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2603900000012

第12章 远赴非洲(1)

意大利战区指挥官加里波尔蒂终于赶到了阿杰达比亚,他要求隆美尔要绝对服从他的命令,不能再向前推进了。但隆美尔只是对他咧着嘴笑,加里波尔蒂被这种故意作对的态度气得面色铁青,两人几乎动手打起来。

三个小时后,柏林来电,命令隆美尔留在原地。隆美尔却对加里波尔蒂谎称,希特勒已给了他绝对行动自由的权力。随即下令:立即横跨沙漠,全速进攻英军。

电影导演隆美尔

1940年夏天,炎热的空气固执地悬浮在欧洲的上空。希特勒攻下法国后,英国已成为西欧最后一方独立的领土。6、7月份,希特勒一再向英国提出诱使其妥协的“和平建议”,但英国已不再是张伯伦领导下的英国了,强硬的丘吉尔对希特勒的提议给予了坚决的拒绝。希特勒恼羞成怒,于7月16日确定了对英登陆作战的决定,代号“海狮”计划。德国企图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强渡英吉利海峡,以2个集团军约25个师的兵力,在多佛和朴次茅斯之间登陆,然后分兵向西、向北发起进攻,合围伦敦。根据这个计划,希特勒要求德军必须在8月中旬完成战前准备。虽然后来由于德国海上力量的薄弱,“海狮”计划被无限期地推迟下去,并从8月中旬开始,演变为德军对英国本土近9个月的空中轰炸,但在7月之后,德军上下已处于一片紧张的登陆英国的准备之中。

1940年的夏天,隆美尔带着他的装甲师,驻在英吉利海峡沿岸地区,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为入侵英国而准备的训练和演习。刚刚从战场上走下来的隆美尔对此感到有点不太习惯了,他不适应那种从紧张一下转入到放松的过渡状态。

法国永远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似乎1940年的战争丝毫没有动摇法国人对流行时尚的追求。隆美尔所在的驻地到处可见仅穿着乳罩和紧身短裤四处游走的法国女郎,她们仿佛在报怨炎热的天气,又仿佛在炫耀着她们的健美身材。隆美尔注意到了她们,但他天生就有一种禁欲主义者的倾向,他无暇与这些女郎们纠缠,而且也从未认真对待过她们。他照旧保持着德国传统固有的那种装束,衣服笔挺,从不过分时髦,穿着马靴和旧的紧身短上衣,头上斜戴着帽子,手里拿着马鞭,这就是他最称心的装束。他很少带着手枪,虽然他是一个神枪手。

空闲时,隆美尔喜欢和那些亲近德国、顽固反对共产主义的法国地主们一块打猎,或是在他暂时住着的那座农舍指挥所里写自己的战斗史。为了详细地记下他所经历过的每一次战斗,他准备了一大堆盒子作为他的文件夹,并把他所能搜集到的和回忆起的材料科学地分了类。一个文件夹里是他在战场上收到的命令和上司发来的报告;另一个文件夹是他给部队下达的命令和下属们呈送上来的报告;第三个文件夹是地图和每次作战前的作战草案;第四个文件夹是他在战场上拍的一些照片;第五个文件夹装的则是一些无法分类的资料,诸如在战场上从死者身上搜到的信件,缴获的敌军命令和德国国内有关装甲师及他自己的新闻。他给别人介绍说,所有这些材料有可能会占据他退休后的全部时间,他准备写一部《步兵攻击》的续集。

8月份,宣传部长戈培尔忽然找到隆美尔,请他协助拍摄一部关于德国对法作战的大型军事影片,名字叫做《西线的胜利》。这使隆美尔兴奋不已,素喜照相的他面对着摄影机顿时变得手舞足蹈起来。他把8月里的一半时间都用在拍摄“魔鬼之师”渡过索姆河的场景上了。但他并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塑造他自己这个“叱咤风云的魔鬼师长”,而是努力把自己放在电影总导演的位置。他反复地训练士兵们的表演技术,把一营法国从非洲殖民地调来的黑人士兵从俘虏营里挑选出来,表演法军从村庄里走出来投降的情景。对着摄影机,隆美尔的坦克又一次发起冲锋,他的枪炮又一次喷射出火焰。他告诉黑人们,脸上要带着恐惧的表情,举着双手走出来迎向坦克,可是他们却表演得太过火,个个都翻着白眼,发出惊恐的尖叫声。隆美尔只好卡断镜头,通过翻译耐心地向这些黑人“演员”们说戏,告诉他们,如何将表情演得更逼真一些。在这次拍摄中,战斗的场景大得惊人,最后竟然拍成了一部史诗片,并且致使许多人在摄制过程中丧失了生命。“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它表演得跟真实的一样。”他在谈到这次拍片时说,“在拍片过程中,黑人们玩得最愉快,他们很高兴又重新举起了双手。”

这一时期,隆美尔在年轻军官中的追随者们越来越多,他们不远万里,从四面八方跑来看望他。隆美尔和自己部下的关系也很融洽,不时地打听他们的妻子和家庭情况,询问他们的假期休息情况和获得过什么勋章。那时,德国报刊到处都在宣传着他的战功。然而,这种宣传却给他在德国最高统帅部和德军总参谋部带来了更多的忌妒。8月份,隆美尔在战场上的两个朋友被晋升为中校,但却没有他的份。隆美尔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经过仔细的分析,他发现,原来这两个人都是总参谋部的军官。“看来我们这些在战场上冲杀的军人天生只能当炮灰,”他抱怨地说,“只要这个派系把持着军队高层,这种情况就不可能有什么改变。”

但在9月的一天晚上,高层来了一份电报,命令他9月9日到希特勒的总理府去。这使他的心情万分激动。他非常自信,认为由于自己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一定会被授予一枚橡树叶勋章。于是他为了佩戴这枚即将得到的勋章又提前买了一根新的绶带。

然而希特勒这次召见他,只是想和他的将军们作一次礼节性的会见。午餐时,隆美尔获准坐在希特勒的左边,随后在出席军事会议时,他又站在了希特勒的右边。但这种荣耀如今已无法引发隆美尔的自豪感了。“这仅仅是一次例行性公事,并没有颁发新的勋章。”隆美尔沮丧地说,随后他又打圆场似的补充道:“但我并不计较这些。”

隆美尔出发时兴高采烈,返回却显得有点垂头丧气的。他回到了英吉利海峡边上,寄希望于在即将到来的对英作战中再立战功。9月14日,他指挥着第七装甲师在鲁昂进行了一次大型的坦克登船演习。演习中所使用的船是一种紧连在一起的内河船只,为了使船尾代替登陆用的临时跳板,船只的外形做了改动。这样做便于在命令下达时,可以用链条把这些笨重的船只连接起来,供渡海峡时使用。但自以为得宠的隆美尔,现在仍然被希特勒蒙在鼓里,他所希望的对英作战正在被希特勒一次接一次地向后推迟。

德国自从8月正式对英国本土进行空中轰炸以来,根本就没占到什么便宜。由于英国使用了他们最新发明的雷达,昼夜不停地监视着德国的飞机,所以德国在英国本土上损失的飞机远远高于英国,希特勒无法赢得对英国的空中优势。因此,他的注意力开始从西方向东方移动。早在1940年的7月,希特勒就开始准备人侵苏联的计划。7月底,他在一次会议上说:“如果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就将被粉碎。那时,德国就将成为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他设想“最初将发动两个攻势:一个是在南方向基辅和第聂伯河进攻,第二个是在北方通过波罗的海国家,然后向莫斯科进攻。两支军队在莫斯科会师。在这以后,必要时将进行一次特殊的作战,以获得巴库油田。”德国在对英国本土轰炸中的失利使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决心更加坚决了。

但隆美尔不知道希特勒正在改变主意,他正沉浸在登岛入英的作战准备中。利用空闲时间,他把自己在法国的作战日记逐渐整理出来,写成了一本纪事体的战争历史类的小书,隆美尔把它誊写在一叠沉甸甸的图画纸上,并用红色皮革装订成封面,印上了烫金的图案。他把这本书的一个副本送给了希特勒。1940年12月20日,希特勒特意为此给隆美尔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强调:“你应该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隆美尔看到这句话时欣喜若狂。

1941年2月,隆美尔曾参与“导演”与拍摄的电影《西线的胜利》正式在各大影院上映了,德国人民潮水般地涌进电影院,争先目睹这部被大肆宣扬的战争史诗片。2月5日,隆美尔抽空返回位于新维也纳那所军事院校内的家中,希望能度过一个悠闲的假期。然而就在他到家的当天晚上,希特勒的一名副官带着一份要他立即飞往柏林与德军总司令和希特勒本人会见的命令出现了。

对战争无比敏感的隆美尔立即意识到:即将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了。

最合适的人选

1941年2月6日,隆美尔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总理府。希特勒见到他,首先给他扔过一叠满是图片的英国和美国的杂志。隆美尔匆匆地翻了一下,这些杂志无一不是在最显眼的页面上刊登着英军进入利比亚的大幅图片。利比亚是德国的“钢铁同盟”意大利在北非的军事重地,英军进入利比亚意味着意大利在北非正遭受着惨重的失败。隆美尔从希特勒的举动中立即明白:自己即将前往北非,去拯救德国的意大利兄弟。

事实上,希特勒并不欣赏墨索里尼这位懦弱、爱贪小便宜却总摆出一副高傲架子的意大利盟友。在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时,希特勒力邀墨索里尼参战,但在英国提出不会对波兰坐视不管时,墨索里尼找出各种借口拒绝与德国合作,使得希特勒不得不推迟了侵波行动。但到了1940年6月,因为德国在西欧取得了全面胜利、法国已提出了投降的要求,墨索里尼却想乘机分享胜利成果,于6月20日对英国和实际上已经灭亡了的法国宣战。7月起,意大利开始在非洲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东非的阿比西尼亚为基地,主动对那里的英军发起进攻。在英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意大利迅速地攻占了苏丹、肯尼亚和索马里的一些重要地区。1941年1月,英军经过充分的准备,向意大利发起全面反攻,意大利节节败退。与此同时,意大利又利用德国在1940年9月对英轰炸期间,启动了在北非的进攻计划,在格拉齐亚尼将军的指挥下,从昔兰尼加的东部对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企图侵入埃及,夺取英国的主要海军基地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9月16日,意军攻下了埃及的西迪巴腊尼,英军一路后撤。12月7日,英军发起反攻,12月11日,英军收复了西迪巴腊尼,并继续西进,17日占领了塞卢姆,进抵利比亚。1941年1月5日,英军攻占了巴尔迪亚,22日攻下昔兰尼加的重要港口托卜鲁克,2月6日占领了昔兰尼加的另一个重要港口班加西,随后,沿着昔兰尼加西部海岸前进,并在阿盖拉地区建立了前哨阵地。

早在1940年9月,当意大利在北非进攻西迪巴腊尼暂时遇挫时,希特勒曾主动向墨索里尼提出可以援助一个装甲师的建议,但墨索里尼自称意大利可以胜任这次进攻,不需要德国的援助。这件事使希特勒感到自己很没面子。到了10月28日,墨索里尼在未通知德国的情况下,在欧洲的南部从阿尔巴尼亚入侵希腊,主动在巴尔干地区挑起战火。这一行动令希特勒极为震惊。此时希特勒正在制订进攻苏联的计划,为了全力对付苏联,他不希望将战场扩展得太大,因此,他对意大利大发雷霆,气愤地声称:不管意大利遇到什么困难,德国不会在利比亚和阿尔巴尼亚给它任何支援。

1940年12月,墨索里尼在北非的军队在英国的反攻下,毫无招架之力,只得紧急向德国求援,他不仅要求德国派出原来曾主动提出的装甲师,而且还要求提供大量的武器和装备。希特勒气愤地说:墨索里尼这是自作自受,让他品尝一下自食苦果的味道吧。

到了1941年1月,英军进入利比亚,意大利陷入险境,特别是22日托卜鲁克失守后,希特勒终于坐不住了。他害怕英国将意大利赶出北非后,将全力投入欧洲,给德国的行动造成巨大的威胁。希特勒希望意大利能够在北非牵扯住英军的一部分精力,不管是意大利还是英国,他希望双方都被留在北非,不愿意看到任何一方被赶走。因此,在目前意大利危急的情况下,德国应从大局出发,必须尽快为意大利提供援助。

2月3日,希特勒决定先派出第五轻装甲师前往非洲。他认为,英国军队经过长期的推进之后,在人力和物资方面肯定已筋疲力尽,如果他们碰到精神饱满而且装备精良的德国部队,就会处于一种截然不同的混乱状态中。他命令总参谋部,在派出第五轻装甲师后,再准备派出另一个装甲师。

德军前往北非作战,对德军也是一种考验,那里毕竟不同于德国本土,也不同于欧洲的其他地方,高温和沙漠是那里的典型特征,必须有一个好的指挥官才能真正发挥出德军的作战水平。希特勒几经思考,首先选定了第五轻装甲师指挥官,由琼汉尼斯·施特莱彻担任,这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名望的指挥官。然后他还要选择一名军级指挥官,来负责这次远征非洲的全面指挥。经过筛选,希特勒最终选中了隆美尔。希特勒曾为他的这个选择做出过解释,他说:“之所以我挑选了隆美尔,是因为他知道怎样去激励部下,这点很重要,对一位必须在特别艰苦的气候条件下,诸如北非或北极这样的环境里作战的指挥官来说,更是绝对必要的,隆美尔是个最合适的人选。”

2月6日,当隆美尔从总理府出来的时候,他已成为了德军驻利比亚的总司令,几天后,他正式被任命为德国非洲军团指挥官。出发时,隆美尔的口袋里已装着最高统帅部总司令凯特尔为他拟定的行动方案,指示他在利比亚如何与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人相处。方案中明确规定:“不管意大利有什么新鲜想法,不允许把德国部队投入到毫无意义的战斗中去。”

隆美尔分析了当前意大利在北非的形势,他判定意大利目前的意图仅仅是守住的黎波里。由于这一地区范围太小,无法建立空军基地,倘若意大利不同意在的黎波里以东筑起一条防线,他只好向格拉齐亚尼元帅表示歉意,并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不能筑起防线,就没有“必要”再把德军派往北非了。

1941年2月12日中午,隆美尔的飞机降落了,他迎着炽热的阳光从飞机里走出来,第一次踏上了北非的土地。

隆美尔发现意大利人仍然在全速向的黎波里撤退,他们正忙于收拾行装以便抢在英国人到来之前赶上能把他们带回意大利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