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心灵修行记
26232600000162

第162章 深思: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这两种概念别再混淆了

当今社会,企业或是公司单位招人,通常会问到你的文化程度,一张文凭即可反映你的知识水平,因此在多数人的眼中,知识就是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是成正比例关系。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历史,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特赦后,在自己的户口本上填了“初中”文化程度,如果工作人员没具体和他解释学历是什么,溥仪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填,溥仪也蛮尴尬的,说到学历,哪个历代皇帝有那玩意?

不过,皇帝的老师那可都是一等一的名家,就像溥仪,英语老师是牛津大学的庄士敦,有着国学深厚的徐世昌,进士出身,晚清大诗人梁鼎芬,

内阁学士陈宝琛,书家朱益藩,溥仪所学知识绝非一丁半点,知识的质量高于普通人。

如果按学历评定标准,说溥仪没有知识那太笼统,再怎么着,也是研究生的水准。

而如今看来,溥仪更像一种文化象征,清朝的末代皇帝,一个时代的终结,他在晚年著书,劳教悔改,把所经历的一切一一纪录,这所展现的就是一种历史文化。

知识多半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供后人学习,比如我们学某个专业,即是学知识,我们学赚钱的经验,其实也算是学知识,但挣钱越多的人,是不是可以说明他们心肠都很好,问题来了,赚钱经验老道,可以肯定这些人素养就很高?

答案是肯定的,知识不一定等于素养,而文化却包含知识和素养。

笔者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喜欢奸商,纵然他们的脑子好使,终归是昧着良心做事,当然,我所指的不是全部商人,有些商人老实经营,懂得广结善缘,不抬高单价,而是以德服众,薄利多销,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

以大德赚到钱的商人,这也是一种文化素养,他们往往能把福利回馈全社会,体现了文化精神。

一个不识半斗字的农民,打小不动歪脑邪念,相信有劳动必有收获,在实践中,他们有了一套自己的哲学理念,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这也是一种知识,当把思想品德融入知识层面,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在不是有农村文化、乡土文化这一说吗?

知识,只不过是规律、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但不一定是有文化,文化里面所展现出来的比较综合,比方说历史文化、道德理念、素质教育、艺术,现指素质、修养。

假如一个人饱读诗书,待人却非常不礼貌,甚至鄙视他人,看不起农民,我们通常称这种人没文化,没教养。

有知识没文化大有人在,在真实的新闻里,有嫌母丑自损脸面的高材生,有不懂感恩一味索取的留学生,索取不成,还把生母给杀了……

当把这些和文化搅在一起,便无法自圆其说。

原创:心灵修行记

笔名:青灯禅

《心灵修行记》一直致力于心理破译、心理学、心灵鸡汤、草根传志原创语录、心理免疫学、行业内幕预测、未来科技猜想,以真实故事为主导,也包括极少部分小说的成分,意在开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仅供参考,旗下有《奇缘传》、长篇小说《凡人悟道斗恶魔记》等作品,欢迎关注这三部作品更新情况,谢谢。

笔者已委托维权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作品,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