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修身经
2581600000008

第8章 省身——修身之门(3)

【简析】谦德不仅表现在多个方面,而且表现在多种言行细节上,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乍看起来是句不显眼的话,细品起来却是要显示自己的正确和高明,这就与谦德格格不入了。

大抵人道害盈,鬼神福谦,傲者内恃其才,外溢其气,其心已不固矣。

【译文】大致说来,世人忌恨盈满,鬼神庇护谦抑,骄傲的人内心自恃有才,流露到外面就是张扬气势,他的内心就早已不牢固了。

【简析】张扬也是凶德,世人忌恨,鬼神不佑。它的根源是恃才。恃才之心溢于外气,就是张扬,因此,抑制张扬要从固心入手。曾国藩在研究谦德上是摸到了路子的。

凡外间有逆耳之言,皆当平心考究一番,故古人以居上位而不骄为极难。

【译文】凡是外间有逆耳的言词,都应当平心静气地考察一番,所以古人认为身居上位而不骄矜是极难做到的。

【简析】如何对待逆耳的言词,是有无谦德的重要考验。谁都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俗语,但若真的听到了逆耳的言词,情绪就容易失常。尤其是居于上位的人,更难以虚心倾听逆耳的言词了。

不自恃者,虽危而得安;自恃者,虽安而易危。自古国家,往往然也。故挟贵,挟长,挟贤,挟故勋劳,皆孟子之所不答;而怙宠、怙侈,怙非,怙乱,皆春秋士大夫之所深讥耳。

【译文】不自我矜持,即便遭到危难也能转为安全;自我骄矜,即便看来安全也易招致危难。自古无论是国还是家,往往都是这样。所以挟持尊贵,挟持年长,挟持贤能,挟持曾经有勋劳,这都是孟子所不容许的;有所凭恃而骄宠,有所凭恃而奢侈,有所凭恃而非为,有所凭恃而作乱,这都是春秋时期士大夫讥讽的对象。

【简析】恃、挟、怙都是傲德,为古代圣贤所不齿。然而一般人一旦有可恃、可挟、可怙者,又会得意忘形,曾国藩这种居安思危的心态,实在可贵。

所谓小人者,见识小耳,度量小耳。井底之蛙,所窥几何,而自以为绝伦之学;辽东之豕①,所异几何,而自以为盖世之勋。推之以孑孑②为义,以硁硁③为信,以龌龊为廉,此皆识浅而易以自足者也。

【注释】①辽东之豕:指古代辽东一带普遍都是的一种头上长有白毛的猪。比喻见识狭窄,少见多怪。豕,(shi)猪。②孑孑:孤独。孑(jie)。③硁硁:浅薄固执。径(keng)。④龌龊:狭隘,局促。作肮脏解为后起之义。

【译文】所谓小人,指的是见识小,度量小,比如井底下的青蛙,所见的能有多大的一块,却自以为有绝大的学问;比如辽东的猪,与别的猪能有多大的差别,却自以为有盖世的功勋。拓开来说,将孤独当作义,将执拗当作信,将拘谨当作廉,这都是那种见识浅薄而且容易自我满足的小人。

【简析】君子胸怀阔大,所以常保谦逊;小人见识狭窄,因而常显骄傲。尽管君子小人也非一成不变,但变有其道,绝非乱变。况且,既是君子,就不愿变为小人,除非不再时时自省而沦为小人;既是小人,也是不肯去做君子的,除非脱胎换骨,久经磨练,方可成为君子。

过而能改

人无贤愚,遇凶皆知自悔,悔则可免于灾戾,故日震无咎者存乎悔。

【译文】人无论贤还是愚,遇到凶危都知道悔过,悔过就可以免除灾祸,所以说行动没有过失,就在于能够悔过。

【简析】改过的前提是悔过。人能自省,悟出自己的过错来,且有悔意,也是不错的。不过,这仅仅是第一步,而且贤者、愚者往往都能做到的一步。至于第二步能否彻底改过,则贤愚自分了。

以仲尼之贤,犹待学《易》以寡过,而今日无过,欺人乎?自欺乎?自知有过,而因护一时之失,展转盖藏,至蹈滔天之奸而不悔。斯则小人之不可近者已。

【译文】凭孔子的贤德,尚且要依靠学习《易经》来减少过错,可是今天还有人说自己毫无过错,这是欺骗别人,还是欺骗自己呢?自知有过错,却因袒护一时的失误,就想方设法掩盖藏匿,以至于犯下滔天大罪还不知后悔。这就是小人不可亲近的原因。

【简析】孔子学《易》以寡过,曾国藩写《召诲》请朋友来指出他的过错,诚心与孔子相近。但不是人人都能如此,小人就文过饰非,所以知悔者虽无贤者愚者之分,却有君子小人之别。

自古成大业者,未有不自困心横虑觉悟知非而来者也。吝则驯①致于凶,悔则渐趋于吉,故大易之道,莫善于悔,莫不善于吝。

【注释】①驯:逐渐。

【译文】自古以来成就大事业的,没有不遭受心智磨难,从错误中觉悟过来的经历,困患使得渐渐招致凶危,而悔改却使得逐日趋于吉顺。因此变化的最大法则,没有比悔改更好的,没有比过分更不好的。

【简析】悔的反面是吝。吝于改过自然连悔都不愿意。所以困心横虑、觉悟知非是成就大事业的必经之路,绕不过,躲不开,只有直面亲历。

贤与不肖之等奚判乎?视乎改过之勇怯以为差而已矣。日月有食,星有离次。其在于人,言有尤,行有悔①,虽圣贤者不免。改过什于人者,贤亦什于人;改过佰于人者,贤亦佰于人。尤贤者,尤光明焉;尤不肖者,怙终焉而已。

【注释】①悔:这里是灾祸的意思。

【译文】道德高尚与不高尚的第级怎样分辨呢?看改正错误是勇敢还是怯懦的差异就是了。日月有亏食,星座有远近次序。对人而言,说话有过失,做事有无法预测的祸患,就是圣人也难避免。只要改正过错的努力是人家的十倍,贤德也会是人家的十倍;改正过错的努力是人家的百倍,贤德也会是人家的百倍。最高尚的人,就是把改过看作最荣耀;最不高尚的人,只不过依仗奸邪最终也不悔改罢了。

【简析】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曾国藩说:“言有尤,行有悔,虽圣贤者不免。”他认为,贤与不肖不在于悔过之速慢,而在于改过之勇怯,悔而能改者则贤,则光明,悔而不改者则不肖,更不会光明了。志不立,过不改,欲求无忝①所生,难矣。

【注释】①忝:(tian)惭愧。

【译文】志向不树立,过错不改正,想要求得无愧人生,难啊!

【简析】将改过与立志联系起来,增强了改过的急迫感,赐予改过在人生中更高的位置。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则异常安乐;省得多少胶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

【译文】知道自己的过失,就要自己承认它,改掉它而没有一点吝惜的心理,这是最困难的事了。那些豪杰之所以成为豪杰,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就是在这些地方光明磊落,这是一般人所无法比及的。果真能通过这道关口,就会心神安定,怡然自乐;同时,也减少了许多麻烦,减少了许多遮遮掩掩的丑态。

【简析】知过就要悔过,悔过就要改过,改过是对待错误的关键一着。豪杰、圣贤在改过的关头都要磊落,才不妄称豪杰、圣贤。不过,事实上被人所称的豪杰、圣贤,真正勇于改过也非尽人都能做到。

余近以居位太高,虚名太大,不得闻规谏之言为虑。若九弟果能随事规谏,又得一二严惮之友,时以正言相劝勖①。内有直弟,外有畏友;庶几其免于大戾乎!居高位者,何人不败于自是?何人不败于恶闻正言哉?

【注释】①勖:(xu)勉励。

【译文】我近来由于身居高位,虚浮的名声太大,所以不能听到那些规劝谏议的话。如果九弟果真能及时地针对一些事情对我进行规劝,提出谏议,又能够交到一二个令人敬畏的朋友,时常对我进行正言相劝。这样,家里有直率的弟弟,外面又有可敬畏的朋友,这样大概就可以避免犯大错误了吧。身居高位的人,有哪一个不是因为自以为是而导致失败的呢?又有哪一个不是因为不愿听正直的话而失败的呢?

【简析】盼望内有直弟,外有畏友,以免于大戾。这是曾国藩日记中的自白,身居高位后仍然谦谨的心声写照。人言曾国藩诚笃,这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写册而不日日改过,则此册直盗名之具也,亦既不克痛湔旧习,何必写册!

【译文】天天写日记,却不天天改过,这样的日记只不过是盗名的工具。既然不能痛改前非,何必要写日记呢?

【简析】曾国藩写日记之初衷就是督促自省改过,然而在一段时间内,却出现了只写日记并未改过的情形。他痛恨自己又犯糊涂了,于是自我痛批了一顿。

倭仁也在这则日记后批道:“既知名心为累,当如大敌克之。”

省己图新

易之道,当随时变易,以处中当变,而守此不变,则贞而吝矣。

【译文】易学的原理,当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变化,当事情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变化,如果死守不变,必将悔恨。

【简析】从唯物主义角度看,运动是绝对的。从《易》道角度看,变是绝对的。我国古代哲学已达到相当的高度。事物变化的理论,为儒家倡导省己图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凡中心不可有所恃,人有所恃,则达于面貌。只宜抑然自下,一味言忠信,行笃敬,庶几可以遮护旧失,整顿新机。否则,人皆厌薄之矣。

【译文】大凡人的心中不能有所依凭,人若有所依凭,就会表现在面孔上。只适宜将心性朝下抑制,全力讲忠诚信义的话,做笃实谨慎的事,或许可以弥补自己固有的缺失,焕发新的生机。否则,世人都会厌弃鄙薄他了。

【简析】就人的道德修炼来说,应以不变促变。不变者,忠信笃敬之德也;变者,人的去旧更新也。以忠信笃敬之德帮助活生生的人去旧更新,这种德就是恩德了。

岳王①复生,或可换孱兵之筋骨,孔子复生,难遽变营队之习气,虽语涉谐谑,实痛切之言也。今欲图谋大局,万众一心,自须别开生面,崭新日月。

【注释】①岳王:姓岳名飞,字鹏举,1103-1142年,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

【译文】岳飞复生,或许可以改换孱弱士卒的筋骨,孔子复生,却难以很快改变军营中的习气,这话虽然与谐谑有些相近,其实是句痛切的言语。当今要图谋大局,万众一心,自当别开生面,焕然一新。

【简析】曾国藩深感无论文臣还是武将,由于清朝统治数百年,使他们养尊处优,造成如今积习难改,沉疴难医,即便岳王复生、孔子重现,一时也无以为济。为此,曾国藩图谋别开生面,崭新日月,自己培养一大批幕僚和将领,开创一个新局面来。从此反求诸己,切实做去,安知大堑之后无大伸之日耶?

【译文】从此以后多从自身检查,切实去做,怎么知道在经历大挫折之后没有大伸展的时候呢?

【简析】为迎接一个全新局面的到来,曾国藩一方面培养一批新人,一方面严律于己,切实做去。他鼓励沅弟,大堑之后必有大伸之日。事实证明了这个预言。

欲学为文,当扫荡一副旧习,赤地新立。将前此所业荡然若丧其所有,乃始别有一番文境。

【译文】要学习写文章,就应当将过去的习气完全扫除,在空白地方重新树立,将先前所研习的全部涤荡得毫无存留,才能开始进入文章的新境地。

【简析】学习为文,也应涤旧图新,才别有一番文境。曾国藩在古文写作中,多数篇章都新意迭出,像《原才》、《召诲》、《求阙斋记》、《君子慎独论》等,读了都有耳目一震之感。

洗除日月晻昧①卑污之见,矫然直趋广大光明之域,视人世之浮荣微利,若蝇蚋②之触于目而不留,不忧所如不耦③,而忧节概之少贬,不耻冻馁在室,而耻德不被于生民。

【注释】①崦昧:昏暗。晻(an)②蚋:(rui)一种类似于蚊子的昆虫,吸食人畜的血液。③耦:(ou)两人并耕。

【译文】清除往日琐屑卑污的念头,昂首挺胸直奔广大光明的境地,将人世间的浮荣微利,看作是苍蝇蚊虫萦绕在眼前,而不愿意多看。丝毫不去担忧所追求的不能如愿,而只惧怕为人的气节稍遭贬斥,不以为在家挨冻受饿是大辱,而认定道德不能感化百姓才是奇耻。

【简析】克己图新的落脚点是敦促自己向前看,向前进,树立一往无前的宏志,以道德巨人为目标。至于浮荣微利、挨冻受饿,绝不可能成为自己向前看向前进的绊脚石。

余自十月初一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

【译文】我自十月初一起记日记,心中总想改过自新。

【简析】写日记也纳入省己图新的蓝图之中。利用日记这种手段来完成省己改过这个前提,实现重新做人这个结果,几十年如一日,怎不会成为君子、接近圣人呢?

予时时自悔,终未能洗涤自新。

【译文】我时时自悔自己的言行,可总不能改过自新。

【简析】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的确很高,无论怎样诚恳地自悔,笃实地改过,总还觉得自己是满身污秽,没有洗涤干净。这显然是一种君子的品格,因为君子从来都没有自满之时。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务使息息静极,使此生意不息。

【译文】从前的种种恶习,好比在昨天已经死去;以后种种美德,好比从今日破土生发,在这关节眼儿,务必使自己气息极端安静,使自己的生机毫不消退。

【简析】如若将全世界名人的格言都展出来比赛,曾国藩的这幅格言一定夺魁。之所以如此断言,不是说这幅格言所写出的文字如何工整,比譬如何贴切,而是说这幅格言所展示的内心世界无比光明磊落,所揭示的思维轨迹听来铿锵有声。原来,这正是一个即将脱胎换骨的东方小子的宣言:“涤生”了。

慎独为贵

所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①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注释】①懔:(lin)危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