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小学,提起小松鼠圆圆的名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他怎么这么出名啊?原来,小松鼠圆圆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似乎所有的东西到了他那里,都会产生一些问题。圆圆问同学、问老师、问爸爸妈妈,几乎所有的人都被他问到了。就这样,大家给圆圆起了一个外号叫“为什么”。
圆圆见到什么就问什么,“小鸟,为什么你会飞,而我不会呢?”“老师,为什么太阳要落山呢?”“妈妈,为什么天空有的时候是灰色的,有的时候又是蓝的呢?”……
有些问题别人可以帮助他解决,有些问题则让人听得发愣,天哪,怎么会有这么多“为什么”啊?当别人也说不出明确的答案时,圆圆就跑进图书馆去寻找答案,无论什么问题,都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才罢休。
“声音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要下雨呢?”
“月亮为什么渐渐缺了之后又渐渐变圆呢?”
有时候老师也被圆圆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还有些时候老师甚至认为这个“为什么”圆圆简直就是存心捣蛋,上课不安静,专门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扰乱课堂秩序。
但就是这个令人头疼的“为什么”圆圆,却做了一件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
有一天上课时,老师走进来,笑眯眯地说:“今天老师要跟大家宣布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教室里一阵骚动。
“我们班的圆圆同学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森林知识竞赛’中获得了总冠军,我们一起鼓掌祝贺他吧!”
大家都张着嘴巴,表示非常惊讶。之后大家用力鼓着掌,要求圆圆上台讲讲心得体会。
圆圆上台,不好意思地用前脚挠着自己的后脑勺。他说:“谢谢老师和同学!真是没有想到能获得总冠军,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平时对我的帮助。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写下来而已,真的无法相信能够因此拿下总冠军。其实我经常对很多事物感到疑惑,当我的心里产生疑惑,却不想去寻找答案时,喉咙就会痒得很难受,好像我的喉咙里有个随时准备溜出来的问号……于是我就不断地问‘为什么’。”
大家听了,都为圆圆的幽默哈哈大笑起来。其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为什么”,只是常常因为我们的懒惰才故意对它们忽略不提,久而久之,这些“为什么”就变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而我们的见识也不会有太多的增长。我们应该向这只聪明的小松鼠学习。
同学们,我们小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但是调查表明,被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差已经成为当代小学生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孩子不爱学习,或者是学习不刻苦、知难而退,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家长与学校的压力下学习,他们或者是为了让别人能看得起自己,或者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或者是为了升学、考试等等。
无论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发展,还是为了报答父母等,都是把学习当做一种手段。从这一点来看,孩子们在面对学习的时候,主动性有可能欠缺。我们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有的孩子在一些目的的驱使下,也会很努力、很主动地去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存在某些功利目的的,这些目的在一段时间内的确可以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主动学习。但这种主动性的动力来源却未必能够长久。当他们的功利性目的达到以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消失。
也有一些少年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之后,他们或许感到自己力量微薄,当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达到想要的功利性目的时,也有可能把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主动学习变成被动学习。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才看到那么多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无奈地学习,被动地学习。有的孩子甚至为此而逃学。
其实,我们应该热爱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令我们通往成才之路。但如果我们对学习不主动、不积极,那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很好。要想主动积极地学习,首先得让自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你的成绩不可能不好。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生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记》,为昆虫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样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我们对学习充满热情、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而如果我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仅仅由于强制而去学习,则味同嚼蜡,苦不堪言。
当然了,人的兴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影响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般是从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开始,发展到对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到志趣,决心终生从事该领域的探索与研究。
我们正处在重要的学习知识的阶段,培养有益的学习兴趣对今后成才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激发与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要保持我们的好奇心,多问“为什么”。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要多问“为什么”,并积极地去探索“为什么”。
第二,知识积累得越多,兴趣也就不断地增加,有不少小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听得懂的课就有兴趣,听不懂的课就没有兴趣;学得好的课兴趣就浓,学不好的课就无兴趣。这说明知识的积累是兴趣的源泉。所以,我们要设法及时把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搞清楚,从听得懂每一节课开始,进而学好每一门课。这样你的学习兴趣才会逐步增加。
第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学生,要学好每一门课,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中小学生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但并不是说要求每个学生对每门课都要有同样程度的兴趣爱好,而应该在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基础上,在某些课程的学科领域里发展更浓厚的兴趣。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校内外选择一些活动作为自己的中心兴趣,并加以发展。广泛而有中心的兴趣可以使我们成为一名文化基础知识扎实而又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为以后成为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我们热爱学习的品格呢?
让自己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有这样一名小学生,年底时报了学校的书法班,课余的时间一直忙于书法,期末考试一直没有顾得上,他的父母很担心他期末成绩不好,于是在督促他读书之余难免也唠叨一番。可是,这却于事无补。
这个孩子很坦诚地告诉他的父母,说他明白父母的担忧及苦心,但也要父母相信他忙完书法之后自然会分配时间好好用功读书,因为他懂得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与学习情况,而学习进度不是旁人所能清楚看到的。
听了儿子这番话,父母决定“放手”让他自行管理读书的一切。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学习时心不在焉,即使从年初到年尾都坐在书桌前,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但若能全心投入,即使只读一个星期,只要是全心全意温习,也可能考到好成绩。
同学们,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习,在现今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工具,小学生也不应该把学习当做工具。
那怎样的学习才算是有效率的学习呢?有效率的学习,是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种快乐或许是学习之余获得某种收获的快乐,或者就是过程里心与心沟通所带来的一种愉悦,一种美好的满足感。
学习的快乐是多方面的,除了兴趣,还可以从而提升自己,最重要的是训练思考与分析、判断的能力。辛苦数载,当然文凭证书不能一无所获,就当做是给自己的肯定与奖励。因此,只要课程内容充实,不哗众取宠,师资精良,那就是学习的理由。这样的学习可以选择与自己步伐、兴趣配合的课程,如此方能深切体验“书中自有颜如玉”或“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趣,也不至于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得不偿失。
这样对待我们的学习,老师就会带领我们遨游中华五千年。从丝绸之路走到如今正红火的苏州工业园和西部大开发;从秦皇汉武的封建统治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从《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到1980年代的朦胧诗派等等,老师们引领我们探索中国、了解中国,这是一道门,要不要跨越是个人的选择。
现在选择很是流行,“选择你的生活”,“我选择,我喜欢。”其实,作为小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也有着正当的理由。
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刘黎在两年前随爸爸妈妈一起移民到了美国,现在还在上小学,这天他碰到过这样的作业:“你认为谁对‘二战’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回到家后,刘黎的父亲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哪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然而,这位父亲并没有立刻抱怨,而是静下心来寻思其中的道理。他发现,老师正是在这一连串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自己去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找。父亲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看书查资料的样子,不禁想起了当年自己学“二战史”的情形: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对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做“圣经”,不然就无法通过考试,拿不到文凭。他不由发出了一声感叹:“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同学们,就像刘黎的爸爸所思考的,我们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实际就是掌握知识的能力),在自己的心里编起一张知识的网,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弥补漏洞。只有凭借强烈的求知欲,我们才不会在无边的题海中迷失方向,才能真正在考试中考出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