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2586600000035

第35章 最佳办事技巧五法(5)

这是一个发生在英国的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

老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身体不佳,他是不会将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卖掉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人来到老人跟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

“但是,它的底价是8万英镑啊,”老人淡淡地说,“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了。”

青年并不沮丧,诚恳地说:“先生,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我的整颗心来时时关爱着您。”

老人面带着微笑聆听着。

突然,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

老人拍着身旁这位青年人的肩膀说道:“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终于令人不可思议地赢得了胜利,梦想成真。

善用“忍”之道

“忍”是人生中最大的“天才”,大多数成功人士差不多都善用此道。

在竞选美国总统职务的所有人中,林肯招致的诽谤、侮辱和憎恨比任何人招致的都要强烈。他赢得了1860年的大选,主要是因为民主党派了两名候选人——北部的道格拉斯和南部的布勒肯里奇参加,因而获胜的可能性较小。共和党人因美国东北部的人的支持,并且组织得力,因而使得林肯仅以少数选票的优势当选。南部诸州因此脱离了联邦政府,从而导致美国内战爆发。美国大多数人对于一名来自西部的外表迟钝的农村律师竟然当选总统感到不能理解。

当时的报纸公开以各种可以想像得出的名字称呼他。这些称呼当中包括“怪诞的狒狒”“曾将铁轨弄坏,现在又来分裂联邦的三流农村律师”“粗鲁卑贱的家伙”“独裁者”“大猩猩”“小丑”等等。《伊利诺斯州周报》称呼他是“美国最狡诈、最不诚实、最不称职的政客”。从这些评论中人们可以设想,当林肯到达华盛顿就职时的处境和心境会是如何。在他发表就职演说前不久,他表示,对于人们对他表现的那些感情,他心中早已做好了准备。他对一大群人说:“我是到华盛顿这里来宣誓就职的。此时的华盛顿与以往任何举行就职仪式时的华盛顿都无法相比。我到这里的目的,是要担任人民给予的这一职务。我想,这些人过去几乎都反对过我,现在还在反对我。”

林肯参加完就职典礼之后,人们对他强烈而又不公正的批评并没有减少。这些批评有的来自联邦部门,有的来自国会,有的来自共和党内部的一些派系,而且最初是来自他自己的内阁内部。作为总统,林肯逐渐意识到,无论他做什么,总会有人感到不乐意。在他当政的第一年,有人要求他以提名的方式填补许多政府的空缺职位。“对于每个职位,”他说,“都有20位申请人,在这些人中,我不得不得罪19人。”随着他的敌人的增加,针对他的批评也在增加。但是,林肯以超乎常人的耐心、宽容和决心对待他们。他对所有的批评都采用了一种宽容的哲学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他能那样做,主要归结于他对人民的理解。他说道:“人性是不会改变的,在未来任何重大的国民审判中,与这些人相比,我们将会发现他们当中有弱有强,有愚笨有聪明,有好有坏。”

在林肯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人们妒忌和怨恨的对象。这主要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他要求自己必须超过别人。在他取得进步的过程中,那些被他超过的人自然要通过口头攻击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妒忌之情。作为年轻人,林肯肯定因为这些攻击而感到极度痛苦。

虽然时间和成熟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有助于他对待这类批评但是他从未忘记他所经历过的这段感情历程。因此,他对于那些遭遇与他同样命运的人能表示深深的同情。一位年轻的医生曾说起在一次治疗失误中林肯是如何成功地为他开脱,因而使他没有失去工作的。

在他当总统的4年时间里,林肯忍受了别人采取所有方式对他进行的粗暴顶撞和强烈批评。事实上,他不但忍受了这些诋毁与诽谤,而且战胜了这一切。最终取得了内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是最值得人们惊叹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重新整编了美国军队,扩大了总统权力的范围,废除了奴隶制度恢复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求大同存小异

人,各有观点;国,各有法度。任何人都不可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所以,办事中不能强求,求大同存小异,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1971年7月15日,一个世人瞩目的日子,它将作为一个转折点而载人世界外交史册。

几乎在同一时刻,中美各自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任何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在此公告发布之前,基辛格来华访问,与周恩来进行会晤。

会谈中,周恩来就明确地提出:“毛主席已经看了你们拟的公报草案。明确地表示不同意。这样的方案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基辛格本来想用一种轻松谈笑的口气来开始这次谈判的。遇到周恩来口气坚定的表态,他的口气也转向坚定:“我们初稿的含义是说,和平是我们双方的目的。”

“和平是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得到的,”周恩来说,“你们的初稿是伪装观点一致我们认为公报必须摆明双方根本性的分歧。”

基辛格并不退让,他说:“我尊重总理的信仰,但把那些一贯正确的教条写在公报里是不合适的。”

周恩来严肃而心平气和地说:“你们也承认,中美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如果我们用外交语言掩盖了这些分歧,用公报来伪装观点一致,今后怎么解决问题呢?”

在这种针锋相对的僵局里,总理微笑着请大家吃烤鸭。这样适时地转移话题,缓和了谈话的气氛。

一顿烤鸭吃过之后,周恩来向美方提交了我方拟订的公报草案,并笑着说:“公报有双方各自阐述的立场观点。我方已经列了我们的观点,下面由你们阐述观点,然后双方再进行讨论。”

基辛格当即看了,大为惊诧;他的助手们看了,也面面相觑。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人交出的公报初稿的构思是前所未有的。它以十分鲜明的词句阐述了中国对一系列问题的立场。基辛格沉默了一会儿,对周恩来说:“总理先生,这样的方案,我看在国际上和美国国内都是无法接受的。”

谈判僵持着,没有丝毫进展,大家的脸色都很严肃,气氛也比较沉闷。

周恩来语调并不高,却说得十分实在:“以漂亮的外交辞令掩盖分歧的典型公报,往往是祸根,既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更深的矛盾。”

基辛格脑筋转得快,口气有所松动:“我们不能光是列举不同的观点,而且必须向着未来有所前进。”

周恩来敏锐地抓住基辛格的话柄,说:“公开地摆明分歧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通向未来的第一步。博士,你说是吗?你们不妨考虑一下。我们稍微休息一会儿,好吗?”周恩来再次缓解了谈判的紧张气氛。

周恩来很有信心。基辛格作为一个外交家和谈判高手,如果真有诚意,一定会理解和明白中方草案的妙处。

果然,基辛格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一番紧急磋商后,豁然开朗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也许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能够解决我们的难题。这就是中国方案高妙的地方。”

休息片刻之后,基辛格告诉周恩来,美方愿意接受中方初稿的基本做法。在接受中方初稿的基础上,基辛格提出了一些补充,说:“公报中表述不同观点的文字必须互相适应。我觉得,中国的某些提法表达方式过于僵硬,而令人难以接受,对于你们报纸上常用的那种火药味很浓的提法,那种好像是审判我们或是凌辱美国总统的文字,总统是不会在这样的文件上签字的。”

基辛格豁然开朗之后的妥协使周恩来很高兴。至于草案的文字用法,也是好商量的。基辛格答应第二天上午提出美方的草案。

周恩来这种从大处着眼而不斤斤计较的外交风度,使基辛格敬佩不已。在他的回忆录里,基辛格这样写道:“我不久就发觉,和周恩来谈判的最好方式,是提出一个合理的主张,详加说明,然后坚持到底。我有时甚至把内部文件拿给他看,使他了解我们为什么达成这个结论。”

作为领导,不能老想着占便宜,要懂得从大局着想,不要斤斤计较,不要给别人一种很小气的印象!

正确对待别人的指责

《诗经》上说:“百川入海,有容乃大。”意思是说,千百条河流之所以能流人大海,是因为大海有着兼收并蓄的宽大胸怀。无论古今,无论政坛还是商海,都要能够容人,能够容纳不同意见的人,这样才能使事业兴旺。

北京有位厂长,很有容人的胸怀,在当地传为美谈。

有一次上级组织质量大检查,参加这次检查的不仅有主管局的领导、专家。还有各厂的一些技术骨干。有位外厂的小伙子在检查中,当着这位厂长的面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你们的计量器既不准确,也不齐备,你这个厂长怎么当的?”又说:“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不抓计量,就等于眼睛看不见了,怎么抓产品质量?”

大概是年少气盛,往往得理不饶人的缘故,小伙子越说越尖锐,丝毫没有顾忌厂长的面子。

可是,厂长却颇有大将风度。这些尖刻、刺耳的话并没有引起他什么不愉快,相反他还连连说道:“提得好!提得好!”这可不是那种敷衍搪塞式的一般表态,而的确是从心底里接受意见的态度。因为他知道,他厂里缺的就是计量方面的人才,没有人才怎么能搞好计量呢?

他眼前一亮,这个小伙子不就是现成的人才吗?他赶紧与兄弟厂联系,想方设法要把这个小伙子调过来。经过努力,调动终于成功。小伙子果然是计量方面的一把好手,全厂的产品计量都由他负责。产品质量自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厂里还有位年轻的女技术员,与车间的一位老师傅闹矛盾,弄得很不愉快。厂长批评这位女技术员,她不服气,当面和厂长争吵起来,还甩下手里的工作,扬言要调离这个厂。厂长并没有给她穿小鞋,就像没发生过任何事一样。有一天。厂里通知这位女技术员,说是要送她出去学习,让她把整套技术学回来,回来后就让她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当时,她简直难以置信这是真的。同时,她也为自己态度不好而感到惭愧。

学习回厂后,她主持编写了专门的《工艺手册》,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过去,她一度打报告说要调走,学习回来后她却说:“这回我是棒打也不走了。”

能有这样容人气量的厂长,厂里的生产还能搞不好吗?

说一句感谢的话

“良言一句三冬暖”,说一句感谢的话,说者并不费力,而听者却感到舒服。

乔治·罗纳在维也纳当了很多年的律师,小有名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了瑞典。此时,他已经一文不名,非常需要一份工作。因为他能说并能写好几国的语言,所以他希望能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一类的员工。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等等。更有甚者,有一个人在给乔治·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的生意的理解完全错误。你既错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于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时,简直气得要发疯了。于是乔治·罗纳也写了一封信,目的是想使那个人也大发脾气。但接着他就停了下来,对自己说:

“等一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的是不是对的?我修过瑞典文,可是并不是我家乡的语言,也许我的确犯了很多我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这样的话,我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再努力学习。这个人可是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种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我就不亏欠他,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在信上感谢他一番。”

于是,乔治·罗纳撕掉了他刚刚写好的那封骂人的信,另外写了一封信:

“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并不需要一个替你写信的秘书。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向别人打听过,他们说你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羞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

不到三天,乔治·罗纳就收到了那个人的回信。他请罗纳面谈,罗纳去了,而且他得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

所以,不要怨恨别人,即使他曾使你难堪。既然他能使你难堪,就证明你存在着缺点;如果你没有缺点,他怎么会让你难堪?他不过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指出你的缺点而已,所以你要原谅他。当你遇到他人施与的恩惠时,当然要报答他,但也要讲究分寸,讲究方法,这样你的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

善借贤能之力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任用贤能的人可得天下,因为贤能是天下的顶梁柱,善谋大事者往往善借贤能之力。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在洛阳的庆功宴上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是因为他重用了一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刘邦表现出了一个统帅最值得称道的品格和能力。

打天下如此,搞其他事业也莫不如此。

被誉为美国钢铁工业之王的卡内基说过:“你可以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几年后,我仍将是钢铁大王。”

卡内基的话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企业家在管理思想上的一种反省,即他们认识到,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卡内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这样一首短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

作为一名领导,要想做到乐于用比自己强的人,就必须克服嫉贤妒能的心理。有些领导人之所以不乐意用比自己强的人,除了怕这些人难以驾驭,彼此之间容易发生意见分歧,工作会受到影响外,主要还是嫉贤妒能的心理在作怪,总以为自己是领导,自然应该是佼佼者,各方面都应该比别人高上一筹。因此。遇上比自己能力强、本领大的人时,就萌生妒意,采取种种办法压制他们。

嫉贤妒能,是压制和扼杀人才的一种腐朽、落后的意识,对于你的事业妨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