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蒙哥马利踌躇满志地想一鼓作气拿下柏林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却勒住了战马的缰绳,把攻占柏林的荣誉拱手让给了苏联人。面对英国方面的百般责难,在马歇尔的支持下,艾森豪威尔坚持了自己的新战略计划。……攻克柏林,纳粹元首自杀之后,希特勒的继承者玩弄起了分裂盟国的花招,寻求与西方的单独媾和。但是,阴谋在艾森豪威尔面前没有得逞。最后,德国签署了无条件的全面投降书。盟军的任务到此结束了,艾森豪威尔在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激烈的年代后,也将开始新的生活选择了……
1945年2月4日至11日,正当盟军为渡过莱茵河而激烈战斗之际,英、美、苏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这是继德黑兰会议之后,三国首脑举行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此时的世界格局与1年前相比,早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纳粹德国面临全面崩溃的命运,日本也处于日暮途穷的地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取得彻底胜利而告结束的前景确定无疑了。在这个时刻举行雅尔塔会议,其中主要议题是讨论关于打败德国、铲除德国军国主义、对德占领、苏联对日作战及战后安排等问题。说白了,就是安排战后各国的势力范围。
除了艾森豪威尔,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其他将领可能谁也没有意识到《雅尔塔协定》的签署会对盟军渡过莱茵河之后的作战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把柏林让给苏联人
取得横渡莱茵河的成功之后,蒙哥马利踌躇满志。尽管他在首先渡河的竞赛中输给了巴顿,但是他有信心要比巴顿更早地攻下柏林。
3月27日,蒙哥马利宣布了下一步的军事计划,他命令部队最大量地使用装甲武器,大胆挺进,直指易北河。在给英国陆军参谋长布鲁克的电报中,蒙哥马利对他的计划作了更为详细地说明:“我的目标是向易北河挺进……我的战术司令部移动的路线将是韦塞韦——明斯特——赫尔福德——汉诺威,从那里经过高速公路直捣柏林,我希望如此。”
仅那一天,蒙哥马利就投入了20个师和1500辆坦克,把在莱茵河对面的桥头堡发展到深25英里、宽35英里。与此同时,第21集团军群及辛普森的第9军已经与巴顿的部队汇合,形成对鲁尔的全面包围。这样,他们就能进行期待已久的、对下萨克森平原地区的突破,把战线径直推向易北河和柏林。
然而,就在第二天夜间,蒙哥马利却收到了一封令他目瞪口呆的信。这封信是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写给他的,信中要他一旦完成鲁尔地区的包围,就把辛普森的部队还给布莱德雷。同时,布莱德雷的部队将向莱比锡发起进攻,蒙哥马利今后的任务就仅仅是“保护布莱德雷的北翼”了。
把辛普森的部队归还布莱德雷指挥,这是早晚的事,因为此事在英美之间争吵了几个月。但使蒙哥马利大惑不解的是,艾森豪威尔竟改变了让他攻占柏林的计划。
早在1944年9月,当英美联军即将挺进德国时,最高统帅部的参谋们就草拟了一份最后攻势的建议:“我们的主要目标必须是及早攻克德国最重要的目标——柏林。”明确规定由蒙哥马利指挥的第2l集团军群向鲁尔以北挺进,直取柏林,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担任支援任务。同时,在那份计划上,还明确表示,希特勒的首都作为德国残余力量的象征,在政治上和心理上是很重要的,指出:“柏林显然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蒙哥马利对于这个时候取消他的攻势大惑不解,“这个短见的美国佬!”蒙哥马利在心里痛骂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暂时勒住了战马。但是,他心底仍希望能够通过英国政府的斡旋,继续这场战斗。
放弃对柏林的进攻,意味着把攻克柏林的荣誉拱手让给了东线的苏联人。不仅是蒙哥马利,很多人都对艾森豪威尔的决定感到大惑不解。
事实上,艾森豪威尔的这一决定,既有着军事上的考虑,也有着政治上的考虑,并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伟大潜能。
说明这一点,我们还要谈到雅尔塔会议。早在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前,1943年的晚些时候,由美、英、苏等诸方代表组成的“同盟国管制委员会”就已经在伦敦成立,以研究未来各自对德国的占领问题。艾森豪威尔曾经看到过最初的占领计划,并注意到苏联占领的地域大致是从捷克斯洛伐克的顶端向西沿奥托班至爱森纳赫,然后向北,包括马格德堡和维滕具尔格,但不包括汉堡和吕贝克。当时,艾森豪威尔就向罗斯福总统提出过,占领德国不应划分特定的国家占领地。如果真的要划分的话,盟军在西部战线将抵达一条比“同盟国管制委员会”所同意的更远的界线。但是,罗斯福总统已经决定遵守委员会划定的边界,并痛快地在《雅尔塔协定》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艾森豪威尔心里很清楚,即便是盟军占领了柏林,最后也要按《协定》的划分,将所占领地交还给苏联人。
另一方面,在3月的最后几天里,就在盟军横渡莱茵河的时候,形势也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1944年9月,当盟军最高统帅部确定作战计划的时候,盟军与苏军分别在西、东两条战线上与德国人僵持着,距离柏林的距离几乎一样远。但是,现在,苏军的冬季进攻中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已夺取了奥得河口离柏林35英里的卢宾桥头堡。同时,苏联人在这里集结了100多万军队,准备随时发动进攻。
苏联国内攻占柏林的情绪也在激昂着,苏联《真理报》报道说:“六个首都,六个国家!但是我们正在考虑第七个……柏林的寿命不长了!”《生活》杂志在同一篇文章里报道了俄国人的情绪:“在莫斯科,一夜接着一夜,人群有节奏的高呼:‘柏林!柏林!攻向柏林!’,并发射着2响、3响、5响的胜利礼炮。”
而此时,西方盟军把鲁尔口袋扎紧之后,分散的兵力仍主要位于距柏林250英里之外的莱茵河以西,抢在德国人前面夺取柏林的前景看起来也十分令人怀疑。
此外,艾森豪威尔还需要弄清楚发起一场直抵柏林的全力以赴的进攻会使美军遭受多大的伤亡?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他原以为在包围柏林之前,德军不会有什么抵抗部队,但是,布莱德雷却告诉他,至少要付出10万人的伤亡。“对于一个象征性目标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昂贵的代价了!”艾森豪威尔说道。
同时,最近几个星期盟军的情报部门报告说,纳粹打算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建立起避难所,希特勒将在那里指挥游击战争。报告宣称:“阿尔卑斯山由于其地形的性质本身,实际上是无法攻入的。这里有着天然的屏障,这里有着迄今为止所发明的最有效的秘密武器;在这里,军火在不怕轰炸的工厂中生产,粮食和装备储藏在其大无比的地下洞,一支经过特别挑选的年轻部队将接受游击战争训练,这里足以装备和指挥整个地下军从占领国手中解放德国。”
尽管这份报告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德军组织“民族堡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有那么多的德国青年狂热地崇拜希特勒。艾森豪威尔担心,阿尔卑斯山易于防守,希特勒能够从他的山中据点,纠集在德、意的残余部队,把游击战斗无限期地坚持下去。
要想迅速、干脆、利索地结束战争,艾森豪威尔认为盟国远征军必须占领阿尔卑斯山,这可能是一个比攻占柏林更重要的战略目标。
于是,艾森豪威尔做出了他的决定:除非接到别的指令,他将只进行一场反对希特勒的军事战争。无论柏林在将来的东西方关系上具有多大的政治意义,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目标了。
艾森豪威尔的新作战计划引人注目。
在3月27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问艾森豪威尔:“你认为谁先进入柏林,是俄国人还是英美联军?”
艾森豪威尔回答:“单从距离上看,你就知道是谁了。”
记者又问:“这是否意味着改变了盟军1944年9月挺进柏林的计划?”
艾森豪威尔仍然回答:“单从距离上看,你就知道是了。”
“谢谢你,将军。”这位记者满意地坐下。
决心既定,艾森豪威尔于3月28日下午立即把这个新的军事计划送给了斯大林元帅,并写了一封致大元帅个人的信。艾森豪威尔对斯大林说,他决定把主攻方向指向柏林以南,而把进攻德国首都的机会让给俄国人。这样就可以把这个国家切成两半,使它失去作为一个整体来活动的可能性。
“情人”的争吵
艾森豪威尔给斯大林的私人电报宛如一颗V-2火箭在英国战时内阁的官员中间炸开,随之又波及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可谓是反响强烈。
艾森豪威尔成了欧洲战场的焦点人物,得站在中心与四面八方的人对话。
英国的高级军事将领对此深感震惊。陆军参谋长布鲁克怒气冲冲地说:“首先,艾森豪威尔根本无权直接同斯大林交流。其次,他的电报是不可理解的,纯属信口开河,同我们事先一致同意的安排是完全矛盾的。”
之后,愤怒的军官们没有征求丘吉尔首相的意见就给美军参谋部发去了一封长长的电报。他们说,艾森豪威尔直接给斯大林写信是越权。更糟糕的是,决定改变进攻方向是一个严重的政治和军事错误。他们还强调,英国情报界对关于所谓“民族堡垒”的谣传根本不感兴趣;在决定未来战略时,不应予以考虑。
正如那些军事首脑们一样,丘吉尔也觉得艾森豪威尔干了一件大蠢事。在战争这几年中,尽管丘吉尔也像罗斯福一样迫不及待地要打垮希特勒,但是他同样担心苏联共产主义可能带来的威胁。因此,他曾不遗余力地推迟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积极要求取消“龙骑兵”作战行动等。从雅尔塔会晤之后,丘吉尔越来越坚信东方面临的问题预示着未来的危机,苏联“已成了自由世界的致命的危险……必须立即建立一个对付苏联日益增长的影响的阵线……”在欧洲,这个阵线应该尽可能地建立在东方,因此,柏林应是英美军队的首要目标。
这样,继他的三军参谋长的电报之后,丘吉尔也亲自要通了艾森豪威尔办公室的电话,向他提出抗议,并给艾森豪威尔发去一封长长的电文:
“……我并不认为柏林现在已失去它的军事意义,更不认为它已经失去政治意义。柏林的陷落将对整个德国的抵抗在心理上产生深刻的震动,一旦柏林陷落,大多数德国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放弃抵抗……依我看,只要柏林一天飘扬着德国旗帜,这个城市就仍然是德国最关键的地方。”
为了平息英国人的不满,艾森豪威尔在3月30日向联合参谋长委员会递送了一份关于他的计划的完整的摘要。令人觉得好笑的是,这个函件原先恰好是由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的一名英国军官起草的。
这是对你们来电的答复。
在卡塞尔地区的会合完成之后,只要对这次突击的决定性方向略加考察,就可以看出,在目前情况下,主攻方向应该指向莱比锡地区,这个地区集中了德国绝大部分的残存工业能力。据认为,德国政府的各个部也将迁往这个地区。我的计划并没有把蒙哥马利的英国部队和加拿大部队调到南面。你们将注意到,他的右翼将沿汉诺威——维滕堡这条总轴线向前推进。我只不过是遵照布鲁克陆军元帅一直强调的原则,决定把兵力集中在主要的突击方向上。我的计划只是,在从卡塞尔到莱比锡的中路推进这一作战地段中,把美军第9集团军拨归布莱德雷指挥。当然,我们应该在那个地区的西方一侧与苏军会师。此计划清楚地表明,在巩固这个阵地的同时,美军第9集团军将开去协同英国和加拿大军队以肃清整个海岸沿线至吕贝克以西一带的敌军。
我们认为,为此次行动准备好兵力以后,我们可以开始向东南推进,防止纳粹占领山区庇护所。
我愿意指出,柏林本身已不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目标了。它对德国人已没有多大价值了,甚至德国政府也正准备迁到另一个地区去。现在重要的问题是,要集中我们的兵力进行一路推进。与分散使用兵力相比,这样将更加迅速地攻陷柏林,解放挪威,获得海运设施和瑞典的港口。
我想要指出的另一点是,德国北部的所谓“好地形”在这个季节实际并不好。那个地区江河交错,交通不便,而且在这个季节十分潮湿,不如我正准备发动主要攻击的高原地区那样便于我们快速行动。
很自然,我的计划是灵活的,我必须保留行动自由,以应付变化不定的形式。最大的灵活性来自于在中路集中最大规模的兵力。
艾森豪威尔的意见受到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全面支持,马歇尔公开表示,艾森豪威尔与斯大林进行的联系的程序是出于作战的需要,最高统帅应该继续自由地与苏军总司令保持联系。而在德国境内的战役已经发展到应由战地司令来决定采取什么措施的时候了,有意识地不去打击敌人弱点的做法看来是不妥当的。盟军的惟一目标应该是迅速而彻底地夺取胜利。美国参谋长们认识到存在着一些与最高统帅不直接相关的因素,但是他们认为,最高统帅的战略构想是正确的,必须给予充分的支持。
当然,丘吉尔并不想放弃自己的观点,在与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联系没有取得进展的时候,丘吉尔又想把目标转移到罗斯福总统身上。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他写道,如果有人认为他希望损害最高统帅的威望,这种损害即使很轻微,他也会感到很忧伤。他在表示了其对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完全信任之后,重申了他的战略考虑。他强调,如果让俄国人夺取柏林,那么将会产生这么一个印象:他们是这场共同胜利的主要贡献者。这一虚幻的感觉可能对将来产生严峻的和难以克服的困难。
然而,这个时候的罗斯福已经生命垂危,他于4月12日逝世。当时的美国军政大权是掌握在马歇尔手中,而马歇尔是完全支持艾森豪威尔的。因此丘吉尔始终未能改变这位盟军总司令的决断。
不过,艾森豪威尔对英国人的批评、抗议是十分反感的。他在《远征欧洲》一书中写道:
根据1月份所作的,并经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的安排,我认为将这项计划通知斯大林大元帅完全是我职权范围内的事。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丘吉尔首相激烈反对我的这个行动。他不同意这项计划,并坚持认为,由于目前战役已接近尾声,部队的调遣已具有政治意义,这就要求在发展广泛的作战计划方面应有政治领袖的过问。他显然认为,我与斯大林元帅的通信,已经越出了我只在单纯军事问题上与莫斯科联系的职权。他非常失望和不安,因为我的这项计划没有用能从美国部队中抽出来的所有兵力首先支持蒙哥马利向前挺进,以便不顾一切地试图在俄国人之前去占领柏林。丘吉尔先生把他的意见送给了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