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罗斯福(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2603700000053

第53章 三军最高统帅(7)

这天,罗斯福和艾森豪威尔一起乘车到战场上去兜了一圈,听他讲述首次大捷的详细情节。总统对将士们强行通过环抱海滨平原的崇山峻岭所表现的坚毅精神赞叹不已。晚上,总统登上C-54,在两张无靠背座位之间架起来的橡皮褥垫上安寝,四周围上一道绿色帷幕。

在总统安然熟睡的时候,他的专机单独在空旷沙漠的夜空飞行。他一觉醒来,恰好是黎明时分,感到精神振作,身体很好。在7千英尺下面,辽阔寂静,一望无际的沙漠在晨曦中泛着金光,前面是一条翠带,一直伸展到地平线的尽头。富兰克林意识到,它就是尼罗河沿岸的狭长耕作地带。他知道,仅在几千年之前,全部文明区域不过就是这么宽的一条翠带,从亚历山大穿过不毛的金色沙漠,伸展到卡纳克,全长1200英里。

布赖恩少校用长距离动力滑翔使飞机降低高度,向着尼罗河低飞。当越来越靠近大地时他们仔细观看了有史以来从未改变的农耕情景。牛拉的水车在向灌溉渠里戽水,农民在巧克力色的泥坝围着的绿野里劳作,古老式样的船只挂着三角帆在尼罗河上航行。看着这一切,总统心里也像每一个旅游者那样不能平静。

“瞧,金字塔!”麦克说。这时候,他正坐在总统身旁。

富兰克林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三堆三角形的紫晶色东西坐落在沙漠的边缘。布赖恩把飞机驶离航线,在它们顶上盘旋。富兰克林俯瞰着蹲在太阳下的狮身人面像。在一条又长又直的大路尽头,开罗的屋顶和伊斯兰教寺院的尖塔在曙光中闪着虹彩。

罗斯福主张一下飞机就乘车到城里去看看,但是特工头子迈克·赖利说:“不行!”

“丘吉尔先生要去的话,他可以去。”这位特工人员补充说,“如果有人开枪射击,他至少可以跳出车子拔腿溜走。可是你行动太不方便了。”

富兰克林尽管不高兴,但是仍顺从地到美国驻埃及公使亚历山大·柯克腾出来给他的那座四方形白色别墅里去了。丘吉尔业已在路那头英国公使凯西的家里安顿下来。他们的工作人员则住进了笼罩在金字塔阴影里的旅游宾馆米纳大厦。

总统的专机一早出发,越过巴勒斯坦全境六小时以后,抵达德黑兰。

旅途中间,罗斯福在开罗做了短暂逗留,以便会见蒋介石,试图要他继续抵抗日本人。总统认为,要中国继续作战来牵制日军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机场对轰炸日本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一再要蒋介石改组他的腐败政府,但毫无成效,然而他除了继续支持他毫无办法,美国舆论永远不会支持他去支持既与日本人作战又与国民党军作战的共产党。罗斯福放弃了在中国的美国军事指挥权,满足了蒋介石对金钱的没完没了的需求,并试图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来对待,以便提高蒋介石的斗志。这些办法最终都失败了,只实现了目前一个最紧迫的目标:中国人仍在作战。

对罗斯福来说,在德黑兰会议上的艰巨任务就是同难以捉摸的斯大林建立起自己同丘吉尔所保持的那种私人关系。据美国外交官罗伯特·墨菲说:“总统的计划是使苏联人感到美国人绝对相信他们,并把苏美两国在战时与平时的合作置于其他未来的联盟之上。”

批评罗斯福的人指责说,由于他依赖个人外交和愿意作出过多的让步来满足斯大林的需求,因此削弱了战后的解决办法,并引起了冷战。拥护者认为,虽然他过高估计了他同斯大林谈判的能力,但是关于苏联的力量和意图问题他并不失于天真。罗斯福认识到力量的客观现实,而伍德罗·威尔逊从来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总统认为国际安全已经成为超级大国的主要治安问题,过去的欧洲均势体系已经破产,他试图指导建立一种新的世界体系,在这种世界体系中,苏联和美国将充当和平的仲裁者。罗斯福的努力没有成功,这不是由于他的天真,而是由于斯大林有不同的目标。

会议正式开始之前,举行了一个赠剑仪式。丘吉尔从伦敦给斯大林元帅带来一柄“斯大林格勒”之剑,作了简短发言后,他双手把剑赠与元帅,斯大林接过剑,俯身吻剑柄,致完答辞,缓缓把剑从鞘中抽出一段来,然后迅速插回,交与伏罗希洛夫将军。仪式结束。

德黑兰会议从1943年11月28日开到12月2日,在忙忙碌碌的四天里,罗斯福同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会议桌上,在吃饭时都进行磋商,又单独同斯大林会谈过几次,总统发现,这位穿着米色军装戴着元帅的大金质肩章的苏联独裁者,信心十足,非常自信,给人印象鲜明深刻。前三天里,他未能同他建立起私人关系,“他端庄、倔强、严肃,没有一丝笑容,难以捉摸。”罗斯福曾对弗朗西丝·珀金斯说,“我感到非常沮丧……我们所做的事情本来完全可以由外交部长们来做。我整整考虑了一夜,决意采取孤注一掷的行动……那天早晨,在前往会议室的路上,我们赶上了温斯顿,我只说了句:‘温斯顿,我希望你不要对我所做的事感到恼火。’温斯顿只是抖动了一下嘴上的雪茄烟,哼了一声。”

罗斯福坐着轮椅到斯大林面前,通过翻译开始与他交谈。“谈话好像十分友好和神秘,其他苏联人也凑到我们面前听着。他的脸上还是没有笑容,然后我用手捂着嘴低声说,‘温斯顿今天早晨反常,情绪很不好’。斯大林的脸上露出很模糊的笑意。我断定我的做法对头。我一在会议桌旁坐下来就开始拿丘吉尔的英国派头,约翰牛,他的雪茄烟和他的习惯取笑,斯大林开始露出笑容。温斯顿脸色绯红,皱着眉头,他越是那样,斯大林越觉得好笑,他终于捧腹大笑起来,三天来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光亮。从那时起,我们建立了私人关系,斯大林自己也偶尔说些打趣的话,冰层打破了,我们谈起话就像男子汉和兄弟一般。”

后来,斯大林在同有地位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米洛万·德热拉斯谈话时评价了与他交锋的三巨头。“丘吉尔这种人你要是不盯着他,他会从你口袋里掏走一个戈比,而罗斯福呢,不是那种人,他只掏大硬币。”

丘吉尔的情况则不同,他对这位苏联领导者抱有本能的反感。有一次他们在讨论“霸王计划”的时候,丘吉尔谨慎地提出某个稍晚的日期,斯大林一下子暴跳起来了。

“在上次大战中,”他咆哮道,“你说你打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战斗;现在却不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战斗了!”

“霸王计划”的时间直到会议的第二天才确定下来,罗斯福答应不迟于1944年6月1日。

斯大林对罗斯福的观点做了许多让步。在争论中他俩经常自觉站在一边,虽然富兰克林对丘吉尔的热爱使他心里倾向于站到另一边去。这是件大好事,它能使罗斯福在他们两位之间保持一种力量的均衡,罗斯福对此并不感到讨厌。

但是共同之点毕竟远远超过分歧之处,一定要彻底击溃德国的决心在左右着一切。“霸王计划”的时间确定之后,斯大林保证以一场声势浩大的苏联攻势加以配合。丘吉尔和罗斯福已经同意由艾森豪威尔来担任盟军的最高统帅。马歇尔将军想得到这个职务;但是他在参谋长的职位上干得十分出色,艾森豪威尔在自己的舞台上表演得也很精彩,因此,叫他们两人互换位置似乎是愚蠢的。另外,这两位政治家极端重视艾克的非凡才能,他能使英国人和美国人在一起水乳交融地密切合作。

为了让斯大林感到他自己也在参与议定大事,罗斯福问他:“你认为我们应该挑选谁来担任最高统帅?”

“当然是艾森豪威尔哕!”斯大林说,“他是你们手下最好的将军。”

除了所有其他协议之外,斯大林还答应在德国投降之后6个月对日本宣战。这一段时间他要用来重新部署红军的兵力。

在会谈中,政治考虑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虽然各项决定将留在以后做出。这样一来,总统就可以有理由说自己在德黑兰并没做出任何秘密许诺。在总统略述了未来的联合国的基本结构之一后,斯大林对罗斯福提出的监视和平的“四个警察”概念表示感兴趣。斯大林还赞成他提出的不准法国人重返印度支那和他们的殖民帝国的其他地区的建议。这些地区将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会谈中还讨论了在德国失败后肢解德国的计划,西方领导人还表示默许苏联继续占领波罗的海国家,这些国家是在1939年被占领的。

波兰的战后地位问题较大。丘吉尔指出,英国打仗是为了保卫一个独立的波兰,他提出讨论波兰未来的政治制度和边界问题。斯大林拒绝同伦敦的波兰流亡政权发生任何联系,不正当地指责它同纳粹分子勾结,这样,他就有效地阻止了对波兰的未来政府问题进行讨论。关于领土问题,苏联人坚持保留1939年红军占领的那个地区,他认为,所形成的边界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提出的边界(寇松线)是一致的。然而,在伦敦的波兰人坚挣恢复波兰1939年以前的边界。斯大林建议,为换取波兰接受寇松线,波兰应该得到德国的一块领土以补偿自己失去的领土,这样一来,波兰的西面边界就可以移到奥得河。丘吉尔答应敦促在伦敦的波兰人接受这种解决办法。罗斯福没有参加这些讨论,然而,由于他对苏联的安全要求表示同情,所以在同斯大林谈话时私下对领土转移表示支持。但是,他强调说,他不能公开参与这样的安排,因为这会引起上百万波兰裔美国选民的反感。

罗斯福感到,对战后世界的详细规划还有待于今后事态的发展。目前他只能运用拿手本领争取在原则问题上达成协议,把具体的分歧留待以后的会议去解决。他完全知道,涉及具体方案的时候,苏联人是不好对付的;他也明白,在第一次会议上就要他们同意这些东西是办不到的。如果他能够诱劝他们表态支持各国人民自由平等这一伟大的基本原则,同意成立一个联合国组织来防止战争,那么,以后他们想要倒退到赤裸裸的帝国主义就困难得多了。要他们死了这条心是不可能的。他并不认为苏联人口头上对西方理想主义讲了一通好话就表明他们已经改变本性。要把斯大林约束得规规矩矩可不那么容易!但是罗斯福确实认为,一旦签订和约,现在所做的那些承诺虽然含糊笼统,但到时候将会发挥某种杠杆作用。

关于成立一个联合国组织在必要时采用武力来防止战争,罗斯福的决心是下定了的。他并不打算重犯国际联盟的错误,他的联盟或联合组织将更具备强制性的有效手段,它要像警察部队一样,迅猛地扑灭战争罪行。

斯大林热烈赞同成立这样一个联合组织,大家一致同意那些体现罗斯福竭力坚持的基本原则的宣言条文。

德黑兰宣言宣称:

……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以及所有国家负有创造和平的无上责任,这种和平将获得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民大众的拥护,并在未来的许多世代中排除战争的祸患和恐怖……

我们将寻求所有致力于消灭暴政的人民的国家之合作和积极参加……我们随时欢迎它们自愿加入这个民主国家的世界大家庭中来……

我们怀着希望和决心来到这里。当我们离开这里时,我们已经在事实上、精神上和意志上都成了朋友。

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

1943年12月1日签于德黑兰

德黑兰会议之后,罗斯福感到很疲惫。会议一共开了四天,白天紧张得要命,晚上还要出席官方的应酬场面。在某种意义上讲,晚上比白天更叫人吃不消。举行那种通宵达旦的宴会是否有必要,似乎叫人说不上来。但是苏联人对这种场面极其重视。在他们看来,一个会议如果不靠一起大吃大喝、痛饮香槟和伏特加的方式来盖上友好交情的正式印章,就算不上圆满结束。

也许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温斯顿·丘吉尔的生日之夜肯定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英国使馆的大餐桌旁,苏联人、英国人和美国人亲密无间地坐在一起,生日宴会使大家显得无忧无虑。和其他任何生日宴会一样,这里也有一块蛋糕以及蜡烛、礼物、祝酒和赤诚的感情——富兰克林还亲自配制了马提尼酒,更增添了随便的气氛。所不同的是,客人是三个大国的统治者,而他们的诚意则决定着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前途。说不定哪一天发生国际危机时,只要回忆一下这天晚上结成的友谊就能使人们心平气和、取得一致。对于世界前途来说,丘吉尔生日宴会激发出来的诚意,可能比那些把手放在背后,两指交叉,一本正经的政治家们所达成的正式协议还来得重要。

总统虽然劳累,但是在返回开罗途中还举行了一次会议。这次是和土耳其总统M·伊斯麦特·伊诺努的会晤——使土耳其继续站在同情美国的立场上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接下来飞往突尼斯首都,在艾森豪威尔的白色海滨别墅里休息了两天。

总统兴致勃勃地和艾克坐在客厅里,穿过画窗眺望突尼斯湾碧波荡漾的海水和邦角半岛上隐现在苍茫暮色中的嶙嶙群山。他早就在期待把重大消息告诉艾克的欢乐了。他说话时眉飞色舞,把烟嘴翘得老高。

“喂,艾克,”他慢吞吞地说,“你最好还是开始收拾你的行装吧,你要去伦敦啦!”

罗斯福从突尼斯飞到西西里去视察战场并看望军队。他原来还想去意大利,可是两军正在卡西诺前面交战,为安全计,他不能前去。但是他确实到了被炸成一片焦土的英雄的民主堡垒马耳他,那里的人民曾经蹲在迷宫般的洞穴里躲过了三千次空袭。

他飞回奥兰港时,“衣阿华号”已经等候在那里了。它曾被派往巴西,后来为了不使它遭受破坏,又被调了回来。就这样,总统再次穿过海峡,从风平浪静的海上回国。这次通过海峡时,由于纳粹分子埋伏在那里等候,比上一次要危险得多。

德黑兰会议标志着苏联和西方合作的顶峰。这种合作是通过走另一个极端去迁就斯大林和推迟做出艰难的决定来实现的。罗斯福胜利地返回华盛顿,确信实现持久和平的基础已经奠定。“英国、苏联、中国和美国以及它们的盟国,拥有全球3/4以上的人口,”他在一次轻松愉快的“炉边谈话”中对全国人民说,“只要这四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侵略者就不可能起来发动另一场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