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夺隋
2522300000051

第51章 剑指高句丽

“陛下,臣推荐冠军侯!”一道突兀的声音突然间在大厅中响起。

众人闻声侧目,看着驸马都尉宇文士及,心中皆不得其解。

这宇文士及和冠军侯好像没什么过节,为何要害他?这是一些大臣心头的想法,而更多的大臣则是心中暗喜,他们巴不得看到宇文阀和最近新崛起的冠军侯交恶。

李渊一脸的无动于衷,仿佛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什么冠军侯,而李世民眼中则是略带兴奋。

作为当事人的李玄则一脸平静,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理由呢?”杨广凝望着宇文士及,脸色平静,让人看不出喜怒。

迎着众人复杂的目光,宇文士及缓缓说道:“臣以为,担任此行钦差的人应有一定的威慑力,最好能够让高句丽人感到畏惧。冠军侯在辽河一役和辽东城破城之战中表现神勇,威名早已传遍了高句丽,在高句丽人中有着锤魔的称号。若派冠军侯出马,高句丽人在签订盟约的时候必不敢搞小动作。而且……”

“而且什么?”杨广喝问。

“臣不敢说。”

“说,朕赦你无罪!”

“而且,若高句丽人真的耍诈,要对我前线数十万将士动手,有冠军候和他的冠军营出马,或许还能救回一些将士。”宇文士及咬了咬牙,说出了自己心头最大的担忧。

其实,他这次回来的目的就是想奏请杨广让李玄前往泊勺城,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大臣他都会站出来反对。这其中自然有他的私心,但更多的则是因为他确实不希望看到那数十万同胞被高句丽人弄死在泊勺城。

“冠军侯,你怎么看?”杨广将目光从宇文士及身上收回,投向了李玄。

“臣听凭陛下吩咐!”李玄出列,抱拳朗声道。

这最简单的一句“听凭吩咐”让杨广心情大悦,望向李玄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分嘉许。果然还是自己提拔的年轻人好,懂分寸、知进退,不像那些世家中走出的大臣,个个都是老油条,变着法子替自己或家族谋取利益,一旦到了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刻,却一个个躲得比谁都快。

“好!”杨广收回目光,环视众人,大声下令道:“朕便任命冠军候为辽东慰抚大使,替朕前往泊勺城与高句丽签订盟约。同时,冠军候将全权负责前线一切事宜,诸路大军皆要听其号令。在辽东和高句丽境内,冠军侯有权调动一切军队!”

大臣们越听越是心惊,这皇帝给予李玄的权力太大了,大得让他们不安。

“陛下三思啊……”一众大臣皆出声反对。

“怎么,难道虞爱卿想担任这个辽东慰抚大使?”杨广将目光投向叫得最大声的内史侍郎虞世基,冷着脸问道。

“臣,臣不是这个意思……”虞世基急得满头大汗,连忙急中生智道:“臣的意思是,冠军候对前线不大熟悉,陛下可以任命驸马都尉为副使,让他协助冠军侯,有驸马都尉帮忙,才能确保此行万无一失!”

杨广颔首道:“虞爱卿所言有理,就依你的意思!”

“驸马,你觉得如何?”

“臣谨遵陛下旨意!”宇文士及躬身回答。

三日之后,辽东城外,大梁河河畔。北风卷地,波涛汹涌。

杨广领着满朝文武和各国使节,在此为李玄和宇文士及,以及那三千冠军营将士送行。

不知为何,看着脚下这条澎湃的大河,李世民想起了战国时期,在易水河畔,燕太子丹送别荆轲前往咸阳刺秦的悲壮一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无独有偶,在荆轲刺秦失败后,燕太子丹曾逃至此地。因此,这大梁河又名太子河,倒是十分的应景。

李世民此刻的心情就如这条太子河一样,颇不平静。他既希望李玄此行能够成功,带着大隋数十万将士从高句丽的虎穴中平安归来,却又不希望看到李玄再立大功。

与李玄的赌约,李世民已经输了,而且输得极为彻底。这让一向高傲的他曾数次颓靡过,但每次都很快重抖起精神。

在李世民看来,李玄之所以有现在的权力和地位,靠的不过是武力。而成大事者,单靠武力是绝对不行的。作为臣子,更要懂得为臣之道。就比如和皇帝的关系,李世民相信自己比他这个弟弟要更得杨广的喜爱和信任。这是他的资本,也是他日后反败为胜的筹码。

杨广走上前来,递上一杯酒给李玄,朗声道:“爱卿多多保重,且饮薄酒一杯,权当朕和诸卿为爱卿和三千将士饯行。”

“谢陛下!”李玄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上马,起军!”李玄目光扫过诸位大臣和各国使节,最后落在杨广身边的李世民身上,朝他点了下头,随即收回目光,翻身上马,朝将士们大声喝令。

作为李玄名义上的父亲,李渊以押运粮草分不开身为由,没有前来送行。这虽然在李玄的意料之中,但心头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一抹苦涩。

或许,他和李渊的父子情谊真的到头了!

冠军营的大旗迎风飞扬,战马在风沙中嘶鸣,踏过茫茫原野,朝东边奔驰而去。

望着身边这支日渐强盛的兵马以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李玄心头渐暖,双腿一夹马腹,一人一马快速融入浩浩队伍中。

有了上过前线的驸马都尉宇文士及带路,冠军营第一天的行程还算顺利,除了有几股游骑远远地跟着外,倒没人敢前来挑衅。虽说如此,因为辽东境内多是山地,需要绕远路,因此一个白天也才奔出两百多里。

辽东城距离泊勺城约有八百多里,按照这个速度,如果途中不出现意外的话,再过三四天,队伍就能到达泊勺城了。

冬季快到了,白天越来越短。

太阳落山的时候,李玄下令全军就地扎营,为明天的赶路养精蓄锐。

宇文士及心系老爹的安危,提议连夜赶路,等到队伍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再停下来休息,但遭到李玄的拒绝。

“现在敌我未明,本侯不会让麾下将士以疲惫之态去应对任何未知的危险。驸马大人若是心急的话,大可自己赶路,我必不会相拦!”李玄如是说道。

宇文士及虽然是宇文成的叔叔,但其同李建成一样,身上有一股世家公子高高在上的傲气,让李玄看着很不爽,李玄自然不会因为好兄弟的关系,给他这个叔叔面子。

李玄这番话直把宇文士及气得牙痒痒,俊朗的面容一阵青一阵红,却又无可奈何。他自然不敢独自上路,即便他安然到达了泊勺城又能如何?若高句丽人真的图谋不轨,他去了也只不过是给高句丽人多送去一条待屠的生命罢了。

既然劝不动李玄,宇文士也就安分下来。宇文士及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多年,有着丰富的行军经验,指导大军背靠一座小山扎下了营。并且让士兵们在营地外围放下了许多鹿角、栅栏之类的器械,将营地团团护住,说是最大限度的防止敌军袭营。

这点,李玄倒不反对。只要是为了他麾下这支兵马好,他都会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