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姓氏大探源
2630000000063

第63章 方--黄帝、炎帝后裔

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6%。

方姓大探源

关于方姓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源起三皇五帝时期,皇帝打败炎帝,娶了炎帝的女儿方雷氏为正妃,加之原来的三个老婆,四个老婆共生了25个儿子,黄帝分别赐姓给他们,其中有一个就被赐姓方。

另有传说炎黄二帝联手打败南方部落首领蚩尤,其中炎帝后裔榆罔的儿子阿雷因为有功被封于方这块土地上,阿雷的子孙认为祖上光荣,于是以地为姓。

方氏得姓较早,然而,历史上的方姓名人却不多见。早期,除了那位被奉为方氏开族始祖的方叔之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默默无闻。直到唐宋时期,才有两位方姓的农民起义首领出现:一是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方清;一是宋朝末年浙江的农民起义首领方腊。方腊利用明教组织群众,于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发动起义,指斥宋王朝的罪恶,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这两位方姓农民领袖,打破了方氏历史的沉寂局面,为方氏扬名于世作了贡献。

明清时期较为有名的方姓人物是方孝孺和方以智。方孝孺,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明惠帝时,为侍讲士,举凡国家大政,均得咨询。燕王(即明成祖)兵入京师(今江苏南京)后,他因不肯为其起草登极诏书而遭残杀。著有《逊志斋集》。方以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桐城(今安徽)人,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文学音韵均有研究。着有《通雅》《东西均》《物理小识》《浮山集》等。还有文学家方玉润,以及现代革命家方志敏等人。

繁衍之迹

方姓以河南为发祥地,后来南方各地出现的方姓有些成为望族,均是河南方姓向南播迁的结果。隋唐以前,青州(今山东淄博)、河东(今山西永济)一带及北方的一些地区,都有方姓居民。唐初,有河南方姓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漳州。唐德宗大中年间,都督长史方王叔自安徽歙县回迁河南固始方龙山居住,方王叔有孙名廷滔,其后裔有迁饶、信、江、苏诸郡;另一孙方廷范因仕宦及避乱之原因,徙居莆田刺桐巷,并改其名曰方巷,其六子皆进士及第,其子孙中有的与阿拉伯人通婚,并信奉伊斯兰教,后从中分出一支于宋元之际为避乱迁至海南岛琼州定居。此时有一支方姓从河南固始避乱南迁,先达福建福州,再迁漳州之龙溪。明初,方姓因方孝孺遭受一次空前劫难,燕王诛杀方孝孺,同时灭其十族(九族加上学生),受株连而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被充军者数以万计,有逃至河南钧州(今禹州)者,后发展成大族。同时,方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至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地。清初,有漳州龙溪一支迁入台湾,不久闽粤中的方姓人也有入台者,后有飘洋过海落籍异邦者。可见,方姓不仅在中原发展繁衍,而且多次南迁,相当广泛地分布于江南各省,有些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如今,方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的35%。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约占全国汉族方姓人口的73%。方姓名人

农民起义军领袖方腊

方腊,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原籍歙州。方腊出身雇农家庭,生活贫苦,目睹了宋王朝朝政腐败、奸党横行,不仅对外割地求和,还对内大肆盘剥百姓,于是决定以组织传播宗教(将摩尼教传入中国并称之为明教)的形式秘密发动农民起义。

1120年,方腊在漆园内正式起义,自号"圣公",并且建立了与宋廷对抗的政权。由于方腊极富个人英雄传奇色彩,民间曾有民谚说"没有糖(唐),还有蜡(腊)",意指有了方腊就会有好日子,所以不到几个月,队伍就迅速发展壮大,并引起了宋廷的恐慌。眼见方腊占据杭州,威震东南,宋廷派童贯率军15万前去镇压。由于众寡悬殊,方腊领导的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最终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