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逐鹿英雄
25046500000061

第61章 灵墓遗迹

《逐鹿英雄》第六十四章灵墓遗迹

翌日。

早朝在有事启禀无事退朝中启,朝廷重臣百官各自禀报事体,得到传唤的官员把奏呈上。

事实上需要呈报的奏章,并不在多。百官各司其职,加之国家近年发展比较平稳,到场早朝就是走一道场,不管是吏部、礼部、户部等部皆可自制从理,需要呈奏的除了工司官员,其余文武官员根本没有需要奏呈的大事。

在一番例行朝廷公事后,在宁康公跟前的太监一句有事启奏没事退朝下百官跪拜退。

李茂一身金边锦绣水纹上一仙鹤栩栩如生的官服,快步追上监,附其耳畔一阵私语。监当即小碎步赶紧晋平公身边,小声地启奏了些话,随后又回到李侍郎旁,低声:“皇上说了,让李侍郎到御书房觐见。”

李茂微颔首回礼,谢过掌监。

御书房中,红木大椅上宁康公脸色黑的跟锅底一样。发现皇上在看了李相手报奏表书后,就一脸寒霜,左右侍监顿时一个个讪讪,大气也不敢喘,皆在心里琢磨李侍郎到底呈上的是什么内容。

这些监心中的疑问,显然是得不到解答。宁康公挥手令所有人都退下了,只留下李茂一个人。

“李爱卿,能确实那个墓遗是灵墓?不是又一个乌龙?”宁康公眉头紧锁,容不得他有此疑问。而最关键之处,却是古墓的所在,魏国洛阳郊外深山。

何谓灵墓,顾名思义,墓葬有灵的就叫灵墓。但凡能称之为灵墓的,里面的东西必然都是稀世珍宝,甚至还有可能会有成精化灵的灵丹妙药做陪葬,那等灵药莫说是修武的人,哪怕是普通人吃了一颗都能瞬间达到灵武境界的实力。而宁康公在乎的不是什么武道境界,而是那等灵药吃上几颗就可延长寿命了。

当今天下有名的仙人——王禅,据天下间各坊间流语,王禅就是因为在机缘巧合下,入了一座灵墓,服食了那种化灵的灵丹而后悟道而开慧闻名天下。

(王禅,又叫王诩,号鬼谷子。是历史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王禅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而得号鬼谷先生。王禅其人擅采药炼丹修道,是著名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他的五个弟子正是极富威名的孙膑、宠涓、苏秦、张仪、徐福。王禅一身修为通天彻地,通晓阴阳之道。然而关于王禅是否离开这个世界,历史却没有定论,生卒年不详,这是历史唯一留给世人的。可以想象的到,这样一位深明刚柔之势,通晓阴阳五行之术的奇人曾是如何风流!)

当然,也有传说王禅乃是生于轩辕黄帝时期的,只是两种说法,前者的可信度比较高。

试想一下,黄帝时期的人物存活下来的人物岂不是意味着王禅乃是元仙级别的人物?那却就太超出想象了。而如果是因服丹而开了灵窍,那岂不是说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王禅那样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

几十年前就曾有一个小国被传闻发现了类似灵墓的遗迹,结果都不用临国动手,那个小国家就被蜂拥而至的绝世武者一齐灭了。而那个所谓的遗迹,被打开后才发现是乌龙事件,那个古墓只是同时期的遗迹,并非类似鬼谷先生遇见的那种灵墓。

李茂当然也都十分清楚主公所虑,只是这等大事总不可能当作没发生?更何况传说中王禅的弟子徐福就是服炼化了王禅所炼的丹丸才修炼至出神境界。徐福如今在天下诸多国的名门世家中游走皆被奉为上宾。只可惜其他人都得不到王禅的丹,据说王禅座下另有四名弟子都没有得到仙丹淬炼。

放着有可能得到这样的仙丹,谁能坐的住?无视?疯了吧!徐福的四个师兄弟因为没有得到仙丹,如今还没有出师呢。这友谊的小船说不定说翻就翻了!

李茂默默组织了一下,目光炯炯,肯定道:“依照门碑上镌刻的字迹,臣断肯定是王禅的字迹无误。而那处所在却又有些历史,不是近几十年的遗迹,由此臣推断是王禅后期在那个遗迹外面加持了阵法封印。

闻听李茂如此肯定,宁康公亦是两眼冒绿光:“没有后患吧?”

李茂当然明白皇上所指,这种消息若是透露出去,就凭国的势力恐怕连口汤都喝不上。遂赶紧奏上:“事体兹大,几个参与验证笔记的考究,都已经......。”李茂作了个抹脖子的动作,表示没有后患。“其他守备并不知道是什么人的墓,只当是一般古墓。”

“嗯,做的好。”宁康公收敛神思后,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称赞,再问:“爱卿言外之意,莫非是指,当初王禅正是侥幸进了那个遗迹。而后他服了灵丹,练成了法力,就把那个遗迹封禁了?”

李茂点了点头,“臣猜测遗迹里面还有些地方以王禅的能力现在都进不去,所以他才会封了那里。”

“大魏国孝文帝那边要确定没有发现。”宁康公问,这个才是问到重点。如果这个事情出了问题,恐怕大魏国就要借题发挥吞并了北安国。

李茂:“暂时没有泄露出去,所以主公要及早进行事宜。”

宁康公当下没有再话,信息量太大,一时半会儿还无法组织逻辑,做出判断。

......分割线......

在北安国境内,九大财阀如果联合起来,其势力是除了朝廷,武装力量在国境内最强大的。

九大财阀的武力虽然强横,却也不会与朝廷抗衡,只是作为商贸流通护卫之途。更何况宁康公登基以来并不干涉九大财阀,甚至主持了九大财阀与邻国财阀之间的合作。

朝廷与九大财阀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的。所以九大财阀接到李侍郎的邀请函,并没有出现惊讶。

九大财阀与朝廷之间保持官务的事体,是由工部负责的,却并不代表与李侍郎没有来往。李茂其人待事接人平易近人,也是常与九大财阀有些私下往来。

在听说朝廷发现了一处古遗迹,并打算与九大财阀共同开发利用,九大财阀只需要付出今年上半年税额的百分之十作为朝廷的补。九大财阀根本不需要过多思考就同意了双方的合作,朝廷对此项合作项目并没有设定框架,意味着九大财阀可以自行决定派出多少武装力量进行开发古遗迹。这样好的条件,九大财阀没有理由拒绝。

古遗迹的开发除了能够给项目本身创造利益,更加是各财阀对麾下势力的一个历练。朝廷的这个合作项目,亦昭告了九大财阀之间与朝廷的又一次亲密无间。

九大财阀当下都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麾下有潜力的后辈武者拉到古遗迹中进行历练。

有些时候,给予别人充分的自主权,反而得到更多意料之外的获得。人性就是如此,李茂如果以朝廷武力胁迫九大财阀进行古遗迹开发,反而会导致九大财阀觉得势不可行,以至于逼得大家玉石俱焚。现在朝廷以收取高额回报的方式,借给所谓合作项目的名义,不仅得到九大财阀倾力支持,还能加大他们的热情度,何乐而不为?

至于后来如果真的探得宝物?朝廷可能会有人觉得到时候只需要一纸令,以公平公正公开分配所得为名,就可以把所有探得遗迹收集管理。不听话?朝廷有备而为还治不了这些人?在朝廷大势下,任何私军都是乌合之众。

况且等所有人一进入古墓,就会被封锁消息,谁能在朝廷大势碾压下翻身?而如果最后的探索,发现只是乌龙事件,朝廷不仅没有耗费太多资源,反而卖了九大财阀一个好。

然九大财阀自有其打算,我们又不是泥捏的,可以任凭别人怎么想就怎么做。何况此次合作的历练之所在地乃是魏国都城洛阳郊城附近的一座深山之中,宁康公的手还没有那般长。两方各藏心思,且看各自手段如何。

至于凶吉如何,正如前辈们说的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