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2605900000025

第25章 光环背后,身世揭秘——正说被误读的世界名人之秘史(1)

阿基米德镜子破敌之谜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这是阿基米德最为著名的一句话。鲜为人知的是,阿基米德曾经用镜子打败了罗马军队。然而,有人对此却提出了质疑。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还是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他出身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他十一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古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里亚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学习。他的贡献主要是在物理学方面,被人誉为“力学之父”。另外他在工程技术方面也颇有建树,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天才科学家。公元前240年,阿基米德回叙拉古,当了赫农王的顾问,帮助国王解决生产实践、军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

据传,公元前213年,罗马的执政官马塞拉斯率领军队攻打叙拉古城。阿基米德在保卫叙拉古的战役中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一批在城头上使用的投石器。在罗马人入侵时,许多又大又重的石块以飞快的速度投向从陆上侵入的敌人,罗马人被打得魂飞魄散,只得争相逃命。

最令人称奇的是,当罗马人的战船退到机械手够不着的地方时,阿基米德率领叙拉古人民手持镜子,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的许多船只都被烧毁了,但是他们却找不到失火的原因,防不胜防的罗马军队被阿基米德的发明弄得焦头烂额。

罗马人对叙拉古城久攻不下,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的舰队远远离开了叙拉古附近的海面,然后采取了围而不攻的办法,切断了城内和外界的联系。公元前212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马塞拉斯十分敬佩使他屡次败北的阿基米德,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请他。谁知这时的阿基米德还不知道城门已经被攻破,他正在沙滩上全神贯注地凝视着他的几何图形。前来请他的罗马士兵不小心用脚践踏了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无知的士兵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了,享年75岁。

罗马统帅马塞拉斯对阿基米德的死十分痛心,他严惩了那个士兵,并为阿基米德修建了陵墓,在碑上刻着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资纪念,因阿基米德发现球的体积及表面积,都是外切圆柱体体积及表面积的2/3,他生前曾流露过要刻此图形在墓上的愿望。也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另一个世界仍在进行他的研究。

几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对阿基米德利用太阳光摧毁罗马舰队的传说一直有所争议。不少学者怀疑这一传说的可靠性,他们认为当时的人不可能了解光学和镜子的知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格兰的两位教授对这个传说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再次否定了这个传说的可靠性:因为根据光学原理,太阳光在天空中大约有一个0.5度的旋角,所以它的射线不是真正平行的,会产生发散,不可能用一个平面镜子有效地集中太阳射线。教授们经过计算后还提出一个推论,如果上千人每人握住一个面积为一平方米的磨光镜,他们同时聚光到一点,仅仅能点燃50米开外的面积为0.5平方米的木头。

两位教授认为,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那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镜子表面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光滑,因而这个战术的杀伤力实在是很有限的。所以他们认为关于阿基米德的大多数传说都有可能是虚构的,是后人出于对这位先知的崇敬而编造出来的美好故事。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古代的某些文明已经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这种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

由于阿基米德研究的大量文字材料在城门被破后大都遗失了,因此人们无法理解他科学研究的真实情况。而他用镜子退敌之事的真假也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塞万提斯葬于何处

塞万提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堂吉诃德》,幻想骑士堂吉诃德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可是他的创造者塞万提斯死后究竟葬在何处呢?这始终是一个谜。

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特拉是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也是西班牙作家中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人物。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三百多年来,《堂吉诃德》一直是世界各国评论家分析研究的对象,其作者塞万提斯也自然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世界级”文化伟人。但令人遗憾的是,塞万提斯留下的传记材料极少,这使得人们对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了解得很少。直到19世纪,经过学者们多方努力,查阅了许多国家档案,甚至到塞万提斯工作过的机关去寻找他当征粮员和收税员时的收支账目,以及他当俘虏时的记载和史料,从中才搜集到一些关于塞万提斯生平的资料。

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父亲是一个跑江湖的外科医生。因为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个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马德里。然而塞万提斯的确切出生日现在便不得而知,后人推测可能是在9月29日(圣米盖尔日)。从阿耳卡拉的圣玛利大教堂的受洗登记册上,人们可以确切知道塞万提斯是10月9日受洗的。按当时习惯,出生和受洗不会相隔这么久,因此出生的推测并没有多大根据。塞万提斯究竟在什么地方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究竟在哪里上学,现在同样是个未知数。1569年12月,塞万提斯到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出国的原因现在亦无从查考。塞万提斯究竟是在塞维利亚的监狱里开始构思他的《堂吉诃德》,还是在阿加马西亚小镇的一间黑暗地窖里开始构思的,目前同样是个难解的谜。

塞万提斯一生经历坎坷,其生平历来争论颇多。23岁时他到了意大利,当了红衣主教胡利奥的家臣。一年后不肯安于现状的性格又驱使他参加了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参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战。这次战斗中,带病坚守岗位的塞万提斯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了三处伤,以至被截去了左手,此后即有“勒班多的独臂人”之称。以一个英雄的身份回国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得到飞利浦国王的重视,终日为生活奔忙。他一面著书一面在政府里当小职员,曾干过军需官、税吏,接触过农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干。1592年到1605年,塞万提斯曾数次入狱,原因是不能缴上该收的税款,也有的却是遭受无妄之灾,就连他那不朽的《堂吉诃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监狱里构思和写作的。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风行全国,一年之内竟再版了六次。这部小说虽然未能使塞万提斯摆脱贫困,却为他赢得了不朽的荣誉。尽管《堂吉诃德》使塞万提斯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坎坷的经历与数度入狱以及狱内生活却使塞万提斯的身体受到极大摧残。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因水肿病在其马德里的寓所中逝世,终年69岁。塞万提斯死后被埋葬在什么地方,至今仍是个谜。

有人说,这位大作家于1616年4月23日死于马德里,第二天就被人埋葬在“三德派”的一个教堂的坟园,此坟园在甘太伦那司街。另有人认为,塞万提斯死后被人们草草安葬,教会对塞万提斯恨之入骨,连一块墓碑也不许为他树立,因此人们至今找不到他的墓冢。西班牙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于1835年在马德里为塞万提斯树立了一块纪念碑。

还有人认为,塞万提斯一直生活于贫困之中,在他逝世前不久才得到其保护人托雷多大主教赠送的一笔款项。他死后被葬在一个修道院的墓地里,除了他妻子外无一人参加他的葬礼,其墓地里无一块碑石。1635年,修道院迁移到另一条街道上,原来墓地里的尸骨都被掘出进行火葬,所有的骨灰便掩埋在一起,但掩埋于何处则不得而知。

塞万提斯的一生充满了各种遭遇,他死后究竟被葬于何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开的谜。

牛顿晚年为何精神失常

世界著名的近代科学的力学奠基人、英国科学家牛顿在50至51岁时,曾一度突患精神失常疾病,直到两年后才逐渐恢复正常。为什么牛顿会突然患精神失常疾病呢?发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牛顿是英国近代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力学奠基人。爱因斯坦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能够结合物理实验、数学理论、机械发明成为科学艺术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牛顿。”牛顿种种杰出成就,为他赢得今日“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与“近代物理学之父”的尊称。

一提起牛顿,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苹果落地的故事:1665年,牛顿在家乡林肯郡的一个乡村疗养。有一天,他坐在一棵苹果树下读书,突然一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引起了牛顿新的思考——苹果为什么会垂直落到地上?这个问题最终促成了一个伟大的原理——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

可以说牛顿的一生是充满智慧和创造的一生,而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伟人,在1692年前后几年内,曾一度突患精神失常疾病。1692年,50岁的牛顿开始表现出心理疾病的严重症状。他非常抑郁,还有误认为被迫害的复杂感觉。他在那时写的信件明显地表示出他的精神错乱状态。他的这种状态持续两年后才逐渐恢复正常。为什么牛顿会突然患精神失常疾病呢?发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以后的200多年里,引起了无数科学家的研究兴趣。对于牛顿那一年突然精神失常的病因,科学家们一直都试图能够找出最合理的病理解释。

有人根据牛顿那几年的经历,认为他的精神失常是由于劳累和打击所导致的。在1692年前的几年发生了几次重要的事件,给牛顿带来了沉重的打击。1689年,牛顿的母亲去世了。在处理完丧事后,他带着悲伤的心情回到了剑桥,并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精神不振。然而,祸不单行,在回到剑桥大学不久的一个早晨,牛顿不小心把自己的《光学》、《化学》以及其他一些论文稿烧毁了。《光学》是他一生中仅次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化学》也是他花费近二十年时间辛勤研究的结晶,堪称一部科学巨著。对此,牛顿懊悔不已,几乎一个月昼夜不宁。此外,当时牛顿面临论敌的攻击,使他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当时宗教分子和科学分子攻击他有一流的神学,却有三流的科学;政治分子攻击他的科学、神学、人际关系都属于三流;有人看他孝顺母亲又终身未婚,就中伤他心理不健全;有人看他对学生好,就说他有同性恋。这种种无情的攻击搞得牛顿几乎发疯。

有人认为牛顿的精神失常是由劳累、用脑过度引起的。牛顿是一个勤奋的人,他的努力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因此在1687年他45岁的时候就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该书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为基础,建立了完美的力学理论体系。为做好这项工作,牛顿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专心研究。他很少在夜间两三点钟前睡觉,有时一直要工作到清晨五六点钟。《原理》问世后,他又立即转入了光学的研究。由于连续不断地极度紧张工作,用脑过度,而使得他未老先衰,不到30岁,他的须眉毛发就全部白了。因此,有些学者推测,长期的用脑过度,极端紧张的工作,造成了牛顿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最终使他患上了精神失常的疾病。

有两位专门研究牛顿生平的学者,对牛顿遗留下来的四绺头发进行现代中子活化、中子衍射等先进手段来综合分析后,发现牛顿头发中所含的有毒微量元素的浓度是正常人的好几倍,尤其是汞的含量更是高得可怕。许多学者由此断定:由于牛顿长期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经常暴露在一些有毒金属的蒸汽中,尤其是长期接触汞而终致汞中毒,所以他的神经失常正是由于汞等金属中毒引起的。但这种说法也遭到很多人的置疑,因为牛顿一生中,只有在50到51岁期间精神失常过,其余都处于正常状态,而且现在也无法断定这四绺头发就是他患病期间的。而且,人头发的微量元素受外界影响很大,这四绺头发历经250多年,很难保证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现在医学上判定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如手指颤抖、牙齿脱落、四肢无力等症状,牛顿都不曾有过,所以汞中毒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

时至今日,对于牛顿晚年精神失常的原因,专家们仍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牛顿究竟为什么会一度突患精神失常病,仍然是一个留待后人去探寻的谜。

莫扎特与黑衣人之谜

谁能想到,一代音乐家莫扎特的死亡竟然与一个神秘的黑衣人有关,也许莫扎特受了黑衣人的惊吓才导致病重身亡的,其中的缘由谁又能说得清呢?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与关注。在父亲的教导下,莫扎特的音乐才华显露无遗。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尽管莫扎特乃旷世奇才,尽管他享有极大的荣誉,可在大主教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莫扎特不得不每天在前厅穿堂里,恭候主人的吩咐,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大主教的斥责辱骂,甚至严厉的惩罚。为摆脱大主教的侮辱与控制,莫扎特于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永远离开萨尔斯堡。

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大主教公开决裂,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而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当时他年仅25岁,可离生命的终点却只有1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