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丹青山
26223000000018

第18章 水淹石出

望山累死马,是说山远看很近其实离的很远,这句话用在文家爷仨的身上也很合适,这一挖他们才知道这是多么大的工程量。

尽管文山不会傻到从山顶开始挖,而是从山脚,避开河沟的位置开始挖,但这一层层地往前推似乎也没个尽头,整整十天,爷仨的成绩是直线距离推进了四米,高度增加了一米。

丹青山不高,但也在三百米以上,文山测算了一下,照这速度就算找到矿脉至少也需要一百天左右,况且越往上横截面越大,真挖到山顶大概三年,前提还是二十四小时不休息,全年不能下雨、下雪。

别说一百天或是三年,再多一天恐怕也难以维持,文祥的腰扭了,趴在炕上不能动弹,就是想干也干不成了。

号称有把子力气的文水也不吹牛了,躺在炕上就是不起来,他也是累瘫了,以前干活匀劲,这活一干就是一天,一锹一锹地挖,哪受得了。

文山还不如文水,但他是一口气在支撑着,这下这口气泄了,他就觉得浑身哪哪都酸疼,连腰都直不起来。

这可真不是法,怎么办?躺在炕上的文山想。

“老二,四愣子家是不是有个水泵?”文山侧过身问躺在身边的文水。

四愣子也是秀水村人,姓车,大号叫车棱,堂兄弟排行老四,所以人们都叫他“四棱子”或者“四愣子”。

四愣子并不“愣”,只是比较憨厚,也是早早辍学在家务农,不过已经结婚了,只是没登记,他比文水大一岁,俩人的关系挺好。

“啊,有一个,干嘛?”

“明天你给借来,我想试试。”

秀水沟里的水现成的,文山试的方法就是把沟里的水抽到爷仨已经挖完的像沟渠一样的坑里,利用水的浸泡把山体泡软,让它自然塌陷,如果能成功连裸露出来的大青石都不用搬了,它们也会随着山体的塌陷而滚落下来。

但效果究竟会怎样,他没有把握,试试看吧。

抽了一整天才把类似长方形的大坑填满,看着脚下深达两米多的巨大水池文水问哥哥:“好使么?”

“看看吧。”

“啥时候能好?”

“三四天吧。”

可三四天过去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水干了,都渗到下面去了,文山又抽了一次,如此反复了三次,就在文山再一次上山查看,打算不行就放弃时奇迹出现了。

北坡的山体像被锯子锯开一样从脚下断裂,露出一个长宽差不多都是三十米的横截面,横截面的中间赫然有一道长约二十米,宽约三米的青石条,平整光滑,油青发亮。

倒塌下来的山土堆在下面,与截断面之间形成了一条自然的小道,一切都是那么整齐,好像它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智慧与勇气,悟性与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

没用一分钱,没请一个人,文山找到了矿脉!

兄弟俩欢呼、拥抱,此时付出的一切心血都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丹青山发现大理石矿脉的事在秀水不胫而走,一夜之间人尽皆知。

文家开始热闹起来,从没有过的热闹,没用一天时间,大家也知道了文山退学的事,也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秀水虽然姓氏很杂,祖先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喝惯了秀水沟里的水的人们习性也越来越近,本来他们是想来分一杯羹的,但知道了缘由之后都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切都等文家还完欠债再说,如果真发财了,他们也不介意多少分点。

文祥一一答应,文家最大的问题是债务问题,如果欠债没了就好说了,都能缓口气。

两年时间,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天渐渐冷了,雪也要来了。

文山的意思是趁下雪之前把第一批样石运出去,这样既了解了行情也有了一部分资金用于来年的大规模开采。

这天差不多秀水的年轻人都来了,矿脉上面五米多厚的山土不到半天就清完了,清完文山发现他又多了一个惊喜,这里的矿脉不是横的,是竖的。

从下面看你看不清,只有从上面看才能看到这块巨大的青石板是竖直插入山体里的,约十厘米厚,已经露出来端倪的第二条石板在它后面约三米远,中间是土,原先散落在上面的大青石就位于这三米宽的范围内,它们是矿脉的先遣军,是火山喷发时候的敢死队,自然的密码就写在脸上,主要是看有没有懂得密码并把能它解开的人。

解开丹青山大青石密码的文山异常兴奋,照此计算,第二块青石板应该比第一块大约十分之一的面积,第三块又比第二块大约十分之一的面积,以此类推,就算山南没有,北坡能开采出大理石板约四千到五千平米,“岭绿理石板厂”的大理石售价是十二块钱一平,就算这个价自家这些也能卖将近五万元。

兴奋之余文山又有些无奈,这老天爷像开玩笑似的,计算来计算去也正好刚够还毛家的债,难道就不能给自己剩些?或许还不够,因为没算成本,只有寄希望于有更大的储藏量和更好的价格了,然而谁知道呢,都是天赐的。

竖的矿脉比横的除了更加规矩之外还有个好处,开采容易,根本不用放炮,只要把中间的山土挖去一半,用铁锤使劲敲打即可,第二天这块巨大的一整块青石板就被采了下来,“轰”的一声砸在已经堆砌好的土上,溅起滚滚青烟。

一点没坏,不仅没有断裂而且比采下来之前看还要好看,然而又一个难题出现了,丹青山的路吊车根本进不来,这块足有五六吨重的东西靠马驼是驼不走的,怎么办?

“砸!”文山说。

“那不是白瞎了?”文水说。

“早晚得剖,没人会用这么大的料,要不怎么运出去。”

砸也是门学问,文山观察了,丹青山的大青石有它自己的纹理,也是竖的,每隔个两三米不等就有一道深一点的纹路,就在纹路上面砸,应该不会破坏太多。

果然如文山所说,虽然费了好大的劲但毕竟还是能砸断,断口非常整齐,几乎看不到破损。

变成九块,每块一千多斤的青石板终于在两天后被运出了丹青山,放到了文家的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