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料到司马懿急于破坏蜀军屯田、运粮计划,于是进一步引他上钩。他一方面在大营外造木栅,营内掘深坑,堆干柴,而在营外周围的山上虚搭窝铺草营,造成蜀兵分散结营与百姓共同屯田屯粮,而大营空虚的假象,引诱魏军前来劫营;另一方面在上方谷内两边的山坡上虚置许多屯粮草屋,内设伏兵,同时让士兵驱动木牛流马,伪装往来谷口运粮。而他自己则离开大营,引一支军马在上方谷附近安营,以引诱司马懿亲领精兵来上方谷烧粮。
司马懿虽烧粮心切,却极为谨慎小心,深恐中调虎离山之计,也用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来应战。他亲领魏兵去劫蜀兵祁山大营。但一反过去每战必让主攻部队走在前面的惯例,让部将冲锋在前,直扑蜀营,自己在后,引军接应。他这样做,一是担心蜀营早有准备,怕中埋伏;二是他指挥魏军劫蜀军大营本属佯攻,目的是调动蜀军各营主力,趁机自领精兵奇袭上方谷,烧掉蜀方的粮草。
然而,司马懿的这个调虎离山计,却被诸葛亮料到。当魏军直扑蜀军大营时,诸葛亮只是安排蜀军四处奔走呐喊,虚张声势,趁司马懿离山之机,另派精兵夺取渭水南岸的魏营,而自己却在上方谷等待司马懿来烧粮,以便瓮中捉鳖。
司马懿果然中计。他见蜀军都奔大营救援,便趁机领司马师、司马昭及一支亲兵杀奔上方谷。接着被蜀将魏延依诸葛亮的安排。用诈败的方法诱进谷中,被截断谷口。一时山谷两旁火箭齐发,地雷突起,草房内干柴全都着火,烈焰冲天。司马氏父子眼看就将葬身火海,幸亏突来一场倾盆大雨,才救了司马氏父子三人及少数亲兵的性命,只得大败而归。
触砻巧说赵太后
历史上着名的触砻说赵太后充分体现了鬼谷子的钓语技巧。触蒈就是用钓语让赵太后说出了她自己不愿说而且也禁止他人说的长安君为质的事情。
据《战国策·触詟说赵太后》中记载: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太后执政。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
显然,靠自身的力量赵国绝不是秦国的对手。所以,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赵太后对幼子极为宠爱,生怕他到齐国发生什么危险,迟迟不作决定。大臣们为了国家的安危,极力劝说太后派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结果赵太后大为生气,对大臣们说:“以后谁再提起让长安君去作人质一事,我一定要当面唾他的脸。”
这天,德高望重的大臣触詟求见赵太后,太后以为他又是来劝说她派儿子去做人质的,气冲冲地等着他。谁知触詟见到太后只说:“我好久没有来问候太后,不知道太后最近身体怎么样,所以特别来朝见问候。”赵太后说:“最近我活动得不多,每天吃饭也少。”触詟说:“我近来的胃口也不好,却还是支撑着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路,稍微增加点食物。这样对健康有好处。”太后说:“我可做不到这些。”这时,在日常的相互问候中,赵太后的怒气渐渐消了些。
这时触詟说:“我有个孩子叫舒祺,排行最小,可是不成材,我总是宠爱他。我已经老了,求您让他来王宫当一名侍卫吧,我就是为这事特地来向您禀告的。”太后说:“好吧,他多大了?”触詟说:“15岁。年纪虽小,但我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付给太后。”太后说:“没想到男子汉也这样宠爱自己的小儿子。”触詟说:“男人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可能比女人还厉害。”太后这时笑着说:“不会吧,女人家才格外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呢。”
触詟见太后情绪好多了,进一步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总是要替他们做长远打算。”赵太后点了点头。触砻随即转换话题说:“但是我觉得太后为自己的儿子打算得不够长远。”赵太后大为不解,问触砻为什么这么说。触砻说:“从古到今,王子王孙能够世代继承王位的非常少,难道是他们没有能力吗?不是的。只是因为他们地位虽然很高,却没有为国家建立过什么功勋。等他们执政以后,并不能稳定地保持下去。如今太后抬高了长安君的地位,给他很大封地和很多财宝,却不让他及时为国家立功,一旦太后去世,长安君怎能在赵国站稳脚呢。所以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打算得不够长远。”
听完他的话,太后才知道触砻也是来劝说她派儿子去做人质的。但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被说服了。于是赵国为长安君准备了车马随从,送他到齐国做人质,齐国答应在赵国受到侵略时出兵援助赵国。
触砻以谋国之忠、施展老谋深算,终于使不愿开口提人质事的赵太后应允了国家的决策。触砻深知要使自己的说辞得到采用,必先拉近与游说对象的关系,与之情投意合,一旦情投意合,就会变敌对、抵抗心态为接受、应允心态。所以他以老年人拉家常的方式开头,既解除了戒备,又拉近了关系。
刘备喜怒不形于色
钓情之术,你可以用于察人,别人也可以用到你的身上。所以,要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不轻易露出底牌,这至关重要。
刘备失去了徐州,不得已依附曹操。曹操在许田打围,遮住献帝,身迎“万岁”欢呼。关羽见此愤怒至极,提刀拍马就要去杀曹操。刘备却摇头送目,示意不可造次,反倒欠身向曹操称贺。这不是刘备自己不气愤,而是为图中兴汉室基业暂把愤怒藏在胸中。
曹操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视天下群雄如同草芥,不值一提,独视刘备与自己为英雄。刘备听了此话,大吃一惊,将手中汤匙惊落于地下,惟恐曹操看出心中底细,又巧借雷声震怀,轻轻掩饰过去了。如果刘备不是具有如此高度自我克制的修养,是难以躲过曹操鹰隼般的目光的。
曹丕被立为太子以后,王宫左右女官齐向曹操夫人卞后致贺说:“将军被封为太子,天下人全都高兴,夫人应该把库房里的东西,全拿出来赏赐。”卞夫人说:“大王只因曹丕年纪最大,所以定为合法继承人,我只能庆幸我免除了教导无方的责备,哪有什么理由高兴赏赐呢?”女官回来,向曹操报告,曹操愉快地说:“怒时不形于脸色,喜时不忘记节制,最是难得。”
相反,曹丕听到自己被立为太子的消息,高兴得抱住仪郎辛毗的脖子叫喊说:“辛君,你知道不知道我是多么的兴奋?”辛毗的女儿辛宪英则十分清醒地说道:“太子的责任是:代替君王主持祭庙,管理国家。代替君王,不可不忧虑责任重大;管理国家,不可不恐惧治理困难。他应该忧虑恐惧才对,反而大喜若狂,如何能够长久,魏国国运难道能兴隆?”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真如辛宪英所预料的那样。
人们往往对“喜怒不形于色”持有一种明显贬义的看法,以为只是驯良忍让不敢形之于色。其实不然,惟大英雄能本色。喜怒不形于色实际上是指英雄人物所见者大,所虑者远,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不为小小的悲欢所左右,是谋略家们应有的一种修养。鲁迅就曾批评过那些“咀嚼着身边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的人。
从刘备、卞后的表现看来,喜怒不形于色是一种高度的自我控制。自我克制是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调节机制,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善于抑制感情冲动,保持清醒的头脑、缜密的思考和明晰的理智是成熟的政治家应有的表现。后人有诗赞刘备: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司马憙巩固地位
打草惊蛇,也是一种钓情之术。有时候,为了探察别人的内心,不妨故意说一些话,或做出一些事,试探对方的反应。但要注意,你的这种试探不能引起对方的疑心,最好旁敲侧击。
战国时期,司马意在当上中山国的相国之后,中山君的宠姬阴妃总是难为他。大臣田简对司马意献计说:“你怎么不把阴妃的貌美告诉赵王呢?赵王一定会要求娶阴妃,中山君如果给他,那么,在朝内就没有为难你的人了;如果不同意给赵王,您就劝君王立阴妃为正妻,阴妃会对你感激不尽。”这时阴妃正同另一位妃子江妃争着要做中山君的王后,司马憙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打草惊蛇,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司马憙对中山王说他希望到赵国去,考察那里的情形,然后找出使赵国弱、中山强的办法。中山王同意了。
司马憙拜见赵王说:“我听说赵国是天下擅长音乐、出美女的国家。现在,我来到赵国,到了大都市,去了小县城,听了民歌,看了风俗,也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实在没有见到什么美丽漂亮的女子。我到的地方不少,周游各地,无所不到,从未见到过中山的阴姬那样的美人。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仙女,那容貌、姿色,简直可说是绝代佳人了。至于那眼、眉、鼻子、脸蛋、眉宇、额角,更是长得恰到好处。她真是帝王之后,绝不是诸侯的姬妾。”赵王的心被说动了,想要娶她。这是打草。
司马憙回报中山王,说:“赵王不是贤德的君王,他不喜好道德,而喜好音乐、女色;不喜好仁义,而喜好勇武。我听说,他竟然还想娶阴姬为后哩。”中山王听了很不高兴。司马憙便说:“赵国是强国,赵王想娶阴姬是娶定了的。大王如果不给,国家就危险了;如果给了,又要被诸侯们耻笑。”中山王着急了:“那可怎么办?”司马憙说:“大王可立阴姬为王后,以此断了赵王的念头。世上决没有向人家求娶王后的道理。即使他想提出要求,邻国也不会赞同。”
于是中山王就立阴姬为王后,赵王没有再提出要娶阴姬的事。司马憙从此得到了阴姬的信任。这是惊蛇的结果。
汉武帝的推恩令
汉武帝曾听从主父偃之计,成功地运用此术,取得过良好的效果。
汉朝初年,刘邦为藩卫王室,曾大封同姓子弟,诸侯藩国的土地几乎占去了三分之二,大大影响了中央财政收入,且那些藩王也都拥兵自重,对中央王朝形成威胁。
汉景帝时,曾想解决这一问题,听从晁错之计,推行削藩政策,结果激起了“七国叛乱”,只得草草收场。汉武帝上台后,励精图治,想干一番大事业,自然先要巩固内部,消除隐患。如何消灭诸侯权力,分散其国力、兵力呢?中大夫主父偃献上一计:“皇上推行恩典,命各诸侯把自己的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再由皇上赐给封号。这样一来,那些诸侯国内众多的诸王子弟当然高兴,各侯王见朝廷让自己把土地分给自己的骨肉,觉得也无为不可。”于是,这种“推恩法”(皇帝把自己的土地分给自己的骨肉,是施恩惠。各诸侯王将此法推而广之,也把自己所得的封地再分给自己的骨肉,故日“推恩”。)得以迅速顺利实施。结果,齐国分为七,赵国分为六,梁国分为五,淮南国分为三,其他各王国亦越分越小,对中央王朝再也形不成威胁了。
这样,汉武帝将自己的“恩惠”虚施给各诸侯国子弟,自己不但取得推恩施惠的美名,还消除了隐患,巩固了内部,为对四方用兵打下了基础。
司马炎的格外开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