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罗斯福(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2603700000034

第34章 政策的保守性(4)

财政部部长摩根索介入了赫尔和韦尔斯的争论中,他建议将难民送往美国维尔京群岛,但赫尔发现如果没有国会的通过,这样做是违法的。他利用海岸警卫队的一艘快艇掩护圣·路易斯号,在乘客入境取得突破的时候确保轮船的下落。

施罗德将船沿着佛罗里达海岸线慢慢向北行驶。圣·路易斯号成了轰动一时的热点;734名乘客排着队等待入境。来自美国国内各种团体以及圣·路易斯号乘客的申请书向罗斯福飞来,在请求中他们强调他们中的400多人都是妇女和儿童。还有许多报社发表社论要求罗斯福对这些不幸的人抱有同情心。他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回应。考虑到希特勒下一步的策略会利用其贫穷和恐惧的难民来淹没美国,罗斯福没有改变胡佛针对移民申请者所颁布的经济情况调查。尽管美国的犹太人是当时除了苏联和波兰以外在世界上最多的,但他坚持认为德国犹太人的地位不是一个美国要去优先解决的问题。

最终在实施了一系列外交策略后,在被其他许多国家拒绝之后,施罗德船长绝妙的表现赢得了比利时的同意,圣·路易斯号和它的乘客们在6月最终进入了比利时。很难理解为什么罗斯福没有在这一问题上给古巴总统施加更多的压力。即使他对圣·路易斯号乘客进入美国一事缺乏热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完全可以坚持说服贝伦森在压力下出钱,并要求布鲁承认那些在汉堡上船前往古巴的诚实的人们是有签证的。也可以说,在那样的情况下,应是JDC有责任抓住机会同古巴政府将事实理清。整个故事就是一部令人伤心的悲剧,除了施罗德船长外,几乎没有人是讲信用的。

在美国,最复杂的意见一般也是最开明的。罗斯福曾收到一封来自一群知名作家的联笔信,呼吁美国的入境条件能更加开放。这个提议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好莱坞巨星的支持。

切断同德国贸易关系是举措之一。美国接收了50万纳粹难民,这同战前区别较大并且无法操作。美国这么做除了基于人道主义考虑,更是为了扩充国家自身的人才库。

美国的确在1940年大选和美参战之间3个月内接纳了5万德国犹太人,这本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举动,但罗斯福却只收获了很少的信誉。当罗斯福逐渐承担起一切,去做一个对抗德国的秘密斗士并伸展他的权力触角去帮助希特勒的对抗者时,他的理想没有被那些在德国受压迫的犹太人转移。

1938年11月14日开始,富兰克林·D·罗斯福和乔治·C·马歇尔将军之间那极为重要、极富历史性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呢?罗斯福可以在白宫同一些高层次的百姓和军官探讨关于他增加空军军费计划的实施问题。他提议将一半金额定位为指标。他说如果美国拥有高规格的空军和吞吐量,希特勒将会在下一年有所收敛。他大声表示美国必须拥有足以保护全球的空军力量。

马歇尔有些犹豫。如他后来私下解释的,他认为罗斯福没有注意到那些辅助的问题,如训练飞行员等,并且不认为美国的抵御袭击能力如总统说的那样强。

大部分参谋人士在12月1日带来了18亿美元的额外防御预算,这曾因为政治和财政问题被罗斯福否决。

陆军部因为罗斯福而呈现一片混乱的局面。作战部部长长哈里·伍德林和他的助理部长路易斯·约翰逊——一位大西洋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11月20日,罗斯福收到一封马歇尔让约翰·J·潘兴将军写来的信,信中他希望为陆军争取更多的资助,同时希望减少对空军的拨款。罗斯福对此没有做出保证,而是惊异于自己把美国最伟大的战争英雄带进了一场军事辩论之中。

罗斯福于12月13日在白宫接见了安东尼·艾登。尽管两人都反对绥靖政策,但是罗斯福还是避开了对外交政策的讨论,而是习惯性地对空军力量大唱颂歌。

年底,罗斯福为政府带来了一些新鲜血液。他准许司法部长霍默·肯明斯退休。密歇根州州长弗兰克·墨菲长期以来一直深受罗斯福赏识,被提名担任司法部部长。

12月24日,新上任的商务部长哈里·霍普金斯在白宫宣誓就职,并于节礼日正式开始工作。来向霍普金斯道贺的第一批人中就有乔治·C·马歇尔将军,马歇尔将军对于霍普金斯而言,看似不可能却实为莫逆之交。马歇尔决定和霍普金斯保持密切的联系,因为他知道霍普金斯能将信息传达给总统。他们首次为了军需生产的合作业务迅速扩大,因为罗斯福已经决定通过国有工厂扩大飞机制造。罗斯福率先提议用陆军部的资产建立7个大型军用飞机制造厂,这将使美国的飞机产量每年大幅上升,并向他的支持者们保证“霍普金斯可以不依靠财政部的拨款建立这些工厂”。新政过渡到第四个阶段,一个大规模的防御强化工程正在进行。

马歇尔也许会推测当克雷格将军退休之后,霍普金斯可能将帮助自己爬到军事阶梯的最高级。到那时罗斯福就能够欣赏到自己杰出的才能。马歇尔的支持者不光有霍普金斯、克雷格,还有潘兴。

第一眼看上去,马歇尔和霍普金斯的关系是对立方之间的互相吸引而罗斯福也在没弄清重点以前,在不同方面依赖着他们。

马歇尔对高位的渴求并没使他成为一个马屁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在重大问题上向罗斯福提出异议,拒绝霍普金斯频频要他去海德公园的建议,并且总是尽量避免在罗斯福面前成为一个“小跟班”。

起初马歇尔发现罗斯福开会时,总是傲慢自我、放任自由,但之后又逐渐觉察到罗斯福拥有伟大的力量、抱负和勇气。最后,他们之间建立了非常轻松的关系。1939年早春,罗斯福任命马歇尔为陆军参谋长。

国家的敌人不在内部,而是国外的野蛮独裁者。在避免成为大萧条的替罪羊之后,罗斯福把重心放在美国对外国专制的气愤和疑虑上。这是一个重大的过渡期,也预示着一个定将影响眼前这场战役的政策即将出台。

在罗斯福的帮助下,西班牙的公正救济委员会(Impartial Relief Committee)成立了,委员会中的委员背景各不相同,既有孤立主义者也有国际主义者。美国的罗马天主教统治阶级断定这是一个主要帮助共和党人的机构。1938年底,在西班牙发生了一场关于支持或禁止武器的巨大动乱。

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于1939年初访问罗马,再一次试图说服墨索里尼能在他的影响下使希特勒平静一点。张伯伦承认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访问”,但仅仅让意大利统治者更加轻视英国,而在英国政府看来,当时的墨索里尼仅仅是德国人手里一个吵吵闹闹的木偶。

墨索里尼担心张伯伦受罗马民众的欢迎,便说“这些人……归根到底是富人家玩腻了的孩子,最终会丢掉他们的王国”。

罗斯福帮助英法强大所做出的努力——尤其是在飞机销售上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在让·莫内访问美国之后,一个法国代表团将再次赴美,对美国出售的飞机做进一步检查。罗斯福本人不得不要求空军指挥官允许那些法国人靠近A-20飞机。

对于1月19日在洛杉矶的试飞事件中,阿诺德只是喋喋不休地说法国人正考虑买下那个“秘密”炸弹。恐怕只有罗斯福这位具备掩饰能力的总统,才能将政府从这种潜在的难堪中解救出来。

罗斯福尽了他的全力。他总是能够处理好那些乱七八糟的玩笑、牵强附会的比喻、半真半假的言论甚至是彻彻底底的谬误,最终智胜媒体。他在第二次会议上当着全体内阁的面告诉摩根索和伍德林:“继续如往常一样,让法国人买他们想要的武器。”

总统于1939年1月底邀请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到白宫。他坚定地阐明了自己对于国家战略利益的概念。他的基本前提是法国陆军同英国海军已经提供了一个盾牌,美国依其发展到今日这般强盛。英国和法国人正被邪恶危险的德国政权所威胁,而美国的国家利益要求扶持这些国家。

他论述了美国的政治思想,并声明不会重蹈杰斐逊在1807年关于中立法的覆辙。美国目前已更加强大,应该对自己的实力有所认识。参议院们应该认识到他们拥有相同的利益,即在避开海外威胁并支持被威胁者的同时不参与战争。他简要谈及太平洋地区并希望日本能够被美国驻太平洋群岛的空军和海军所牵制,希特勒似乎要从那里的政治发展中求得好处。

罗斯福认为他应当从曝光过度中有所收敛。在1939年2月3日的记者会上,他收回了关于美国的“莱茵河边境”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谎言”的言论。大多数人对他当时的立场投了赞成票。

罗斯福正在经历他总统生涯中最错综复杂和重要的政治时期。他知道如果要将国家从世界危机中拯救出来,他将必须第三次连任总统,而要赢得连任,他将必须作为一个成功将国家置于战争之外的候选人。他将必须推销“以实力求和平”的紧急政策。在准备作战时找寻和平之路,这也是摆脱失业的方法。

1939年初,他曾对民主国家国会议员说,大规模军事生产将“意味着为这个国家带来繁荣”。直到他重新参加竞选的时候,欧洲同盟国可能选出比张伯伦和达拉第更坚决的领导人,能够刺激他们的民众从麻木中觉醒并协助罗斯福提升美国对民主国家的援助。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幕了。在一战时期,西方同盟离开美国的干预也许就会失败。斯大林不会为他们提供任何帮助,墨索里尼将按照希特勒的指示行动。日本甚至可能被诱使去袭击在远东的英法以及印度。

在德意志帝国建立的初期,罗斯福已然发现西方民主国家能够与之共存。他在1939年初相信美国将是世界消灭纳粹必不可少的力量。美国将是世界上杰出的国家。他如同一个至高无上的政治艺术家,在1939年初将把他的国家带上一个其他国家所无法达到的高度,而他自己也可以与华盛顿和林肯齐名了。

英国历史学家曾写道:“他的性格有着不可抗拒的庄严……他最亲近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们则解释说:‘他谨慎地隐藏着他思想的轨迹。’”

如同一个敏捷的掠夺者,他知道何时展示他的设计并将其付诸实践,一旦他决定实施一项政策,他总是镇定自若、光明磊落,当最终决定之后,通常鼓舞人心。

没有任何一个美国领导人能够怀有罗斯福般改造世界的想法。也没有人能成功持久地实施一个重新调整国际关系的大计划。

其他国家大都被德国早期的冲击压垮了,并不得不忍受对付纳粹而遭遇的伤亡,这将使罗斯福更易于达成最终目标。他的国人给他的负担越少越好。在罗斯福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将高涨的理想主义热情与方法上严格的犬儒主义结合起来。

罗斯福同希特勒的斗争将更加复杂。就如同那原始的战斗舞蹈,直到两个你死我活的敌人完全控制了对方才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