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姓氏大探源
2630000000061

第61章 姜--姜子牙后裔

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

姜姓大探源

姜姓,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

繁衍之迹

姜姓,自夏商以来,分为齐、许、申、甫四国,世有显诸侯,其居戎狄者为姜戎氏,系古戎人一支,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逐渐东移入陕,公元前638年,为秦所迫,迁至晋南。几千年前炎帝出生的姜水,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源地,而姜姓得姓则是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姜尚建立的齐国,表明姜姓又发源于山东淄博一带,田和灭齐后,姜子牙的后代子孙散居各地。汉初,居住在河南、山东的姜姓发展为关东大族,时刘邦采纳娄敬建议,迁六国贵族后裔的关东豪族于关中,姜姓被迫徙关中,遂居天水,此际,姜姓还有播迁于江苏、四川等地者。东汉末及三国,有姜维盛于甘肃天水,姜肱盛于江苏沛县,天水一支的姜诗盛于广汉(今四川谢洪南)。姜维降蜀后,其后裔居川。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姜姓为避战乱而从中原徙居江南各地。但由于天水远隔中原,故历千余年长盛不衰,代有显官,直至唐代,天水仍是姜姓的发展繁衍中心,并从中派生出九真(今广西、越南清化省清化一带)姜姓,此支姜姓系天水分支,出自唐舒州刺史姜神翊。姜神翊嫡孙姜公辅在唐德宗时任宰相,后贬为泉州刺史,当是姜姓最早入闽者。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姜姓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及广东琼山。明朝洪武年间,姜世良先迁至福建泉州龙溪县红豆乡,并于此发迹,其后世子孙又有由此移居于广东陆丰盐墩乡,在广东继续繁荣滋长,其十一世孙姜朝凤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移居台湾,此期姜姓纷纷向中国南部闽、粤迁徙,而渡海到台湾者,又以来自粤籍居多。当然不乏移居海外者。如今,姜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北方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山东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姜姓人口的13%。

姜姓名人

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

姜子牙,名尚,年过七十,依然没落度日,虽有安邦定国之才、决胜千里之术,但可惜生不逢时,遂甘守清贫而不求闻达。

那时正是纣王当政,恣行强暴,残虐生民,搞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姜子牙于是徙居东海之滨,终日在海滨垂钓,丝不设饵,钓不曲钩。后他又迁至渭水蟠溪,仍然终日垂钓,不觉已过三年,他做了一些歌韵清绝的词调,让他们传唱,一时间颇有名气。当时,西伯侯姬昌胸怀大志,想推翻纣王,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于是,他遍访名士。一日出访,他见一白发老翁在江边垂钓,丝不设饵,钓不曲钩,深以为奇,认为是名士,便请他出山相助。姜子牙被西伯的真诚所打动,认为他是一个明君,值得辅佐,便投靠西伯。

西伯后来自立为王,即周文王。他拜姜子牙为丞相,后起兵讨伐商纣。姜子牙虽已年逾八十,仍然亲率大军,打败纣王,帮助武王建立起强大的周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