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走出窑洞
26295500000105

第105章 求雪

“志远,你咋回来了?明儿不是礼拜天啊!”有志看见突然站在院里的的志远一时比较纳闷。

志远看见哥哥的眼神笑了:“哥,俺和书记要去县里开会,上午去了宋家庄一趟,顺便回家来看看,下午就走。”

“好啊,俺志远这是要见大场面了,正好,我写个申请你帮我带给章书记。”有志说完去窑里给志远写申请。

傅成志正在新院被花儿已经收拾好的教室里往墙上贴着自己用毛笔写的古诗和励志名言。

“哥,这可是大事儿啊!”志远看着哥哥写完的申请,皱着眉头说道。

“嗯!如果咱管这就成了咱的头等大事儿,如果咱不管山里的大伙儿就难免会出大事儿。”有志看着志远一字一句的说道。

“是”志远已经明白了有志的话。

张雷义带着三个村民在青石村的山上走走停停,一会儿掀开这块儿石头,一会儿看看那一片石头的颜色,不停的摇头,中午饭的时间到了,仍然一无所获,三个同行的村民疑惑的问张雷义:“专家同志,就俺们这山上连树都不长,能有水?”

“这座山上看样子难有,这周围的山咱得挨着寻。”张雷义看看四周绵延的群山,漫无目的的说道。

“专家,看样子,咱这山没有,不行咱先回去,明天再去别的山。”一个村民提议道。

“不行,这要回去,下午再上来啥也弄不成就又该回去了,时间都搭在跑路上了。”张雷义坚决反对。

另外一个村民对倡议先回家的村民说:“专家都有耐心,咱凭啥打退堂鼓呢。”

四个人在山上就着水壶里的水吃起了干炒面,干炒面就水这已经算奢侈的食物了,张雷义边吃边又拿着地上的石头仔细看,再用旁边的大石头敲碎小石头,反复看里面的成分。

“专家,这石头有啥好看的?”

“石头有很大的学问呢,找对石头才能找到水源,这南边的山上也是这样的石头吗?”张雷义起身指着青石村正对面的山问村民们。

“这石头在俺们眼里都一个样,对面这座山和现在这座山一样,都是连树都不长的,可后面,你看,南边的,再往咱背后东边的,就有树,有的山和山之间离的就很远,可有的像南边山,你看,都是山连山。”村民们不停的指着远方的山给张雷义看。

这时,青石存正对着的南面的青石山上出现了六七个身影,张雷义好奇地问道:“既然山上连树都没有,那些人大冬天的上山干嘛?打猎也得找有树有动物的山上吧!”

“哎!”一个村民长叹一声,一脸的无奈。

“怎么了?”村民的表情让张雷义不解。

另一个村民说道:“这是俺村的婶子大娘们又上山上的小庙里求雪了。”

“什么?求雪?”张雷义被这样的答案惊得回不过神来,自古以来有求雨这一说,生平第一次听说有求雪的。

没错,有志娘和村里的几个同样是小脚同样穿着偏襟衣裳的老太太们,在寒风里一人拿着一个洗脸盆,用一根小木棒正敲着洗脸盆往青石山山顶的小庙里去烧香求雪呢,远远看上去几个身影慢慢的向山顶挪,小脚们在石头山上努力找能踩平稳的落脚点,这样的山路对她们而言是颇为艰辛的,三寸金莲带着虔诚的心也带着火柴,香,黄表纸以及供品正准备去庙里烧香求雪。

“今年冬天总共飘过两回雪,说是雪,连冬小麦都盖不住,这不,婶子大娘们都沉不住气了,去庙里求雪了,该有雨时不下雨就求雨,这连雪都求上了,初一上一次,十五上一次,哎!”一个村民望着那些较弱的背影满眼心酸的说道。

张雷义看看自己的大脚,大脚上这满是石头的山自己这大脚在山上走都觉得艰难,那些小脚大娘婶子们敲个破脸盆上山......这么一想张雷义心里不是滋味,摇摇头收拾工具继续走。

“这水源必须尽快找到。”张雷义心里既悲凉又着急,他知道自己身上肩负了附近多少乡亲们的生存希望,不敢继续休息,只能尽快上路。

村民们带着路,张雷义继续不停的看脚下的石头,有的石样还装进了背篓里,就这样,青石村附近的山里留下了一个水利专家的足迹,村民们还不知道这样一个看似文绉绉的人将改变他们未来的生存环境。

“铛,铛”一阵铃铛声,两头小毛驴,毛驴身上背负着村民们的铺盖卷儿以及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女人们有的肩上背着包袱,手里牵着娃娃,有的背上背着娃娃,怀里还抱着娃娃,背上的娃娃虽带着兔棉帽,脸还是冻成了深红苹果色,男人们肩上扛着农具,农具前面还挂着锅呀鏊子呀一些生活用品,还有的手里拎着锯,也有的扁担两头一头挑着孩子,另一头挑着一些瓦罐,这就算搬家了。

这一众人下到青石村冬梅家的窑顶上,看见村里来了人的孩子们已经跑着去九叔家报信了,原先青石村只要有孩子看见外村人进村都要喊着回家报信,这次因为之前在村里会议上有了统一安排,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去九叔家报信,九叔带着给他在窑里帮忙的小伙子们赶紧出来迎接。

“娃,快去前头告诉你有志哥。”交代了报信的小孩儿,九叔来到迁移过来的人们面前。

“老乡们,快来快来,来,大嫂,娃都睡着了,来,俺抱,俺带路。”

“叔,扁担给俺吧!”

“那多不好意思呢?”

“以后咱就是一个村的了,都是自己人,还客气啥?”九叔热情的对老乡们说道。

九叔和小伙子们有的帮忙抱着娃娃,有的扛上了男人肩上的农具,带着他们往有贵家方向走去。

“啥?有家户迁移下来了?几户?从哪个村过来的?”听到消息的有志连忙问报信的小孩儿。

小孩儿摇摇头:“哥,三户,哪个村过来的俺不知道。”

“奥,三户。”有志去拿了点儿粮食以及煤油和报信的小孩儿一起往后边去了,他要把迁移过来的乡亲们安置的妥妥当当的......

傍晚当所有人都回来分完粮食交代完打猎情况以后,各个家户代表都来九叔家院子里开会。

“第一,咱村儿以后人越来越多了,孩子们的伴儿多了,咱大人的伴儿也多了,今儿小庄村的三户乡亲们已经先迁移了下来,明天开始,这三户的小伙子们开始进去打猎的队伍。”

“好”热情的青石村村民们鼓起掌来。

“那以后咱就能分成三组了,咱后面的山那么多,咱人多了能打回来的猎物也多了。”铁柱在人群里说道。

“这样,俺也多少懂点打猎的事儿,俺也跟娃们去打猎。”刚迁移下来的跟金旺年纪相仿的老四说道。

“好啊,”“好”人群里又是一阵叫好声。

“第二,以后除了老人和去打猎的男人,剩下的男人们集体出去继续找粮食,女人们开始去地里开荒,把荒地的石头垒做岸,一块儿地一块儿地的开,咱的耕地面积会扩大很多,咱要在开春前尽可能的开出更多的地来。”有志话音刚落,刚迁移过来的乡亲们一听要给自家开荒地了,都纷纷叫起好来,有了之前村里同意的会议结果老住户们也纷纷响应叫好。

“第三,所有在家的6岁以上的娃娃们还回到俺家院子里念书,不到六岁的有愿意来的也一起来,就算坐在边儿看那也是一件好事儿,由咱村新来的傅教授教娃们念书。”有志的这句话一落音,人群里没有了之前的叫好声。

提起一波三折的念书问题,村里的大人们早已没了兴趣。像上次一样,犇儿的母亲率先讲话了:“有志,不是婶子有意见,你说这念书有啥好呀,你看看教授专家他们,再说像咱犇儿这样的,春天当劳力还能挣一份儿粮食,这念书到最后还是吃不饱饭,要我说就别费那老劲让他们念书了。”

“是呀!念书有啥好的,让娃们跟着早点学会地里的活儿,到多会儿咱不得靠种地吃饭哪!”另一个女人说道,人群里又是一阵议论纷纷。

提到让半大的孩子们也去地里干活,男人们也默认了,因为这关系到明年家里的粮食问题,今年这样的情况已经把所有人吓到了,有劳力多分粮食才是长远的事儿。

有志看着大伙儿,等一轮声音渐渐停了下来,笑了笑,然后说道:“关于念书的事儿我先说一下,一个呢,是上回答应年前给念书的娃儿们一人一身细布衣裳的布料,我一会儿就发给每个娃儿。”说完回头看了看九叔家石桌上的包裹。

“都这时候了还给布料呢?”

“那可不,有志这娃啥时候骗过咱大伙儿?”

“这有志就是有心,对啥事儿都这么上心。”男人们女人们又是一阵议论纷纷。

新迁移过来的家户们一听念书的娃儿还分细布料,这下可觉得稀罕了,不由自主的眼馋起来。

“大家伙儿静一静,”有志打了个手势继续说道:“第二呢,凡是念书的孩子到明年秋天咱分粮食时每个孩子顶一个劳力分粮食。”

这下人群里热闹了,一听孩子不用上地就能分到粮食,男人女人们都高兴了起来。

“那啥有志,俺家那仨娃娃能去你那学校吗?”刚迁移下来的老四媳妇儿问道。

有志笑着答道:“大嫂,看你说的,咱一家人还能说两家话?上,都能上。”

“那俺先给俺家那仨娃儿报名。”

“还有俺家的,俺家的那俩也报上。”“有志,俺家俊红也继续上。”人群里的声音转眼都变成了同意,一家没拉下,一个孩子也没拉下。

“那就这样,从明天开始,大人们干活,老人们在家做饭带小娃娃们,其余的娃们都来念书。”有志终于满意的结束了今天的会议,新的希望重新在他的胸膛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