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前知识手册
2588000000022

第22章 孕前的身体准备(2)

可选用补阳祛寒、温养脾肾之品。常用药物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成方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或全鹿丸。若偏心阳虚者,用桂枝甘草汤肉桂常服,虚甚者可加人参;若偏脾阳虚者,选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血虚体质宜采取的养生法

(1)要谨防“久视伤血”

意思是长时间视物,会损伤血。中医认为,“肝开放于目”,眼睛的好坏,依赖于肝所藏血的供应,因此,不可长时间看书、写作,以防“久视伤血”。血虚之人,本来血液已不足,若再伤血,就更不足了。“血虚则痛”,痛,即疼痛,这是得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究其原因,血虚是最重要的。

(2)要加强饮食调养

可多食一些有补血生血作用的食物,如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

(3)注意药物养生

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则需气血双补,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4)在精神修养方面

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

气虚{本质宜采取的养生法

气虚,即气不够用,是指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功能低下,其体质特点是:形体消瘦或偏胖,平素身体倦怠、乏力,面色咣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动则尤甚,心慌、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其养生方法是:

(1)坚持运动锻炼

尤其宜做养肾功,因为肾为元气之根。

(2)在饮食调养方面

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莜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等。

(3)药物养生

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若偏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若偏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若偏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孕前春季养生

春天,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6个节气。

春季,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柳丝吐绿,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到处充满欣欣向荣的生机,此时,人们又应当如何养生呢?

宜养阳气

在春天、夏天,人们应注意对自己体内阳气的保养。何谓阳气?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若火力不足,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

保养阳气,还需多吃点韭菜,韭菜虽然四季常青,终年供人食用,但以春天吃最好,正如俗话所说: “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

重在养肝

因为春天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增加,新陈代谢亦将日趋旺盛。因而,在人体内,无论是血液循环,还是营养供给,都要相应加快、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血液循环的加快主要在于血量的调节;营养供给的增加则重在消化、吸收。这些在中医看来,均与肝脏的生理功能有关。若肝脏功能失常,适应不了春季的气候变化,就会在以后出现一系列病症,特别是精神病及肝病患者,易在春夏之季发病。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据统计,精神病发病率以3~4月份最高,这是季节对机体影响的一种反应。中医所说的“春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保养肝脏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素有肝病及高血压的患者,也就在春季到来之时,按医嘱服用养肝、降压的药物;精神病患者在春天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春防风温

风温病,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流行性病毒性感冒等病。春天之所以强调要防风温,是因为此时是由寒转暖,温热毒即开始活动。如果平时身体虚弱,就会感受风热外邪而发生风温病。另外,若气候不正常,本来冬天该冷反而不冷,也容易发生风温病。根据民间经验,可用下述办法预防:

①在饮水中浸泡贯众,取未经加工的贯众1大块,约500克重,洗净,旋转于水缸或水桶之中,每月换药1次。

②在住宅内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慢慢挥发,以净化空气。

③每天坚持做保健按摩,可选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位为主。

实践证明,前2种方法有一定灭菌作用,而穴位按摩法则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对于年老体弱之人,还应尽量避免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活动,同时,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清新、流畅。

多多健身

此指人们在春天要多参加一些体育健身活动。原因是春天人体阳气升发,气血因之有往外透达的趋势。此时,应经常活动身体促使气血运行加快,以振作精神。为此,可到空气清新之处,玩玩球、跑跑步、打打拳、做做操,形式不拘,各取所好。但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以运动后感到精神健旺、身体松快舒服为度。

孕前夏季养生

夏季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有益于身体健康,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阳极阴生,万物诚实。用中医学的观点来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体,此时都是阳气盛于外。所以,夏季养生的一条基本原则是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人体的阳气。

起居方面

祖国医学认为,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为宜,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夏季“暑易伤气”,即炎热的天气易伤人体之气,使人出现气短、懒言、倦怠、头昏、胸闷、口渴等症状,所以劳动或运动,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最好在午饭后睡一会儿,一则可消除疲劳,二则避开炎热之时。

每天洗1次温水澡是酷热盛夏最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这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爽,消暑防病。

夏季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故睡觉时不宜吹风扇,更不宜夜晚露宿。在有空调的房间,注意不要让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纳凉时,最好不要在过道里,以防“贼风”入中而得病。

饮食方面

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也不要吃太凉的饮食,如吃温热一些的食物,因为寒凉饮食能伤害脾的阳气,造成腹胀、大便泻泄等脾气虚的症状。并且夏季最好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食如绿豆粥、红小豆粥、荷叶粥等,这些粥有的能清热解暑,有的能降低血脂。夏季是瓜果蔬菜的旺季,多吃营养丰富的西瓜、西红柿、莴苣、扁豆等,对增强体质有一定作用。此外,夏季湿热的气候环境适合细菌的生长及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

运动方面

夏天进行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宜,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损伤人体阴津,也耗伤阳气。

精神方面

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因为神气充足则机体功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功能遭到破坏。

防病方面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致疰夏、中暑等病。

孕前秋季养生

秋天养生,除了养阴以外,祖国医学还认为,人体五脏与五时相应,肺是与秋天相应,即是说,秋天养生,尤其要注意养肺。具体方法是:

(1)常练“咽”字功

因为练“哂”字功可以养肺,并治肺脏诸病。早晨择空气清闲之处,先调匀呼吸,缓缓以鼻吸入清气,当吸至最大限度时,再慢慢呼气。在呼气时,牙齿轻闭,并轻念“咽”字,待气全部吐出后,再用鼻子吸清气。上述一呼一吸,可连续做30次左右。经常练之,对呼吸气促、咳嗽痰盛诸症均有效果,更能调养肺气,预防感冒。

(2)“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意思是入秋后加衣不要过早、过多,应适当减慢添衣的速度,让机体经受凉气的锻炼,增强耐寒能力。

(3)宜多摩鼻、浴鼻

不少人鼻腔黏膜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除去必要治疗外,应常按摩鼻部,这是因为“鼻为肺窍”,是邪气侵犯肺脏的重要门户。做法是: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可增强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伤风、鼻塞不通。

(4)要谨慎起居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于是,起居要相应改变。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举”,意思是在秋天,人们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因为秋天晚风凉肃,人由夏时而来尚不能完全适应,故而早卧,既顺应阳气之收,又避凉气入中。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

(5)加强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而人的肺脏喜欢清肃濡润,故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阴。为了增加肺脏的功能,在选择锻炼方式时,应逐渐增加以“调气调神”为主的气功锻炼,使人体上下气体贯通,这样有益于肺脏的功能,此外,清晨闭目叩齿21下,咽津,以两手搓热慰眼,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

(6)要注意保持室内一定湿度

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还可有毛发脱落。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一定湿度,并注意适当补充水分。

孕前冬季养生

严寒的冬季是从立冬开始,此时,人们又应该怎样养生,以使身体健康呢?

(1)冬防严寒

严冬,气温明显下降,有些人经不住天寒地冻而生病了。寒冷刺激引起的疾病可分为2种类型,一类是冷损伤,如冻疮;另一类是冷敏感,如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综合征等。治疗冷损害以防寒保暖为主,有时可服用一些活血化淤、温里散寒的中药,如当归、红花、桃仁、附子、赤白芍等。平时还要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加强手脚的活动,所谓“动则生阳”即是此意。若冬季骤然转暖,一些传染病就会流行,其中对人们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流行性感冒。为了有效地预防流感,居室内部要经常通风,也可用醋熏房间。

(2)坚持冬季锻炼

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这是强壮身体的重要方法。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

(3)注意饮食调养

中医养生学认为,“秋冬养阴”,因此,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保阴”,像团鱼、木耳、藕、芝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亦可有一定量的脂类。要多吃点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避免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症。养生专家多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

(4)起居要谨慎

冬三月,天地闭藏,在起居方面则要顺乎自然。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认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在冬天,人们应该早些睡,而晚点起,这是因为早睡,可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能养人体阴气。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室温低则易伤之阳,而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又很容易外感,还可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5)精神宜平静

总的原则是要保持精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如像把个人隐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久之渴望之珍品那样满足。严寒的冬天,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科学证明,冬天确实会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

在不同季节受孕应注意的事项

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怀孕前3个月是整个妊娠最关键的阶段。而一年中的四季又各有其特点,所以在不同季节受孕及度过早孕期,对胎儿的发育会有不同的影响。

春秋季节人们在户外活动较多,日照时间长,此时受孕能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大有好处。春秋季节往往是某些传染性疾病易发的季节,流感的发病率较高,虽然流感病毒能否直接威胁胎儿尚不清楚,但是流感所引起的发烧,特别是发生在早孕期,会使自然流产、死胎、畸形儿的发生率增加。

夏季食物丰富,对营养有利,但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人们常常大量食入冷饮、瓜果及蔬菜。如果这些食物未洗干净或已变质,常使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轻者腹泻、呕吐,重者会出现高热、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而所有这些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冬季寒冷,人们尽可能减少户外活动,大部分时间是在有暖气或炉子的屋里度过。如果门窗紧闭,不及时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污浊,这不仅会使孕妇本人感到全身不适,并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不良影响。产妇在冬季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在天气暖和时到户外做一些适宜的活动,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以利于胎儿的发育。

适宜的孕前锻炼

孕前身体素质调养方式,最关键的是夫妇要经常坚持进行健身活动。夫妇经常通过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能为下一代提供较好的遗传素质,特别是对下一代加强心肺功能的摄氧能力、减少单纯性肥胖等遗传因素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孕前锻炼的时间每天不少于15—30分钟。一般适于在清晨进行锻炼的项目有跑步(慢跑)、散步、做健美操、打拳等,并坚持做班前操、工间操,在节假日还可以从事登山、郊游等活动。

孕期如何检测个人的体能

简单的方法是看一看你是否能轻快步行15分钟而不气喘吁吁。

另一个方法就是早晨醒时测试一下休息时的脉搏。用食指或中指轻轻按压,感受脉搏跳动,如果每秒在70次以内说明你体质状况良好,在80~100次之间表明你体质下滑,如果跳动100次或更多表明你体质较差。另外,焦虑也会增加脉搏的跳动次数。

经常锻炼能够通过改善心脏功能,降低休息时的心率。

过量的锻炼会影响生育能力

经常的、剧烈的活动和体育锻炼(如马拉松长跑、芭蕾舞、体操)会影响女性受孕。进行上述锻炼的年轻女性,特别是如果她们的体重偏轻,经常会发生月经来潮推迟的现象。年龄更大的妇女如果从事耐力性的训练,并经常达到她们的体力极限,可能也会发生月经紊乱或闭经的现象。每周跑步超过30千米或每天剧烈运动超过1小时都有可能使女性排卵不规律,从而导致不能如期受孕。

孕前多散步

散步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方法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可以防治多种疾病。如:神经衰弱、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和消化不良症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已成为中国民间健身的格言。而养生家们则更有“百练不如一走”之说。意思在众多的健身方法中,散步是最好的方式。

散步,就是指不拘形式的从容踱步,闲散和缓地行走,四肢自然而谐调的动作,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加之轻松自如的情绪,可以使人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散步,不但可以健身,而且能够防病治病,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运动养生方法。特别是其不受年龄、性别、体质及场地的条件限制,随时随地皆可行之。所以,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中国历代养生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不少增进散步效果的宝贵经验。

散步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