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2586600000008

第8章 用自信与行动挑战困难(2)

有A、B、C三人去一家公司参加应聘考试,公司出了道难题:十日之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和尚剃度为僧,光头秃顶,要木梳何用?三人均感为难。十日之后,三人返回交差。A君满腹冤屈地说:十日艰辛,仅卖出1把木梳,还是一位游僧动了恻隐之心才买下的。B君称:自己好说歹说,劝进香者整理衣冠,不要亵渎神灵,主持认为言之有理才买下了10把木梳。轮到C君,他不慌不忙地说:我已经卖出1000把木梳,但仍不能满足需求,还需火速发货。众人听此瞠目结舌。C君解释道:凡进香朝拜者皆怀虔诚之心,如果将“积善”二字刻于木梳之上,赠与进香者,让这些善男信女,梳却三千烦恼丝,青灯黄卷绝尘缘,可显示我佛慈悲为怀。方丈闻听,大喜过望。此举一传十,十传百,寺院不但盛誉远播,而且为求“积善梳”前来朝圣者云集。众人听罢,如醍醐灌顶,对C君此举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虽说是一则故事,但其中不乏启人心智之处。把木梳卖给和尚靠的是市场营销术,对于我们来说,其思维方式是很有借鉴意义。

足够的创新勇气。在国外,不少成功者都有“狂人”、“斗士”的绰号,他们在学术上事业上生活上都独树一帜,敢做“第一个吃螃蟹者”,体现了与常理决裂的勇气。

强烈的创新欲望。把大量木梳卖给和尚,靠的是争取被聘用的强烈欲望,有了这种欲望,才有利于发挥创新的才智。人的思想所孕育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有时往往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而妨碍前进的最大障碍,往往是那些人们已经掌握的东西。历史上法国沉迷于拿破仑时代的军事理论,波兰留恋于传统的骑兵战法,结果都付出了惨重代价。只有打破思维枷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才会更上一层楼。

持久的创新动力。前不久获得菲尔茨奖的法国数学家拉佛阁,他研究的问题前人已经研究过,但他锲而不舍,永不放弃,虽然其间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他坚持做了6年,终于获得成功。要想取得成功,如果没有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就会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这种做法归根到底,往往是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在作怪。

高超的创新智慧。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种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以智能和知识为核心的“智慧产品”才有竞争力,可谓有“智”者事竟成。C君与其他两人的差距实质上是智慧的差距。他卖梳的点子不乏智慧含量,他充分考虑到佛家的各种心理状态及环境因素,抓住了“卖点”,满足了和尚与香客的需求。这说明创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即可获得对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训练你的意志

没有什么恶劣的环境能永远囚禁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人。

不要为你的放弃找借口。最关键的是你还没有坚强的意志力。

有能力做某件特别或独特的事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是另外一回事。在当今巨大的失败群体里面,有着大量未被开发的潜力。为什么拥有潜力的人却没能让自己成功呢?这些人中的许多人都可以成为社会的精英而不是渣滓,他们本有机会好好成就事业,但他们为什么没有呢?

你说你希望不虚此生,你说你有雄心努力向上,那你为什么不付诸行动呢?你在等什么?是什么阻止了你?回答这些问题你会找到答案。唯一的答案就是你自己。没有什么在阻止你,是你自己在阻止自己。机会在每个人的手上,也许你所拥有的机会远比成千上万个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人曾有过的机会要好。

要靠你自己去找出问题所在。是肌体上的原因还是精神上的原因?你缺少体力吗?如果你真的缺少体力,那么你的生命力和意志就虚耗了。你有足够的教育吗?你所受的培训对于你的职业来说足够了吗?你知道是什么弱点使你不能得到你梦想渴望的一切吗?经常是一些细小、看似不重要的个人弱点像链锁一样拖住了人,使之不能实现他们的雄心。

许多人缺少取得成功的意志。

不要找一些愚蠢的借口,比如说,你没有机会,没有人帮助你,没有人吹捧你,没有人拉你一把,没人让你变得重要,没人告诉你出路。如果你有潜力,如果你真的称职,你就会在找不到路的时候开创出一条路来。

是生命中的各种困难磨练了我们的体能和神经,增强了我们的勇气和力量。在热带国家中,食物长在树上等着人来吃,在这些地方也没有住房或是穿衣的问题,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很懒散、马虎、不整齐。他们的本性让人难以忍受。他们不懂得征服自我或是征服环境,不会适应恶劣的气候,也不会开垦坚硬固执的土地,因此这些人对文明的贡献非常少。使得生命有意义的是人的行动,发明或是创造,英勇的行为,产业的进步,科学,艺术,这一切都是生活在气候反复无常地区的人们克服了无数困难,历经严寒与酷暑,通过与自然的恶劣条件斗争而取得的成果。

那些等待优厚条件或环境的人,会发现成功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些能够排除环境干扰,在逆境中奋起,当别的人说他不行的时候仍能勉力胜出,实现“不可能”实现之事的人,那些能排除阻碍的人将能够得到世界。为什么?因为克服困难的努力锻炼了他的力量,而这一力量将一步一步将他带向成功。

“如果奥伦治亲王能把大海引到莱顿城下的话,他也就能从天上采下星星来了。”1574年,当西班牙的士兵们得知荷兰军队要突破已持续4个月之久的重围时曾这样嘲笑着。

但是从发着烧、颤抖着的威廉亲王干裂的嘴里发出了这样的命令:“决开堤坝,将荷兰还给大海。”

人们回答的是“宁要一个陷于海底的城市,也不能失陷这个城市!”

于是,他们开始摧毁一座座大坝,每个大坝之间相距15英里,顺次向城市内陆缩进。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驻军们还在挨饿。

围困者无情地嘲笑着他们的缓慢进度,认为他们不自量力。

但是10月1号和2号两天午夜的大风席卷着潮水冲向内陆,汹涌的潮水将战舰抛上浪尖,几乎砸在了西班牙人的营地上。第二天早上驻军驾船出海向他们的敌人进攻,但围困者早已在黑夜的掩护下逃走了。第二天风向变了,反方向的大风把入侵的舰队和海水一起吹跑,荷兰又浮出水面。外围大坝立刻重新建了起来,将北海拦在外面。

第二年春天花儿又开的时候,快乐的队伍在街头游行。莱顿大学也建立起来,以纪念这个城市的失丽复得。

谁能阻止得了一个有决心的人取得成功呢?怎么能阻止得了呢?把一块绊脚石放到他的路上,他把它当作向上攀登的阶梯;抽走他的资金,他就用他的贫困来激励自己;削弱他,他就写小说;等等。

逆境是锻炼人的意志的好时期,它能促成一个有决心的人走向成功。

一个人把他进取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看得越大,他取得成功的努力就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对一些人来说,他们看到前面的路充满了各种障碍、困难和认为无法做到的事,他们便什么也不去做;但也有另外的一些人,他们觉得自己比试图要阻止他们、试图要把他们束缚住、将他们绊倒的困难要强大得多,他们甚至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些绊脚石。

我记忆中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习惯性地认为事情不可能做得成,几乎任何一种困难都能把他难倒。除非他能清楚地看到通向他目的地的路,否则他一步也不敢向前走。如果他看到前面有困难,他就会失去信心,放弃去做他想要做的事。如果你让他去做任何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就会说:“嗯,我想我做不来,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其结果就是他不会在任何方面取得进步,他永远不会。

如果你正在努力做某件事,暂时不能挪开路上挡住你的石头,不要紧,不必感到沮丧。那些在远处看起来大得吓人的困难在你走近的时候会渐渐变小。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随着你不断前进,道路会为你而展开。阅读那些伟大人物的生平,他们从奋斗的开始就在清理道路上的障碍,与他们所遭遇的困难相比,你的困难会相形见拙。坚定你对自己的信心,你就能减弱困难程度。生命的成功和效率取决于坚定、持久的决心以及做我们心里想做的事的能力。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我们的目标,不偏左也不偏右,哪怕伊甸园试图诱惑我们,失败和灾难在威胁我们。

行动起来,发挥出你所有的力量。对于热爱工作、志向远大的人来说是没有失败这种事的。许多人把工作视作一种诅咒,但实际上工作是种族的拯救者,是最伟大的教育家。除此之外没有发展力量、开发资源、锻炼坚忍、完善性格的其他方法。工作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拯救者。没有了工作我们将成为一个没有骨气、没有坚韧、没有人格的民族。

据与尤里乌斯·恺撒同时代的人说,恺撒的胜利与其说是由于其军事才能,不如说是由于他的努力和决心。有一种人,他们决定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眼睛,决不让任何前进时可能用得到的东西逃离他们的眼睛;他们的耳朵也随时都在倾听能够帮助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手总是张开着以随时抓住每一个机会;对能够帮助他们在这世界上发展的一切事情他们都小心在意;收集人生的每一种经历,用来组成他们生命的伟大图画;他们的心灵也总是敞开着,以接受伟大的启示以及所有能激发灵感的东西,这样的人一定会有成功的人生。对于这一点是没有什么“如果”或者“但是”的。这样的人只要有健康的身体,没什么能阻止得了他们最后的成功。

没有什么恶劣的环境能永远囚禁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人。

上天总是站在有决心的人的一边。意志总是能开创出一条路来,即使是在看起来不可能的地方。半臂的间隔将决定谁能在比赛中胜出;能行军更远的人将赢得战役的胜利;再多坚持5分钟不退缩的意志就将赢得战斗。

享受你的孤独

孤独者的人格就是甘于寂寞,敢于独思独行。凡是急功近利,从众性、依附性太强,及缺乏自我意识、赶浪头、随大流者,都不能、不敢也不善于做孤独者。这种孤独并非离开了社会,并非一味地我行我素、孤芳自赏,而是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独特的轨迹,在人类的追求中独辟蹊径,敢于提出“没有同行人”的独创思想,从而有崭新的发现和创造。

《拜伦传》中写道:像拜伦那样任性奔逸于无限大宇宙的诗人,是“不能够有他的同行人的”。他独自在幻想和感情的世界中漫游,就连他的父母、妻子和朋友都无法理解他。

毋庸讳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孤独感。当然,每个人所体验的孤独在性质上、时间长短上以及表现形态(如骤然爆发、持续性、周期性等)上、深度和广度上,是因人而异,颇不相同的。

对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孤独感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意大利电影明星索菲娅·罗兰在千百万观众与崇拜者的包围中感到孤独。但她喜欢孤独,更喜欢孤独时的寂寞。她说:“在寂寞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正视真实的自己。我品尝新思想改正旧错误。我在寂寞中犹如置身在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屋里。”这位艺术家把孤独作为她灵魂的过滤器,使自己不断地重复青春,滋补内心世界的营养。

带有深沉思想的创造者总是孤独的。他们的机遇有的甚至是在身后。因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和格局,不为当时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所以内心常有难以排遣的孤独。他们的作为也往往不为同时代人所理解,因此,必须有一种崇高的信念支撑着他们。

从审美角度看,孤独既是一种处境,又是一种调动“创造潜能”的审美心态,把人带进“形而上”的哲学意境。只有忘掉赏罚毁誉,摒弃私心杂念,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创造的潜能才能涓涓流出。

居住广东的中年生态学家何博传是个孤独者。当他就读于广东师范学院的时候,由于对数学王国的迷恋而陷入一种极强的自我完善的孤独之中。他竟四年都在学校度过,以至一位姓何的老人(他的亲人)写信给校长打听何博传是否已失踪。为了研究计算机,他曾在实验窒整整呆了一年。他的思想在孤独中成熟。他读哲学、数学,写诗,有时也拉二胡、小提琴以自娱。就在这种死寂般的沉重和孤独中,他立志要做一名“真正的哲学家”。1978年,他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以一篇《三分天下》的论文轰动了广东哲学界。中山大学的负责人张华夏慧眼识珠,请他人主中山大学讲坛。何博传说:“我研究中国问题,都把它们看成一个应用数学的例题,在未搞清楚它的已知、未知、条件、求解方式等必要的途径时,决不奢谈。”

他就是这样的人,需要具备的素质极简单:耐得寂寞。为了解剖中国问题,他收集和阅读的资料足足有20个身高。

当他走出“寂寞”,便拥有一支利剑:一篇篇作品在香港发表后,“出口转内销”形成了壮观的轰动效应。从森林火灾到水质污染,从铁路危机到粮食紧缺,他对生态的预言曾一次又一次被残酷地证实。而他的那本令世人振聋发聩的《山坳上的中国》带来了几十个中外记者对他的采访。

何博传的成功来自何方?来自思想者独立的心灵,创造性的心灵,寂寞孤独的心灵。

一个有成就的人知道自己的机遇所在,但对他人却是一个梦。何博传对记者这样说:“的确,我的事情都很奇怪。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籍贯、年龄。现在的名字只是一个可变的符号,年龄似乎也是一个可变域,可以自由选择。因为我是真正的孤儿。”

他已经筑起了一堵足够强大的心理防卫之墙,不再为这种身世显露出任何悲怆。他在寂寞中锤炼自己,深信自己在任何严酷的条件下都能活下去。所以,他敢跑、肯跑,中国大地从东北到西北,从西南到东海岸,处处都留下他的足迹。

他到最偏远的山区同当地人聊天,在人迹罕至的古长城独自寻觅“中国龙”衰微的原因,所有的辛苦、愤怒、忧患、希望都化作一堆铁蒺藜般的数据。所以,当他从孤独中走出来后,就这样点出中国的位置:“那个希望与恐惧俱在的山坳,中国登不上那个希望的山峦,就有跌下深崖的危险。”

他用“孤独者”无情的剑切开许多表面光洁的脓包,也撕碎许多庸人的乐观,击碎人们梦呓般的喜悦,他向那些不顾子孙后代的人们——那些盲目乐观、不求进取的人们大喝一声:打住!

他在所有研究中国生态问题的专家中有着独特的深刻,因为他不只关心一些急功近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