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休闲屋
2587300000025

第25章 用生命去追逐梦想(5)

有位园丁,一天早晨,当他到花园里去的时候,发现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凋谢了,园中充满了衰败景象。他非常诧异,就问花园门口的一棵橡树:这究竟是怎么了?后来他得知,橡树因为自怨没有松树那样高大挺拔,所以就生出厌世之心,不想活了;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样结出果子而沮丧;葡萄藤也很伤心,因为它终日匍匐在地,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绽开美丽的花朵;牵牛花也苦恼着,因为它自叹没有丁香那样的芬芳。其余的树木也都有各自垂头丧气的理由,都埋怨自己不如别人。只有一棵小草长得青翠可爱。于是园丁问它:“你为什么没有沮丧?”小草回答:“我一点都不灰心。我在园中虽然算不上重要,但是我知道你需要一株橡树、一棵松树或者葡萄藤、桃树,你也需要小草的存在,所以我就心满意足地去吸收阳光雨露,使自己天天成长。”

一个人如果有了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不善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美好的明天。

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自卑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会阻碍自己计划与理想的实现,这种束缚思想的绳索,理应弃之。

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长处,与认识自己的短处一样重要。只有相信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发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树立自信心,向自卑告别,才能理直气壮地生活。对自己的欠缺则应正视并设法补救。有些不能补救的,就需要宽容,接受现实并间接弥补。

一个人并非在每个方面都能出类拔萃,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在某些时候的某些方面有不如意的感觉,出现自卑也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以此为耻而自暴自弃。

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

一个人的长相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高低黑白也不由自己说了算,可有些人却对这些不由自主的事跟自己过不去,因此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特别是一些急于肯定自我人生价值的青少年,更是跟自己过不去。刚踏入心理的“断奶期”,他们就开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起自己的外貌……

15岁的刘婷,跟她最亲密的是她那面小镜子。只要一有空,刘婷准把小镜子拿出来仔细端详一番。刘婷长得并不难看,起先她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她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了。她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这样每日照镜子,不是孤“相”自赏而是自怜起来。她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为此,心中总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李芳是上高三的女孩,刚上初中时她隐隐地觉得自己的鼻子有点“扁”,从此她的鼻子就不得安宁了。每天一有空就要照照鼻子,越照越觉得自己的鼻子有“问题”。于是,她发明了“隆鼻术”:用手反复地捏鼻子,上课捏、下课也捏,天长日久,鼻子被捏得红肿了,发炎了,鼻子不是“鼻子”了,原本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现在成了红鼻子……

像刘婷、李芳这样的小姑娘,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青春期是人认识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阶段,而外部形象是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觉得自己的外貌几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与尊严,因此容不得半点“差错”。

这种因为自身的相貌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也许会随着青少年参加社会活动的增加,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而逐渐消失,但是,对这种因为自身的相貌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如何才能消除这种因为自身的相貌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呢?怎样才能帮助青少年摆脱这种不良的自我暗示,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呢?

青少年需懂得: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主要的不是取决于人的外表,而是内在的气质、修养、品行等。俗话说,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等,就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伟人不乏相貌不好者,然而,一个身材并不伟岸的伟人,又有谁会因其身材而对其进行否定呢?

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因此对外貌不妨坦然地自我悦纳,即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于上的“不良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制造。一句话,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的“自然条件”,才能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让自己透出生机勃勃的青春美来。

外貌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提高和充实自我,让自己透出生机勃勃的青春来,这才是关键。由内及外表现出来的才华、气质和人格魅力,比美丽的外表更恒久。

心理需要补偿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内在驱动力:“生理缺陷”愈大的人,自卑感也愈强,从而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后来,他不但不忌讳长相丑陋,相反,他常常诙谐地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

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他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

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当之势,踢进了一千多个球。

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中解脱出来。

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最好的良药。生命需要韧性,人在低谷时、不如意时、屈辱时,只要发愤图强,风雨过后,肯定有彩虹。鼓起勇气,冒一次险,一次冒险比万次犹豫、无奈、绝望都更有价值,霸相信谁也不能主宰我们,更相信谁也无法阻挠我们,我们曾一次次失败,但我们的力量和智慧,最终能摒弃失败,获得成功。

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骛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学会转换思路

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沃特所说:“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但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汪丧、自卑。那么,如何面对?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能否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

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圭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做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

台湾的一名作家,小时候除了语文外,其他科成绩都不好。在一次数掣考试中只考了20分,学校发给她一张“通知单”,要她拿回去给父母盖章。捱到深夜,她鼓足勇气拿着通知书,交给母亲。母亲的整个脸都阴了下来将她臭骂了一顿。她绝望地给母亲写了一封长信,服毒自杀。一星期后,才被从死神的手中抢救回来。

后来,她参加高考落榜。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又崩溃了,又去自杀,幸好被及时发现。但母亲仍没放弃让她高考的决心。然而,第二次参加高考,她又一次落榜!

不料,母亲很快又安排和鼓励她进行第三次高考。她不由得打了个大大的寒噤。然而,这次她下了决心,下决心专心写作。因为她十分清楚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父母终于默认了她的追求。从这一刻起,她开始真正追求自己的事业,最终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走向人生的辉煌。

如果我们让自卑控制了,它能制造出千百个理由,最终让你失败。当我们为了保住面子而找借口、拖延时,我们已经被自卑控制了,自卑使我们陷入自毁的误圈,让我们咀嚼颓丧泄气的苦味。自卑是一个毁灭灵魂的凶手,我们必须认识它,消除它,像消除憎恶的敌人一样。

我们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绝不鄙视自己

“假使我们把自己视为泥块,”科雷利说,“则我们将真的成为被人践踏的泥块。”假使你在行止之间,都认为自己卑微渺小,处处表明你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就不能怪别人不信任你、不尊重你了。

有一位董事长他处世谨小慎微、极端小心。他总是蹑手蹑脚地走进董事会议室,就好像他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好像他完全不胜任董事长的职位……

结果时间一久,他真的成了同事心目中无足轻重的人、在董事会中威信很低的人、一个很少受人尊重的人了。他不了解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他。其实,很简单,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如果他给自己全身都贴满“降价”的标签,如果他像一个无足轻重的人那样立身、行事、处世,如果他给人的印象是他并不了解自己、相信自己,那他怎么能希望其他人好好地对待自己呢?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前途有更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对自己有更大的信心,那么,我们将能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只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身上的潜力,那么,我们将会对自己充满更大的信心。

生活中不少人总是爱贬低自己,他们似乎很乐意暗示自己是一个渺小的人,一个毫无价值的人,觉得自己与别人相比简直就如一根稻草一样无用,因而做起事来也显得无精打采,毫无斗志。这些人往往就垮在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毛病上,这是因为自我贬低无异于降价处理自己!如果你认为自己满身缺点和毛病;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笨拙的人,是一个总是面临不幸的人;如果你承认你绝不能取得其他人所能取得的成就,那么,你只会因为自我贬低而失败。

自我贬低也会使人失去审美能力,感受不到和谐生活的美。真正的绅士可以从容不迫地应付生活,不卑不亢地面对一切。但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自我轻视的习惯,他们躲躲闪闪,不敢正视生活。不管去哪里,总是坐到最后一排,或者想尽办法逃离人们的视线。在人的个性中,确实存在着这种令人鄙视的弱点。人们喜欢那些勇敢的人,他们昂首行走在人群中,精神自由,思想独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我们以征服者的心态对待人生,我们会留给人们这样的印象,即我们相信自己将来会有所成就,而且这种信心是坚强有力的,是充满必胜信念的;如果我们以屈服者的心态面对人生,我们就会以悔恨、自我贬损和逃避他人的心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心态造成了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自我轻视的态度从来不会造就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当然,建立在渊博的知识、精明强干的能力和诚实守信基础上的自信,与建立在自我吹嘘、盲目乐观基础上的自高自大,有着天壤之别。自信可以使我们竭尽全力、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事,而自高自大则令人讨厌,最后一事无成。

总之,自我贬低的不良习惯,是成功个性的腐蚀剂。它打击人的自信,扼杀人的独立精神,使人萎靡不振,失去生活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决不可鄙视自己,自轻自贱,而应自我肯定,充分看到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能自我尊重,对自己的个性做出积极的评价,可以为生活保驾护航,不仅可以有效地纠正不良倾向,也可以在人生之路上避免错误的选择,避免失败。

成功的先决条件

自信是人生中获得成就的必要条件。身处逆境之中,如果你不停地抱怨命运,认为生活亏欠了你,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那么,你已陷入了自卑的情绪之中。

自卑是不健康的。自卑不利于人的振作,是人冲出逆境的绊脚石,甚至可以说,自卑的情绪就像一剂慢性毒药,侵蚀你的勇气和力量。自卑发展下去,将使人失去一切。

一个人光有发达的四肢、健壮的肌体,并不算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机体内,必须同时具有一种正常而良好的心理,这才是我们获得幸福、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受情场失意、官场失位、商场失利等方面的打击;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受幸福时的欢畅、顺利的激动、委屈时的苦闷、挫折时的悲观、选择时的彷徨,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碗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汤,每种滋味你都可能品尝。

人生的幸福美满其实是人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外部世界是一回事,我们的内心又是一种境界。一个人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还是孤独苦闷、垂头丧气,这主要由我们的心情、态度来支配。事物本身只能影响我们的态度,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

当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被当权者驱逐出境,同时又被病魔缠身的时候,他流落到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上,每天都久久地坐在能够俯瞰海港的一张长椅上,凝视落日,陷入冥思苦想之中。然而,他总是缓缓但却坚定地站起来,在地上捡起石头,一块块地掷向大海。掷完了,就带着满足的心情和变得开朗的情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