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远离迷茫与困惑
2585300000025

第25章 树立强者的心态(3)

起初,大家认为这幅画是随便设计的,点击后才知道,注视鱼缸的老太太是华盛顿大学的董事长——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盖茨,大白鲨的那句话是他儿子的名言。在2001年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诉讼中,曾被联邦法院反复引用。

他们之所以用这幅动画作引子,据说是为了纪念他们的董事长,因为前不久她去世了。同时也给访问者一个暗示,只要你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告诉你,比尔·盖茨是怎样回答的。

众所周知,盖茨是世界首富。他大学未毕业就去创业了,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聚集的私人财富,超过世界上38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一位旷世奇才,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什么?或者说,他母亲给了他什么?对这样的问题,谁不感兴趣呢?

打开问卷,发现访问者果然很多。已有75498位网友点击,并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一个画面出现在屏幕上。它是一张实物问候卡影印件,是比尔·盖茨在1975年母亲节时,寄给他母亲的。这一年,他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比尔·盖茨在卡上用斜体英文写着这么一段话: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从这张问候卡上,我们似乎感觉到,这位独闯天下的亿万富翁,从他母亲那儿得到了一份被许多母亲忽视了的东西——赏识。

站在你应该的位置上

在阳光明媚的星期六的上午,有个骄傲的父亲勃比·莱维斯带着他的两个小儿子去高尔夫球场打球。

他走到球场售票处问那里面的工作人员:“请问门票是多少钱?”

里面的年轻人回答他:“所有满6周岁的人进入球场都需要交3美元,先生。我们这个球场让6岁以下的儿童免费进入,请问你的两个孩子多大年纪了?”

勃比回答道:“我们家未来的律师3岁了,我们家未来的医生7岁了,所以我想我应该付给你6美元,先生。”

柜台后的年轻人有点惊讶地说:“嘿,先生,你是刚刚中了六合彩还是其他什么了,你本来可以为自己节省3美元的,即便你告诉我那个大一点的孩子6岁的话,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的。”

勃比回答道:“对,你的确不会看出其中的差别,但是我的孩子们会知道这其中的差别的。站在一个父亲的位置上,我有责任不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学会去欺骗别人。”

在这个充满了竞争与挑战的时代里,真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珍贵,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你都要站在你应该站的位置上。

情释一瞬间

一天,17岁的比特穿着一件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T恤衫回家了,扬言这是他最心爱的女友送给他的。母亲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如此难看的T恤衫,应该丢入垃圾堆里。比特看到妈妈厌恶的表情,很是委屈恼火,少年的逆反心理促使他天天都穿着那件T恤衫在母亲面前招摇。为此,母子间争吵不断。

有一天,这位母亲在开车时精神有些恍惚,差点撞倒一个和儿子长相很像的少年。刹那间,她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比特,甚至想到为儿子举行的葬礼——儿子静静地躺在那里,母亲要给他穿衣服,当然要给他穿平时最喜欢的衣服了。穿西服吗,不,儿子从来不喜欢穿这种有板有眼的衣服。穿夹克吗?儿子穿它在天堂没办法踢足球……这时,母亲想起了那件不堪入目的T恤衫,这才是儿子最喜欢的衣服,母亲当然会给他穿上这件外衣把他送走。

直到这时,母亲突然明白了,如果儿子死时,自己能接受他,为什么在儿子活着的时候,自己不能接受他真实的自我呢?

生活中,很多你想不通的事,其实换个角度就想通了。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

一个班级正在举行家长会,班主任问了家长们一道意味深长的思考题:有4个孩子,他们的家庭各不相同。第一个孩子的父母是清正廉洁的公务员和勤勤恳恳的小学教师,第二个孩子的父母是富甲一方的公司老总和温柔贤淑的家庭主妇,第三个孩子的父母是白手起家的私营企业家,第四个孩子的父母是工作稳定,业余时间积极考研的公司职员。老师的问题是:这四个孩子哪一个会最幸福?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一个家长说:“家庭里面学习氛围很重要,父母都爱学习的第四个孩子会因喜欢学习而感到幸福。”另一个家长说:“那倒未必,如果家里穷困潦倒,孩子怎么会幸福?我认为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能够给孩子最好的营养、最好的玩具的第二个孩子最幸福。”第三个家长说:“虽然有钱,可是父母毕竟一个事业有成,一个却依靠丈夫生活,这样的家庭组合缺少共同语言,我认为父母一起创业的第三个孩子最幸福。”紧接着的家长说:“家长一起创业,都忙着赚钱,孩子没有人陪怎么行?我认为还是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教师的孩子最幸福,家庭收入稳定,母亲又可以教育孩子,正是‘优势互补’。”

家长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讲台上的老师微笑着说:“下面我来告诉大家答案吧。”家长们静了下来。她说:“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这四种家庭都有可能让孩子幸福,但也都未必。孩子的幸福应该由孩子自己说了算。”大家乍听时一惊,但沉思之后,不禁深以为然。

孩子是否感到幸福确实应该由孩子说了算,与父母的职业、年龄、相貌、学历、社会地位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爱孩子,孩子就会感到幸福。

没见过这么美的牛奶海洋

美国有位医药发明家,小时候很喜欢喝牛奶。有一次他打开冰箱,拿大罐的牛奶,结果没拿稳,手一松,就把整罐牛奶打翻了。

他害怕地缩在墙角,因为牛奶洒了一地,他担心会挨骂。当妈妈听到异声走过来后,并未如想像中的生气,而是温和地说:“你好厉害,妈妈长这么大,都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牛奶海洋。你愿不愿意跟妈妈一起把这里打扫干净?”母子俩于是挽起衣袖,将厨房打扫得很干净。这时,妈妈又把儿子先前打翻的塑料牛奶罐装满了水,放进冰箱,然后教他怎么拿才不会打翻。

当年打翻牛奶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是个具足信心和勇气,不断尝试、试验的发明家。

若我们在生活中,当错误已是既成的事实时,就必须勇敢面对、勇敢承担;歇斯底里地发脾气,不仅使别人遭殃,受害最大的便是自己。

用“正面思考”的方式来处理,不但能解除彼此间的尴尬与不愉快,也能让事情在圆满中获得有效的解决。

成才与培养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见识大场面,曾经专程带着约翰·肯尼迪飞到巴黎去参加一个交际盛会。因为他不仅要求孩子有好的礼貌,懂得如何与人寒暄,更希望约翰·肯尼迪有风采,有品位!所以有人说:老肯尼迪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训练他成为总统。

许多日本公司,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都送他们的员工到寺庙里接受戒律的考验。受训期间,学员要忍受没有暖炉的严寒,夜里不准躺着睡觉,坐禅时稍有不专心,就要以戒板抽打背部,且不许喊痛。正因为如此,他们能忍别人所不能忍,专注于别人所不易专注,因而在国际商业舞台上有杰出的表现。

一个人的胸怀、气度、风范,常常可以由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从细微之处锻炼自己,才能在生活中、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现。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

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路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学无止境

男孩从一所技工学校毕业后,分到一家模具厂做钳工。他的师傅是位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模具工,其精湛的技艺在同行中颇有名气。很多一同进厂的年轻人都羡慕男孩跟了一个好师傅。男孩却不以为然,跟师傅学了两年后,自认为技术已经掌握得差不多,遂产生了跳槽到外面去挣大钱的想法。

师傅得知后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他只是从工具箱里取出一个四方形的大铁皮盒,把一些碎铁块全装了进去,然后对男孩说:“盒子装满了吧?”男孩回答道:“装满了。”接着师傅又用铁锹铲了许多铁屑往里面倒,再问男孩:“盒子装满了吧?”男孩又回答道:“这次肯定装满了。”想不到师傅又端了半盆水过来,一勺一勺地往里面加,结果半盆水也全加进去了。最后师傅语重心长地对男孩说:“盒子装的东西看上去很满了,实际上里面还有许多空隙,它好比技术,看上去行了,实际上还差一截。我这里有几套难度较大的塑胶模具,你是否能够做出来?”男孩接过图纸一看,那错落有致、曲线优美的型面,照他现在的水平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

男孩明白了自己与师傅真正的差距在哪里。于是他放弃原来的打算,更加刻苦地钻研技术,不断用知识来填充自己。几年后,男孩在全国青工技术比武中取得了好成绩,回厂后,被晋升为最年轻的技师,薪水也增加了许多。

他从那只铁皮盒懂得了,“满”是无止境的,只有一直注入,才能更接近“完满”。

人生要滚烂泥巴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年仪式:一个人有三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

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

5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

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坎那边接着(没有祖父则请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交锻炼意志,培养耐性了。

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田边,对面团坎没人接,从这时起,意味着你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会人间的艰辛。

是侗族人作践自己的孩子吗?

有句话说:靠吃别人的饭过日子,就会饿一辈子。而现实中的有些年轻人,他们在家靠父母,工作靠单位,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

侗族人的孩子,母亲呵护过,父亲教导过,祖父启示过,然而这烂泥巴只能由自己来滚,对面田坎上没人接。

做侗族人的孩子是幸福的。

滚一身烂泥巴,勇于独步人生,这是现代初涉人世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不花父母钱

孙女的同学小廖从小爱玩电脑,在程序设计上很有一套。在他高中毕业那年,就有一家公司出7万美元年薪聘请他。他还在考虑中,因为另有一家公司出9万美元来争取他。一个18岁的青年很难拒绝一年9万美元高薪的诱惑,他便放弃了着名大学的奖学金和入学许可证,开始工作了。

小廖为什么放弃念大学先去工作?主要原因是他需要赚钱念大学。美国公立大学学费不高,但书本、食宿、零用各项杂支等等合计,大学生一年起码需要1万多,私立院校需要2~4万,一般中等收入的家庭,一年赚4~5万,除掉税负、保险等等,实际收入不过3万左右,如何供得起孩子念大学?小廖的家庭并非富有,先工作赚钱,经济上打点基础再进修是上策。

其实美国家庭不论贫富,都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能力。到了18岁高中毕业就独立自主、一切自理,不依靠父母。进入社会工作的搬出去独立门户,继续读书念大学的搬进学生宿舍或在校外租一间房子住,靠奖学金、助学金、校内外打工维持,或是向政府或向银行贷款,毕业以后,有了工作再慢慢还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父母会从旁协助但不会全部承担。经济能力不足的,父母无力帮助,子女也不指望,自谋前途。

美国孩子一般从十二三岁开始打工赚钱,女孩子给邻居、朋友家看小孩,男孩子割草、送报。到了14岁就可以到附近的冰淇淋店或商店帮忙,在放学以后和周末工作。年满16岁就可以做成人的工作,多数在各种商店做店员,如服装店、超级市场、饮食店、书店等等,像炸鸡店、汉堡店、三明治店晚间和周末的人手都以学生为主力。高中生赚零用金、存钱买自己的汽车和预存大学费用;大学生半工半读,维持生活和学业。自力更生,不依赖父母,社会风气如此。已成年的子女不能自立,自以为耻,也为人耻笑。像中国家庭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一切费用由父母负责供给,就业后遇到挫折困难仍回家依靠父母生活的情形,在美国很少见。当然,这里面也有国情的不同。

美国人开始工作比较早,社会经验比较多,做事比较成熟老练。所以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便开创出一番事业的也不少;在工作单位独当一面有杰出表现的也很多;各机构也乐于擢拔任用年轻人发挥他们的潜力。

美国是青年人的战场,美国青年人喜欢赤手空拳打天下,上战场冲锋陷阵,不靠祖荫、不靠父母、不靠人事关系,而全靠自己。这一点和中国的年轻人有不小的差别。

人生可以好简单

有个牧场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堆,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堆中心线开始找。”有人答:“从草堆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长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正确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的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原来人生也很简单,只要能懂得“珍惜、知足、感恩”。你就拥有了生命的光彩。

心里有眼

有一个出身贫寒的孩子十分喜欢钓鱼,可是从来没有钓到过一尾大鱼。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那天晚上,他和母亲又来到湖边钓鱼,放好鱼线,安好鱼饵,一次次地将鱼线抛向湖水中。

湖面十分平静,他和母亲守在那儿,等着鱼上钩。可是,好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一条鱼上钩。

就在他们准备回家的时候,鱼线突然动了,他拎了拎,发觉异常沉重,这肯定是一条大鱼上钩了。他兴奋极了,急忙快速地收鱼线,线越收越短,湖面响起大鱼扭动击水的声音,母亲取出网罩在湖边准备捞住大鱼。

果然是条大家伙。母亲打开手电,照着鱼身,发现大鱼竟是条鲈鱼。那银白色的鱼鳞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鱼鳃在翕动着。

母亲看看夜光表,对孩子说:“现在是10点。离开禁还有两个小时,孩子我们放了它吧。”

孩子说:“不,妈妈,我们好不容易钓到它。”孩子哭了。母亲安慰他说:“我们还会钓到更大的鱼。”孩子却坚持说:“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