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荣誉来构建军队的战斗实力,这是巴顿军事领导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巴顿是一个典型的军人,热爱战争,渴望获得崇高的军事荣誉。他曾经说过:“珍惜传统、喜欢刺激和渴望荣誉。如果你拿走了这三样东西,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巴顿从自己的感受中认识到,仅仅从物质上关心士兵是远远不够的,人最需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激励。所以,他一向很重视培养和提高官兵们的自觉意识,采取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进取心,以增强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巴顿很重视对部队进行教育,认为这是官兵们荣誉感和战斗力的最重要的源泉。在巴顿平时的演说和各种文告中,始终贯穿着一个重要的主题——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他力图让每一个官兵懂得,他们是在为人类正义事业而战,并使他们明白个人对于集体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荣誉感和对集体的自豪感,把不屈不挠的意志灌输到他们的心灵深处。巴顿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坚强战士。
巴顿是一位以大刀阔斧、果敢强悍而闻名的猛将,而且性格粗鲁,好骂人,因打士兵的耳光而受过处分。但周围的人却发现,其实他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善解人意的人。在战争期间,军队对违纪违令现象一般都采取严厉的惩处措施。而巴顿则较少这样做,因为他十分擅长通过团结关怀部属来提高士气和工作效率——这是巴顿军事领导艺术中鲜为人知的方面。
战争的严酷性和突发性要求部队必须统一号令,保持高效率,因此巴顿要求部下必须忠实于他,绝对服从命令,这一要求有时是相当苛刻的。同时,巴顿也十分忠诚于自己的部下,他所说的这种忠诚,即给予下级正确的指令和指导,同时又善于团结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在这一点上,巴顿至少在三个方面把握得很有分寸:
第一,只要不违背司令部的战略战术意图,巴顿很少干预下级的具体工作,而是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因为他相信,一个受到充分信任的合格的军人能够独立地完成份内的工作。
第二,如果部下取得了成绩,巴顿会及时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嘉奖。如果有人受到了委屈和伤害,他则会倾力予以保护。当然,他也决不会姑息那些玩忽职守者。
巴顿全家福,自左至右:儿子巴顿、巴顿、妻子比阿特丽丝、小女儿鲁思·艾伦、大女儿小比阿特丽丝。第三,始终保持一个团结协作、高效率的参谋机构。巴顿认为,参谋机构如同一支部队的头脑,因此它必须是团结和高效的。因此,巴顿最不能容忍两种人待在他的参谋部里:唯唯诺诺的伪君子和我行我素的性格孤僻者。巴顿的参谋部就像一个团结合作的大家庭,他们精诚合作,以科学求实的精神高效率地工作,为巴顿部队屡创佳绩做出了贡献。
在作战方面,巴顿堪称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战术家之一,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强烈的进攻精神。装甲部队的最大特点是快速机动,巴顿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装甲兵团的大范围机动性,尽一切努力使部队不停顿地向前推进。大刀阔斧,一往无前,这既是巴顿本人的特殊性格,同时也是他的部队的战斗作风和克敌制胜的战术法宝。从巴顿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来看,他的攻势作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反对消极防御,强调进攻是夺取胜利的惟一有效手段。巴顿对防御一向嗤之以鼻,他认为,战争从来都不是靠防御取胜的。相反,巴顿对进攻始终怀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主张进攻是夺取胜利的惟一有效手段。这种思想当然与他“崇尚进攻”的天性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基于他对进攻和防御的辩证关系有十分深刻的理解。巴顿认为,放弃了进攻等于把主动权让给了敌人,会陷于被动挨打,只有勇猛进攻才能保证优势和安全,从而赢得胜利。进攻是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从这一角度讲,进攻是最有效的防御。
巴顿并不主张盲目地向前推进,他认为,进攻的目的不仅仅是攻城夺地,更重要的是寻找一切机会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不仅可以为战役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更有效地保护自己。为了牢牢控制战争主动权,巴顿认为必须正确地选择进攻的时间和地点,以达到集中兵力歼灭敌军主力之目的。在这方面,巴顿做得极为出色。他常常能把分散得很远的部队,迅速地集中在出敌不意的地点上,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发动突然进攻。
反对侧翼安全论。随着巴顿部队快速推进,把一些未能攻占的城镇甩在身后,致使其侧翼经常暴露在敌人面前,因此,许多将领提出要保护侧翼的安全。巴顿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只有不停顿地前进才能尽快获取战争的胜利,如果拘泥于侧翼安全和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滞缓进攻速度,受益者只能是敌人。他主张,不要过分考虑侧翼安全问题,只要快速推进,达到盟军的战略性目的,就能牢牢控制战争主动权,侧翼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那些孤立的敌人城镇即便不被困死,也会自动放弃或投降。当然,巴顿对于侧翼安全并非视而不见,他希望通过地空协作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战斗进行期间,巴顿经常与空军战术部队保持密切联系,由他们去发现并及时解除侧翼形成的严重威胁。
注重进攻的速度。巴顿始终认为,行进的速度是检验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制胜的基本要素,因此他一向主张:“部队必须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巴顿认为,高速度运动至少具有两个功效:其一,达成攻击中的突然性,从而牢牢把握住战机。为了获得这种效果,巴顿对部队行进的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给予严厉监督,有时甚至不允许部队放慢速度或停止前进。其二,可以缩短进攻时间,减少伤亡。巴顿虽然特别强调进攻的速度,但他反对草率从事。他要求在进攻之前一定要做好侦察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但他坚决反对优柔寡断。
强调充分发挥火力优势。巴顿始终坚信“火力是战斗之本”的军事理论,主张战斗决定于炮火,而不是白刃战。巴顿认为,冷兵器时代结束之后,胜利的天平就愈来愈倾向于火力强大的一方,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他还认为,弹药耗尽了还可以再生产,而失去了生命的人却不能再生,因此“浪费枪弹要比浪费生命好得多”。在每次进攻中,巴顿总是命令部队充分发挥火力的优势,不要吝惜炮弹和子弹。巴顿是运用和调度火力的大师,在二战期间,很少有人能在这方面与他相媲美。他认为,运用火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作用除了杀伤敌人之外,还表现在:压制敌方的火力和进攻速度;威慑敌人,鼓舞士气;在战术上牵制敌军;炮火支援;掩护进攻及保障进攻速度;火力侦察等等。
重视后勤保障工作。现代战争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装甲部队等现代兵种投入战斗更加重了物资供应部门的负担。巴顿充分理解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后勤部门必须通过周密调查做好计划,事先准备好各种军需物资,并按时送达目的地。对于那些忽视后勤保障工作的指挥官,巴顿给予严厉的批评和督促,并通过各种方式鼓舞后勤部队的士气,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在巴顿强有力的领导下,第3集团军后勤处成了盟军中效率最高的后勤部门。每次战役之前,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收集各种物资,尽量多地储存油料,其数量总是要比其他部队多出一半以上。随着战争向欧洲腹地发展,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巴顿的建议下,盟军采取了“红球快车行动”,抢运各种物资。
特别注意情报搜集工作。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敌人活动的情报,指挥员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及时地做出决定。在西欧战场上,巴顿第3集团军的情报班子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巴顿制定了严密的情报收集、研究整理和判断决策的程序,以便及时掌握准确的情报,为战争服务。他还经常利用战斗的间隙,派出小股部队深入敌后进行侦察或对敌实施武装侦察,因而往往能获得准确的情报。有时,巴顿甚至比盟军最高司令部更早地了解敌人的动向,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巴顿的作战思想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这种攻势作战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盟军在兵力兵器和空军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德军已是强弩之末,又东西南三线作战,对盟军难以进行致命的打击。盟军牢牢地把握住了战略主动权。此时,如一再强调防御、翼侧安全等显然不大合适。
就一般的战争而论,有攻就有守,有侧翼就有侧翼安全的问题。若一味地强调进攻,忽视防御;侧翼暴露而不加以保护等等,必然给己方带来巨大的危险,甚至导致全军覆没。但在1944年7月以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盟军因兵力、兵器占压倒优势而可以进行全面的战略进攻,无需消极防御;占绝对优势的空军可以保护暴露的侧翼,因而无需担心侧翼安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装甲兵的作用此时已达到了顶点,它是陆军中最强大的攻击力量,具有防护性好、机动性高、火力猛、速度快和突击性强等突出优点,而大规模的装甲兵团更具有长途奔袭、迂回包抄、重创敌军的巨大能量,它可以连续不断地发动强大攻势,既能够实现重大的战略性使命,也能完成战役、战术性的突击。此时,盟军的装甲部队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且质量和作战素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巴顿的攻势作战思想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巴顿的一生都在为成为一个伟大的将军而做准备,他如愿以偿了。他在军中服役35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取得了巨大收获。他在美军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建立的丰功伟绩,以及他在军事训练和实战中创造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和作战方法,在美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为人们所世代传诵。当然,我们也很容易在巴顿身上看到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极其严重的局限。由于性格、教育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他在生活小节、军事生涯和政治事务等方面都很容易走极端,好的时候出类拔萃,令人景仰,坏的时候不可救药,遭人诅咒。打耳光事件、与盟军和美军领导层的几次严重冲突,以及战后日益表现出的政治上的严重保守趋势等等,无不影响着他的形象和军事生涯,也导致了他的个人悲剧。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宏伟的大舞台上,杰出的军事将领成千上万,而像巴顿这样以“不断胜利推进的将军”而载人史册的极富传奇特色的人物,则只有他一个。时至今日,那些在世的第3集团军的老兵们仍然自豪地记得——“我们在巴顿的统率下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