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2583300000059

第59章 迦陵仙音第三讲(3)

同学之间,师兄弟之间要和合,要成就六和敬。如果让师长操心,也就没有真正做好奉事师长。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样地来奉事师长。

“慈心不杀”,成就自己的慈悲心,不杀生。五戒里面的不杀生戒,昨天说了,就算是买已经死了的鱼来加工,你都要念“阿阿夏沙玛哈”七遍,这样会比较好。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广义上说,如果你的心不能保持正念,去浪费你的生命和光阴,你就已经有一点点犯了不杀生戒,支分罪。

比方说,在家里面没事了,闲得无聊。不好好念佛,叫几个人来打麻将,你就犯了不杀生。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你把自己的时间浪费了,就差不多是自杀了。叫人家来跟你一起,那也就等于害人家了。我们起一念的妄想,都是没有真正做到慈心不杀。为什么?你起一念的妄想贪瞋痴,你的法身慧命就受影响了。

“修十善业”,即身三,口四,意三。身不杀、不盗、不邪淫;口四,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三,不贪、不瞋、不痴。不贪、不瞋、不痴,又称为三善根。这是说净业三福的第一条,人天福。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二条是二乘的福。第一福是人天福。去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这些基础没有做到,往生就有点障碍了,所以我们要修好十善业。我们修观佛、念佛,十定善。十善业是散善。不杀生,不与众生结冤仇,仁者无敌。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所以这个五戒,事实上与我们传统文化的五常是相通的。不偷盗,事实上是没有占便宜的心,这样就是做得比较圆满。

“受持三皈”,我们讲了,住持三宝,一体三宝,自性三宝,最关键是我们对于三宝的信心。我们遇到任何的大事情,都应该要祈祷三宝。而不是去看相、算命、看风水。而且不要轻视三皈依法,事实上三皈依法,可以包含一切佛法。

有一位仁波切说,有一个人去向一位仁波切求法。那位上师问他:“你以前学过什么?”

他说:“我只学过一个小小的三皈依,皈依观,皈依境。”

上师说:“我这里没有比三皈依更大的法传给你了。”

所以最关键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念念觉悟,有平等心和成就清净心。

“具足众戒”,小乘的别解脱戒,是侧重于对治贪烦恼;大乘显宗的菩萨戒,是侧重于对治瞋恨心的烦恼;大乘密宗的三昧耶戒,是侧重于对治愚痴的烦恼。所以贪瞋痴三毒是我们不共的仇敌,我们要息灭贪瞋痴。

而且一定要注重基础法。很多居士有受五戒,甚至于受了很多年,有一些还受了菩萨戒。但是五戒开遮持犯明白吗?可能还不知道。一定要首先把五戒开遮持犯学通。比方说盗戒等戒,可能犯了自己还不知道。我们说一点点,这里面包括了几种区别。

第一种是有权、有执。这样东西是人家的,这个人又很执著于它,你拿了人家的东西,那么你就犯了盗戒。我们不要随便说话,不要轻易答应人家,不要轻易开口说送人家什么什么,又做不到。你如果没有真正送的话,你就犯了盗戒。

比方说,王小姐对李小姐说:“我后天送一台电脑给你。”

李小姐说:“哎呀,非常感谢你。”

但是第二天王小姐又变卦了,不送了。不送以后你说怎么样?她就犯了盗戒。为什么?

你答应送一台电脑给人家,这台电脑虽然你还没有送过去,但是你答应了,那么就是说已经属于她了。她就有权了,她有权,而且她很感谢你,说明她有执著心了。那么你就犯了不偷盗戒。

还有一种是有权、无执。他有权利了,这样东西是属于他的,但是他不执著。比方说,赵先生在北京给张先生汇一万块钱到武汉来。当汇款单送到的时候,张先生不在。他一个朋友王先生,就帮他把汇款单拿了。他们两个是好朋友嘛,所以王先生就拿了张先生的身份证,就去邮局把这一万块钱取出来了。心里面就没有想着要给他,想隐瞒这笔钱。

那么,在张先生还没有知道有一万块钱汇到了之前,王先生就犯了一个支分罪。为什么?因为这是有权无执,这一万块虽然张先生不知道,但是人家汇过来,这一万块钱已经是属于他的,他有权了。但是他不知道一万块钱汇过来,他没有执著心。所以犯了支分罪了——如果这个时候,王先生不把这个钱给他的话,王先生就犯了支分罪。

再过几天,赵先生从北京打电话过来说:“张先生,我几天以前,汇了一万块钱,你查一下。”

一查他就知道了,一知道他就有执著心,就去追查,追查的时候,他就有权有执。而王先生就犯了一个根本罪,并且是支分罪上加了一个根本罪。

盗戒其实很微细,详细讲就很多了。所以要“具足众戒”,希望我们要能够持戒念佛。

六祖大师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一般人误解了,认为六祖大师反对念佛,其实是错的。六祖大师是叫我们持戒念佛。

你心中常生十恶八邪,那么你离西方净土就有十万亿佛土之遥。心中呢,经典上告诉我们怎么样?要以修十善业,行八正道来念佛,要持戒念佛。要念念唤醒本来人,要直接一超直入如来地,要能够上品上生。

“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威仪具足,懂得礼节,到任何地方都能够随方就俗,都能够和光同尘,都受人欢迎。

在净土宗来说“受持三皈”,就用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具足做到“受持三皈”了。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什么妄念都没有,成就清净心,这是皈依僧;念念求生净土,祈求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这是知见正,皈依法;一句佛号不间断,对于世间看破放下,欢喜自在,这是觉而不迷,是皈依佛。

所以一句佛号,就可以说是三皈依具足,众戒具足,菩提心具足。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能够成就清净心,以清净心来念佛,而不是以轮回心来念佛。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第三条,这是大乘的菩萨福,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是菩提心。蕅益大师说,一个真诚求愿往生的心,就是菩提心。这里面圆满地包含了利他心和成佛心。念佛,成佛,如是因,如是果。而且能够每个人都做阿弥陀佛的使者,在这个世间的使命,就是尽力地劝导一切众生,深信净土法门,念佛求生极乐。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见,业果如理取舍。“深”是指深信净土难信之法,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样是真正地深信因果。宗喀巴大师说:“暇满身如摩尼宝,多生累劫难一遇。今得此身闻正法,获大利益宜修学。”更何况我们在多生累劫难一遇的宝贵人身得到以后,能够闻佛法,闻佛法之中我们又能够闻到最希有难得的念佛、成佛的净土法门。所以一定要能够“获大利益宜修学”,精进修习。

否则,将来无常到了,就会后悔莫及。一般凡夫总有一个妄想,认为说,我今天恐怕还不会死吧,明天恐怕也不会死吧,后天恐怕也还不会,明年可能都还不会。有了这样一个妄想执著,这个心就懈怠起来了,不能够念无常。因为他没有真正念无常,认为我暂时还死不了,所以这个心就不会去精进修法了。老想到我世间还有什么事没有办,就开始迷惑了,开始造恶业了。最后受苦果的时间到来了,就措手不及,就迟了。

所以每一天都要能够痛念无常。印光祖师说,用一个“死”字,念死无常,把一个死字贴在额头上。不是在那边写一个字,而是心里面常存着这个念头,这样,对于世间的一切都会感到味同嚼蜡,没有什么兴趣,没有什么留恋,那就真正从心里面知道,我以凡夫身份在这个娑婆世界是最后一生。我是这个娑婆世界的过客,不是主人,所以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没有很大的追求。随缘度日,精进修学。将来成就无生法忍以后,再以菩萨身份和光同尘,来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善导大师说:“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纵有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要知道我们现在一天天衰老了,这都是阎罗王给我们寄出来的信——“鸡皮鹤发”,已经收到一封信了;“行步龙钟”,又收到一封信了。所以自己要有一个念死无常的心,舍现世,成就将来临命终时能够顺利往生极乐。“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我们有一个误解,认为我要专修净土,我什么书都不用看了,就念一本《无量寿经》,就念阿弥陀佛,我这是专修,你们其他的又搞这个,又搞那个,那个是杂修。是吗?最关键是成就清净心。

所谓一门深入,一就是不二,门就是心地法门。无论你修什么法门,能够成就你的清净心,都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一门深入。

如果你口里面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用学,什么都不听,不广学佛法去增长智慧,你口里面说,我是一门深入,实际你那个是叫做偷懒,找借口。你将来会往生吗?很难的。

你心里面有很多执著妄念放不下,将来往生不了,这心里面就造恶业了,起妄想了,“哎呀,这个可能是不是不灵啊”。这样实际上已经有了谤法的念头,你就堕落下去了。所以读诵大乘很重要。

后面的九品往生特别强调了,上品上生是什么人?上品上生都是凡夫。你不要以为,“哦,我可能不能上品上生吧,我求一个下品下生的,能够去到就不错了”。好像考试一样,我只要六十分及格,父母不骂我就好了。不要这样,一定要怎么样?我不说考一百分,起码考到九十九分,我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求上品上生。

你不要以为是大菩萨才能上品上生。我们学下去就知道了,《观无量寿佛经》确实非常好,难得的是,真正学通以后,能够增长我们的信心,知道上品上生人人都有份。不是说大菩萨才能上品上生,我是凡夫,都有可能上品上生。

善导大师说:“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个遇缘很重要,你看《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要厚,福德要大,因缘要好,这个缘就很重要。“总在遇缘不同”,你要遇到小乘缘,你将来生的,就可能只是中品(中辈)。你要遇到大乘缘,你要“读诵大乘,心开意解。于第一义谛,安忍不动。”真正地悟入了,那么你上品上生都有可能。

我们的生死是一场不可重复的考试。你平时考试失败了,只有三十分、四十分,没关系,向老师求求情,过几天再考。这个生死轮回你就没得再考了,你这次考失败了,说不定到三恶道去了。所以见我们的老师阿弥陀佛的时候,要很高兴说,“哎呀,好了,我这次考了九十九分,上品上生。”那就是真正的不错了。(众笑)

你如何去考九十九分?把《观无量寿佛经》学通。你知道上品上生有什么条件,你要看自己哪一些条件不够,抓紧学,将来上品上生就有份了。不是说你一天到晚阿弥陀佛……心里面只打妄想,你将来能够上品上生?

所以读诵大乘非常重要,一定要成就清净心。清净心如何成就?要放下执著。如何放下执著?要有智慧。有智慧就没有烦恼。智慧从哪里来?从读诵大乘来,智慧从我们学通《观无量寿佛经》而来。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一定要多闻佛法,多闻佛法成就智慧,将你所有的功德都回向往生净土,就可以了。

“劝进行者”,同时我们要做阿弥陀佛的使者。我们现在暂时在这个娑婆世界,做做客人,遇到一切众生随缘劝他们念佛,要随缘度众生,要让他们了解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我们成就善业,会生人天善道;我们造了贪瞋痴的恶业,会去三恶道;我们念阿弥陀佛是净业,所以净业一定超出轮回,一定不受生死轮回,直接与我们的真如自性相应,唤醒本来人。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

释迦如来就嘱咐阿难,“汝当受持”,回到灵鹫山为大众再复述。

【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於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这里面如来说了三福的基础以后,开始准备说净土的十六妙观。为什么要观这十六观呢?智者大师说,你如果能够成就这十六观,就能够摧毁恶业;以外还能够成就清净心。你看以前白莲社一百二十三人,个个都能够往生。为什么?他除了持名念佛,还作净土十六观。每一天都观想就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闻法,也观想我们就坐在莲花上,当下就在极乐世界。每一天心想之,每一天想兹念兹,将来一定就成就。

“如执明镜,自见面像”,我们的心好像一个镜子,千里万里,无量无量,多远的距离在这个大明镜之中,都能显现出来。这个比喻就是说,我们的自性心中,十方法界都包容在其中。我们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净土也是我们自性心中的净土。所以我们回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回老家。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赢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这里面要知道几个方面,第一个是韦提希夫人,她也是凡夫,跟我们一样,她能够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依教奉行,同样能够生。如来教一些非常好的善巧方便,让我们能够成就净业。韦提希夫人非常有慈悲心,说我现在以释迦如来您的神力加持,能够亲眼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如来涅槃以后,其他的众生“五苦所逼”,“五苦”事实上就是八苦,五苦是把前面的生老病死苦合为一苦,事实上也就是指八苦。“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怎样能够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去呢?

底下就是教我们具体的观修方法,第一个是日观。根据善导大师的判教,序分就到此处的“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底下就是正宗分。

正宗分

第一观:日想观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这是日想观。净土十六观,前面的十三观称为定善观。后面的三观讲九品往生。定善观,即十三观里面,前七观是讲依报,讲极乐世界种种环境的庄严:

第一是日想观。

第二是水想观。

第三是宝地观。

第四是宝树观。

第五是宝池八功德水观。

第六是宝楼和总观依报观;西方三圣住空。

第七就是莲花宝座观。

这七观都是依报的庄严。这是根据善导大师的判教。智者大师的判教又不同。

第八三圣像观。

第九弥陀身观。

第十观世音菩萨的身观。

第十一大势至菩萨的身观。

第十二就是普观当生观,也就是观想我们自己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观想。

第十三是杂观三圣观,三圣的化身。

由第八观到第十三观,总共六观,是观正报的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