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十万个为什么(全集)
2606500000014

第14章 动物家家亲(6)

首先,鸟类由于身体外表披覆着羽毛,所以羽毛的颜色是一种鸟儿适应环境、减少受害的保护色。生活在荒漠地带的鸟儿,羽毛大多色泽黯淡,与沙地的颜色接近。而生活在南方林间的鸟儿,羽毛五颜六色,非常艳丽。这是因为南方气候潮湿高温,林中的花草也五颜六色。鸟儿的彩色羽毛使自己身处林中却易于隐蔽自身,防止敌害。

其次,鸟类中雄鸟常常拥有艳丽绚烂的羽毛,而雌鸟则灰暗得多。浅而鲜明的体色往往是雄鸟的,这样它易被雌鸟发现。同时,也向其他雄鸟发出“不要接近”的信息以免发生冲突。从进化的观点看,被雌鸟选中的雄性具有竞争力,有着极强的吸引天赋。这些吸引力包括健美的体形、精巧的技能、耀眼的羽色、婉转的歌声等等。而雌鸟由于大多要肩负孵卵与育雏的任务,羽色过于鲜亮容易招致敌害前来侵袭,所以它们通常羽色灰暗,与鸟巢、树枝、山崖等的颜色接近。

近年来,科学界有研究认为雌雄羽色的差异,是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所控制的结果。

动物与自己栖息的环境总是在各个方面都能形成适应性。鸟儿也不例外,它们多彩的羽色正是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

知识点:适应环境、防敌、信息、性激素

为什么说企鹅是不怕冷的鸟类

秋风渐起,许多候鸟在繁殖地气候即将变冷时,纷纷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过冬,而在终年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却安然地生活着不怕冷的鸟类——企鹅。

企鹅是鸟类世界中适应于严寒水域生活的鸟类。它们全身披覆着像鳞片形状的羽毛,既浓密又厚实。双翅已经转变成发达的鳍脚作为划水用的器官,企鹅也因此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它们一生中约有3/4的时间是在水中度过的。企鹅的后肢短,趾间有蹼,行走时摇摇摆摆,在水中速度却很快。它们划动着鳍脚,潜入海中捕食,有时也利用高速游泳产生的惯性,由海中直接窜上高一二米的冰岸。

企鹅有着奇异的调节新陈代谢的能力,它的肌体组织能十分协调地使用自己的能量。它用血液来协调身体活动的各个部分,包括心、脑、肌肉等,而其他组织的活动则十分平缓。这使它们即使生活在冰冷的南极水域中,依然维持着正常的肌体机能与活动。

企鹅一点也不怕人,所以当南极科学考察队员乘坐的船只到达岸边时,人们看到冰岸上成群的企鹅昂首直立,迎向人群,显得十分有风度。

企鹅有很多种类,分布在南极冷洋流可及的南美洲、澳洲以及南极圈内外的各个岛屿上。在南极常见的大型企鹅是王企鹅。它们常迈着绅士般的步伐,行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上。王企鹅遇到危险时,便俯身躺倒,用足和鳍脚推撑地面迅速滑行。它们的育儿方法也很特别。雌企鹅一次只产一个蛋,而孵化的任务却是由雄企鹅完成的。它们腹部有一个由肚皮下垂形成的特殊育儿囊,卵在里面才不会被冻坏。王企鹅爸爸要持续6周时间忍饥挨饿,期待着小王企鹅的出生。小企鹅一出世便已身披浓密的绒毛,这足以抵御南极的严寒。人们根据王企鹅在冰雪地上滑行的原理,仿造了时速达50千米的雪地滑行车,供南极考察用。

企鹅家族中最小的企鹅是仙企鹅。它们居住在澳大利亚南海岸的菲利普岛上。

企鹅憨态可掬的形态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们那坚硬、光滑的“羽被”,肥厚的脂肪层,独特的机体代谢能力,都令它们成为居住在极寒地区却不畏严寒的鸟类。

知识点:严寒、水域、鳞片羽毛、新陈代谢

牛和羊吃完草后,嘴巴为什么还不停地咀嚼

如果你注意观察正在休息或卧在地上的牛和羊,就会发现它们的嘴巴总是不停地咀嚼着,好像在吃一种不容易嚼碎的东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牛和羊的胃与众不同,一般动物的胃只有一个室,而它们却有四个室,就是瘤胃(第一室)、蜂巢胃(第二室)、重瓣胃(第三室)和皱胃(第四室)。

瘤胃是四个室中最大的一个,其他三个加起来也不到它的一半。瘤胃前面与食管相连,前下方又与第二室相通,因为第二室的里面全是六角形的小方格子,很像蜂窝的形状,动物学家称它为蜂巢胃。蜂巢胃与椭圆形的重瓣胃相通。重瓣胃内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褶皱,它的一端又与梨形的皱胃相连。皱胃上有分泌消化液的腺体。

牛和羊吃草时,没有嚼碎就吞了下去,食物就暂时储在瘤胃内。瘤胃内没有消化腺,食物在胃中被水分和唾液浸软,再经胃内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初步消化后,又返回到口中细嚼,重新嚼过的食物被吞入蜂巢胃,然后进入重瓣胃,最后在皱胃里进行充分的消化。牛和羊在休息时不停地嚼着东西,就是储存在瘤胃内的草不断地被送回到口中,重新咀嚼。这种把吃下去的食物重新返回咀嚼的动物,叫做反刍动物。除了牛和羊外,骆驼和鹿也是反刍动物,不过骆驼的胃只有三个室。

反刍是这些食草动物的一种生物学适应。它们能在旷野里很快地吃饱,将食物储于瘤胃中,然后回到隐蔽的地方,将吞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口中充分地咀嚼。

知识点:胃、瘤胃、蜂巢胃、重瓣胃、皱胃、反刍动物

小海马为什么是父亲生的

较为温暖的海底,尤其是浅海区域,显得分外光明灿烂。那里有胜过陆地森林草原的海底植物;有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动物嬉游其间;生长在海底的红、白珊瑚,像庭园里栽培着的花木;附生在岩礁间的红、绿海葵,如同庭园里种植的花草。这种碧水莹莹、色彩缤纷的海底景色,人们把它比做“水晶宫”,真是十分恰当。

生活在“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要算是海马了。这种体长只有10—20厘米的奇特鱼类,其头形似马头,故称它为“海马”。海马尾部很长,由多节组成,并能灵活曲伸,用尾弹跳。它的背鳍像一面锦扇,经常摇动着维持平衡,做直立游泳,动作优美活泼。

海马不仅相貌特殊,繁殖习性也很特别。当繁殖季节到来时,雄海马的体侧腹壁向体中央线方向发生皱褶,慢慢地合成宽大的“育儿袋”。雌海马就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雌海马无育儿袋),卵总数在百粒上下,就在育儿袋里进行胚胎发育。这期间,育儿袋里会产生浓密的血管网层,和胚胎血管网取得密切联系,以供应胚胎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等到幼海马发育完成,雄海马就开始“分娩”了。海马的繁殖方法为什么这样特别呢?

因为浅海情况十分复杂而凶险,尤其是到了春夏两季,各种海生动物都要由深海或远洋洄游到浅海里来,进行一年一度的交配和繁殖。一向寂静的浅海区,这时就分外热闹。同时,弱肉强食的“种间斗争”也就特别火热起来了,不仅成年动物会大批遭到伤亡,就是幼小动物也很难逃脱,尤其是刚产下的大批动物卵子,简直成为一般动物互相争食的佳肴了。例如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的鳕鱼,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因此,动物的保种斗争,也就一代比一代加强了。

海马既然是浅海的老住户,保卵适应当然比其他动物更要巧妙些。不仅雌海马将卵子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且它们由卵生演进到类似胎生的地步,这样,就容易保证全部的卵都发育成小海马。

知识点:海马、育儿袋、血管网层

玩蛇者为什么不怕被毒蛇咬伤

很多人怕蛇,因为毒蛇会置人于死地。然而,印度街头却常有一些卖艺者,把毒蛇缠在自己的身上或头颈等处,或用手从竹篓里抓出一条眼镜蛇放在地上,一面吹笛,一面让蛇引颈吐舌呼呼做声或翩翩起舞,以招揽观众。这些卖艺者为什么不怕被毒蛇咬伤呢?

大多数毒蛇不同于无毒蛇,它们上颌有一对毒牙,口腔近上颌的两侧各有一个毒腺,腺管一直通到毒牙的基部。毒蛇咬人时,毒腺通过腺管到毒牙,再流进人体。既然毒蛇的毒液是由毒牙注入人体内的,把毒牙拔掉了,即使被毒蛇咬伤,也就没有中毒的危险了。有些玩蛇者深知其中奥秘,所以事先已把毒牙拔掉了。

再说,毒蛇分泌毒液也有一定的规律。根据科学家研究,毒腺分泌毒液的数量、所含毒素的浓度,往往随季节而有变化。冬眠醒来的毒蛇,毒腺分泌的毒液比较浓,含毒素较多,毒性就要大些。其他季节,毒蛇分泌的毒液比较稀薄,毒性就差。毒蛇排放过一次毒液后,毒腺要隔上一段较长时间才进行再分泌并积累毒液,所以连续咬人,毒液量少,毒性也小。捉来毒蛇先让它咬其他动物或柔软的东西,使毒液排尽,短期内虽被它咬伤,也就没有危险了。

毒蛇还有一个习性,它只在极度饥饿或被踩痛时才咬人。喂饱它,不去踩痛它,就不会咬人;即使被咬着,毒液也不致太多,毒性不大。至于菜市场上卖蛇人手中摆弄的蛇,大都是无毒蛇,所以不怕咬伤。

卖艺者或玩蛇者了解和掌握了这些规律,将采集到的毒蛇经过处理,就可在观众面前随心所欲地摆弄或进行“惊险”的表演了。

知识点:毒牙、毒腺、习惯、规律

箱子里的衣服为什么会生虫

春深夏至,气温一天天升高,衣服就要换季,毛衣和呢绒要入箱“休息”了,直到秋末冬初,才重新发挥它们的作用。

箱子里的衣服,如果收藏不好就会被虫子咬破,这些被咬的衣服总是毛织品、呢绒或者皮衣,而棉织品很少有这样的命运。这是因为有一类叫衣蛾的昆虫,它的幼虫有一种特殊的消化能力,能消化皮毛里的蛋白质(通常叫“角蛋白”),但不能消化植物纤维,所以受损害的衣服总是动物性纤维或皮毛,而不是棉织品。

这些虫子是哪里来的呢?有一些是衣服没有收进箱子以前,蛾子已经在衣服上产了卵,还有一些是因为箱子盖得不严密蛾子钻进去的。

箱子里放樟脑精,可以不生虫,其实这话只对了一半。樟脑精能挥发出特殊的气味,虫子闻到气味就躲避开了,但它不能杀死虫子。如果你在放衣服时,只要衣服本来不带虫,箱子里放了樟脑精就可以不生虫;如果衣服带虫子或虫卵收进去,那还是会受害的。所以皮、毛类衣服要尽量少在外面挂着。

这样说来,为了防止被衣蛾产上虫卵,是不是夏天不能把毛衣拿出来晒呢?不是的。晒衣服的好处很多。首先,在太阳下晒衣服可以防潮,衣服不会发霉。同时,衣蛾类的昆虫不能吃很干燥的东西。还有,夏天太阳下很热,即使衣服中已经有虫子也经不住强烈阳光的暴晒,自然而然会逃走。可是,有时候虫子会躲到衣服的反面晒不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晒衣服最好里外层都要晒。经太阳暴晒过的衣服,收到盖得严密的箱子里,再放进樟脑精,就不会生虫了。

知识点:衣蛾、樟脑精

许多动物都冬眠为什么海参要夏眠

每到冬天,不少动物由于食源断绝,就钻到树洞、地下、岩洞等处冬眠。例如专吃植物绿色部分的黄鼠和旱獭,以及主要靠蠕虫和昆虫来生活的刺猬,甚至仅吃部分植物的狗熊。

但奇怪的是,生活在浅海之中的海参却在夏季进行特殊的夏眠,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以食小生物为生,当海底生物多的时候,它过着吃饱喝足的日子。然而,海底里的生物,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白天海面水暖,它们就会上浮;入夜水冷,它们就退回海底。日升夜沉,是海里小生物的生活习惯。

入夏以后,上层海水由于太阳光强烈照射的结果,温度比较高。这时,海底的小生物都浮到海面,而海参却对温度很敏感,当水温超过20℃时,就会向更深的海底迁移。由于在新的地方缺少食物,没有东西可吃的海参,只好进入夏眠状态,这是生物为适应环境而养成的习惯。

知识点:海参、夏眠、生物、水温、适应环境

为什么说珊瑚是动物

人们通常把珊瑚当成宝石,仿佛它是矿物。由于许多未经加工的天然珊瑚呈树枝形,所以自古以来,很多人又认为珊瑚是植物。其实它属于只有内外两个胚层的腔肠动物,好像一个双层口袋。它有一个口,但没有肛门。食物由此进去,不消化的残渣也由此排出。口的周围生了许多触手,触手可以捕捉食物,或振动引起水流进入口及腔肠中,帮助消化水中的小生物,所以它是动物。

珊瑚包含了很多种类,都是固着生活,而且有共同的特性:生活在浅海里,特别喜欢生长在水流快、温度高、比较洁净的暖海地区。由于大多数珊瑚都可以出芽生殖,而这些芽体并不离开母体,这样,最后就成为一个相互连结、共同生活的群体,这是珊瑚成为树枝形的主要原因。珊瑚的每一个单体,我们叫它“珊瑚虫”。我们通常所见的珊瑚,就是这些珊瑚虫的肉体烂掉后所剩下来的群体的骨骼。有的骨骼质地粗糙,可以用做烧石灰、制人造石的原料;质地好的可以做建筑材料。海里常见的珊瑚礁大多是由这些骨骼堆积成的。有些骨骼质地坚密,色泽鲜艳,特别是红色的,人们常常把它雕琢成种种装饰品。

知识点:珊瑚、腔肠动物、触手、出芽生殖、特性

乌贼为什么能喷出墨汁

乌贼属于软体动物,它的最大特点是,肚子里有个“墨囊”,里面贮满了墨汁。当我们用刀剖开它时,墨汁会流出来,弄得一片墨黑,难怪许多人把它叫做墨鱼。

乌贼肚子里的墨汁,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武器。平时,乌贼在大海中,专以小鱼虾为食,一旦有什么凶猛的敌害向它扑来,乌贼就立即从墨囊里喷出一股墨汁,把周围的海水染黑,它就在这黑色的烟幕里,溜之大吉。而且它的墨汁还含有毒素,可以用来麻痹敌害。因为乌贼墨囊里蓄积一囊墨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乌贼不到万分危急时,是不肯轻易施放墨汁的。

知识点:乌贼、墨鱼、墨囊、墨汁、武器

为什么有些动物喜欢成群生活

有些动物具有独来独往的天性,比如有名的山林之王老虎,除了繁殖季节以外,从来不喜欢和同类做伴,甚至容不得同类的接近,所以,成语中有“一山难容二虎”的说法。但也有很多动物却耐不住孤独和寂寞,天生喜欢集群。例如企鹅、海象等等。那么,这些动物为什么要集群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反过来想一想,老虎为什么能独来独往?这当然涉及到老虎的本事。老虎有锐利的虎爪,有快速奔跑的能力,即使是捕食强悍的对手,它也能挥洒自如,当然,这样获取的食物,也无需和任何同类分享。猫科动物中的大部分动物如豹、猫、猞猁等,仗着自己的灵巧和凶悍,都不屑与同类为伍。

有些动物,它们的本领不足以使自己有与其他动物一对一的抗争能力,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狼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单只的狼见到野猪恐怕连逃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有什么非分之想,但群狼似乎什么都不怕,这就是集群捕食的好处。

除此之外,集群也有其他作用,如极地生活的企鹅,常常是成千上万聚集在一起。因为它们身处的是冰天雪地的世界,虽然身上有着厚厚的脂肪,但集群无疑可以相互取暖,这种集群对御寒有好处。猴子也集群生活,虽然猴子的灵活和聪明有目共睹,但个体弱小联合起来对安全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