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2605900000003

第3章 承载千秋,流芳百世——聆听美丽神奇的远古传说之谜(2)

据说,示巴商人当时已经会利用红海的季风之便远洋航行了。他们在每年2~8月海风吹向印度洋和远东时,便加大对这个地区的贸易运输量。等到8月以后海风回吹时,他们又溯红海而上与以色列和埃及交往。这个季风的秘密长期未被泄露,直至公元1世纪时才被希腊人发现。示巴的陆路贸易也很发达,骆驼商队活跃在阿拉伯半岛和西亚的广阔地带上。

过去传说马里卜建有一个规模巨大的蓄水坝,水坝都用大石块铺砌,石块之间密接无缝,显示了示巴人民高超的建筑和工艺水平。这座水坝维持供水达12个世纪之久,公元543年,因年久失修而塌陷。人们还在马里卜郊外沙丘上发现了一处设计奇巧的建筑物废墟,考古学家们证实它是公元前4世纪所建的“月神庙”。当地人把它称为“比基尔斯后宫”,而比基尔斯是他们对示巴女王的称呼。

示巴古迹的发掘,已透射出这个文明古国的奇光异彩。但失落的示巴文化这个历史之谜,还远未全部揭开。

神秘的大西国

大西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美丽富饶,科技发达。然而它究竟在哪里,又为何突然消失了呢?它是否真的存在过呢?这是考古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谜题。

传说12000年以前,在大西洋中曾存在过一个神秘的大陆,名叫亚特兰蒂斯大陆,或曰大西洲,面积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在大西洲上,有一个历史悠久、具有高度发达文明的神奇古国——亚特兰蒂斯王国,即大西国。大西国经济繁荣,科学发达,人们通晓天文学、数学、水利灌溉以及冶金术,过着富裕欢乐的生活。那里是远古时代的“人间天堂”和“乐园”。

后来,大西国的社会开始腐化了,邪恶代替了圣洁,贪财爱富、好逸恶劳、穷奢极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最后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这触怒了海神,上天决意要狠狠惩罚背叛大西国传统信仰的人。不久,灾难终于来临,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个大西国仅在一日一夜中沉沦海底,消失于滚滚的波涛之中。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曾在他的两篇对话录(《泰密阿斯》和《克利斯提阿》)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亚特兰蒂斯一直是全世界历代许多学者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的一大文明遗址。神秘的大西国究竟存不存在,为何消失,位于何处等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了人们颇为关心的事情。

用现代地质学的观点来看,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是不足为奇的。偌大的陆地可以被海洋吞噬,茫茫大洋中也会升起一块新陆地。气候变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以及诸如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变,都可能造成像大西国那样的厄运。令人费解的是,那失落了的大西国文明竟出现在12000年以前,这在人类历史上正值旧石器时代晚期。难道地球上还存在过比古埃及、古印度等已知古文明更早的史前文明吗?

在古代和中世纪,有不少富有兴趣而又勇于探险的考古学家便进行过尝试,以期找到柏拉图描绘的那片富于诗意的绿洲。有的学者认为大西国位于现在的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大西洋中,具体地点在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一带。加那利群岛上的关西人语言是非洲柏培拉语系,而柏培拉语言就是传说中的大西国语言。

在1909年,弗洛斯特教授提出,柏拉图描述过的亚特兰蒂斯可能是克里特岛上延续至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米诺斯文明。米诺斯文明与亚特兰蒂斯文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克里特岛并没有因为一场浩劫而陆沉。1939年,希腊考古学家马里纳托斯试图解释这一疑点:公元前1470年发生了一次火山爆发,毁灭了克里特岛西北、爱琴海中的基西拉岛的一部分,这场大灾难也可能毁灭了米诺斯文明。火山首先喷出大量灰尘,然后大爆发,继而发生海啸和地震。近年来,由于考古学家在桑托林火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米诺斯人的文物,这样马里纳托斯的说法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1967年的一天,美国一飞行员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低空飞行时,突然发现在水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1968年,美国范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的北彼密尼岛附近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海底城墙,长达1600米,组成城墙的石头每块有16立方米大,还发现了码头。在彼密尼岛海底发现了一座城市,那里有街道、车站、城墙、完整无缺的城门和残缺的建筑群。另一个考察组在巴哈马群岛的安德罗斯岛附近的海面下发现了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庙遗址。在比米尼岛北部西北端水下5米处发现了平坦的石头大平台。石头有的为长方形,有的为多边形,大小厚薄不一,肯定是加工过的。考察组掌握的地质资料表明:从尤卡坦半岛到安的列斯群岛,长约3000多米的这部分地区,在大约1.2万年以前曾发生过强烈地震,当时大部分土地沉入海底,变成了现在的群岛。科学家根据种种发现加以推测,已经消失了的古代大西国———亚特兰蒂斯王国,可能就沉没在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底。

长期以来,人们不懈地努力探索,把眼光从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海域,也从海域移向邻近水系的广阔陆地,墨西哥、北欧、北非和澳大利亚乃至中国和印度都成了人们对大西洲的“怀疑对象”。然而,这种种假设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大西国的存在。

大西国究竟在哪里?它什么时候存在?为什么消失?这些至今仍是无法揭开的谜。这一旷日持久、长达20多个世纪的探索或许还要继续下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千古疑谜的揭晓,也许为期不远了。

特洛伊战争真的爆发过吗

特洛伊仅仅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城市,还是一座确实存在过的“失落之城”呢?

在《荷马史诗》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讲述了三千多年前发生在特洛伊的一场激烈的战争。

当时特洛伊国力强盛,城池牢固,国王有50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帕里斯为寻求世界上最漂亮的美女来到希腊。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盛情地款待了他,但是帕里斯却拐走了麦尼劳斯的妻子。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决定讨伐特洛伊。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攻战十年未能如愿。最后英雄奥德赛献计,让迈锡尼士兵烧毁营帐,登上战船离开,造成撤退回国的假象,并故意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把木马当做战利品拖进城内。当晚,正当特洛伊人酣歌畅饮欢庆胜利的时候,藏在木马中的迈锡尼士兵悄悄溜出,打开城门,放进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腊军队,结果一夜之间特洛伊化为废墟。

正是这场战争引出了两大史诗,从而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那么,这场战争是真是假呢?在那样一个人神界限特别模糊、人类很像神灵而神灵身上又表现出太多人性的时代,特洛伊成为这一时代人神之中最伟大者交锋的场所。

历史上很多人认为这是历史事实,并真正发生在希沙立克。但是,自从18世纪开始,学者们对此提出了质疑。许多人怀疑特洛伊曾经发生过战争,甚至更有一些人怀疑荷马的存在,至少怀疑荷马作为一系列诗人而非一个单独的个人的存在。

到了19世纪下半叶,只有极少数学者相信《荷马史诗》是对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的记录。而相信特洛伊——假如它真的存在过的话——在希沙立克的人则更少。然而,还是有人相信特洛伊的存在,这其中包括业余考古学家弗兰克·卡尔弗特——美国驻这一地区的领事。19世纪60年代中期,卡尔弗特与其合作者德国富翁海因里希·谢里曼对希沙立克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古典时期的神殿和一些高大的建筑物。后来,曾做过谢里曼助手的威廉·德普费尔德继续进行他未完成的事业。德普费尔德发现了更多的大房屋、一座望塔、300码长的城墙。

德普费尔德的看法一直流行,直到40年后,一支美国探险队在卡尔·布利根的带领下来到希沙立克。布利根认为,特洛伊的覆灭,绝对不可能是希腊人入侵造成的。因为城墙的一部分地基发生了移动,而其他部分则似乎彻底坍塌了。他认为这种破坏不可能是人为的,可能是一场地震导致如此。

究竟是特洛伊战争成就了《荷马史诗》,还是《荷马史诗》成就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究竟是真是假,这一切都只能淹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斯芬克斯之谜

现在的“斯芬克司”已经成了狮身人面像的代名词。

埃及最令人神往的地方在哪里?不用说,当然是金字塔了。而和金字塔齐名的斯芬克斯(Sphinx)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的吉萨区,在哈夫拉金字塔的南面,距胡夫金字塔约350米。斯芬克斯本是希腊神话中的带翼狮身女怪,在欧洲很多国家的古代雕塑中都有类似的形式。吉萨的这尊斯芬克斯应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而且像是由一整块巨型岩石雕制而成。斯芬克斯身长约73米,高21米,脸宽5米,仅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

相传,金字塔前本来并没有狮身人面像。大约在公元前2611年的一天,法老哈夫拉在巡视自己未来的陵墓时,看到墓前有一块光秃秃的大岩石,有碍金字塔的雄伟和法老的威严,便下令将这块岩石处理掉。这时,一名工匠向法老建议,可以把这块巨石雕成一头雄狮,头部则换成法老的头像,象征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哈夫拉法老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下令马上动工。从此,在哈夫拉金字塔旁就多了一个终日面朝东方,默默守护着法老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

经过多年的风化,现在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是后人从沙土中再次挖掘出来的。它凝视前方,表情肃穆,雄伟壮观。据称,马穆鲁克(中世纪埃及的一个军事统治阶层的成员)攻打埃及时,士兵以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和胡须作为练习大炮射击的靶子,被打掉的鼻子和胡须现存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岁月的流逝已经抹去了狮身人面像的真名实姓。从埃及末期到希腊罗马时代,人们称狮身人面像为“霍尔·艾姆·艾赫特”,也就是“地平线上的哈鲁斯”。现在“斯芬克司”则成了狮身人面像的代名词。斯芬克司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的Androsphinx,羊头狮身的Criosphinx(阿曼的圣物),鹰头狮身的Hierocosphonx。亚述人和波斯人则把斯芬克司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到了希腊神话里,斯芬克司却变成了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Sphinx”源自希腊语“Sphiggein”,意思是“拉紧”,因为希腊人把斯芬克司想象成一个会扼人致死的怪物。

据阿波罗多洛斯记载,斯芬克司是厄喀德那同她的儿子双头犬奥特休斯所生。斯芬克司的人面象征着智慧和知识。

天后赫拉派斯芬克司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问他们,猜不中者就会被它吃掉。这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正是它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

后来,希腊青年俄狄浦斯经过这里,猜出谜底就是人。自以为聪明的斯芬克斯受不住打击,跳崖自尽(一说为被俄狄浦斯所杀)。为了记住这个恶魔,人们在它经常出没的地方,用巨石雕刻了它的形象。

许多学者认为,埃及金字塔身边的狮身人面像,就是源于古希腊的斯芬克斯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