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9年8月《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李大钊虽然宣布他是爱谈布尔什维主义的,然而他仍然相信所有主义的价值,“不论高揭什么主义,只要你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努力去作,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正因为如此,李大钊相信少年中国不是死板的模式、铸定的偶像。这时李大钊已经同陈独秀开始讨论建党的问题,并与俄共党员有了联系。1920年四五月间,维金斯基到北京会见李大钊,又往上海会见陈独秀,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不久北京也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开始派人领导工人运动,亲自去郑州指导。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现实政治的推动下,李大钊迅速向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变。1921年3月发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表明他不再寄希望于“五四”运动以来的学生团体,公开提出要组织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以领导民众运动,谋求中国的彻底改革;并且相信,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抛弃了过去人道、自由、博爱的一般理想。这表明李大钊已经彻底摆脱了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和信条,抛弃了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思想内容,彻底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的少年中国主义虽然已是比较系统的思想体系,但是仍然没有具体化,并且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的成分。然而,李大钊的少年中国主义又充满了进取的精神,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又受现实政治形势的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这一切使李大钊不断抛弃其思想中消极的、浪漫的、空想的成分,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者。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牺牲后,1933年由党在白区的秘密组织将其安葬在万安公墓内。新中国建立后,在河北乐亭、北京等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李大钊的纪念馆。1983年10月,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北京万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领导亲自参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因流亡日本时,曾用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世称“中山先生”。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后人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诞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他在国内上不起学,因为他有一个哥哥在夏威夷务农,他才有机会到国外念一点书。虽然他身处异地长时期与祖国分离,但他的思想感情并没有一刻同祖国分开。当离开檀香山回国时,他的思想已很进步,认为中国的唯一出路就是推翻清朝帝制。在制定一个政治纲领作为传播革命思想的基础时,他提出了第一个口号:“神圣的权利不是永恒的!”
1895年10月,孙中山准备发动对广州清吏衙门的武装进攻,但遭到了第一次失败。原来打算给革命党人的600支手枪在船上为清吏截获,他的两位亲密的同志陆皓东、朱贵全遇难,另有70位同志被捕入狱。清廷下令缉捕孙中山,他逃往夏威夷,以后又到美国、英国及欧洲大陆各处。
一到海外,孙中山立即恢复革命活动。他在华侨和留学生中间到处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就在这一海外活动时期,孙中山根据他当时的理解,制定了他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他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也听到了关于列宁和俄国工人革命活动的消息。早在那个时候,社会主义就对他产生了吸引力。他敦促留学生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并阅读当时的社会主义书刊。
1899年,孙中山取道往日本,积极准备第二次起义。起义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不久在惠州发动的,孙中山亲自组织了这次起义,但因军械未能按时运到指定地点,又告失败。
虽然失败了两次,孙中山毫不气馁。在以后的几年里,他领导了对保皇党的论战,击败了他们的观点。他同时在国外到处奔走,在华侨中为革命活动筹募款项并争取更多的支持。
为了发展革命组织,他在1905年到日本。在那里,他把兴中会同另外两个反清团体(黄兴和宋教仁领导的华兴会,以及徐锡麟和章炳麟所属的光复会)合并组成了同盟会。这样就产生了一个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它的纲领是推翻清廷,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
1907年,孙中山在紧邻中国的越南(当时称做安南,是法国殖民地)设置了领导机关,发动了四次起义。两次是在广东省东部,一次在广东省的西南部,另一次由孙中山亲自领导攻打靠近越南的广西省镇南关(现改名为“友谊关”)。革命军夺取了三座炮台,但援军迟迟不至,又被迫撤退。
1908年,在广东省西南部和云南河口又举行了两次起义,但这些起义又失败了,因为像在其他许多时候一样,完全忽视了革命的政治方面。单纯依靠军事手段,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失败。
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孙中山已经历了八次失败。由于清廷屡次要求,法国人把孙中山逐出越南。他到了新加坡,1909年再赴美国筹款。1910年,当他还在美国的时候,他的同志攻打广州但遭到惨重失败。孙中山赶回新加坡后,发现同志们因屡受挫折,意气消沉。他在槟榔屿召集了一次会议,重新鼓起大家的革命精神和勇气,把斗争继续进行下去,会上讨论了未来的革命策略。
由于革命经费常感不足,孙中山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筹款。他又去美国,在华侨和留学生中进行宣传和筹款工作。
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革命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武昌起义中占领了武汉三镇。自此以后,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运动。为全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清廷最后终于被赶下台去,两千年封建专制政体至此告终。
起义军占领武汉之后,孙中山立即回国,当选为首任大总统。但他任职时间很短,因为真正的权力落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手中。袁世凯是一个大军阀、大官僚,直到清廷退位他一直是清朝的奴才。在保守分子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迫使孙中山辞职,由自己继任。
袁世凯利用总统职权建立起军事独裁,后来居然还想当皇帝。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前身即同盟会)被宣布为非法,国会被解散,许多袁的政敌被暗杀。1913年,袁派兵南下,进攻那些在辛亥革命中崛起的军队。孙中山想使这些军队坚持抵抗,但他们都因势单力薄而告失败。孙中山和许多同志避居日本。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这个新党是从国民党分裂出来的。通过这个新党,孙中山在1914年和1916年两次在上海发动武装起义,第二次是他秘密回国亲自领导的。在他的影响下,在上海的海军部队发动了另一次革命起义。正在这时,袁世凯猝毙,其他军阀纷起争夺他的权位。
1917年,孙中山率领起义的海军舰只由上海去广州。他同南方军阀结成联盟,并建立了一个反对北方军阀的政府。
被袁世凯宣布解散的国会重新召开,选举孙中山为广州护法政府的大总统。他立即筹划和准备北伐。1921年,北伐军自湘桂出动。1922年,南方军阀陈炯明勾结北方军阀进行叛变,使北伐军的后方受到威胁。1924年,受英国汇丰银行津贴,由买办陈廉伯率领的雇佣军广州“商团”反对广州政府。孙中山领导革命军队打败了敌军。
这时,北方奉直两系军阀交战,自相残杀。孙中山立即动员军队,准备再度北伐。冯玉祥推翻了军阀“总统”曹锟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了邀请,但抵天津不久即告病重。
在病床上,孙中山接见了当时占据着北京的军阀段祺瑞的代表。段坚持在北方军阀邀请孙中山参加的圆桌会议上不谈反帝。孙中山怒不可遏地表示,如果这样,他宁愿回广州,不主持这次“统一”会议。他说,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应该是会议的主要议程。这同他在北上前对英文《粤报》记者谈话中所公开和明确宣布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他在那篇谈话中说:“帝国主义……不仅是我们走向独立自由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而且是我国的反革命中最强有力的因素。”
就在这时,他的肝病严重了,进北京时已不能步行。1925年3月12日,不治之症夺去了孙中山的生命。在逝世之前,他给继承他的革命事业的人留下了遗训。
孙中山的遗训就是他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这是他在致力于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发展而成的。他的遗言“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今天听来仍然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