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战役以后,盟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德国人已经不可能再组织大规模的反攻了。但是,他们在莱茵河西岸仍有85个师的兵力,希特勒命令他们死守莱茵河,企图利用这道天然屏障阻挡住同盟国军队的攻势。于是,艾森豪威尔决定,尽快发动一次大的战役,冲破德军的莱茵河防线。但在制定作战计划时,盟军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其分歧仍然是以前美英两军矛盾的继续,根本问题仍然是军事指挥权问题。
在1944年12月,为了应付当时出现的危险局面,盟军暂时把阿登以北的作战指挥权交给了蒙哥马利。谁想他竟然抓住这些权力不放,并且还希望取艾森豪威尔而代之,或者把他架空,由英国人来主宰占领德国的任务。他在赢得了英军总参谋长布鲁克元帅的支持后,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蒙哥马利一再强调,盟军没有足够的力量分兵出击,主攻方向只能有一个。他的意图很明显,这就是他所在的北部战场。他进一步主张,艾森豪威尔属下的主力部队应全力配合他的军事行动。显然,他的这一方案旨在一箭双雕,既可以争得地面部队的指挥权,同时又可以保证自己在与美军的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布莱德雷和巴顿都认为,蒙哥马利的这一要求简直是无理取闹。尤其是在当时,美英两国在军队数量和提供的战争物资上的比例是10:3,美军承受的伤亡也比英军大得多。他们一再告诫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的要求是毫无道理的。他的主张必然会遭到美国军政各界的强烈反对,而且有可能激化美英双方的矛盾。如果蒙哥马利的计划得逞,他不仅要打到莱茵河,而且要攻克柏林,从而夺取最高的战争荣誉,这是美国社会决不会接受的。为了给艾森豪威尔施加压力,布莱德雷和巴顿甚至以辞职相要挟。
艾森豪威尔左右为难。作为盟军总司令,他既要顾全大局,维护盟军内部的团结,又要坚持原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作战计划。思量再三,经过与马歇尔磋商,他又大行中庸之道。他草拟的作战计划巧妙地拒绝了蒙哥马利在作战指挥权上的无理要求,对其他较为合理的主张则予以采纳。这个作战计划的要点是:消灭莱茵河和摩泽尔河以西敌军,冲破莱茵河防线,以窄正面对鲁尔以北方向实施攻击。根据这个大纲,前一阶段暂归蒙哥马利指挥的美军将重新归属布莱德雷,其任务是向美因兹——法兰克福地区发展进攻,其性质仍然是辅助性的,但在军事上享有相当大的主动权,而这正是布莱德雷和巴顿所期望的。
艾佛尔战役在2月6日打响了,进攻部队的进展十分顺利。第20军、第7军和第8军犹如三发出膛的炮弹,呼啸着冲向了战场,很快就扫荡了沿途的敌军,分别攻至摩泽尔河、基尔河和莱茵河西岸,守敌望风而逃,毫无招架之力,战役胜利结束。
这时,巴顿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特里尔城挡住了他的去路。特里尔是德军在该地区的军事要地,守军力量雄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要想攻克特里尔,首先面临的一个困难是兵力不足。但巴顿决定要攻克特里尔,为下一步围攻萨尔的战役做准备。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他采取了他所称的“迂回战术”。
巴顿和他的参谋人员都认为,如果他能用一个装甲师与第94师配合,他就能横扫萨尔河和摩泽尔河一带的德军,打开一条通向特里尔的通道。这个装甲师从哪里来呢?他看中了目前归第8军统辖的第10装甲师,因为这个师曾归他统属,是一支他非常熟悉的部队。为了要回这个师,2月14日,巴顿破例前往巴黎进行“度假旅行”,在旅行过程中积极做工作。巴顿游说的主要目标是史密斯将军和艾森豪威尔的作战部长布尔将军。在一次狩猎活动中,他有幸与他们同行,设法与他们打得火热,并慷慨解囊,请大家开怀畅饮。在似醉非醉之际,巴顿乘机兜售自己的计划。这次旅行巴顿实现了两个既定目标:其一,使最高司令部同意了他攻打特里尔的行动计划;第二,最高司令部同意把第10装甲师交给他指挥,但提出一个条件,即只能用该师参加消除三角地带德军的行动,然后归还。接受命令后,巴顿立即投入了战斗。
在2月21日的西线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形势,蒙哥马利的主攻部队闲得百无聊赖,只有“待命出击”的第3集团军在浴血奋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先后攻克了十余座城镇和上百个村庄,基本肃清了该地区的德军,把敌人的“西墙”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各攻击部队分别前进了三四十千米,其中第20军的先头部队攻至萨尔河畔。
布莱德雷兴奋地注视着巴顿战车不可阻挡地前进。但就在这时,他接到最高司令部的一个新的作战计划。该计划规定,蒙哥马利率部在北路发起主攻,由第3集团军沿艾佛尔一莱茵河一法尔茨一线发动攻势,与蒙哥马利进行配合。布莱德雷对于让第3集团军继续扮演配角而感到不快,但巴顿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机遇。他告诉布莱德雷,为了顺利完成上司交给的任务,他有权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东扩展,打通基尔河一萨尔河一线。如果有机会,装甲部队则可以继续向东发展。听了巴顿的一番“解释”,布莱德雷的脑子开了窍,他也来了个顺水推舟,说:“当然,只要有机会,就应该抓住。”这实际上是对巴顿的要求给予了同意。巴顿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1945年1月,美军第3集团军众将官于户森堡合影。从22日开始,巴顿部队发动了空前猛烈的攻势,很快他们就攻至萨尔河一线。在进军过程中,他们歼灭了沿线的德军,并在萨尔堡周围建立起了防御工事。这些工事修筑得十分坚固,但巴顿却不屑一顾,他严肃地指出:“绥靖主义者总是大谈特谈齐格勒防线和马奇诺防线,但请记住:这些防线是被强行突破的……在战争中,惟一有效的防御是进攻!”但他已无暇坐下来研究这些问题了,此时,攻打特里尔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根据最高司令部的指示,三角地带的敌人一旦肃清,第10装甲师必须归还,但巴顿此时还想利用这支部队攻打特里尔。于是巴顿又故伎重演:他关闭了电台,命令部队快速奔袭,在两天之内拿下特里尔。28日,第10装甲师以最快的速度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把一个个孤立的敌军据点甩在身后。3月1日上午,部队攻入特里尔,敌军弃城而逃。
第二天拂晓,巴顿接到上司打来的急电,其主要内容有两个:第一,绕过特里尔;第二,立即归还第10装甲师。
看罢电文,巴顿笑了——他又可以向前进攻了。他对部下说:“我们遵命,让第10装甲师归队,我们绕开特里尔,继续前进。”
艾佛尔战役还没有打完,巴顿就开始酝酿法尔茨战役了。这次战役的目标是攻克科布伦茨。巴顿知道,尽管美军不断打胜仗,英军的地位已经降低了,但为了维护盟军的团结,艾森豪威尔还是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迁就蒙哥马利,对美军的行动进行种种限制。为此,巴顿绞尽了脑汁,因为他不仅要使上司同意他打一场运动战,而不是计划中的辅助性战斗,而且还要争取得到进攻所需要的兵力。巴顿选择机会打了一场小小的心理战,最终达到了目的。
此时,盟军部队的全面反攻已达到了高潮,巴顿第3集团军的几个主力部队已分别推进到莱茵河畔和萨尔姆河畔,对科布伦茨形成了夹击之势。巴顿的作战部门已经制定好了作战方案,而要完成这个计划就必须再增加一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巴顿决定设法弄到这些兵力。
3月9日,巴顿来到列日参加一个授勋仪式。当天晚上,他接到参谋长盖伊将军的电报,称:埃迪的第12军已夺取了摩泽尔河上的桥梁,目前正在扩大战果。巴顿立即把这一好消息转告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乘他们兴高采烈之际取得了他们对继续扩大战果的同意。接着,巴顿趁热打铁,提出要想扩大战果,他必须得到第80师(因为这个师原先属于第3集团军,后被划归最高司令部的预备队),迅即得到了批准。巴顿当即通过电话下达了发动法尔茨战役的命令。事后巴顿得知,盖伊的消息“有误”,但巴顿对此已不再关心了,第80师已在向科布伦茨进军的途中了。返回部队后,巴顿命令加快进攻的速度。不久,第12军就冲过了摩泽尔河,向着科布伦茨飞驶而去。
巴顿后来又得到了他想要的第12装甲师,这也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遇。3月16日,艾森豪威尔的飞机在前往列日的途中因天气原因降落在了巴顿的机场,受到了巴顿极其热情的款待——盛大的欢迎仪式、晚宴以及到军营视察,令艾森豪威尔感到很满意。巴顿乘机提出了他的要求,结果如愿以偿。很快,巴顿就把这支部队派上了用场。
艾佛尔战役胜利在望之际,惊慌的德军临时拼凑了9个师,沿摩泽尔河一线实施阻击。得到了第80师和第12装甲师的巴顿如虎添翼,向敌人防线猛扑过去。加菲将军的第4装甲师开足马力,绕科布伦茨而过,直抄敌军退路;沃克将军的装甲1945年2月,巴顿与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在比利时的巴斯通尼。部队大踏步前进,从另一侧直奔莱茵河畔;帕奇的第7集团军也迅速向北驶来,加入了围攻科布伦茨的行列。面临被围歼的命运,德军作鸟兽散,企图边打边撤。这时,巴顿立即命令装甲部队迅速从3个方向向德军发起猛烈冲击,猛虎扑食般把德军往东赶往莱茵河。德军兵败如山倒,有组织的撤退立即变成了一场逃跑竞赛,一窝蜂似的奔向莱茵河的渡口施佩耶尔。此时,盟军的轰炸机倾巢而出,对拥挤在狭路上的逃亡之敌进行狂轰滥炸,坦克部队也迅速压了上来。结果,这一地区的德军大部分被歼灭,余下的几乎全部被俘。3月18日,科布伦茨终于落入了美军之手,法尔茨战役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法尔兹战役结束后,当地德军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任何抵抗能力,巴顿部队未做任何休整,便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新的征程。3月21日,装甲部队犹如插上了翅膀,沿公路高速行驶,一路上抢占要道和渡口,并于晚些时候攻占了美因兹。到22日,第3集团军已经实现了对莱茵河以西德军的合围。巴顿部队在4天内就俘敌5万余人,其中许多人是主动投降的。由于俘虏太多,如何监护和转送他们,一时竟成了难题。形势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事先的估计,强渡莱茵河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但在此时,无论是上级部门还是基层部队中,都有人主张应立即停止进攻,转人防御状态,以进行休息调整。因为他们认为,由于行进速度太快,部队已经非常疲劳了,况且,后续部队已被远远抛在了后面,而前方则敌情不明。在没有后续部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的第3集团军能够渡河成功吗?
巴顿指挥的第3集团军第5师的士兵于3月22日晚乘坐500艘攻击舰悄然渡过了莱茵河,使驻扎在对岸的德军大吃一惊,许多德国士兵不战而降。这是1945年在欧洲战场上,巴顿部队创造的又一辉煌战绩。而巴顿则主张,部队必须大踏步前进。巴顿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部队连续作战虽然消耗很大,但他们的士气却由于一系列的胜利而被激发起来了,经验告诉他,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士气可鼓而不可泄。其二,蒙哥马利也正在做渡过莱茵河的准备,而且他已经准备向全世界宣布:英军首先渡过了这条伟大的河流。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巴顿最害怕的事情是被上司召去开会,因为他担心艾森豪威尔会屈从蒙哥马利,下达一些限制他行动的指令。于是巴顿决定,立即渡河,决不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