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姓氏大探源
2630000000002

第2章 李--"木子"救命成李姓

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一亿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李姓大探源

根据《姓篡》的记载,李姓是上古时代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了大业。大业生了女华。到了女华的儿子咎繇,当了尧帝的理官。理官是一种相当于现代法官的官职,专掌狱讼推断之事。当时,社会上盛行着以官为姓的风气,于是,咎繇也不能免俗地以"理"为姓。

当这个姓氏传到了殷代暴君纣王的时候,他们的族长理征因事得罪了纣王,使整个家族面临灭顶之灾。理征有一个儿子叫做利贞的,就逃到一处废墟避难,但废墟中无以为食,最后才找到一种长在树上的名叫"木子"果类充饥,从而保住了性命。所以,当利贞脱难后,就变姓为"李",一方面逃避暴君的追缉,一方面也是对曾经救了自己性命的"木子"表示感谢之意。

到了北魏和唐朝时期,李姓的组成分子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但有外族加入,连许多其他的姓氏,也因功被李唐政权赐姓而改姓了李。于是,现如今李姓在血缘上已不再单纯。

繁衍之迹

李姓最初发祥于河南省鹿邑一带。先秦之时已有李姓族人迁居山西、四川等地。到三国时,李姓族人向东北已迁居到今辽宁一带,向西北已迁至今宁夏一带,向东南已迁居至今江苏、江西一带,向南已迁入今湖北,向西南已迁至今云南。魏晋南北朝时,李姓已是全国的大姓。至唐代,统治中国达三百年之久的李氏作为国姓很是显贵。李姓大举南迁也始于唐代,当时李姓基本上遍布大江南北。从明末开始,福建、广东一代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南迁的结果,使李姓族人开始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而且远播海外。明清之际,李姓族人已广布全国各地,真可谓泱泱大族,枝繁叶茂。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可逾18%,而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不足8%。

李姓名人

1.道家创始人老子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其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老子》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奇葩,多次翻译出版。美国《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老子》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名君楷模李世民

在中国所有伟大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二十三年时间,但他的功绩及名声丝毫不逊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创业之主。用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只有等到"唐太宗登帝位,唐朝才开始盛大起来"的。而且,他还是著名的军事家、书法家,他开创的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鼎盛时期。

李世民早年随父起兵反隋,战功赫赫,先后镇压和收服窦建德、刘黑闼、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太子李建成很忌妒他,联合另一个弟弟李元吉设计陷害他。

公元626年农历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兵刃相见,最终,李世民一举消灭了建成、元吉的势力,成为唐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

3."诗仙"李白

李白(公元701~762年),唐代诗人,被人们称之为"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居中亚的碎叶城(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后举家迁返。

年轻时候的李白即显露了超人的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他20岁时到成都,写过一些描绘锦城的诗,25岁时决定离蜀东游,开创一番事业;由于长期漫游各地,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其间因吴筠等推荐,天宝初(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被重视,使其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有了较深认识;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之志任永王李璘幕僚,后由于受到李璘谋反之事的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安徽当涂。

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篇诗中,大部分鲜明的表现了他对封建权贵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同时也由于封建统治思想的严重影响,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梦、及时行乐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李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其诗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的诗歌各种体裁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诗最为擅长。

4.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本名鸿基,陕西米脂县人,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

李自成出生于一个贪苦的农民家庭,6岁时曾入私塾读书,后因生活所迫替地主牧羊,不堪其虐待,参加高迎祥的起义军,因作战勇猛,被称为"闯将"。

高迎祥战死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公元1640年,李自成根据部将李岩的策略,针对中原灾荒严重、河南耕地大半被明朝宗室贵族占有、广大农民不得温饱的状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获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民众纷纷揭竿而起投奔起义军,部队迅速发展到上百万人。第二年,起义军攻破洛阳,杀福王,以王府和富户的钱粮救济饥民,百姓唱着"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夹道欢迎李自成的军队。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但起义军领袖犯了贪于淫乐的错误,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吴三桂盛怒之下,引清兵入关,后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之说。起义军在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节节败退,李自成在湖北通县九宫山兵败被杀,也有传闻说是出家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