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随意改行
2587100000034

第34章 树立积极向上的成功者心态(6)

这个小故事的启发意义就在于,工作要注重内容,不要过于讲究形式。一个可以创造优秀成果的员工远远胜于注重工作过程的员工。这也是执着体现出来的一种内涵,即执着要有内容,也要有结果——执着不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坚持精神和自信果敢的职业形象。

4.一份工作三份责任

要理解自己的工作,就不得不学会理解工作相关的各种利害关系。具体来说,一份工作意味着三份责任,即对自己负责,对同事负责,对所在的公司负责。

许多人之所以在职场自掘坟墓,就在于他们过于自私,以至于丧失了最起码的责任感,狭隘到看不清工作的职责。例如,一些人不懂得怎样把责任分摊给其他人,而坚持事必躬亲;一些人自私自利,习惯逃避责任;不知道如何对别人负责,以让自己成为团队中的自由体……

所以,理解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提升。这就如同我们要做一道算术题,只有正确地理解了运算法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再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学习英语的人有很多,但是能进行高标准同声译的人却少得可怜。不是这些人英语基础差,对语言的理解力不够,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对外国文化、习俗、生活等缺少深入的理解,只是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或者只是从字面意思去理解。

大凡成功的人,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都执着于自己的工作,其根本的原因不是他们迫于生计,而是他们理解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执着是一种热忱

工作态度直接决定工作绩效,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同的工作态度会产生不同的业绩。只有带着高度的热忱,100%地去投入,工作才能为你带来更多。

通常意义上的热情,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如你心情不错,对待工作显得格外热忱;你将要得到老板奖赏,你开始对工作怀有某种积极的情感;你对一份工作保持新鲜感,所以工作对你有足够的吸引力。一旦这些促使你热情高涨的因素消失,你就会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打不起精神来。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热忱呢?

热忱是一种敬业品质,一种积极事业情感,一种最好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能够让老板相信,你所说的确实是你自己真实感觉到的,那么即使你有很多缺点也会被原谅。

但许多时候,我们却恰恰怕老板不原谅自己,怕过分暴露自己的缺点,才会刻意露出一点热情,违心地扮成一个积极上进的人。这样做,我们就无法主宰自己的工作——装做带着热忱工作完全是为了赢得某种肯定,或是为了避免某些麻烦。这不应是优秀员工对热忱的理解。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学会让热忱来支配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会本能地体现出自己的职业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提升自己。

同样一件工作,怀着不同的心态去做,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正因为如此,一个对工作怀有高度热忱的人,与迫于生计不得不去工作的人会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创造两种不同的工作结果,实现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硬着头皮完成一件工作,那绝不是执着!

执着是一种热情,怀着一种高度的热情去工作,这本身比创造多少价值更重要。所以,要执着,对待工作就要投入十二分的热情,这不只源于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对事业的热爱,更源于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热忱支配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成就自己。着名的社会活动家贺拉斯·格里利曾说过:“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心智并对自己的工作真正热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最优秀的成果。”

伦敦有一名着名的建筑师,在伦敦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刻着他名字的纪念碑,上面写着:“本教堂与本城市的建造者,克利斯托夫·雷恩长眠于此。去世时他已年过九旬,这么漫长的一生,他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公众利益而活着。”

这些纪念碑所纪念的这位建筑大师,一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却总共为这个城市建造了55座教堂,35座大厅。一次,他为了修复伦敦的圣彼得大教堂,还特意去了一趟法国巴黎观摩卢浮宫,他感慨地说:“要是能够设计出这样宏伟的建筑,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后来,他所设计的一些教堂,如汉普顿宫、德鲁里兰剧院、肯星顿宫等都展现出他天才的构思。他把格林尼治宫改造成了海员的休息场所,并在牛津设计建造了许多教堂与学院。在伦敦大火后,他又为整个城市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

虽然他活了90多岁,但是在晚年体弱多病,即使如此,他还是对建筑事业投注了全部的心血。

的确,他对事业的执着与热情不是用简单的价值可以量化的。他让人们看到的不只是固化的精美建筑,而更重要则是他宝贵的职业品质与敬业精神。

热忱本身意味着更高的附加值,如果说过去依靠工作加技术就可以创造一流业绩的话,那么,执着加热忱就可以让价值翻倍!

执着是一种苛求

对自己苛求,对工作苛求,对问题苛求,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执着的一种模式。每个人偶尔都会犯错,偶尔会出现偏差,所以一定要进行不断地修正以规范自己,就像园丁修剪树木,使其成才一样。一些人会认为:

“事情差不多就行了。”

“所有事情都这么较劲,没有那个必要。”

这事也差不多,那事也差不多。日久天长,这些人就成了地道的差不多先生。这些“差不多”先生在工作中不仅缺少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更关键的是不善于坚持、发挥自己的优点。例如,观察问题的能力是他的优势,他很可能因为经常从事与这类似的工作,因而心理产生疲惫,而放松自己,不再像从前一样苛求自己。

大凡成功者,在从事自己的工作时都自始至终会遵循一条原则——事情只要做,就苛求做到最好。

自称是“数字人”的孙正义在事业上是一个严谨而苛刻的人。作为软银公司的老板,他每两年要会晤一次公司的首席经理人员,进行所谓的“敲打1000次”会议。在这个长达5小时的会议中,他会详细审查公司业务计划的每个细节。软银控股公司的赖斯切尔解释说:“孙正义喜欢斟酌每一件事,然后就操起棍子对某事轻轻地敲打上1000下。”

与众不同的是,他对员工的奖赏从不吝啬。曾经因为工作,他给软银公司负责网络经营的总经理100万美元,给一家杂志社的总编50万美元。

不论是开会,还是奖赏员工,孙正义都会苛求把问题做到最好。这种职业态度也正是许多成功者的特质。在工作中,也许你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追根究底,会让人觉得难以琢磨:“这些问题真的值得他花那么多时间吗?”其实,这体现的是对事业的一种执着。如果一定要让他的付出换来等量的回报,那么,恐怕比尔·盖茨就不应该每天看书,读报,与员工谈话,因为他每秒钟都在挣别人一天甚至一个月才能挣到的钱,所以有人幽默地说:“比尔·盖茨根本不值得弯腰去捡掉在地上的1美元。”

大多数人认为,想做好一件事情,就要学会分清各个环节的轻重缓急;主次不分,凡事都苛求便是一种盲目。其实,这种做法并不适用于任何人。每一个人,即使他是最伟大的企业家,每天的工作也并不是在签订数额巨大的订单,大多时候,都在从事着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并且每天如此。正是这些平凡才能孕育出不平凡,其中的差别取决于人们做事的态度。

优秀的企业员工从来都不会忽视工作的每个环节。如果说常规性的事务需要苛求自己做得更好,那么对于一些问题的关键环节,苛求更是优秀职业人必备的一种职业素养。

在工作中如何苛求自己,更多是一个态度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

(2)责任细化,严格把握进度;

(3)技术、服务一旦改进,就要不折不扣地坚持;

(4)对不同的技术、业务能力的工作设定不同的底线。

有些员工之所以能够做到忙而不乱,不是他们不关心工作,不会苛求,而是因为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经深入到了工作的每个环节。例如,公司最近的支出费用很高,财务主管想弄个清楚,他很可能采取的方式是亲自查账。即使他查得再细,最终能弄明白的也无非是钱都花在哪儿了,或者是账目是否正确。而聪明的主管不这么做,虽然他也想控制支出,但是他会采取另一种方法——申报制度,即使买一只铅笔也需要申请。这种苛求可以使难缠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所以,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并不关心,而急于求得一个心安理得的结果时,他就无法做到执着。执着需要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这是符合当代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趋势,其本身也是在创造一种新的结果——一种对自身不断的超越。曾经,有人嘲笑文学家欧里庇得斯几天才可以写出一篇文章,欧里庇得斯反驳道:“你3天写的几百行是不会被人记住的,而我的3行却会永久流传。”

现实中,更多的人在忙忙碌碌却无所为,在放纵自己的同时却无力获得些许的成功。执着也是需要用成绩说话的,一个卓越的职员可以说自己不执着,是靠机遇、环境、人脉等取胜,但是一个平庸的职员绝对没有理由说自己的付出就是执着,自己的努力就是一种苛求。

执着是一种投入

要使理想成真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去实践它,只要定位清晰、目标明确,你每投入一分心力,就离成功更近一步。只有行动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许多有抱负的人都忽略了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一心想着一鸣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他起步晚的人,比他资质更差的人,都已经小有成就,才会惊觉自己还一无所有。

这不是他没有理想或志向,而是他一心只等待丰收,可是却忘了播种。即使播种一粒种子,如果它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也必将变得干瘪,并逐渐腐烂掉,而永远不能发芽滋长成一株大树。更何况原本就没有种下一粒种子呢?

有一位年轻人天资聪明,虽然他学的是哲学,但是却表现出了较高的演艺天赋,他时常想着有机会跃登银幕,成为一位演员。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去尝试进入影视界。

于是有人问他:“既然你这么喜欢这门艺术,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他说:“我不愿意去与那些人竞争。我已经快30岁了,即使考进去之后,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充其量只能做个小小的配角,有什么意思?要去就去个大的公司,找一个适合我的角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嘛。”

于是,他只好任岁月蹉跎,而他的愿望也逐渐变成了泡沫。有理想并不是坏事,如果只是把理想寄予机会的垂青,不懂得主动去把握,去一滴一点地投入,最终只能空守着一个梦想。

因为任何最终的目标绝不是转眼之间就可以实现的,在未付出辛劳艰苦的代价之前,空望着那遥远的目标着急是没有用的。只有当付出相当的辛劳努力之后,你才可以看见自己已经克服了多少困难,走过来多少险路。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累积成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这是任何一个执着者获得成功的不二法则。

一个65岁的老人,凭借着自己的执着与投入也可以重新改写自己的人生。

在我们品尝肯德基美味的同时,很少能够想到,肯德基这个成功的快餐连锁企业竟是由一个65岁老头——山德士用每月105美元的养老金创立的。

人们在惊讶这位老人过人的经商头脑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他执着的心态与孜孜不倦的进取心。20世纪50年代,工作了大半生的山德士仍竭力支撑着一家不太景气的路边餐饮店。再加上一条新修的公路从店门前穿过,更让山德士惨淡的经营变得困难——原先在他饭店用餐的游客、司机不再绕道惠顾。无奈,山德士只得低价卖掉了他的饭店,所得钱仅够用于支付税务及一些账单。那年他已经65岁高龄。此后,他每月唯一的收入便是从政府那儿领回的105美元养老金。但是,山德士知道他制作的炸鸡深受顾客欢迎,于是,一心想着把制作配方变成商品,实现更大的价值。

后来,他载着自己的11种香料配方,以及得力的助手——压力锅开始上路。他首先到印第安州、俄亥俄州及肯德基各地的餐厅推销炸鸡的配方及方法。刚开始,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靠救济金生活的穷老头,但是山德士并没有因此放弃。在经历了整整730个日日夜夜、1009次失败后,他终于听到了一声“可以”。1952年设立在盐湖城的首家被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成立了。令人惊讶的是,在短短5年内,肯德基在美国及加拿大已发展了400家连锁店,很快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快餐店之一。

所以,不要因为别人的怀疑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同样的不要因为别人的否定而否定自己的能力。最关键的,永远都要学会执着,永远都要正确地投入,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成功永远都会先降临在为理想与目标付诸行动,并持之以恒的人身上。

正如一位着名的将军所说:“我们发现,在很多重要的战役中,成败的关键在于:一方是全身心地投入,而另一方却不够专心致志。”只有全力以赴,军队才能克敌制胜;作曲家才会创造出震撼心弦的音乐;只有全力投入,建筑师才能建造出屹立千古的宫殿,文学家才能写出传世佳作……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要想获得成就感,要想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执着、投入都是第一位的。

执着是一种求知

执着,永远都是打开成功之门的第一把钥匙。不论是一个企业家的成功,还是一个普通职员的成长,都离不开一种求知的心态,离不开对工作领域的深入,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说:“如果你或你的部门没有了上升的空间,也将失去生存空间。”

现在学习已成为人们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只有知识与技能才能缓减工作压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工作。所以,一个员工学会工作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有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进取意识,与对学问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被称为新工业之父的亨利·福特,年轻时在一家电灯公司当工人,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产生了要设计一种新型引擎的意识。妻子对他的发明研究很支持,于是把家里的旧棚子腾出来,供他试用。福特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专心进行引擎的研究工作。福特在旧棚子里苦苦工作了3个寒暑,这个异想天开的东西终于问世了。1893年的一天,亨利·福特和他的妻子乘坐一辆没有马的马车,在大街上摇晃着前进,街上的人被这情景吓了一跳。从那一天起,这个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型引擎,就在亨利·福特自信的驱动下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