、有茶香出现时,即可起锅,并将杀青叶抖散在竹匾内摊凉。揉捻时将毛茶放在粗麻布上轻轻搓揉,不使茶叶汁液外溢,并注意掌握轻、重、轻的手法,以保持茶品色泽绿润;然后投叶于锅炒二青,投叶量每锅200克左右,用双手或右手在锅内透炒,锅温从110%逐渐降至90℃,炒至失重20%左右起锅,将结块抖散在竹匾内冷却,使茶条内水分调整均匀。烘干要求:采用竹制平顶烘笼,选用无生柴头青炭,烧红后盖上一层薄灰以控制火温,笼顶盖上一块洁净白布,每次上烘量为300克二青叶,笼顶温度控制在70℃左右,在烘干过程中要经常用双手将衬托茶叶的布角折拢,使茶叶翻动均匀,摊平再烘至足干为止。

青顶茶的品质特色:挺直成条,叶质肥厚,芽毫显露,色泽深绿;滋味鲜醇爽口,香气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冲泡三次,色、香、味犹存。

天目青顶茶,重新研制开发成功引起了茶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1986年5月被评为浙江省十大优质名茶之一并获得荣誉证书;1987、1988年先后在浙江省茶叶学会斗茶会上和省农业局名茶品评会上,天目青顶被评为优秀名茶和名茶一类产品;1988年11月临安县科委在杭州召开了天目青顶鉴定会,由浙江省茶学界等十七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了名茶标准鉴定书;同年又获临安县1988年度科学进步一等奖,在1991年中国杭州国际文化节上,天目青顶被评为“中国文化名茶”并颁发给奖杯和奖状;同年5月浙江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当代茶叶科学家庄晚芳为天目青顶题词:“天目俯视山景美,青顶云雾翠茶香。”

天目青顶茶,云雾地带茶园一万多亩,现已形成批量生产,年产量可达5吨左右。从1989年至1994年,除内销外,先后销往荷兰、加拿大、德国、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

5.天然富硒紫阳茶

金蕾牌天然富硒紫阳茶,由陕西省紫阳县科技开发中心研制、陕西省紫阳县金蕾茶厂生产。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的北麓、汉水流域,是我国传统的茶产区之一。紫阳茶品质优良,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早在汉唐时期就曾作贡茶晋献宫廷享用,同时还随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和海外。在清代紫阳毛尖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紫阳县又是我国的两个富硒区之一,因土壤中含硒量高,茶叶及其他植物中含硒量都十分丰富。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据医学家研究与测定,有四十多种疾病的发生与缺硒有关,如心血管病、癌症、贫血、糖尿病、白内障等。而硒具有抗癌、抗辐射、抗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天然富硒紫阳茶的研制开发与生产,是我国茶学界、医学界、营养学界对增强人体免疫能力与提高饮茶者健康水平作出的科学贡献。

1989年9月6日,陕西省科委在北京召开了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鉴定会,对由陕西省紫阳县科委主持的“紫阳富硒茶品质、含硒量及保健作用研究”成果,进行了科学鉴定。经以亚太地区营养学会执行主席沈志平教授为首的十三位营养学、茶学、医药学专家鉴定认为,紫阳富硒茶主要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有益成分丰富,自然品质好。该茶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测定,含氨基酸3.08%,最高达5.69%;茶多酚30.35%;每克蒸青叶含儿茶素207.3毫克;每克一级烘青茶含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122.86毫克。茶叶自然品质好,是适合制名绿茶的优质原料。

(2)无农药污染,符合卫生标准。紫阳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紫阳茶园不用农药,经商业部茶叶加工研究所检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总局、卫生部颁发的关于绿茶、红茶卫生标准。

(3)富含硒元素。是国内外少有的特种富硒茶。平均含硒0.6530ppM,最高值为3.8536ppM,比我国非富硒地区茶叶平均含硒量(0.1158ppM)高5.5倍,具有很强的营养保健作用。

(4)富硒紫阳茶,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保健品,特别对人体补硒有益,并有一定的增强机体活力、抗衰老、防癌、抗癌、抗辐射作用。为国内首次通过审定的富硒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领先。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欣然为富硒紫阳茶题词“健康佳品,驰誉神州”。全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为富硒紫阳茶题词“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具佳为茶中珍品”。亦有学者题联语赞曰:“陆羽闻知应奋笔,茶经续写富硒篇。”

天然富硒紫阳茶的珍品是紫阳毛尖和紫阳翠峰。紫阳毛尖传统制法是以日光晒干或阴干;现改为炒烘结合,炒烘型亦称为紫阳毛峰,其品质特征是:芽叶嫩壮匀整,白毫显露,色泽嫩绿;香高持久;汤色浅绿、清澈;滋味鲜爽,醇和回甜;叶底嫩绿明亮。

紫阳毛尖早于1987年就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8年被评为省地方名牌产品,同年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获银奖;1991年获全国优质保健品金奖。

紫阳翠峰成品茶,外形紧秀显毫,肥嫩壮实,色泽翠绿;香气高爽,鲜纯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回味甘甜;叶底嫩匀,明亮成朵。天然富硒紫阳茶,自开发投放市场以来,颇受国内外广大茗饮者的青睐,在国内、国际名优产品评比中屡获殊荣:1991年紫阳毛峰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评,符合优质茶品质要求,颁给了《优质茶品鉴定认可证》。同年在第六届全国发明博览会上获陕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在“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获金奖。紫阳翠峰于1991年获“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文化名茶奖;1992年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6.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为太平县)新明乡的猴坑、猴岗及颜村三村。因猴茶品质超群,故名。猴坑地处黄山,林木参天,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超过80%。茶园土壤肥沃,腐殖质丰富,酸碱度适宜,PH值在4.5~6.5。培育出柿大茶树优良品种,芽嫩、叶肥、多毫,多形成猴魁独特外形与优异品质的主要因素。

采摘与制作工艺:一般在谷雨前开园,立夏前停采。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15~20天时间。分批采摘开面为一芽三、四叶,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坐北朝南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上茶叶;二拣生长旺盛的茶棵采摘;三拣粗壮、挺直的嫩枝采摘;四拣肥大多毫的茶叶。将所采的一芽三、四叶,从第二叶茎部折断,一芽二叶(第二叶开面)俗称“尖头”,为制猴魁的上好原料。采摘天气一般选择在晴天或阴天午前(雾退之前),午后拣尖。经杀青、揉捻、烘烤等工序,当天制成。

太平猴魁的优异茶质: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人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现分为三个品级:上品为猴魁,次为魁尖,再次为尖茶。

太平猴魁,始创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金质奖章及奖状。1982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中,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一。1986年在福建再次被评为全国名茶。1990年在河南省信阳市第三次被评为全国名茶。主要销于国内大中城市,少量出口。

7.无锡毫茶

无锡毫茶,主产于江苏省无锡市郊区。其原料为无性系良种大毫,且又因其成品白毫披复而得名。大毫茶树于1966年自福建引入,属半乔木、大叶型、早芽种,在太湖之滨的无锡郊区适应性强。表现为萌芽力强,发芽整齐,芽梢茸毛特多,芽头肥壮重实,兼有产量高与抗逆性强之特点。制作毫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半展为主体,经杀青、揉捻、搓毛、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茶条索卷曲,肥壮绿翠,白毫披复,香高味浓,汤绿明亮,叶底肥嫩。

无锡毫茶,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历次参加名茶和优质食品评比中,多次获奖:该茶于1984年获江苏省优质食品奖;1985、1986、1990年分别被农业部和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和部优质农产品;1988年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银奖;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被授予“中国文化名茶”称号;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优良产品奖。

8.屯绿

屯绿,有珍眉、风眉、特贡、熙贡等品名。因历史上集中在屯溪加工输出,故名。是我国外贸出口绿茶中的极品名茶之一。主要产于安徽省休宁、歙县、祁门、旌德、绩溪、屯溪、宁国、广德等地。茶树大部分种植于黄山之麓、新安江畔,年均气温15℃左右,年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土壤肥沃深厚,酸碱度适宜,PH值一般为4~6,极适于茗州、骑马州、杨树林、黄山大叶等良种茶树品种的生长。

采制工艺与茶质:以采集茗州,黄山大叶等茶树芽叶为原料加工制作屯绿,分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等三道工序制成毛茶,再经反复抖、切、圆、扇、炒等工序制成特珍、珍眉、凤眉、特贡、雨茶等花色。从50年代以后屯绿简化了等级繁琐的名目,统一了规格,通过精制分为珍眉、贡熙和雨茶等。屯绿成品条索紧结、匀整壮实,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持久,蕴藏花香或含熟板栗香;冲泡后茶叶徐徐展开,叶底嫩绿明亮,汤色嫩黄清明,滋味浓厚甘醇,先稍带苦味,而后回甜。

屯绿栽培生产于盛唐时期,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了。明万历年间(1573—1619)在国际市场首露头角。1851—1964年创制眉茶出口欧洲。1920年屯溪有109家经营外销绿茶的茶号,产销兴旺,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建立屯溪茶厂,生产由手工操作,逐步转向机械化。1981年特珍一级茶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5年特珍一级、珍眉一级分获国家优质食品银质奖。1988年特珍特级、特珍一级获雅典第27届世界食品博览会银奖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金奖。现行销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美国、沙特阿拉伯、独联体、阿富汗、巴基斯坦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9.日铸雪芽

日铸雪芽,简称日铸茶,又有“兰雪”之名,属炒青绿茶之今古名茶。日铸茶产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南会稽山日铸岭。因芽细而尖,遍生雪白茸毛,故名。其地古木交荫,野竹丛生,接近岭有上祝、下祝两村,为该茶产地。御茶湾在下祝村下,为著名产地之一。产区云雾缭绕,土质肥沃,年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418毫米,全年无霜期230天左右。该地茶树较其他茶园地势低,萌芽期来得迟缓一些。

采制工艺与茶质:由于其萌发期较迟,一般于谷雨后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经炒青精制,其成品茶条索紧细,芽身满披白色茸毛,带有兰花芳香,味甘而滋,气厚醇永,汤色呈乳白色,经五次冲泡,香味依然存在。

绍兴日铸岭产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曾评其为珍贵仙茗。北宋欧阳修称:“两浙之茶,日铸第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是绍兴人,则更加喜爱其家乡所产的日铸,在外出游历时,行囊中也往往带上日铸茶和烹茶器皿,寻觅到名泉佳水时,即就地烹煎品尝,即兴赋诗。如有诗曰:“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日铸茶在北宋时即成为名传天下的贡品了。将其作为专供朝廷御用的茶产地,称为“御茶湾”。炒青制法亦约于北宋时开始,至明代“兰雪”之名盛行京师,达官贵人非“兰雪”不饮,于是形成了其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日铸雪芽被列入中国名茶。

10.中国雨茶8147

中国雨茶,系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的名牌产品之一。最早为浙江绍兴所属地区生产的平水珠茶,在精制加工中所产生的一个花色。60年代后期,因雨茶外销需要,遂扩大从眉茶精制中提取雨茶。至70年代后期,全国所属外销绿茶精制加工厂几乎都有这个花色生产,约占眉茶系列产品中的10%以上。

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通过扬长避短的拼配技术,使雨茶的色、香、味、形独具特色。成品茶条索细嫩紧实,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鲜浓,滋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成为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万年青牌雨茶8147G501,1985年至1992年连续被上海市评为优质出口商品称号;1986年,在法国国际美食及旅游协会评选会上,被授予国际高品质金桂冠奖。1991年全国雨茶出口量已逾千吨。主要销往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冈比亚、多哥、法国、沙特阿拉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11.午子翠柏

午子翠柏,是陕西省西乡县茶厂生产的全国名茶之一。因其产于西乡境内的午子山区,故名。午子山自古就是汉中地区的茶产地,也是世界珍稀树种“白皮松”的原生地。有“秦巴山石奇,青松长白皮”之谚语流传。西乡午子山茶区,北依秦岭,南卧巴山,汉水流经其间;处于高纬度,高海拔,富含硒、锌,无污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酸碱适中的生态环境之中,是“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理想之地。

西乡产茶历史悠久,从汉代起就被历代朝廷宫廷列为贡茶。相传,汉高祖刘邦,曾携近臣谋士常来西乡的茶镇品饮“雌鸡岭茶”,始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大计。据西乡县志记载:汉中茶叶,产于西乡。茶叶是山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生产旺季里,“男废耕,女废织,莫之能办也”。在明朝时曾“以汉茶万担,易边马万匹”,秦巴之茶曾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和睦,以及内地与边疆的经济发展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