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2586600000040

第40章 最佳办事技巧五法(10)

不要总是在为过去的失败而扼腕叹息,也不要死钻牛角尖,适时的屈是为了日后更强的伸。有时候,勇往向前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领导来说,必要的屈是必不可少的,不能总是锋芒毕露。所以有时候,委曲求全以图大事是一种必要的策略。

学会顺势制宜

突发事件,是任何人都难以预料的。

一天,卓别林带着一大笔款子,骑车驶往乡间别墅。半路上突然遇到一个持枪抢劫的强盗,用枪顶着他,逼他交出钱来。

卓别林满口答应,只是恳求他:“朋友,请帮个小忙,在我的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向主人交待。”强盗摘下卓别林的帽子打了两枪,卓别林说:“谢谢,不过请再向我的衣襟打两个洞吧。”强盗不耐烦地扯起卓别林的衣襟打了几枪。卓别林鞠了一躬,央求道:“太感谢您了,干脆劳驾向我的裤脚打几枪。这样就更逼真了,主人不会不相信的。”

强盗一边骂着,一边对着卓别林的裤脚连扣了几下扳机,也不见枪响,原来子弹打完了。卓别林一见,赶忙拿上钱袋,跳上车子飞也似地骑走了。

应付突发事件的最好办法就是顺势制宜,因为变故已经发生。我们无法将它复归于无,这时只好镇定精神,坦然面对。顺势制宜的应变分寸在于,我们必须依据眼前的事情、势态,顺其发展以争取时间,缓解对自己不利的现状,然后迅速开动脑筋寻找解决危机的方法。

像上例,卓别林突遇强盗,如果他稍加反抗,定会有性命之忧。卓别林的应变妙处就在于他完全依从了强盗的意志并“真心实意”地恳求强盗帮助自己度过被劫后的难关,诱导强盗上当。当强盗把子弹打光,形势却“柳暗花明”地出现了转机,卓别林从容地度过了这场劫难。

曾经有一位光彩照人的演唱家,曲毕谢幕时,没有走出两步,便被麦克风的电线绊倒在地,娇美的身躯与当时的狼狈形象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此时,观众哗然,起哄声不断。

然而,这位女演唱家并没有失态,她急中生智,站起来,拿起话筒说:“我真正为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顿时,杂乱的噪声变成了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女演唱家用这样得体的辩解方法,以“美”补“丑”,挽回了自己的面子,反而更得到了观众的欢迎。

临危不惧才能战胜困难

在事业上,再成功的人也会遇上一些惊涛骇浪,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很有可能被大浪吞没。所以,在惊涛骇浪来临之时,我们要临危不惧,因时而变,把握自己的命运,迎接挑战。只有战胜暂时的困难,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1936年3月,中共地下党联络员老成,来到渭水北岸的一家酒店,他带给掌柜、镇地下党支部书记一个重要任务。

原来,中央派刘少奇同志到天津去担任北方局书记,领导华北的抗日救亡运动,要从这个镇上路过。镇工委张书记亲自指挥。负责把少奇同志安全地护送过去,需要镇上的地下党密切配合。

少奇同志下午就到。老成和李掌柜一合计,为了稳妥起见,觉得还是到同情共产党的龙镇长家里落脚为好。

镇上的反动武装头目叫霍虎,早就听说龙镇长与共产党有瓜葛,只是没有抓到什么证据,于是派出密探,四处侦察,企图用私通共产党的罪名置龙镇长于死地。

这天中午,霍虎的那帮爪牙获得“共产党要员将经过渭北”的重要情报。霍虎立刻亲自率领一帮人马,来到边卡要地,企图半路。

谁知等了半天,才等到一辆小轿车,里面坐的是张工程师(工委张书记)。

张工程师对他说:“霍先生,南京派来了水利考察团,要视察咱这儿的工作。省里杨主任要我跟你说一声,请你接待文博士一行。”

因为所有的关卡路口,都被他安排的人守住了。少奇决定让霍虎客客气气地把自己护送走。

“文博士”一行终于来了。霍虎把“文博士”迎进客厅,他全家上下便都忙碌起来。

“此地水利资源丰富,渠道四通八达。听说霍先生为治理地方水利尽过不少力!”一位随员故意奉承道。

这时,“文博士”才接上说:“这龙口的大渠道,历史上便有记载。汉朝时,有位白公,很有壮志,分治径水,取名‘三白渠’。10年前,省水利厅长李仪趾先生将它改名为‘径惠渠’。”

少奇侃侃而谈,言语得体,又有独特的见解,霍虎不由得暗暗佩服。

少奇同志义与霍虎寒暄了几句,便和工委书记交换了一下眼色,意思是:这出戏该收场了,不能再拖延时间。因为真正的“文博士”,是今天上午到达,已安排龙镇长去接。

“听说这里还有位龙镇长,听杨主任说你们似乎有点小意见,是吗?”刘少奇故意把话题引向龙镇长。

“此人巴结共产党,前几天我跟他差一点干起来!”

“哟,看来你这是个是非之地呀!幸亏我们已经把这里的水利工程视察完了,还是早些离开这儿吧。”刘少奇故作惊奇地说,一边站起来准备告辞。

“请放心,我会保护博士和考察团的安全。”

“可不知这沿途会不会碰上他的人?”

“放心吧,今天我带人护送。”霍虎说完,立即叫人去集合他的手枪连,把“文博士”送到火车站。

回来的路上,霍虎心里美滋滋的。他想,看来“文博士”和杨主任对他挺不错的,这可是飞黄腾达的好机会。

回到家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家里又来了一位文博士。

巧妙应付尴尬场面

尴尬场合、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大惊失色,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如果能在心理上保持平衡与稳定,神色不改、镇静自若地面对出现的问题,则有可能巧妙机智地应付尴尬场面。

美国前国家安全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谈吐幽默,足智多谋,是一位善于应付尴尬场面的外交家。1972年5月,他随尼克松总统访苏结束后,便前往德黑兰作短暂的停留。在到达德黑兰的当天晚上,伊朗首相胡韦达邀请基辛格去看舞女帕莎的表演。帕莎的高超舞艺使基辛格看得出了神。

演出结束后,他还和帕莎交淡了许久才回到住所。第二天,在总统的座机上,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期·费兰克尔向基辛格打趣说:“你喜欢她吗?”对于如此唐突和不怀好意的戏弄,一般人一定会窘态百出。而基辛格不假思索,一本正经地回答:“她是个媚人的姑娘,而且对外交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位记者会意错了,兴奋地追问:“这是真的吗?”基辛格更加详细地说:“那还有假?我们一起讨论了限制战略武器的方案我费了好长时间向她解释怎样把SS-7导弹改装在V级潜艇上……”

那位记者听到此时,才感到上了当。

答非所问,是在尴尬处境中应变分身的一种技巧,是回答提问的一种回避战术。如果对方提出的是你不能回答或不想回答的问题时,你可以巧妙地利用其他因素转移话题,让对方无法得到想知道的答案。

以静制动才能取胜

兵法云:“以静制动。”对待任何事情,只要能沉着冷静,总能想出制胜的办法来。

梁晓声是知青出身的青年作家,他创作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梁晓声,现场拍摄电视采访节目。采访记者40多岁,是个老练机智的英国人。采访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记者将摄像机停了下来,走到梁晓声面前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洁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梁晓声点头认可。遮镜板“啪”的一声响,记者立刻将录音话筒伸到梁晓声嘴边并问道:“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梁晓声一怔,未想到对方的提问竟如此之“刁”,分明有“诓”人上当之意。他灵机一动,立即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着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回答如此巧妙!英国记者不由一怔,摄像机立即停止了拍摄。

以不变应万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要处理好这类事情,必须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曹操击败吕布,夺取了徐州,刘备因自己势单力薄,只好隐藏下自己大展宏图的宿愿,暂时依附于曹操。曹操原本对刘备不放心,消灭吕布后,让车胄镇守徐州,把刘、关、张一同带回许都。既然归顺于他,也就得给些甜头,于是曹操带刘备进见献帝,论起辈分,刘备还是献帝的叔叔,所以后来人家叫他“刘皇叔”。

刘备原来就是豫州牧,这次曹操推荐他当上了左将军。曹操为了拉拢刘备,对他厚礼相待,出门时同车而行,在府中同席而坐。一般人受到如此的礼遇,应该高兴,刘备却恰恰相反。曹操越看重他,他越害怕,怕曹操知道自己胸怀大志而容不下他,更怕“衣带诏”东窗事发。

原来,献帝想摆脱曹操的控制,写了一道讨灭曹操的诏书,让董承的女儿董贵人缝在一条衣带中,连一件锦袍一起赐给董承。董承得到这“衣带诏”,就联合了吴子兰、王子服和刘备结成灭曹的联盟。因此事关重大,一点儿风也不能透漏。

于是,刘备装起糊涂,在后花园种起菜来,连关羽、张飞都摸不透大哥为什么就活得这么窝囊。一天,刘备正在后花园浇水种菜,许褚、张辽未经通报就闯进后花园,说曹操有请,马上就去。

当时关羽、张飞正对刘备悠闲自得的行为不满,一块儿出城练习射箭去了。刘备只得孤身一人去见曹操,刘备心中忐忑不安:难道董承之谋露了馅!因为心里有鬼,所以越发紧张。

曹操见了他,劈头就是一句:“你在家里干的好事呀!”

刘备觉得脸上的肉都僵了,两条腿直发抖,吓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幸好曹操长叹了一口气后,又冒出一句:“种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

刘备这才知道曹操说的“好事”不是指谋反。提到嗓子眼的一颗心暂时放了下来。

曹操拉着刘备的手,一直走到后花园。曹操指着园中尚未成熟的青梅果子,对刘备讲起前不久征讨张绣时发生的“望梅止渴”的故事来:“征途中酷暑难忍,将士们口干舌燥,我就用马鞭指着前方一片树林‘梅果青青’,不觉人人牙酸流涎,嗓子一时竟不渴了。今天,我看到这后花园的青梅,不由得想起旧事,特地请您来赏梅饮酒。”

刘备此时仍是惊魂未定,虽是心不在焉,却还是故作认真地听着。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大晴的天空,现在却涌起团团乌云,急风吹得梅树刷刷直响,常言“风是雨的头”,曹操忙拉上刘备躲到小亭子里。刘备这才发现,亭中已经备好一盘青果,一壶刚刚煮好的酒,知道是曹操早有准备。

二人对面坐下,开怀畅饮,天南地北闲聊起来。曹操为什么单单要请刘备来喝酒呢?原来他也是趁酒后话多的时候,想探测刘备的真心,看他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样,力不甘人下,有称王称霸的雄心。

当酒喝得正来劲的时候,曹操便发话了:“玄德,您久历四方,见多识广,请问,谁称得上是当今的英雄?”

刘备没有提防曹操突然谈到这个话题,一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搪塞道:“我哪配谈论英雄呢?”可是曹操决意要他说个究竟。刘备心里已对曹操的用意猜出八九分。于是他开始装糊涂了,略一思索说:“淮南的袁术,已经称帝,可以算作英雄吧!”

曹操一笑说:“他呀,不过是坟中的枯骨,我这就要消灭他!”

刘备又说:“河北的袁绍,出身高贵,门生故吏满天下,现在盘踞四个州,谋士多,武将勇,可以算作英雄吧!”

曹操又笑了笑说:“袁绍外表很厉害,胆子却很小;虽然善于谋划,关键时间却犹豫不决。这种干大事怕危险、见小利不要命的人,可算不得英雄。”

刘备又说:“刘表坐镇荆州,被列为‘八俊’之首,可以算作英雄吧!”

曹操不屑地说:“刘表徒有虚名而已,也不能算英雄!”

刘备接着说:“孙策血气方刚,已经成为江东的领袖,是英雄吧!”

曹操摇摇头说:“孙策是凭借他父亲孙坚的名望,算不得英雄。”

刘备又说:“那益州的刘璋能算英雄吗?”

曹操摆摆手说:“刘璋只仗着自己是汉家宗室,不过是个看家狗罢了,怎么配称英雄呢?”

刘备见这些割据一方的大军阀曹操都不放在眼里,只得说:“那么像汉中的张鲁、西凉的韩遂、马腾这些人呢?”

曹操一听刘备说出的尽是一些二流的名字,禁不住拍手大笑说:“这些碌碌的小辈,何足挂齿呀!”

刘备昕得摇摇头说:“除了这些人,刘备我孤陋寡闻,可实在不知道还有谁配称英雄了。”

曹操停住笑声,盯着刘备说:“英雄,就是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所谓大志,志在吞吐天地;所谓良谋,谋能包藏宇宙。”说罢,他仔细观察刘备的反应。

刘备佯装不知,故意问道:“那谁能称得上呢?”曹操指指刘备,又点点自己,神秘地说:“现在称得起英雄的,只有你和我呀!”

一听这话,刘备不由得心中一震,吓得手一松,筷子掉到了地下。此时,恰巧闪电一亮,牵出一串震耳欲聋的霹雳,轰隆隆炸得天都要裂了。刘备弯腰拾起筷子,缓缓地说:“天威真厉害,这响雷几乎把我吓坏了!”

曹操通过对世之英雄的一番议论,观察到刘备闻雷时丢掉筷子的情景,还真以为刘备不但是个目光不够远大之人,而且是个让惊雷震掉了筷子的胆小鬼,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自此。曹操对刘备的戒备也就松弛了许多,最终使得刘备寻得脱身到徐州的机会。刘备正是一味装呆作痴,隐真示假,以不变应万变,给曹操一种朦胧的感觉,使自己的利益、性命在巧妙的应变中得到保存。

后发制人

“装疯卖傻”是一种临危之时隐其锋芒、韬晦待机的应变战术。运用这种战术的分寸在于“装假”必须“成真”,“装疯”必须“真傻”,必须做到天衣无缝,才能真正起到欺瞒对方、保护自己的作用。若把握不好这个应变分寸,露出马脚,必将大祸临头。民间有“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说法,要想成就事业,建立功勋,必须认清时务,因机而变,相机而动,如果一味死拼,不讲策略,硬逞英雄,非但无人喝彩,而且最终也将一事无成。

战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孙膑更是将困境之中的应变之术运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恶势力欲置他于死地的紧急关头,他干脆就装起疯卖起傻来。

相传孙膑是孙武的后人。他少年时期聪明过人,心智灵犀,后拜名师学习文韬武略,颇受老师的喜爱。他有一个同学名叫庞涓,此人心计诡谲,阴险狡诈。他自知才能不如孙膑,便想方设法迫害孙膑,但他表面却装着与孙膑交好。孙膑为人心地淳厚,善良纯洁。没有觉察出危险来,把庞涓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经常与之讨论韬略,议论时局,指点江山。庞涓越发嫉妒孙膑的才能。

后来,庞涓出师了,到魏国被召为驸马,深得魏王的重用。他深知孙膑的存在早晚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写信邀请孙膑到魏国共事。等到孙膑来了魏国,就利用手中权力迫害孙膑。庞涓又在魏王面前替孙膑求情。建议将处斩改为“膑刑”,即砍去双腿的膝盖骨。表面上是救了孙膑,实质却是“一箭双雕”,既迫害了孙膑,又可把其留在身边,控制他的人身自由,为他所用。他把已成残废的孙膑接到自己府中,假装殷勤照顾,并要孙膑将平生所学写成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