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走出窑洞
26295500000008

第8章 遛地的二虎

集市上的花花绿绿让初开眼界的有志对眼前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他在想比镇子更远的城里该是什么样子呢?边走边想心里也有了新的打算,刚才看见的姑姑的绣花让他忍不住想起了集市上卖布大哥的喜庆鸳鸯布,又想起了一个礼拜内要毡子的婶子,如果婶子的毡子上也能有一对儿鸳鸯,那婶子该更喜欢他的毡子吧!可怎么把鞋垫上的绣花搬到毡子上呢?染羊毛?还是画上去?绣上去?太厚没法绣啊!

走在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上,有志的小算盘打的七上八下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一群喜鹊唧唧喳喳的从头上飞过,“啪嗒”轻轻地不知哪只管不住自个儿的把粪便落在了有志的袖子上,他一撇那绿的白的东西,平常人会觉得恶心的不行了,有志却不是,他细细的看,看了又看,那东西在他袖子上成形了,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有志哥”西边坡上有人喊他,是村里的二虎,“二虎,你在这儿干啥呢?”“这不下面的地大,俺下来遛玉茭嘛!”在农村,尤其是大村的大地块比较多,收秋时玉米杆都割倒在地里,从玉米杆里把玉米穗拔下来拉走,但地大玉米多,难免有落下的,收完麦子遛麦子,收完玉米遛玉米,勤快点家境又不好的庄稼人每年都会四处遛地,有志家也常来回遛。

“奥,咋样啊,遛上没?”“还行,有一布袋了。”那时候的布袋是纯棉布缝的,二虎装玉茭的是那种大长布袋,一般遛地的都装两三个布袋,到晌午饭时回不了家就说明遛的多,家人就会按说好的地片来接。“你回不回呢?”

“反正也晌午了,那咱俩相跟上回吧?”听二虎这么一回应,有志趟过玉茭地来到二虎跟前,“来,分到俩布袋里,咱一人背一个。”有志边说边把玉米往布袋里分,“有志哥,我一个人背就中。”“竟说旁话”有志和二虎一人背着一布袋往回走了,俩小伙子边走边聊,“有志哥,你又去赶集了?”

“嗯,昨天去的,晚夕(下午的意思)卖了毡子就快天黑了,住我姑家,这不才回来么。”“集上都有啥啊,有志哥你说我能去不?”“你咋就不能去了?“咋不能啊,你想想家里有啥能卖的?”“俺家没啥呀?”“集市上有卖鸡蛋的,卖核桃,芝麻,豆子,红薯,卖啥的都有。”

“镇上的人没地没树啊?”二虎惊讶坏了,“镇上人多,有的上班,有的做买卖,不是都种地。”“那咱有枣,核桃,鸡蛋能卖,有志哥,你下回去带上我呗。”“中,咱俩搭上伴还好呢,就我自己来回还灰(方言,就是孤单的意思。)呢”总算到村儿了,二虎娘正在路边的地里刨葱,远远地二虎像打了胜仗归来的将军,兴奋的喊:“娘,我回来了。”

到了二虎家放下布袋,二虎娘端了两碗水过来,“有志啊,先喝口水,婶子这就炒菜去,你一会儿啊就在这儿吃饭。”“婶子,不了,俺奶还心焦俺嘞,俺得赶紧回去”“有志哥,俺晚夕去找你啊”“中”。饥肠辘辘的有志赶紧往家返。

“奶奶,我回来了,姑给你带了好些东西呢。”“这就对了,咱以后不走夜路啊!”奶奶端了碗白糖水给有志,“涛涛你姑他们都没啥事吧!”

“奶,好着呢!你瞧合适了我把羊给俺姑送过去。”“再过几天,忘不了。”奶奶拿着闺女给的东西一样一样的看,“买了三块钱染料,一块钱的糖块,剩下二十块钱。今儿还订出去一张毡子。”有志把钱交待给爹。

“买染料干啥??”换做一般的老百姓,那三块钱得心疼的很多半得责备孩子,可老曾没,他了解自己的有志,有志不会胡乱花钱,他是有打算的孩子。

“爹,咱的白毡子能染成彩色的不?”“自古以来毡子就只有黑白俩颜色,只见过衣裳有红的绿的,没见过毡子还有红的花的。”爷俩边吃饭边聊。

“我在集市上看人家的布花花绿绿的可好看了,我就想试试把咱的毡子也擀成有色的,或者有图案的,是不是卖的更好?”有志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想法讲给爹听,“布是用来缝衣裳缝被子的,穿在身上搁在炕上图好看的,毡子铺在炕底下,谁瞧?”老曾是传统的擀毡匠,祖上传下来就只见黑白两种,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毡子还要上色。

“爹,我琢磨咱可以试试,那娶媳妇儿嫁闺女条件好的不是都要用毡子吗?我想试试,如果别人的都是黑白的,咱有彩色的那肯定咱的更有看头啊!爹,咱先用小片的试试呗!”

窑脸上窗户的麻纸上还贴着姑姑上次来剪的窗花,红色的剪纸贴在红色的麻纸上,窗户显得生动起来,有志把从姑姑家拿的绣花,底样都拿出来铺了一炕,左看看,右看看。。。。。。

学校里志高和志远认真的上着课,娟儿的同桌大梁给娟儿塞了一个小纸团儿,娟儿悄悄地装进了口袋里。下课铃响了,四个孩子又聚到大槐树下,志远掏出了小黑软枣给几个孩子分了分,又询问了娟儿上课的内容,“娟儿,快考试了,争气啊!还有你银贵哥的小画书(方言,小人书的意思)赶紧瞧,瞧完还给银贵哥。”

“我装着呢,你瞧。”娟儿边嚼着小软枣边顽皮的笑答到,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了小人书坐在大槐树边瞧了起来。志高拿着《水浒传》也瞧了起来,志远拿着小棍在操场的土地上画着什么,银贵在墙跟儿找了块砖拿小刀在上面刻起了字,不远处别的孩子打闹的,小女生们围着圈的玩。本地户的孩子们和这四个孩子不知不觉中把操场分成了两个地盘。

二虎在家里搜寻有志说的东西,做着跟有志赶集的打算。有志呢,正用煮好的颜料水染羊毛,老曾想着有志的话,觉得有那么点道理,作为识点字的农村父亲,他极力支持着他的儿女们,他骨子里有一种一代要比一代强的思想,“吃不穷穿不穷,孩子不争气一辈子穷。”

他不想他的孩子们再过他从前的日子,他想让孩子们有各自的出息,从有志第一次从集市上擀毡子回来他仿佛就看到了一种希望。有志能想到染毡子也在情理之中,在他眼里,除了有志小时候营养不良长得瘦小以外他的儿子哪儿都不比别人的儿子差,甚至别的孩子都没法和他的有志比,有志在家排行老大,有责任感有担当。

他在窑里找了些拣剩下的羊毛,老曾母亲把拣剩下来的次等羊毛都攒在一起,攒多了就弹好然后纺成毛线给家里人织毛衣。老曾找开这些次等的白羊毛弹好擀了四五块小薄毡子供有志尝试彩毡。

有志用染料水泡白羊毛,晒干,再用开水烫,羊毛上的颜色掉的差不多了,这不行啊,毡子在擀制的过程中还要上开水啊,那不白染吗?有志又拿大铁锅熬好染料水再把羊毛煮进去,“你咋不种出彩色草直接喂出彩色羊来啊!”奶奶看这孙子的举动忍不住调笑道。“奶奶,没准我还能让一只羊身上长出好几种颜色来呢?”有志狡黠的眨着大眼睛跟奶奶斗嘴。老曾在院里边擀毡子边听这奶孙俩逗嘴,乐的嘴角笑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