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百年哈佛
2586900000018

第18章 感悟三:确立人生目标积极进取(4)

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进自己的邮包里。村子里的人们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件之外,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都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地对他说:“把它扔了吧,你还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他取出那块石头,炫耀地说:“你们看,有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

人们都笑了:“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捡一辈子。”

回到家里,他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是多么美丽啊!

后来,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都会找几块好看的石头捎上,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但离建造城堡的数量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发现中意的石头,就会装上独轮车。

此后,他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输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来构造自己的城堡。

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的大脑出了问题。

二十多年以后,在他偏僻的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建筑沙堡的游戏。

1905年,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叹不已,因此写了一篇介绍希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希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连当时最有声望的大师级人物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他的建筑。

现在,这个城堡已成为法国最着名的风景旅游点之一,它的名字就叫做“邮递员希瓦勒之理想宫”。在城堡的石块上,希瓦勒当年刻下的一些话还清晰可见。

有一句就刻在人口处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据说,这就是那块当年绊倒希瓦勒的石头。

当希瓦勒刚刚有了用石头建造一座美丽城堡的念头时,大家都嘲笑他,认为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妄想,但结果却让所有嘲笑他的人大跌眼镜。一座座错落有致而风格各异的城堡展现在众人面前,而这一切,仅仅是从对第一块石头有了愿望之后开始的。

哈佛的人生理念认为:目标愈高远,人的成就会愈大。万事开头难,一旦你顶住了最初的压力,一步一步扎实地走下去,每走一步都会离理想更近,离成功更近。

假如真的希望飞翔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座山坡上,一群大雁呜叫着从天空飞过,很快消失在远方。

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

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

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

小儿子也说:“要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学着大雁的样子,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而你们还太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到那时,你们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不懈地努力着。等到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一两人果真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

这个牧羊人的两个儿子,就是美国着名的莱特兄弟。

人真的可以像鸟儿一样飞翔吗?在那个年代听起来是个无稽之谈,但是就是因为怀有“让自己能像鸟儿一样翱翔在空中”的理想,莱特兄弟才发明了飞机。

“远大的理想是你伟大的目标,远大的目标是成功的磁石,仅仅拥有理想,你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没有目标,成功就无从谈起。”

百年哈佛的人生法则给予我们这样的启迪:

有了理想,才能有希望,才能激发人类的潜能。人类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都曾经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不可能办到的,但是就凭着这样的信念,凭着智慧,一个个梦想都被实现。所以,请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它能带来希望,坚持下去,理想就能实现。

没有第二次选择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时间的真谛。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学生们出发了。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站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其他学生也请求再选择一次。苏格拉底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什么是时间的真谛?

麦克阿瑟将军说:“人与信心同青,与犹豫同老;与希望同青,与绝望同老;与自信同青,与恐惧同老。”这些语句出自世界最成功的军事将领之口,确是金玉良言。他告诉人们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只要你具备足够的信心、希望与自信,你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你就会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上奋勇前行。

徘徊观望是我们成功的大敌,有些人越走离他的目标越远,就是因为他没有坚定的信念和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魄力。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

一是慎重地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

二是如果失败了,就理智地面对它,然后去争取改变;

三是如果没有改变的余地,那就勇于面对它,接受它,不胆怯,不后悔,总结教训,继续前行,你同样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闲暇时间,他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幅已被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他年轻的目光一遍遍浏览着地图上标注的城市,飘逸的思绪亦随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幻想的风景中自由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计划书一《一生的志愿》:

“要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就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难怪许多人看过他设定的这些远大目标后,都一笑置之。所有人都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天真的梦想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得风帆劲起,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地浮现出自己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闪现出他登上乞力马扎罗山巅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沉浸在与那些着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经被自己《一生的愿望》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漫漫征程。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异常艰难、简直无法想象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雨雪,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愿望》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20世纪着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把那么多的艰辛都踩在了脚下,把那么多的险境都变成了攀登的基石?

他微笑着回答道:“我总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要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约翰·戈达德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那些拥有强烈的登临渴望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求者。

同样,哈佛也有这样的人生信条:在强烈的信念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将帮助我们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和雄心壮志。

心灵的跃动,催化了奋进的脚步;心灵的渴望,催动了美梦的成真;心灵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迹……心不死,一切才有可能。

纵然我们的目光无法触及那希望的远方,我们的心灵已抵达。

仅有的两次成功

1832年的美国,有一个人和大家一块儿失业了。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改行从政。他参加州议员竞选,结果竞选失败了。他着手开办自己的企业,可是,不到一年,这家企业倒闭了。此后几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债务而到处奔波。

他再次参加竞选州议员,这一次他当选了,他内心升起一丝希望,认定生活有了转机。1851年,他与一位美丽的姑娘订婚。没料到,离结婚日期还有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他心灰意冷,数月卧床不起。

第二年,他决定竞选美国国会议员,结果仍然名落孙山。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问自己:“失败了,接下去该怎么做才能获得成功?”

1856年,他再度竞选国会议员,他认为自己争取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选举他,但还是落选了。

为了挣回竞选中花销的一大笔钱,他向州政府申请担任本州的土地官员。州政府退回了他的申请报告,上面的批文是:“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具有卓越的才能,超常的智慧。”

接二连三的失败并未使他气馁。过了两年,他再次竞选美国参议员,仍然遭到失败。

在他一生经历的十一次重大事件中,只成功了两次,其他都是以失败告终,可他始终没有停止追求。1860年,他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是至今仍让美国人深深怀念的亚伯拉罕·林肯。

哈佛学生、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有句名言:“普通人成功并非靠天赋,而是靠把寻常的天资发展到不同寻常的高度。”或许林肯并不是天才,但他就是依靠这样的进取精神,完成了仅有的两次成功,实现了人生理想,成就了一番辉煌。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的重大事件,每一件事的成败都可能改写一个人的命运。或许你不能使自己所经历的所有重大事件都成功,甚至可能在许多事情上总是失败,但是只要你不断进取,从不放弃,哪怕在众多的重大事件中,你成功了一两项,那也能使你踏上成功的巅峰。

积极进取改变现状

伦敦的《泰晤士报》当时仅是一家无足轻重的报纸,由约翰·沃尔特创办经营,连年赔钱。当时小约翰·沃尔特只有27岁,他请求父亲让他全面掌管这份报纸。尽管顾虑重重,父亲还是答应了。

这位年轻的编辑开始重新调整报纸的模式,引进了新的办报理念。当时,这家报纸从来没有尝试引导公众舆论,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没有个性。这位大胆的年轻编辑接手后便大刀阔斧地向一切谬误开战,即使是政府的腐败行为,也公然进行批评。过去的公众风俗、印刷信息和政府公告等栏目一律取消。为此,父亲特别沮丧。他坚信,他的儿子不仅会毁了报纸,也会毁了他自己。但没有什么意见能使小约翰·沃尔特改变方向,他要给世界提供一份有分量、有特色、有独立性的报纸。结果,新的生命、新的血液和新的理念注入了这份本不显眼的报纸。

一个有思想、有干劲、有毅力的人在为《泰晤士报》掌舵,在大家无法找到出路时,他开创出了一条路来。在那些新增栏目中,外国的消息被介绍进来。这些消息在以政府机关发布的公告形式出现前的几天,总是先在《泰晤士报》上出现。其他对政府不利的外国文章也率先被介绍了进来。

这位富有攻击性的编辑却惹恼了政府,他的所有外国邮件在国外就被截留,甚至政府只允许官方记者对国外信息进行报道。可是,没有什么能让这位年轻人的坚定精神有一丝的减退。他以高额的费用,雇了一个专门的邮递员。所有横在他道路前的障碍,一切来自政府的阻挠,都使他更加坚决地走向成功。在《泰晤士报》的面前,潜藏着进取的干劲和顽强的精神,没有什么能阻挡它的发展。而最终它也的确成了一份在世界上极有分量的报纸。

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积极进取地改变现状,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泰晤士报》从原先一张无足轻重的报纸变成了现在世界着名的报纸,可以说是小约翰的改革和不气馁的精神带给了《泰晤士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