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自己想做的人
2586500000023

第23章 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自己(6)

傲慢与偏见历来是西方人针对东方人的态度,尤其是某些美国人对华人,这种态度激怒了流淌着炎黄子孙血液的林勇强。1965年,公司董事长因年龄原因而退休,需有人接替。在这个问题上,外界和公司内部似乎已有定论,因林勇强的贡献和长达七年的经营实践,应是众望所归,非林勇强莫属。他本人也颇为自信,认为从自己的才能和在公司所占的股份来看,胜券在握。林勇强踌躇满志,开始酝酿新的发展计划,决心在董事长的位置上将公司推向新的高度。

但是事情并非像他所想的那样,退休的董事长却在此时暴露出某些美国人对华人的偏执、狭隘、傲慢的心理。他对林勇强的才华视而不见,对这些年公司取得的发展似乎无动于衷,在他的眼里看到的仅仅是——黄皮肤的华人!在他以及绝大多数的美国人眼里,华人是没有资格或不配担当公司里的重要职务的。

实际上,对于林勇强来说,失败和遭歧视是两种性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应该严肃对待的问题。这个带有无端歧视的决定,深深触动了林勇强那敏感的、自尊的神经。面对美国人对华人的偏见和傲慢,林勇强一怒之下。将自己在公司20%的股份悉数卖掉并辞去经理职务。

在林勇强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天,他朝身后甩下了这样的豪言壮语:“终有那么一天,我要在华尔街建起一座大厦,一楼做银行,二楼做财务公司,三楼做股票经纪公司,四楼做保险公司,五楼……使它成为金融业的超级市场,我也将在这一天向所有忽视华人能力的人们发起挑战!”

也就是在1965年,林勇强拿出卖股票所得的220万美元的一部分,独自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林氏管理和研究基金公司,主要从事经营互惠基金和投资研究、咨询等业务。

1969年2月,时年40岁的林勇强已成为曼哈顿互惠基金会董事长。由于林勇强的声名和林氏公司的良好业绩,此时的他正好利用这一点扩大自己的资本、实力和影响。于是,林勇强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果断向社会发行曼哈顿互惠基金股票。股票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许多人纷纷抢购,该股的上市一举打破华尔街股票发行的纪录!

有趣的是,那位曾怀有傲慢与偏见的董事长与林勇强曾有一次不期而遇,他面有愧色,意欲回避,林勇强却不计前嫌,表现出对对方少有的豁达与气度。他还衷心地感谢这位董事长,因为如果没有他当初的傲慢与偏见,也许便没有林勇强这样一位“华尔街金融王子”的诞生。

华尔街拒绝那些患有神经质的弱者,因为他们受不了华尔街的那种紧张气氛与无形的压力。在那里,每天都有人在制造奇迹,每天又都有人命丧商场。因为他们接受不了那种一个小时前还是富翁,一个小时之后就是一文不值的乞丐的命运。任何金融家一旦进入华尔街,便不会高枕无忧,闲情悠悠。社会上一旦稍有风吹草动,这些金融家们便会躁动不安,乃至疯狂无羁,反复无常。因此他们必须敢于承受突如其来的毁灭性打击。林勇强当然也不例外。

挫折终究来临。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美国的证券业急剧衰退,来势之猛,令人始料不及。曼哈顿互惠基金因是新上市股,首当其冲,价格骤然狂跌,趋势就如决堤的洪水,一泻而下。林勇强虽多次投入资金试图力挽狂澜,但难以奏效。到1971年,林氏公司业绩继续滑坡,曼哈顿互惠基金净产值已跌落600点!

最终,林勇强决定绝处求生,委曲求全。万般无奈之下,他与芝加哥CNA财务公司几经商谈,忍痛将林氏公司的九成股权共计3700万美元出卖了。而在当时,cNA财务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林勇强虽“避难”该公司,职位却不算低,收入也很可观,况且他已拥有3700万美元所得,也该安心了。

但是林勇强却毫不满足,他是不会故步自封的。因为他生性不愿受人掣制,不甘心接受别人发号施令,他仍钟情于原来的林氏公司。1973年,美国证券业上空阴云驱散,华尔街股票市场终于由淡转旺,出现了一片玫瑰色的曙光。

这时,林勇强再次显示出市场时机选择的机敏、快速与智慧,他当即采取行动,出售了他在CNA财务公司的全部股份,辞去了职务,重整旗鼓,再度组建林氏公司。1975年,他所创办的关林证券账务经纪行成为美国最大的经纪行。1978年林勇强改变自己的经营战略,采取并购手段。首先他以220万美元收购了一个财务控股公司,并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董事。时隔不久,林勇强又通过公司控制了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总行设在纽约的林氏公司,主要经营各种证券,尤其是投资各种有成长潜力的公司股票,并在波士顿、洛杉矾各地设有分行。

此时的美国经济开始大幅度复苏,他所投资的股份公司股票也顺理成章地上涨,公司的实力已不同凡响。在美国金融界中,“林氏王国”已有了显赫的声名。

林勇强在金融界超凡的才能,不但受到各大财团、企业的瞩目,也引起了美国容器公司董事长伍德希德的注意。

美国容器公司下属有多家制罐厂,1982年以前,美国容器公司的销售额徘徊不定,甚至出现利润下降的现象。而他们多年来一直想在金融界求得发展,为聘请林勇强加盟,伍德希德竟不惜以1.4亿美元的现金高价收购林氏公司的股权,并邀请林勇强担任容器公司董事,全权负责容器公司财务和证券交易。林勇强接手工作后,以金融业务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业务,使得该公司业绩直线上升。1984年公司的资产已达26.2亿美元,销售额为31.78亿美元;证券业务更是令人惊叹,仅以1985年为例,容器公司下属的各保险公司售出的保险单面额高达770亿美元,其利润可想而知。

1987年2月1日,林勇强成为了美国容器公司董事会首席执行董事和董事长。此时,以经营股票等证券业起家的林勇强正式坐上了美国容器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从而完成了他从金融业到实业的角色转变。从此,在华尔街——这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地狱与天堂俱兼的地方,“华人小子”成为了成功的代名词。也就是在这一天——在他完成从空对空的股票交易业到办企业的资本家的转变,也就标志着他真正迈向了成功!

在旁人看来,拥有高学历的林勇强为了区区50美元而屈身于小小的巴克股票经纪行,未免太不值。然而,林勇强却把它当作打好手里这张坏牌的一个良机。林勇强的成功,不正是高点定位与低点起步相结合的典范吗?

做个有自强、执着精神的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名言。自强是什么?是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强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贵,是因为自强者依靠的是自己的顽强拼搏,而非其他人的荫庇提携。

身处“低点”位置的人常常自暴自弃,但是常言道:“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52岁时才得一子,万分宠爱,但从不溺爱,经常以各种方法培养其自立能力。他病危时,寄养在乡下老弟家中的儿子特地来看他。他要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但儿子从来没有做过,只好去请教厨师。当儿子将亲手做的馒头端到父亲床前时,父亲已咽了气。儿子悲痛地放声大哭,突然发现茶几上压着一张纸条,原来是父亲临终前写的一首遗诗,大意是: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业自己干;

靠天、靠人、靠祖宗,

不算是好汉!

气性的缺失是当今社会很多汲汲于功利者的普遍状态,自强的心态,也就成了一个浪漫的理想化的状态。人们宁争一时利,而不赌一口气。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急于求成的人比较多,心态普遍比较浮躁,不少人过得比较现实。据前不久广东省妇联的调查报告显示,不少女性认同一种说法,那就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无论怎样这都源于一种心态,那就是急于求成,害怕吃苦,期望不劳而获,这种心态、观点在现代社会,不仅仅在女性中存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安逸的生活谁都向往,但困难却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内容。俗话说,有苦才有乐。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一切,虽然其中可能饱经风霜,但是在奋斗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奋斗后面对自己的哪怕一点点的收获,都会让我们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有人说人生实际上活的就是一份感觉,这句话不无道理。这种成就感,这种自强奋斗的快乐,绝不是父母、爱人、朋友的赠与所能感悟到的,也不是靠轻而易举地交换自己的青春美貌就能获得的,没有经过奋斗就享受,靠别人的创造来装扮自己,追求享受,其实是在自欺欺人,假如只是将洋房、汽车看作是生活的目标,这样的人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悲哀。靠自己的双手和能力活着,才活得踏实,虽然这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正因为有种种困难,我们才会去克服,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正因为面临种种问题,我们才会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人唯有从这种由忧而喜、不断自强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充满活力的人生。

无数自强者的事例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于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也就是有没有自搏人生的那么一口气。理想是自强的力量之源,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指引和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软弱、混乱和渺小。只有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更高的理想迈进,才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不轻易泄气者可谓执着。执着的人不畏挫折和磨难,不论出现什么情况,总是能够充满信心,勇往直前,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总是努力追求,从不间断。对这种人来说,事业就容易成功。

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还表现在对事业成就的从不满足。因为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才可能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把事业这块“蛋糕”做得越来越大。只有那些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的人,才可能获得人生的成功。这个道理可以从一项物理实验中得到很好的理解。在一般情况下,太阳光的温度再高,也不可能将地球表面上的东西点燃。然而,用一面放大镜却可做到这一点。通过调节放大镜与纸张之间的距离,把所有的光线聚于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纸就会燃烧起来。从理论上讲,只要放大镜足够大,它可燃烧或熔化任何东西。

其实,放大镜的这一聚焦特性早已被各个领域的知名人物所应用。

在治学方面,黑格尔说道:“一个志在大有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最终归于失败。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凭借这一思想的指导,黑格尔既博览群书,又学有所专,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就连马克思也要从他那里汲取思想的营养。

在文艺创作方面,马克·吐温指出:“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为此,马克·吐温一生笔耕不辍,他的小说为世界小说史增添了难以磨灭的光彩。

执着是一种气,它需要信仰的支持。人不能够没有信仰,信仰不仅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同时它还是你走向成功的起点。

正如古罗马哲人奥古斯丁所说的那样:“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未看见,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所相信的。”信仰是人的一种主观信念,却绝不抽象。从小处来说,信仰就是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而目标是所有行动的前提。没有目标的人,犹如浮萍漂荡于水面,很难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集中到某一点上,因此就不可能创造成功的人生。从大处讲,信仰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最能使自己的价值发挥到顶峰的使命感。拥有使命感的人,会感到自己的奋斗充满着意义,从而超脱了个人的渺小。

人应该像宇宙中的恒星一样,有目标,有方向,有理想,有追求。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就要照自己的观点尽力去做,不管别人怎么评论。只要自己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不为其他势力所屈服,不为强暴所控制,要有一种坚强、执着的精神。我们要做一颗颗恒星,无私奉献,坚持真理,为了美好的明天,不懈地奋斗。

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爱情上,我们光有执着的精神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在压力中生存,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我们在压力中身处“低点”时,一定要想到这是到达“高点”的一个必然的经历,就如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心态好一分定位准一分

对自己进行定位首先需要对自己和周围的生存环境有一一个理智、全面的判断,而在一个浮躁的心态主导之下,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到理智的。从这一点上说,一个具有高智商的人未必就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没有良好的心态做辅助,智商再高的人也只会受到生活的嘲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山城有一家纺织厂,经济效益不好,工厂决定让一批人下岗。在这一批下岗人员里有两位女性,她们都四十岁左右,一位是大学毕业生,工厂的工程师。另一位则是普通女工。就学历学识而论,这位工程师无疑超过了那位普通工人,然而,在下岗这件事上,她们的心态却大不一样,而正是这种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她们往后不同的命运。

女工程师下岗了。这成了全厂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议论着、嘀咕着。女工程师对人生的这一变化深怀怨恨。她愤怒过、骂过、也吵过,但都无济于事。因为下岗人员的数目还在不断增加,别的工程师也下岗了。尽管如此,她的心里却仍不平衡,她始终觉得下岗是一件丢人的事。她整天都闷闷不乐地待在家里,不愿出门见人,更没想到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孤独而忧郁的心态抑制了她的一切,包括她的学识。她本来就血压高,身体弱,再加上下岗的打击。没过多久,她就被忧郁的心态打败,孤寂地离开了人世。

而那位普通女工的心态却大不一样,她很快就从下岗的阴影里解脱了出来。她想既然别人能生活下去,自己就能生活下去。从此以后,她的内心没有了抱怨和焦虑,她平心静气地接受了现实。并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开起了一个小小的火锅店。由于她的努力经营,火锅店生意十分红火,仅一年多,她就还清了借款。现在她的火锅店的规模已扩大了几倍,成了山城里小有名气的餐馆,她自己也过上了比在工厂时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