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姓氏大探源
2630000000088

第88章 段--形成并非单一

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3%。

段姓大探源

段姓已有两千七百年的历史,同我国不少姓氏一样,其形成并非单一。

据史料记载,段氏的前身为复姓段干氏。战国初期魏有段干木,他的子孙迁入西关后,有的承其复姓段干,有的在姓氏中去掉干字,单姓段。

段氏家族除源自段干氏的一支之外,还有传自公叔段和出于辽西鲜卑族的两支。

据《左传》记载,郑武公姬掘突在今河南建立建立新郑国,武公之妻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因此不喜欢他,而喜欢小儿子段。后来武姜求武公让段继位,武公不同意。庄公继位后,武姜又求把制(今河南汜水)作为叔段的封地,庄公不同意,后把京(今河南荥阳)封给段,时人称段为京城大叔。段不断扩张势力,和母亲合谋袭击庄公,被庄公发现,命子封率兵伐焉(今河南鄢陵),把叔段打的大败,段逃到今河南辉县境地,其后代一部分以他的名为氏,姓了段。

段姓的另外一支源自辽西鲜卑族。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他的封地中有3万余家分布在辽西一带,其子孙遂以段为姓。

另外,还有一支段姓出自唐宋时期的段氏。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世平建立了大理国。"白蛮"也就是白族的前身,而段姓又一直是白族中的大姓,大理国灭亡后,又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在如今的大理,段姓仍是大姓之一。

繁衍之迹

依大探源所述,段姓发源地有四:(1)叔段逃逸之地共,今河南北部辉县一带;(2)魏将宗,其国所辖在今山西东南及河南北部一带;(3)鲜卑段姓受封之地位于辽西;(4)云南。早期段姓以陕西、甘肃一带繁衍最旺,以后段姓大致以此二地为主迁地,扩播四方。西汉时,段任北地都督,玄孙段贞任武威太守,子孙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众,形成武威郡,尊段贞为开基始祖。魏晋南北朝之际,段姓或因仕宦,或因避战乱而迁往各地。段贞后裔段荣任北魏定、秦二州刺史,段诏任北齐太宰左丞相,封平原忠武王,段嗣元任郑州刺史,段楹任大理司直并隋、朔二州刺史,段纷任后魏晋兴太守。此支段姓可谓仕官累累,簪缨不绝。另有鲜卑段姓世居之地被后赵帝石虎所灭,族人遂与汉人杂居,而日渐相融。唐代段姓仍以北方人口居多。段一支此期仍多入仕,主居于陕西西安及河南一带,人丁兴旺,家族庞大,有段文昌任穆宗时宰相。后晋有白蛮(白族前身)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其子孙相继统治达317年之久,致使段姓在云南发展迅速,今日大理,段姓仍位居大姓之一。宋元时,北方段姓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军入主中原所带来的战祸,而纷纷南下,为南方段姓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明代有山西洪洞大槐树籍段姓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湖北等地。清代段姓无大规模迁徙之举,各地段姓繁衍平稳,覆盖广泛。今日段姓以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段姓约占全国汉族段姓人口的58%

段姓名人

唐代文学家段成式

段成式(?~公元863年),唐代文学家,字柯古,荆州江陵人;段文昌之子,以父荫入官;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为秘书省校书郎,精研苦学秘阁书籍,累迁尚书郎、吉州刺史;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归京,任太常少卿;咸通初年,出为江州刺史。免官后寓居襄阳,与温飞卿、余知古、韦蟾、周繇等时相唱和;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六月卒。段成式撰有《酉阳杂俎》20卷,续集20卷,分类记载各种异事方物,收录许多传说故事,如"吴刚伐桂"等,还保留了一些遗文秘籍,多为后人征引。他工诗词,与李商隐、温飞卿齐名,三人皆排行十六,时人称为"三十六体"。他有存诗56首,文章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