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国宝传奇
24772800000052

第52章 舍命护宝之瑰宝现身

“打眼了,打眼了,惭愧,惭愧,哈哈,但也直了,直了!”

“哈、哈,哈哈哈,赝品,赝品,无脸带回,无脸带回,留给您老啦,走起,走起!”

经过半天的探讨、分析,廉夫先生感慨万端,千恩万谢然又潇潇洒洒地走了,把那幅带来是“唐爷真迹”,走时却百分百是“赝品”的画作也留下了。廉夫先生走了,但留给我的,却是翻江倒海的波澜和准备实施的,越来越周密的计划。

“我说了那么多,你有想到我的计划了吗?”

在介绍过程中,老族长突然又提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

在老族长不断跳跃的思绪和话语面前,我的思路也渐渐明了起来:老族长是要用作假的方式,临摹出让专大家级的藏家都能打眼的唐爷“真迹”,并公开展示于世人,把真迹更好地保护起来?

将我带着疑惑把这个想法回答给老族长时,老族长回答的意是哈哈大笑,满意地点了点头说:“懦子可教也,懦子可教也!哈、哈、哈……”

老族长边说边笑边又仔细地打开昨晚交给我的那二幅画幅,缓缓地叙述起来。

原来,唐家族人在坊市发现这唐爷真迹时,那画破旧的与廉夫先生带那那幅已没有什么二样,折边破烂,画面多处破损翻翘,而且已有不少脱落,污迹重重,斑点片片,几乎已难窥原貌。因是唐爷真迹,唐家人还是花钱请了回来,通过揭背并重新背裱,略作修补后作为样本让族人临摹。

廉夫先生的事情发生并留下那幅画后,我便悉心研究画作的作假和画材料的作旧,十数年间,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不少高人,临摹了成千上万遍,同时将墨、纸、绢等的作旧不知摸索了多少遍,仅仅用去的中药材可能就上吨数了。直至闹腾的有家经常去的药铺老板甚至认为唐家是否也想做药材生意了,多次旁敲侧击,甚至不惜上门察看。

通过这经年累月,总算摸索出了一点门堂,可以说跨过了一道门槛。

跨过一道门槛?!

你看这二幅画,我已经明显告知你,一幅是唐爷画的,一幅是我照唐爷的画法学的,现在就放在你面前,你能指出哪一幅是唐爷的原作吗?

我再次一愣。

整整一个晚上一个白天,也已想到过一幅是真的,一幅是作假的这样的问题,各方面多考虑对照了,但要明确地区分,在脑海中,实在还是没有一点明白,几可说是一团浆糊。

难怪廉夫先生这样的大家都会打眼!

我实在没有话说,只能这样想了,也唯独这样想,才能解释自己不至于太无能,但这样的话,也只能在自己心里这样想想而已,总不可能将这样的想法完全告诉老族长吧。

有些事也实在不能怪你,一方面是我化费了十数年的时间,一方面,还有不少事情没有向低交待清楚。

老族长一下发现我完全无话可说了,赶快又作了解释。

你来看,这一幅是唐爷的原作,另一幅就自然是老朽的拙作了。

前面一直在说,唐爷的这幅作品被唐家人发现时,已经破烂不堪,可现在却又完整如初了呢?这还得从廉夫先生说起。

廉夫先生发现所带来让我鉴定的作品是赝品,有点遗憾,同时又有点兴奋地走后,我心里的想法渐渐明朗起来,唐爷为后人留下了瑰宝,我们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先辈已为我们传了那么多代,绝不能在我们的手中有丝毫的疏忽。但研究历史,这瑰宝越传,会越贵重,越传,眼红的人会越多,风险也就会越大。根据历史经验,保存这瑰宝最好的办法是让大众亲眼看见宝贝的损坏而不复存在,甚至要让这宝贝损坏的“事件”载入史册,有“据”可查,让所有眼红的人死了这条心,再不作它想。所以,我一定要做出与唐爷一模一样的作品来,而且能让所有有觊觎之心的人“打眼”!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地研究唐爷作品,每天专心临摹,但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了我面前。书法、画技、功力等都可以后天学习、提高,但唐爷毕竟生活在数百年前,他当时用的宣纸、画料、墨汁、绫绢等等,毕竟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明眼人一看便知的事,怎能让行家“打眼”?

慢慢的,临摹的书画作品开始有点接近唐爷的风格,画出几幅作品,让行家掌眼,行家几乎都认定:得唐爷传承,有唐爷风骨!但一说这就是唐爷作品,得到的,一律均是嘲笑:唐爷作品?你傻了还是把我们当傻子,你这“昨天”才出来的宣纸,你这“今天”刚研磨的墨汁,竟然敢说是唐爷作品,要不,你已经将你自已封为“唐爷”了?

被人当面取笑是一件难过的事情,但她也给了我“奋发”的勇气和毅力,我多方研究这画料、宣纸、墨汁甚至画幅成型后折绉、破边、斑点、虫蛀等等老化、作旧的方法,特别是得到一位高人指点,用不同的中药材熬制成不同的中药,象“调理”人的病体一样调理宣纸、画料、墨汁、绫绢等作画的原材料,既可按不同的要求使原材料变“老”,同时,如需要,也可以按相关的要求,防止画作斑点、霉变、虫蛀等的发生,保护画作不变色,不变质,可以使画作世世代代的传承。

根据高人的指点,我不停地用中药材熬制药液,“调理”画作材料,使院内整天充塞着浓浓的中药味,一段时间,又闹出了有些邻居以为我改行学中医了这样的笑话。

老族长缓缓地、甚至不失风趣地述说着,而听的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深深地震到。

老族长的画技竟有这么高,能得苏州的行家“得唐爷传承,有唐爷风骨”这样的评语,要知道,苏州可是“吴门画派”的源地,自“吴门画派”后,又出了多少名家,现在世有可能接触唐爷真迹画作的名家也有很多啊?

但从另一角度想,为探寻中药将宣纸、画料改色作旧,所耗费的中药竟然让药家认为唐家做起了中药生意,这熬制药液在院内充塞的中药味,竟让邻居误会到院中主人改行学中医,这的化几多精力、耗多少心血?

又安有不成功之理?!

用中药作旧,能使画材变“老”,同是这个中药,还能保护画作不变色,不变质,可世代传承,而这一切,竟然是老族长有心为之,而且竟然都在老族长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得以成为现实?!

我给你说了那些,你应该大致了解了这张画的来历了。对了,另外一些事务,还得与你交流,以便使你通盘了解。

老族长停一下,拿过其中一幅画,轻轻地摩挲一下,象是在轻摸自己心爱的宝贝,更是象在爱抚自己的子女。

这一幅是唐爷的真迹,唐家人发现时,已经破烂不堪,唐家收回后,一直做家人学画临摹之用,廉夫先生的事发生后,我在学画、学做旧做老的同时,一直努力在学习古画的修复装桢。经过数年孜孜不倦的学习、追求,在糟践、浪费了大量的原材料、新画和一些不怎么值钱的古画,甚至坏损了廉夫先生当时拿来让我甄别的那幅作假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那画幅后,终于学有所成,将唐爷这幅真迹进行了修复复原,也就是现在呈现在你面前的看起来完好无损的这一幅唐爷的真迹。

我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这些有心做出来的赝品让大众接受,并真正当成是唐爷的“真迹”。接下来的事,是在实在无法推卸时,让这些赝品代替真迹“抛头露面”,如果确实到了万不得已的境况,就毅然决然,不惜毁了赝品,从而更好地保护唐爷的真迹。

我再一次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份量。

说过了这一些,老族长拿过晚上带过来的包袱,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袱皮,揭开包袱内的绫绢,捧出二个画轴,恭恭敬敬地放在堂前,虔诚地撩起长衫下罢跪倒瞌了三个响头。

老族长缓缓站起,轻轻拍一下双手,再在长衫上轻轨擦过后,仔仔细细,一丝不苟地揭开其中一幅,我赶紧凑上一步察看,发现那是一幅巨大的猛虎图。一威武雄壮、虎虎生威的猛虎赫然其上,栩栩如生,落款“晋昌唐寅”,十人题跋,十一人落款,一幅不少,一字不差,幅幅精妙绝灵,灵魂凸显,字字如雕似刻,蕙兰清香散发,金石之气横溢。

我猛一惊,唐爷!这就是唐爷画的猛虎图,文爷、祝爷二位爷为求唐爷康健愉悦而求多位当朝名家落款而成的“猛虎图”,唐家留传至今,唐家乃至全国一等一的瑰宝?!

唐爷那一段的生活,三位爷的“千古命题”以及留下了传世瑰宝的历程,作为唐家后人,自打懂事起,便会在祖辈口中一遍又一遍地听说。每当祖辈说起此事,那种敬慕、那种虔诚、那种作为唐家后人的自信、自豪……便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深深的感染,便会情不自禁地对唐爷肃然起敬,便会对文爷、祝爷以及其它爷对唐爷舍命的交情深感钦服,在幼小的心灵中便会毅然而然地升起一股做唐爷这样的书画大家的勇气。

(未完待续)